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预制T梁蒸养模块及环形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4:32: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预制t梁蒸养模块及环形生产线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预制t梁生产加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t梁蒸养模块及环形生产线。


背景技术:

2.t梁指横截面形式为t型的梁,t梁不仅具有较好的抗弯性能,而且能够节约混凝土进而减轻自重,因此在建筑和桥梁施工中经常用到t梁作为主体结构构件,而预制t梁施工技术因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广泛应用。
3.目前预制t梁大多在露天的场地进行生产制造,预制t梁的制造工艺一般包括钢筋绑扎、合模浇筑、蒸养、张拉等步骤,先将地面上将预埋在t梁内的钢筋绑扎完毕,然后在钢筋两侧使模板就位,并在模板内浇注混凝土形成t梁,然后在浇筑好的t梁上覆盖土工布并进行喷淋养护,养护完毕后进行张拉以及存放。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养护过程中预制t梁各处的喷淋量不均匀,养护效果难以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养护过程中对预制t梁的喷淋量更加均匀,提高养护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t梁蒸养模块及环形生产线。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t梁蒸养模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预制t梁蒸养模块,包括蒸养棚和控制组件,蒸养棚内顶部及两侧均设置有蒸养组件,蒸养组件包括蒸汽管、出风管以及固定设置在出风管出口端的出风口,出风口和蒸汽管均沿着蒸养棚的长度方向设置,蒸汽管固定设置在出风口内,出风口和蒸汽管的开口处均朝向蒸养棚的中心,控制组件用于调节蒸汽管和出风管的流量。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蒸养棚能够使预制t梁在蒸养棚内部进行养护,减少预制t梁的养护过程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在蒸养棚内顶部及两侧均设置蒸养组件,使蒸养组件能够从t梁的顶部和两侧分别对预制t梁进行蒸养;由于出风口和蒸汽管的开口处均朝向蒸养棚的中心,蒸养过程中,蒸汽从蒸汽管的开口处流出,并在风力的作用下被均匀吹动至预制t梁的顶部或两侧,从而使得蒸汽对预制t梁的养护过程更加均匀,有效提高了对预制t梁的养护效果。
8.可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湿度检测元件和控制器,湿度检测元件固定设置在蒸养棚内,湿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蒸养棚内的湿度,并输出湿度检测信号,第一控制阀安装在蒸汽管上,第二控制阀安装在出风管上,控制器与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湿度检测元件均连接,控制器响应于湿度检测信号,并用于调节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开度。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养过程汇总,湿度检测元件实时对蒸养棚内的湿度进行检测,控制器能够根据蒸养棚内的湿度调节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开度,进而调节
蒸汽管出口的蒸汽流量以及出风口的风量,从而使蒸养棚内保持合适的湿度状态,进一步优化了预制t梁的蒸养环境,高速预制t梁的蒸养效果。
10.可选的,所述蒸养棚包括棚体、骨架和保温层,棚体两端均呈开口状,骨架固定支撑在棚体内,保温层包覆在棚体外部,棚体下方设置有顶面开口的回收池,骨架固定设置在回收池顶部边缘,回收池顶面固定搭设有网格状的顶板。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骨架能够对棚体起到支撑作用,位于棚体外部的保温层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使蒸养棚内部温度保持稳定,减少热损失。在蒸养棚下方设置回收池,并在回收池顶面固定设置网格状的顶板,不仅能够对蒸汽蒸养完毕后的冷凝水起到回收作用,也能够使回收池内高温的水蒸发后对预制t梁的下方起到蒸养效果。
12.可选的,所述蒸汽管的开口处靠近蒸养棚中心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分散板,分散板与蒸汽管的开口处之间留有距离,且分散板朝着靠近蒸汽管开口处的一侧呈凹球面。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蒸汽管的开口处设置分散板,当蒸汽从蒸汽管的出口流出后,会被风力吹在分散板上,一部分蒸汽从分散板的孔内流过并流动至预制t梁的表面,另一份蒸汽眼罩分散板的球面流动至蒸汽管相邻两个出口之间再流动至预制t梁的表面,使得分散板对蒸汽起到进一步的分散作用,再次提高了蒸汽在预制t梁表面分散的均匀程度。
1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t梁环形生产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预制t梁环形生产线,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条横移轨道,两条横移轨道上均滑动设置有台车,且两条横移轨道上台车的运动方向相反,两条横移轨道上均沿着自身上台车的运动方向依次设置有钢筋绑扎模块、合模浇筑模块、蒸养模块和张拉模块,横移轨道沿着蒸养棚的长度方向穿设在蒸养棚中心内,两条横移轨道的两端之间均设置有与横移轨道垂直的纵移轨道,台车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台车沿着横移轨道的长度方向滑动的第一驱动件以及用于驱动台车沿着纵移轨道的长度方向滑动的第二驱动件,当台车沿着横移轨道的长度方向从横移轨道的滑动末端滑下时,恰好能够沿着纵移轨道的长度方向滑动至纵移轨道上,且当台车沿着纵移轨道的长度方向从纵移轨道的滑动末端滑下时,恰好能够沿着横移轨道的长度方向滑动至横移轨道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t梁的生产过程中,使台车在第一驱动件的作用下沿着横移轨道的长度方向滑动,并依次经过钢筋绑扎模块、合模浇筑模块、蒸养模块、张拉模块和存放模块完成预制t梁的生产过程;此时台车从横移轨道的滑移末端滑下,再在第二驱动件的作用下滑动至纵移轨道上,并沿着纵移轨道滑动至另一条横移轨道上进行下一个预制t梁的生产过程,如此循环往复,实现预制t梁的流水化作业,有效提高了预制t梁的生产效率。
16.可选的,所述台车底面为镂空结构,蒸养棚内的横移轨道沿自身长度方向分为若干段,且相邻两段的间距小于台车在横移轨道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蒸养棚内的横移轨道分为若干段,一方面能够在相邻横移轨道之间留出伸缩缝,由于蒸养棚内温度较高,避免横移轨道因热胀而拱起;另一方面也能够使下方的蒸汽通过相邻横移轨道之间的间隙以及镂空的台车向上流动至预制t梁的底部,使预制t梁的蒸养过程更加均匀。
18.可选的,所述蒸养模块的蒸养棚两端均设置有对称位于蒸养棚两侧的两个挡门,
两个挡门相互靠近的一侧抵接,且两个挡门之间开设有用于使横移轨道穿过的让位口,两个挡门相互远离的一侧均与蒸养棚铰接,且挡门与蒸养棚的铰接处均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用于使挡门能够朝着横移轨道上台车的滑动方向转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蒸养棚两端均设置挡门,能够对蒸养棚起到一定的封闭作用,减少蒸养棚内的蒸汽从两端流出,使预制t梁的蒸养过程更加稳定。在挡门上设置弹性件,当台车在横移轨道上滑动时,会推动挡门朝着台车的滑动方向转动,进而使挡门打开,避免挡门对台车的滑动过程产生影响。
20.可选的,所述台车底面沿着横移轨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的横移槽,横移槽与横移轨道相适配,且沿着纵移轨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的纵移槽,纵移槽与纵移轨道相适配。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台车底面开设横移槽和纵移槽,台车能够使横移轨道穿设在横移槽内,也能够使纵移轨道穿设在纵移槽内,且由于横移槽和纵移槽均贯穿台车底面,能够使台车从横移轨道上滑下后滑动至纵移轨道上,也能够使台车从纵移轨道上滑下后滑动至横移轨道上,实现台车在横移轨道与纵移轨道之间的转换。
22.可选的,所述横移轨道和纵移轨道滑动方向的末端均设置有限位块,当台车从横移轨道或纵移轨道的滑动末端滑下时,限位块用于抵触台车。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横移轨道和纵移轨道滑动方向的末端处均设置限位块,当台车从横移轨道或纵移轨道上滑下后,限位块会与台车抵接,对台车起到限位作用,进而确保台车能够从横移轨道滑动至纵移轨道上,并且能够从纵移轨道滑动至横移轨道上。
24.可选的,所述限位块上均固定设置有接近开关,接近开关、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均与控制器连接,接近开关用于检测台车与限位块的间距,并在限位块抵触台车时发出接近信号,控制器响应于接近信号,并分别控制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的启动和停机。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块上设置接近开关,当台车从横移轨道或纵移轨道上滑下后,接近开关能够发出接近信号并输送至控制器,使得控制器能够在接收接近信号后对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的启动和停机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台车在横移轨道与纵移轨道之间的转换。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设置蒸养棚,并在蒸养棚的顶部和两侧均设置蒸养组件,使蒸养组件能够从t梁的顶部和两侧分别对预制t梁进行蒸养,从而对预制t梁的养护过程更加均匀,有效提高了对预制t梁的养护效果;通过设置回收池,不仅能够对蒸汽蒸养完毕后的冷凝水起到回收作用,也能够使回收池内高温的水蒸发后对预制t梁的下方起到蒸养效果;通过设置横移轨道、纵移轨道和台车,使台车能够在横移轨道上滑动并完成预制t梁的生产过程,并且在横移轨道与纵移轨道之间形成环形的循环,实现预制t梁的流水化作业,有效提高了预制t梁的生产效率;通过将蒸养棚内的横移轨道沿自身长度方向分为若干段,不仅能够避免横移轨道因热胀而拱起,也能够使蒸汽对预制t梁的底部起到蒸养作用。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蒸养模块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蒸养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蒸养模块隐藏蒸养棚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环形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旨在显示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横移轨道;11、限位块;12、接近开关;2、纵移轨道;3、台车;31、横移槽;32、纵移槽;33、第一直线电机;34、第二直线电机;4、钢筋绑扎模块;5、合模浇筑模块;6、蒸养模块;61、蒸养棚;611、棚体;612、骨架;613、保温层;614、挡门;6141、让位口;6142、扭簧;62、回收池;621、顶板;63、蒸养组件;631、蒸汽管;6311、分散板;632、出风管;633、出风口;634、风机;635、汇集管;64、控制组件;641、第一控制阀;642、第二控制阀;643、湿度传感器;645、控制器;7、张拉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预制t梁蒸养模块。
31.参照图1,预制t梁蒸养模块包括蒸养棚61和回收池62,蒸养棚61位于回收池62上方,蒸养棚61内顶部及两侧均设置有蒸养组件63,蒸养组件63包括出风管632和蒸汽管631,蒸养模块6还包括控制组件64,控制组件64用于调节蒸汽管631和出风管632的流量。
32.参照图1和图2,回收池62呈矩形且顶面开口,回收池62的顶面固定设置有水平的顶板621,顶板621呈网格状,且与回收池62顶面开口的尺寸相适配。蒸养棚61包括棚体611、骨架612和保温层613,棚体611的长度方向与回收池62的长度方向相同,且棚体611的长度与回收池62的长度相同,棚体611两侧均竖直向下延伸至回收池62的顶面上,棚体611顶板621呈向上拱起的圆弧形,棚体611两端均呈开口状,且棚体611两端均设置有对称位于棚体611两侧的两个挡门614,两个挡门614相互靠近的一侧抵接,两个挡门614相互远离的一侧均与棚体611铰接;骨架612与棚体611的尺寸相适配,且骨架612固定支撑在棚体611内,骨架612底端与回收池62的顶面边缘固定连接;保温层613包覆在棚体611外部。
33.参照图2和图3,蒸养组件63还包括出风口633,出风口633远离蒸养棚61中心的一侧与出风管632连通,出风口633靠近蒸养棚61中心的一侧开口,且出风口633沿着靠近蒸养棚61中心的方向呈扩口状,出风口633的长度方向与蒸养棚61的长度方向相同,出风口633的两端分别与蒸养棚61的两端固定连接;三组蒸养组件63的出风管632远离出风口633的一端连通,且安装有风机634;蒸汽管631的长度方向与出风口633的长度方向相同,蒸汽管631的两端封闭且固定设置在出风管632内,蒸养棚61两侧的出风口633内的蒸汽管631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蒸养棚61顶部的出风口633内的蒸汽管631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蒸汽管631靠近蒸养棚61中心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开口,蒸汽管631上设置有汇集管635,汇集管635一端与所有蒸汽管631均连通,另一端延伸至蒸养棚61外部。
34.蒸养时,将预制t梁放置在蒸养棚61内,蒸汽从外部流动至汇集管635内,并沿着汇集管635流动至蒸汽管631内,风机634产生的风力经过出风管632流动至出风口633内,此时
蒸养棚61两侧出风口633内的风力将蒸汽管631流出的蒸汽吹动至预制t梁的两侧,蒸养棚61顶部的出风口633内的风力将蒸汽管631流出的蒸汽吹动至预制t梁的顶部,使得对预制t梁的蒸养过程更加均匀;蒸养后的水蒸气冷凝后落下至回收池62内,由于蒸养棚61内温度较高,部分冷凝水汽化为水蒸气后从顶板621中穿过并流动至预制t梁的底部,进一步对预制t梁进行蒸养,从而有效提高了对预制t梁的养护效果。
35.参照图1和图4,蒸汽管631的开口处靠近蒸养棚61中心的一侧均设置有分散板6311,分散板6311与蒸汽管631的开口处之间留有距离,且与蒸汽管631外壁固定连接,分散板6311呈网格状,且分散板6311朝着靠近蒸汽管631开口处的一侧呈凹球面。
36.当蒸汽从蒸汽管631的开口处流出后,一部分蒸汽穿过分散板6311流动至预制t梁的表面,另一部分蒸汽沿着分散板6311的延伸轨迹流动至相邻两个蒸汽管631开口处的分散板6311之间再被出风口633的风力吹动至预制t梁的表面,进一步提高了蒸汽流动至预制t梁表面的均匀程度。
37.参照图1和图2,控制组件64包括第一控制阀641、第二控制阀642、湿度检测元件和控制器645,湿度检测元件为湿度传感器643,湿度传感器643固定设置在蒸养棚61内,湿度传感器643用于检测蒸养棚61内的湿度,并输出湿度检测信号;第一控制阀641安装在汇集管635远离蒸汽管631的一端上,第二控制阀642安装在出风管632靠近风机634的一端上;控制器645与第一控制阀641、第二控制阀642、湿度传感器643均连接,控制器645响应于湿度检测信号,并用于调节第一控制阀641和第二控制阀642的开度。
38.蒸养时,湿度传感器643能够对蒸养棚61内的湿度进行检测,并输出湿度检测信号,控制器645接收到湿度检测信号后,能够调节第一控制阀641和第二控制阀642的开度,进而调节蒸汽管631和出风管632的流量,使得蒸汽管631出口的蒸汽量以及出风口633的出风量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对预制t梁蒸养过程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预制t梁蒸养模块的实施原理为:蒸养时,将预制t梁放置在蒸养棚61内,蒸汽管631出口的一部分蒸汽穿过分散板6311流动至预制t梁的表面,另一部分蒸汽沿着分散板6311的延伸轨迹流动至相邻两个蒸汽管631开口处的分散板6311之间,蒸养棚61两侧出风口633内的风力将蒸汽管631流出的蒸汽吹动至预制t梁的两侧,蒸养棚61顶部的出风口633内的风力将蒸汽管631流出的蒸汽吹动至预制t梁的顶部,使得对预制t梁的蒸养过程更加均匀,从而有效提高了对预制t梁的养护效果。
4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预制t梁环形生产线。
41.参照图5,预制t梁环形生产线包括两条横移轨道1和两条纵移轨道2,两条横移轨道1平行设置,两条纵移轨道2分别位于两条横移轨道1之间的两端,且纵移轨道2的长度方向与横移轨道1的长度方向垂直。参照图2和5,两条横移轨道1上均滑动设置有台车3,且两条横移轨道1上台车3的运动方向相反,两条横移轨道1上均沿着自身上台车3的运动方向依次设置有钢筋绑扎模块4、合模浇筑模块5、上述的蒸养模块6和张拉模块7,台车3能够在两条横移轨道1和两条纵移轨道2之间循环滑动。
42.生产时,两个台车3分别在两个横移轨道1上依次滑过钢筋绑扎模块4、合模浇筑模块5、蒸养模块6和张拉模块7,同时完成两个预制t梁的生产过程,生产完毕后,两个台车3分别滑动至两个纵移轨道2上,并沿着纵移轨道2滑动至另一个横移轨道1上进行下一个预制t梁的生产过程,从而在横移轨道1与纵移轨道2之间形成环形的生产循环,实现预制t梁的流
水化作业,有效提高了预制t梁的生产效率。
43.参照图6,横移轨道1和纵移轨道2的截面均呈t形,台车3呈矩形平板状镂空结构,台车3的长度方向与横移轨道1的长度方向相同,台车3的底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横移槽31,横移槽31与横移轨道1相适配,且横移槽31贯穿台车3长度方向的两端,台车3底面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纵移槽32,纵移槽32与纵移轨道2相适配,且纵移槽32贯穿台车3宽度方向的两端。台车3长度方向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为沿着台车3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直线电机33,第一直线电机33用于驱动台车3沿着横移轨道1的长度方向滑动。台车3宽度方向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为沿着台车3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直线电机34,第二直线电机34用于驱动台车3沿着纵移轨道2的长度方向滑动。
44.生产时,使横移轨道1滑入横移槽31内,第一直线电机33驱动台车3在横移轨道1上滑动,进而实现对预制t梁的生产过程;生产完毕后,使纵移轨道2滑入纵移槽32内,第二直线电机34驱动台车3在纵移轨道2上滑动至另一个横移轨道1处,再使另一条横移轨道1滑入横移槽31内,实现台车3在两条横移轨道1之间的转换过程。
45.参照图5,当台车3沿着横移轨道1的长度方向从横移轨道1的滑动末端滑下时,纵移槽32恰好与纵移轨道2正对设置,且当台车3沿着纵移轨道2的长度方向从纵移轨道2的滑动末端滑下时,横移槽31恰好与横移轨道1正对设置。横移轨道1和纵移轨道2滑动方向的末端均设置有限位块11,当台车3从横移轨道1或纵移轨道2的滑动末端滑下时,限位块11用于抵触台车3。限位块11上均固定设置有接近开关12,接近开关12、第一直线电机33、第二直线电机34均与控制器645连接,接近开关12用于检测台车3与限位块11的间距,并在限位块11抵触台车3时发出接近信号,控制器645响应于接近信号,并分别控制第一直线电机33、第二直线电机34的启动和停机。
46.当台车3从横移轨道1上滑下时,台车3远离横移轨道1的一侧与限位块11抵接,限位块11对台车3起到限位作用,此时纵移槽32恰好与纵移轨道2正对,接近开关12发出接近信号,控制器645控制第一直线电机33停机,并控制第二直线电机34启动,使台车3滑动至纵移轨道2上;当台车3从纵移轨道2上滑下时,台车3远离纵移轨道2的一侧与限位块11抵接,限位块11对台车3起到限位作用,此时横移槽31恰好与另一条横移轨道1正对,接近开关12再次发出接近信号,控制器645控制第二直线电机34停机,并控制第一直线电机33启动,使台车3滑动至另一条横移轨道1上,如此循环往复,实现台车3的循环过程,进而实现对预制t梁的生产循环过程。
47.参照图2,蒸养棚61内的横移轨道1沿自身长度方向分为若干段,且相邻两段的间距小于台车3的长度。两个挡门61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用于使横移轨道1穿过的让位口6141,挡门614与蒸养棚61的铰接处均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为扭簧6142,扭簧6142用于使挡门614能够朝着横移轨道1上台车3的滑动方向转动。
48.当台车3在横移轨道1上滑动时,台车3与挡门614接触后会推动挡门614朝着台车3的滑动方向转动,并使预制t梁输送至蒸养棚61内,蒸养棚61内的蒸养组件63对预制t梁进行养护,养护完毕后台车3再将预制t梁运输至张拉模块7,从而避免挡门614对台车3的滑动过程产生影响。
4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预制t梁环形生产线的实施原理为:生产时,两个台车3分别在两个横移轨道1上依次滑过钢筋绑扎模块4、合模浇筑模块5、蒸养模块6和张拉模块7,同时
完成两个预制t梁的生产过程;生产完毕后,两个台车3均从横移轨道1的滑动末端滑下,并与限位块11抵接,此时控制器645控制第一直线电机33停机,并控制第二直线电机34启动,使台车3滑动至纵移轨道2上,并沿着纵移轨道2的滑动末端滑下,然后控制器645再控制第二直线电机34停机,并控制第一直线电机33启动,使台车3滑动至另一条横移轨道1上进行下一个预制t梁的生产过程,从而在横移轨道1与纵移轨道2之间形成环形的生产循环,实现预制t梁的流水化作业,有效提高了预制t梁的生产效率。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