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有载分接开关双电阻对称型过渡电路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6:35: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有载分接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载分接开关双电阻对称型过渡电路。


背景技术:

2.有载分接开关是电力变压器内部的关键组件,能够在变压器励磁或负载状态下操作,通过变化连接变压器绕组中引出的若干分接头改变有效匝数比,实现在不中断负载电流的情况下调节输出电压。有载分接开关应用范围广泛,尤其应用在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换流变压器中,以保证换流器在正常运行时的额定触发角。早期电力变压器所配的有载分接开关大都采用高速电阻切换原理,靠铜钨电弧触头进行负载转换。这类油浸式非真空有载分接开关切换频繁,电弧触头烧损相应比较严重,油的碳化和污染速度较快,因此给供电部门增加了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工作量。真空式有载分接开关,主要使用真空管来实现电弧熄灭,避免了油中熄弧对油的碳化和污染;由于真空管开断燃弧时间短、弧压低、电弧能耗小以及触头金属气化物的重凝,触头烧损腐蚀可以降到最低限度。电力电子式有载分接开关,通过电力电子元件替代真空管从而实现有载切换过程中无开断电弧操作。
3.有载分接开关由切换开关、分接选择器和电动机构组成。其中切换开关有独立的油室,是分接开关实现有载切换的关键组件,其核心是采用了过渡电路。真空式有载分接开关按其真空管的个数不同可分为单触点电路、双触点电路、三触点电路和四触点电路;按其过渡电阻的数目不同有单电阻、双电阻过渡两种;按其触头断口数目有单断口、双断口等;上述各种组合可构成不同类型的真空式有载分接开关过渡电路。过渡电路中的开关元件可以是单断口真空触头、双断口真空触头、电力电子元件等;不同的过渡电路为了实现有载调压有着不同的切换时序,各开关元件的切换任务也会有所不同。过渡电路的拓扑结构对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过程的可靠性,以及开关的故障率和电气寿命都有明显的影响。
4.有载分接开关过渡电路中,有着只承担开断负载电流任务的主通断开关元件和只承担开断级间环流任务的辅助开关元件。在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实际中,流过换流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中的负载电流约为500~600a,切换过程中流过过渡电阻的级间环流约为900~1000a,辅助开关元件单次开断的环流明显大于主通断开关元件开断的负载电流,导致辅助开关元件和主通断开关元件开断任务不平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有载分接开关双电阻对称型过渡电路,具有辅助开关元件交替负载的优点,元件分布对称,切换时序对称,设计了两只过渡电阻交替限流,可提高有载分接开关的可靠性和切换效率。
6.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7.一种有载分接开关双电阻对称型过渡电路,包括:第一主触头mc1、第二主触头mc2、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第三开关元件、第一隔离开关z1、第二隔离开关z2、转换
开关t、第一过渡电阻r1和第二过渡电阻r2;
8.其中,所述第一主触头mc1的一端与变压器调压绕组的第一绕组抽头n连接;第二主触头mc2的一端与变压器调压绕组的第二绕组抽头n 1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一端与转换开关t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一端分别与变压器调压绕组的第一绕组抽头n和第一主触头mc1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渡电阻r1和转换开关t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一端分别与变压器调压绕组的第二绕组抽头n 1和第二主触头mc2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过渡电阻r2和转换开关t连接;所述第一隔离开关z1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渡电阻r1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隔离开关z2的一端与第二过渡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主触头mc1、第二主触头mc2、第一开关元件、第一隔离开关z1和第二隔离开关z2的另一端均与有载分接开关的中性点引出端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第三开关元件为晶闸管开关。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第三开关元件为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开关。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第三开关元件分别为主真空触头v1、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真空触头v1、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均为单断口真空触头。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真空触头v1、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均为双断口真空触头。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载分接开关双电阻对称型过渡电路,过渡电路中存在两个辅助开关元件,轮流开断有载切换过程中的级间环流,切换程序对称,两个辅助开关元件开断电流任务一致,减轻了辅助开关元件的切换损耗,能够平衡主开关元件和辅助开关元件的切换容量;过渡电路设计了两只过渡电阻交替限流,避免出现由于单过渡电阻发热集中使过渡电阻温度过高导致变压器油分解产气、绝缘劣化的问题;设计了两个隔离开关,既可以起到电气隔离作用,还可以作为辅助开关元件的保护开关,防止出现辅助开关元件失效后无法开断电流的故障。
附图说明
16.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在附图中:
17.通过参考下面附图,可以更完整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18.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有载分接开关过渡电路的电路图;
19.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有载分接开关过渡电路切换过程的示意图;
20.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有载分接开关过渡电路切换过程的示意图;
21.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有载分接开关过渡电路切换过程的示意图;
22.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有载分接开关过渡电路切换过程的示意图;
23.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有载分接开关过渡电路切换过程的示意图;
24.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有载分接开关过渡电路切换过程的示意图;
25.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有载分接开关过渡电路切换过程的示意图;
26.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有载分接开关过渡电路切换过程的示意图;
27.图10为负载从绕组抽头n切换到绕组抽头n 1过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有载分接开关过渡电路中各开关通断的示意图;
28.图11为负载从绕组抽头n 1切换到绕组抽头n过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有载分接开关过渡电路中各开关通断的示意图;
29.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开关元件为电力电子元件的有载分接开关双电阻对称型过渡电路的电路图;
30.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开关元件为双断口真空触头的有载分接开关双电阻对称型过渡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例。
3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4.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有载分接开关过渡电路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有载分接开关双电阻对称型过渡电路,过渡电路中存在两个辅助开关元件,轮流开断有载切换过程中的级间环流,切换程序对称,两个辅助开关元件开断电流任务一致,减轻了辅助开关元件的切换损耗,能够平衡主开关元件和辅助开关元件的切换容量;过渡电路设计了两只过渡电阻交替限流,避免出现由于单过渡电阻发热集中使过渡电阻温度过高导致变压器油分解产气、绝缘劣化的问题;设计了两个隔离开关,既可以起到电气隔离作用,还可以作为辅助开关元件的保护开关,防止出现辅助开关元件失效后无法开断电流的故障。
35.具体地,所述有载分接开关双电阻对称型过渡电路,包括:第一主触头mc1、第二主触头mc2、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第三开关元件、第一隔离开关z1、第二隔离开关z2、转换开关t、第一过渡电阻r1和第二过渡电阻r2;
36.其中,所述第一主触头mc1的一端与变压器调压绕组的第一绕组抽头n连接;第二
主触头mc2的一端与变压器调压绕组的第二绕组抽头n 1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一端与转换开关t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一端分别与变压器调压绕组的第一绕组抽头n和第一主触头mc1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渡电阻r1和转换开关t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一端分别与变压器调压绕组的第二绕组抽头n 1和第二主触头mc2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过渡电阻r2和转换开关t连接;所述第一隔离开关z1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渡电阻r1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隔离开关z2的一端与第二过渡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主触头mc1、第二主触头mc2、第一开关元件、第一隔离开关z1和第二隔离开关z2的另一端均与有载分接开关的中性点引出端连接。
37.一种利用所述的有载分接开关双电阻对称型过渡电路的调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8.第一主触头mc1处于导通状态,第二主触头mc2处于断开状态,第二开关元件、第三开关元件、第一开关元件处于导通状态,第一隔离开关z1处于导通状态,第二隔离开关z2处于断开状态,转换开关t与第一绕组抽头n接通;
39.将第一主触头mc1断开;
40.将第一开关元件断开;
41.控制转换开关t使第一开关元件与第二绕组抽头n 1连接;
42.将第一开关元件导通;
43.将第二开关元件断开;
44.将第一隔离开关z1断开,第二隔离开关z2导通;
45.将第二开关元件导通;
46.将第二主触头mc2导通,使负载电流in从第二绕组抽头n 1经第二主触头mc2从中性点流出,有载分接开关从第一绕组抽头n切换到第二绕组抽头n 1的切换过程结束。
47.一种利用所述的有载分接开关双电阻对称型过渡电路的调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48.第二主触头mc2处于导通状态,第一主触头mc1处于断开状态,第二开关元件、第三开关元件、第一开关元件处于导通状态,第一隔离开关z1处于断开状态,第二隔离开关z2处于导通状态,转换开关t与第二绕组抽头n 1接通;
49.将第二主触头mc2断开;
50.将第一开关元件断开;
51.控制转换开关t使第一开关元件与第一绕组抽头n连接;
52.将第一开关元件导通;
53.将第三开关元件断开;
54.将第一隔离开关z1导通,第二隔离开关z2断开;
55.将第三开关元件导通;
56.将第一主触头mc1导通,使负载电流in从第一绕组抽头n经第一主触头mc1从中性点流出,有载分接开关从第二绕组抽头n 1切换到第一绕组抽头n的切换过程结束。
57.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58.实施例1
5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有载分接开关过渡电路,开关元件以单断口真空触头
为例说明,包括第一主触头mc1、第二主触头mc2、主真空触头v1、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第一隔离开关z1、第二隔离开关z2、转换开关t、第一过渡电阻r1和第二过渡电阻r2。其中,所述第一主触头mc1的一端与变压器调压绕组的第一绕组抽头n连接;第二主触头mc2的一端与变压器调压绕组的第二绕组抽头n 1连接;所述主真空触头v1的一端与转换开关t连接;所述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的一端分别与变压器调压绕组的第一绕组抽头n和第一主触头mc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渡电阻r1和转换开关t连接;所述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的一端分别与变压器调压绕组的第二绕组抽头n 1和第二主触头mc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渡电阻r2和转换开关t连接;所述第一隔离开关z1和第二隔离开关z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渡电阻r1和第二过渡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主触头mc1、第二主触头mc2、主真空触头v1、第一隔离开关z1和第二隔离开关z2的另一端均与有载分接开关的中性点引出端连接。
60.在有载分接开关过渡电路的往复切换过程中,第一辅助触头v2和第二辅助触头v3轮流承担开断级间环流的任务,从而减轻单个辅助真空触头的工作损耗,降低辅助真空触头的故障率,提高有载分接开关的可靠性。
61.当第一主触头mc1、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主真空触头v1和第一隔离开关z1均处于导通状态,第二主触头mc2、第二隔离开关z2处于断开状态,转换开关t与第一绕组抽头n接通时,有载分接开关过渡电路能够使负载电流经过所述第一主触头mc1从中性点引出端流出。
62.当第二主触头mc2、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主真空触头v1和第二隔离开关z2均处于导通状态,第一主触头mc1、第一隔离开关z1处于断开状态,转换开关t与第二绕组抽头n 1接通时,有载分接开关过渡电路能够使负载电流经过所述第二主触头mc2从中性点引出端流出。
63.作为可替代方案,所述有载分接开关双电阻对称型过渡电路中的内部开关元件,可以由单断口真空触头替换为具有可控制通断功能的电力电子元件(包括晶闸管开关或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开关)以及双断口真空触头。
64.一种有载分接开关双电阻对称型过渡电路的调压方法,以单断口真空触头为例说明;当有载分接开关从绕组抽头n切换到绕组抽头n 1,调压方法如下:
65.如图1所示,第一主触头mc1导通,第二主触头mc2断开,主真空触头v1导通,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导通,转换开关t的动触头与第一静触头11连接,第一隔离开关z1导通,第二隔离开关z2断开。绕组抽头n被接通,负载电流通过第一主触头mc1从中性点引出端流出。
66.如图2所示,将第一主触头mc1断开,第二主触头mc2保持断开,主真空触头v1保持导通,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保持导通,转换开关t的动触头保持与第一静触头11连接,第一隔离开关z1保持导通,第二隔离开关z2保持断开。绕组抽头n继续被接通,负载电流通过转换开关t、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主真空触头v1从中性点引出端流出。
67.如图3所示,第一主触头mc1保持断开,第二主触头mc2保持断开,将主真空触头v1断开,产生电弧,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保持导通,转换开关t的动触头保持与第一静触头11连接,第一隔离开关z1保持导通,第二隔离开关z2保持断开。绕组抽头n继续被接通,负载电流通过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第一隔离开关z1、第一过渡电阻r1从中
性点引出端流出。
68.如图4所示,第一主触头mc1保持断开,第二主触头mc2保持断开,主真空触头v1保持断开,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保持导通,待主真空触头v1中完全熄弧,将转换开关t的动触头旋转至与第二静触头12连接,第一隔离开关z1保持导通,第二隔离开关z2保持断开。绕组抽头n继续被接通,负载电流继续通过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第一隔离开关z1、第一过渡电阻r1从中性点引出端流出。
69.如图5所示,第一主触头mc1保持断开,第二主触头mc2保持断开,将主真空触头v1导通,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保持导通,转换开关t的动触头保持与第二静触头12连接,第一隔离开关z1保持导通,第二隔离开关z2保持断开。绕组抽头n和绕组抽头n 1均被接通,负载电流in通过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转换开关t、主真空触头v1从中性点引出端流出;过渡电路形成桥接,产生级间环流ic;流经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的电流为级间环流ic,流经主真空触头v1的电流iv=i
n-ic;其中ic=us/r,所述us为有载分接开关级电压。
70.如图6所示,第一主触头mc1保持断开,第二主触头mc2保持断开,主真空触头v1保持导通,将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断开,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保持导通,转换开关t的动触头保持与第二静触头12连接,第一隔离开关z1保持导通,第二隔离开关z2保持断开。绕组抽头n 1被接通,负载电流通过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转换开关t、主真空触头v1从中性点引出端流出。
71.如图7所示,第一主触头mc1保持断开,第二主触头mc2保持断开,主真空触头v1保持导通,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保持断开,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保持导通,转换开关t的动触头保持与第二静触头12连接,待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中完全熄弧,将第一隔离开关z1断开,将第二隔离开关z2导通。绕组抽头n 1被接通,负载电流通过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转换开关t、主真空触头v1从中性点引出端流出。
72.如图8所示,第一主触头mc1保持断开,第二主触头mc2保持断开,主真空触头v1保持导通,将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导通,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保持导通,转换开关t的动触头保持与第二静触头12连接,第一隔离开关z1保持断开,第二隔离开关z2保持导通。绕组抽头n 1被接通,负载电流通过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转换开关t、主真空触头v1从中性点引出端流出。
73.如图9所示,第一主触头mc1保持断开,将第二主触头mc2导通,主真空触头v1保持导通,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保持导通,转换开关t的动触头保持与第二静触头12连接,第一隔离开关z1保持断开,第二隔离开关z2保持导通。绕组抽头n 1被接通,负载电流通过第二主触头mc2从中性点引出端流出。
74.当有载分接开关从绕组抽头n 1切换到绕组抽头n,切换过程与有载分接开关从绕组抽头n切换到绕组抽头n 1的切换过程对称,具体调压方法如下:
75.第一主触头mc1断开,第二主触头mc2导通,主真空触头v1导通,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导通,转换开关t的动触头与第二静触头12连接,第一隔离开关z1断开,第二隔离开关z2导通。绕组抽头n 1被接通,负载电流通过第二主触头mc2从中性点引出端流出。
76.第一主触头mc1保持断开,将第二主触头mc2断开,主真空触头v1保持导通,第一辅
助真空触头v2、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保持导通,转换开关t的动触头保持与第二静触头12连接,第一隔离开关z1保持断开,第二隔离开关z2保持导通。绕组抽头n 1继续被接通,负载电流通过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转换开关t、主真空触头v1从中性点引出端流出。
77.第一主触头mc1保持断开,第二主触头mc2保持断开,将主真空触头v1断开,产生电弧,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保持导通,转换开关t的动触头保持与第二静触头12连接,第一隔离开关z1保持断开,第二隔离开关z2保持导通。绕组抽头n 1继续被接通,负载电流通过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第二隔离开关z2、第二过渡电阻r2从中性点引出端流出。
78.第一主触头mc1保持断开,第二主触头mc2保持断开,主真空触头v1保持断开,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保持导通,待主真空触头v1中完全熄弧,将转换开关t的动触头旋转至与第一静触头11连接,第一隔离开关z1保持断开,第二隔离开关z2保持导通。绕组抽头n 1继续被接通,负载电流继续通过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第二隔离开关z2、第二过渡电阻r2从中性点引出端流出。
79.第一主触头mc1保持断开,第二主触头mc2保持断开,将主真空触头v1导通,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保持导通,转换开关t的动触头保持与第一静触头11连接,第一隔离开关z1保持断开,第二隔离开关z2保持导通。绕组抽头n和绕组抽头n 1均被接通,负载电流in通过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转换开关t、主真空触头v1从中性点引出端流出;过渡电流形成桥接,产生级间环流ic;流经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的电流为级间环流ic,流经主真空触头v1的电流iv=in ic;其中ic=us/r,所述us为有载分接开关级电压。
80.第一主触头mc1保持断开,第二主触头mc2保持断开,主真空触头v1保持导通,将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断开,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保持导通,转换开关t的动触头保持与第一静触头11连接,第一隔离开关z1保持断开,第二隔离开关z2保持导通。绕组抽头n被接通,负载电流通过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转换开关t、主真空触头v1从中性点引出端流出。
81.第一主触头mc1保持断开,第二主触头mc2保持断开,主真空触头v1保持导通,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保持导通,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保持断开,转换开关t的动触头保持与第一静触头11连接,待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中完全熄弧,将第一隔离开关z1导通,将第二隔离开关z2断开。绕组抽头n被接通,负载电流通过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转换开关t、主真空触头v1从中性点引出端流出。
82.第一主触头mc1保持断开,第二主触头mc2保持断开,主真空触头v1保持导通,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保持导通,将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导通,转换开关t的动触头保持与第一静触头11连接,第一隔离开关z1保持导通,第二隔离开关z2保持断开。绕组抽头n被接通,负载电流通过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转换开关t、主真空触头v1从中性点引出端流出。
83.将第一主触头mc1导通,第二主触头mc2保持断开,主真空触头v1保持导通,第一辅助真空触头v2、第二辅助真空触头v3保持导通,转换开关t的动触头保持与第一静触头11连接,第一隔离开关z1保持导通,第二隔离开关z2保持断开。绕组抽头n被接通,负载电流通过第一主触头mc1从中性点引出端流出。
84.所述有载分接开关双电阻对称型过渡电路中的内部开关元件为具有可控制通断功能的电力电子元件和双断口真空触头时,开关元件的动作时序和调压方法一致,不再赘述。
85.当有载分接开关从绕组n抽头分接切换到绕组n 1抽头分接,过渡电路转换程序示意图如图10所示;
86.当有载分接开关从绕组n 1抽头分接切换到绕组n抽头分接,过渡电路转换程序示意图如图11所示;
8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采用真空触头的有载分接开关过渡电路的切换任务如下表所示:
[0088][0089]
其中,in为负载电流;us为有载分接开关级间电压;r1、r2为过渡电阻。
[0090]
实施例2
[0091]
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开关元件为电力电子元件的有载分接开关双电阻对称型过渡电路的电路图,如图12所示,仅将图1中的单断口真空触头替换为具有可控制通断的电力电子开关元件gr1/gr2/gr3,其他元件与图1中的元件相同,动作时序一致,且功能和作用与图1所示过渡电路相同,不再赘述。
[0092]
实施例3
[0093]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开关元件为双断口真空触头的有载分接开关双电阻对称型过渡电路的电路图;如图13所示,仅将图1中的单断口真空触头替换为双断口真空触头,其他元件与图1中的元件相同,动作时序一致,且功能和作用与图1所示过渡电路相同,不再赘述。
[009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最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95]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0096]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例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