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支撑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7:35: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机械装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撑车装置。


背景技术:

2.现代火箭、导弹、飞机等飞行器的外形结构越来越复杂,零部件也趋于大型化,结构紧凑,部件协调关系复杂。因此对零件的制造、测量和装配质量的要求很高。火箭由多个发动机和级间段组成,但是由于各个部段的直径和长度较大,造成各个部段的对接较难实现。
3.目前火箭舱段对接装配方式为手动对接装配,且所用对接架车功能单一,通过人工调节架车的高度和角度,使两个舱段对接面和对接点对齐后完成装配,人员需求大,增加了人工劳动成本,且对人员的经验依赖大,姿态调整精度不易控制。使得整个火箭舱段对接过程,效率低,操作重复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车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整个火箭舱段对接过程,效率低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撑车装置,包括:支撑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举升装置、设置在举升装置上的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架上的第一调姿装置;驱动源组件,设置在车架上;调姿驱动装置,设置在支架上,调姿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换向阀和第一调姿马达,第一换向阀设置在驱动源组件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调姿马达之间,第一调姿马达驱动第一调姿装置运动。
6.进一步地,支撑车装置还包括:行驶装置,设置在车架上;行驶驱动装置,设置在车架上,行驶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换向阀和行驶马达,第二换向阀设置在驱动源组件的第二输出端和行驶马达之间,行驶马达驱动行驶装置运动。
7.进一步地,支撑车装置还包括:举升驱动装置,设置在支架上,举升驱动装置包括第三换向阀和举升马达,第三换向阀设置在驱动源组件的第三输出端和举升马达之间,举升马达驱动举升装置升降。
8.进一步地,行驶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行驶管路、第二行驶管路、第三行驶管路以及第四行驶管路,第一行驶管路与驱动源组件的第二输出端连通,第二行驶管路与行驶马达的第一接口连通,第三行驶管路与行驶马达的第二接口连通,第四行驶管路与支撑车装置的外部连通;第二换向阀具有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和第三工作状态,第二换向阀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行驶管路与第二行驶管路连通,且第三行驶管路与第四行驶管路连通;第二换向阀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行驶管路与第三行驶管路连通,且第二行驶管路与第四行驶管路连通;第二换向阀处于第三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行驶管路、第二行驶管路、第三行驶管路以及第四行驶管路互不连通。
9.进一步地,行驶驱动装置还包括刹车缸以及与刹车缸连接的刹车件,刹车缸设置
在车架上,刹车缸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行驶驱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行驶管路与第一腔室之间的第一连接管路,第一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10.进一步地,行驶驱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行驶管路与第三行驶管路之间的第二连接管路,第二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第二连接管路的一端位于第一单向阀的输出端与第一腔室之间。
11.进一步地,刹车缸包括缸体以及可移动地穿设在缸体内的活塞杆,活塞杆分隔缸体的内腔以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刹车件设置在活塞杆上,刹车缸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腔室内的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向活塞杆施加朝向刹车件方向的弹力。
12.进一步地,支撑车还包括第二调姿装置,第二调姿装置设置在举升装置和车架之间;调姿驱动装置还包括第四换向阀和第二调姿马达,第四换向阀设置在驱动源组件的第四输出端和第二调姿马达之间,第二调姿马达驱动第二调姿装置运动。
13.进一步地,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和第四换向阀均为三位四通换向阀。
14.进一步地,驱动源组件包括驱动泵、第一驱动管路以及设置在驱动泵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管路之间的调节装置,驱动泵通过第一驱动管路分别与调姿驱动装置、行驶驱动装置以及举升驱动装置连通;调节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管路以及第三驱动管路,调节装置还包括通断阀、减压阀以及溢流阀,驱动泵的输出端与第二驱动管路连通,第一驱动管路与第三驱动管路连通,通断阀设置在第二驱动管路和第三驱动管路之间;减压阀设置在第二驱动管路上,调节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驱动泵的输出端与减压阀的输入端之间的溢流管路,溢流阀设置在溢流管路上。
15.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支撑车装置包括:支撑车、驱动源组件和调姿驱动装置。支撑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举升装置、设置在举升装置上的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架上的第一调姿装置。驱动源组件设置在车架上。调姿驱动装置设置在支架上。调姿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换向阀和第一调姿马达,第一换向阀设置在驱动源组件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调姿马达之间,第一调姿马达驱动第一调姿装置运动。驱动源组件能够向第一调姿马达提供运动的动能。并且通过第一换向阀能够调节第一调姿马达的转动方向,进而调节第一调姿装置的转动角度,进而能够调节位于第一调姿装置上火箭舱段的角度,进而有利于使两个火箭舱段的对接面和对接点对齐后完成装配。这样,通过第一换向阀容易控制调整火箭舱段的姿态的精度,操作本技术的支撑车装置更加灵活,提高了整个火箭舱段对接过程的效率。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整个火箭舱段对接过程,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支撑车装置的实施例的气压传动原理图;
18.图2示出了图1的支撑车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19.图3示出了图1的支撑车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20.图4示出了图1的支撑车装置的左视示意图;
21.图5示出了图1的支撑车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22.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3.10、支撑车;11、车架;111、第二减速器;112、车轮;12、举升装置;121、第三减速器;13、第一调姿装置;131、第一减速器;14、支架;141、第四减速器;20、驱动源组件;21、驱动泵;22、第一驱动管路;23、调节装置;231、第二驱动管路;232、第三驱动管路;233、通断阀;234、减压阀;235、溢流阀;236、溢流管路;24、电动机;30、行驶驱动装置;31、第二换向阀;33、行驶马达;34、第一行驶管路;35、第二行驶管路;36、第三行驶管路;37、第四行驶管路;381、刹车缸;3811、缸体;3812、活塞杆;3813、弹性复位件;382、刹车件;383、第一单向阀;384、第二单向阀;391、第一连接管路;392、第二连接管路;40、举升驱动装置;41、第三换向阀;42、举升马达;43、第一举升管路;44、第二举升管路;45、第三举升管路;46、第四举升管路;50、调姿驱动装置;51、第一换向阀;52、第一调姿马达;531、第一调姿管路;532、第二调姿管路;533、第三调姿管路;534、第四调姿管路;535、第五调姿管路;536、第六调姿管路;537、第七调姿管路;538、第八调姿管路;54、第四换向阀;55、第二调姿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6.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27.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车装置包括:支撑车10、驱动源组件20和调姿驱动装置50。支撑车10包括车架11、设置在车架11上的举升装置12、设置在举升装置12上的支架14以及设置在支架14上的第一调姿装置13。驱动源组件20设置在车架11上。调姿驱动装置50设置在支架14上。调姿驱动装置50包括第一换向阀51和第一调姿马达52,第一换向阀51设置在驱动源组件2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调姿马达52之间,第一调姿马达52驱动第一调姿装置13运动。
28.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驱动源组件20能够向第一调姿马达52提供运动的动能。并且通过第一换向阀51能够调节第一调姿马达52的转动方向,进而调节第一调姿装置
13的转动角度。进而能够调节位于第一调姿装置13上火箭舱段的角度,进而有利于使两个火箭舱段的对接面和对接点对齐后完成装配。这样,通过第一换向阀51容易控制调整火箭舱段的姿态的精度,操作本技术的支撑车装置更加灵活,提高了整个火箭舱段对接过程的效率。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整个火箭舱段对接过程,效率低的问题。
29.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的多功能对接架车使用伺服电机驱动,由于火箭存在燃料等火工品,因此驱动伺服电机和配套的控制系统需要考虑相关防爆等级,无疑增加了使得多功能对接架车的成本。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源组件20包括驱动泵21,驱动泵21为气泵,通过气泵为支撑车装置内通入气体形成压缩气体,使得支撑车装置上形成气压传动系统。具体地,气体为空气。这样,空气作为能源,不仅满足相关防爆等级,也降低了支撑车装置的成本。
30.具体地,第一换向阀51为手动控制换向阀,第一调姿装置13包括设置在支架14上的第一减速器131、被第一减速器131驱动的主动辊子和多个从动辊子。支撑车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调姿装置13上方的支撑壳,火箭舱段放置在支撑壳上,支撑壳的底部与主动辊子和多个从动辊子接触,第一减速器131驱动的主动辊子转动,支撑壳与从动辊子接触配合,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使支撑壳转动,进而带动火箭舱段相对于支架14转动。
31.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4包括第一凹槽形支架和设置在第一凹槽形支架的上方的第二凹槽形支架。第二凹槽形支架的凹槽呈弧形状,该弧形状与火箭舱段的外形相适配。
32.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减速器131通过控制第一换向阀51的手柄控制第一换向阀51的阀芯换向,使得气体带动第一调姿马达52旋转,第一调姿马达52通过第一减速器131带动第一调姿装置13旋转,进而实现火箭舱段沿其轴线方向的旋转角度。
33.如图1至图5所示,支撑车装置还包括:行驶装置和行驶驱动装置30。行驶装置设置在车架11上。行驶驱动装置30设置在车架11上。行驶驱动装置30包括第二换向阀31和行驶马达33,第二换向阀31设置在驱动源组件20的第二输出端和行驶马达33之间,行驶马达33驱动行驶装置运动。通过控制第二换向阀31能够调节行驶马达33的转动方向,进而调节行驶装置的移动距离。并且,通过控制第二换向阀31能够调节进而至行驶马达33内的气体量,进而控制行驶马达33的转动速度,进而调节行驶装置的移动速度。
34.具体地,第二换向阀31为手动控制换向阀,行驶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11上的第二减速器111、被第二减速器111驱动的链轮和链条、被链轮带动转动的车轮112以及第一到位传感器。第一到位传感器能够检测车架11的移动位置,进而通过第二换向阀31的手柄来控制行驶马达33的转动方向及转动速度,以控制支撑车10的行走和定位。
35.优选地,本实施例的行驶马达33为两个,对应的行驶马达33的两端各驱动一个第二减速器111,这样,每个行驶马达33驱动对应的两个第二减速器111转动,进而通过第二减速器111能够平稳地带动车轮112转动。
36.具体地,调姿驱动装置50还包括第一调姿管路531、第二调姿管路532、第三调姿管路533以及第四调姿管路534,第一调姿管路531与驱动源组件20的第一输出端连通,第二调姿管路532与第一调姿马达52的第一接口连通,第三调姿管路533与第一调姿马达52的第二接口连通,第四调姿管路534与支撑车装置的外部连通。第一换向阀51具有第七工作状态、第八工作状态和第九工作状态,第一换向阀51处于第七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调姿管路
531与第二调姿管路532连通,且第三调姿管路533与第四调姿管路534连通。第一换向阀51处于第八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调姿管路531与第三调姿管路533连通,且第二调姿管路532与第四调姿管路534连通。第一换向阀51处于第九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调姿管路531、第二调姿管路532、第三调姿管路533以及第四调姿管路534互不连通。
37.如图1至图5所示,支撑车装置还包括:举升驱动装置40。举升驱动装置40设置在支架14上。举升驱动装置40包括第三换向阀41和举升马达42,第三换向阀41设置在驱动源组件20的第三输出端和举升马达42之间,举升马达42驱动举升装置12升降。第三换向阀41能够调节举升马达42的转动方向,进而调节第一调姿装置13的升降高度。进而能够调节位于第一调姿装置13上火箭舱段的高度,进而有利于使两个火箭舱段的对接面和对接点对齐后完成装配。
38.具体地,举升装置12包括第三减速器121以及被第三减速器121驱动的螺旋升降机,第三减速器121设置在支架14上,螺旋升降机第一端与支架14连接,螺旋升降机的第二端穿过车架11位于车架11的下方。第三换向阀41为手动换向阀。通过控制第三换向阀41的手柄来控制第三换向阀41的阀芯换向,带动举升马达42旋转,举升马达42带动第三减速器121转动,通过螺旋升降机带动支撑车10升降,进而带动位于第一调姿装置13上火箭舱段升降运动。
39.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举升马达42为两个,对应的第三减速器121为两个,这样,每个举升马达42驱动对应的第三减速器121转动,进而通过第三减速器121能够平稳地支撑支架14,以使支撑车10升降过程中更加地平稳。
40.具体地,举升驱动装置40还包括第一举升管路43、第二举升管路44、第三举升管路45以及第四举升管路46,第一举升管路43与驱动源组件20的第三输出端连通,第二举升管路44与举升马达42的第一接口连通,第三举升管路45与举升马达42的第二接口连通,第四举升管路46与支撑车装置的外部连通。第三换向阀41具有第四工作状态、第五工作状态和第六工作状态,第三换向阀41处于第四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一举升管路43与第二举升管路44连通,且第三举升管路45与第四举升管路46连通。第三换向阀41处于第五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一举升管路43与第三举升管路45连通,且第二举升管路44与第四举升管路46连通。第三换向阀41处于第六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一举升管路43、第二举升管路44、第三举升管路45以及第四举升管路46互不连通。
41.如图1所示,行驶驱动装置30还包括第一行驶管路34、第二行驶管路35、第三行驶管路36以及第四行驶管路37。第一行驶管路34与驱动源组件20的第二输出端连通,第二行驶管路35与行驶马达33的第一接口连通,第三行驶管路36与行驶马达33的第二接口连通,第四行驶管路37与支撑车装置的外部连通。第二换向阀31具有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和第三工作状态,第二换向阀31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行驶管路34与第二行驶管路35连通,且第三行驶管路36与第四行驶管路37连通。此时,行驶马达33实现顺时针旋转。第二换向阀31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行驶管路34与第三行驶管路36连通,且第二行驶管路35与第四行驶管路37连通。此时,行驶马达33实现逆时针旋转。第二换向阀31处于第三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行驶管路34、第二行驶管路35、第三行驶管路36以及第四行驶管路37互不连通。此时,行驶马达33停止旋转。
42.如图1所示,行驶驱动装置30还包括刹车缸381以及与刹车缸381连接的刹车件
382。刹车缸381设置在车架11上,刹车缸381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行驶驱动装置30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行驶管路35与第一腔室之间的第一连接管路391,第一连接管路391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383。第二换向阀31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在刹车缸381的作用下推动刹车件382移动,以使刹车件382与车轮112接触,实现刹车。第二换向阀31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通过第一连接管路391进入至刹车缸381的第一腔室,第一腔室内的压缩气体推动刹车缸381进行位置切换,使刹车件382脱离车轮112,解锁刹车,同时第一单向阀383能够防止进入至第一腔室内的压缩气体回流,使刹车件382能够可靠地保持在解锁刹车位置。
43.当需要支撑车10前进或后退时,由操作者控制第二换向阀31的手柄,控制第二换向阀31的阀芯换向,完成对支撑车10前进或倒退方向的控制,与此同时,通过刹车缸381控制支撑车10的启停。
44.当架车前进或倒退时,压缩气体通过第二换向阀31流入行驶马达33以及第一腔室,通行驶马达33旋转和压缩刹车油缸弹簧进行刹车解锁,从而驱动铁轮转动,完成架车前进或后退的动作。
45.如图1所示,行驶驱动装置30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行驶管路35与第三行驶管路36之间的第二连接管路392,第二连接管路392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384,第二连接管路392的一端位于第一单向阀383的输出端与第一腔室之间。第二换向阀31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在刹车缸381的作用下推动刹车件382移动,以使刹车件382与车轮112接触,实现刹车。第二换向阀31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通过第二连接管路392进入至刹车缸381的第一腔室,第一腔室内的压缩气体推动刹车缸381进行位置切换,使刹车件382脱离车轮112,解锁刹车,同时第二单向阀384能够防止进入至第一腔室内的压缩气体回流,使刹车件382能够可靠地保持在解锁刹车位置。
46.如图1所示,刹车缸381包括缸体3811以及可移动地穿设在缸体3811内的活塞杆3812。活塞杆3812分隔缸体3811的内腔以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刹车件382设置在活塞杆3812上。刹车缸381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腔室内的弹性复位件3813,弹性复位件3813向活塞杆3812施加朝向刹车件382方向的弹力。这样,当第二换向阀31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在弹性复位件3813向活塞杆3812施加朝向刹车件382方向的弹力的作用下,活塞杆3812容易复位,以使刹车缸381可靠地实现刹车。弹性复位件3813优选为弹簧。
47.当需要支撑车10前进或后退时,由操作者控制第二换向阀31的手柄,控制第二换向阀31的阀芯换向,完成对支撑车10前进或倒退方向的控制,与此同时,通过刹车缸381控制支撑车10的启停。
48.当支撑车10前进时,第二换向阀31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压缩气体通过第二换向阀31从行驶马达33第一接口流入至行驶马达33内以及第一腔室内,此时,进入至第一腔室内的压缩气体克服第二腔室内的弹性复位件3813的弹力,使活塞杆3812向远离车轮112的方向移动,刹车件382脱离车轮112,刹车解锁。同时,行驶马达33旋转驱动支撑车10的车轮112前进。在车轮112前进的过程中,当第二换向阀31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行驶马达33和第一腔室内均没有通入压缩气体,弹性复位件3813向活塞杆3812施加朝向刹车件382方向的弹力,活塞杆3812向朝向车轮112的方向移动,使刹车件382与车轮112接触,实现刹车。
49.当架支撑车10倒退时,第二换向阀31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压缩气体通过第二换向阀31从行驶马达33第二接口流入至行驶马达33内以及第一腔室内,此时,进入至第一腔
室内的压缩气体克服第二腔室内的弹性复位件3813的弹力,使活塞杆3812向远离车轮112的方向移动,刹车件382脱离车轮112,刹车解锁。同时,行驶马达33旋转驱动支撑车10的车轮112倒退。在车轮112倒退的过程中,当第二换向阀31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行驶马达33和第一腔室内均没有通入压缩气体,弹性复位件3813向活塞杆3812施加朝向刹车件382方向的弹力,活塞杆3812向朝向车轮112的方向移动,使刹车件382与车轮112接触,实现刹车。
50.如图1至图5所示,支撑车10还包括第二调姿装置。第二调姿装置设置在举升装置12和车架11之间。调姿驱动装置50还包括第四换向阀54和第二调姿马达55。第四换向阀54设置在驱动源组件20的第四输出端和第二调姿马达55之间,第二调姿马达55驱动第二调姿装置运动。第四换向阀54能够调节第二调姿马达55的转动方向,进而调节第二调姿装置的移动位置。进而能够调节位于第一调姿装置13上火箭舱段的移动距离,进而有利于使两个火箭舱段的对接面和对接点对齐后完成装配。
51.具体地,第二调姿装置包括第四减速器141以及被第四减速器141驱动的丝杆,第四减速器141设置在车架11上,丝杆设置在车架11和支架14之间,车架11和支架14上均设置有与丝杆配合的螺母。这样,第四换向阀54为手动换向阀。通过控制第四换向阀54的手柄来控制第四换向阀54的阀芯换向,带动第二调姿马达55旋转,第二调姿马达55带动第四减速器141转动,通过丝杆带动支架14沿支撑车10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带动位于第一调姿装置13上火箭舱段移动。
52.具体地,调姿驱动装置50还包括第五调姿管路535、第六调姿管路536、第七调姿管路537以及第八调姿管路538,第五调姿管路535与驱动源组件20的第一输出端连通,第六调姿管路536与第二调姿马达55的第一接口连通,第七调姿管路537与第二调姿马达55的第二接口连通,第八调姿管路538与支撑车装置的外部连通。第四换向阀54具有第七工作状态、第八工作状态和第九工作状态,第四换向阀54处于第七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五调姿管路535与第六调姿管路536连通,且第七调姿管路537与第八调姿管路538连通。第四换向阀54处于第八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五调姿管路535与第七调姿管路537连通,且第六调姿管路536与第八调姿管路538连通。第四换向阀54处于第九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五调姿管路535、第六调姿管路536、第七调姿管路537以及第八调姿管路538互不连通。
53.如图1所示,为了实现标准化,第一换向阀51、第二换向阀31、第三换向阀41和第四换向阀54均为三位四通换向阀。
54.如图1所示,驱动源组件20包括驱动泵21、第一驱动管路22以及设置在驱动泵21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管路22之间的调节装置23。驱动泵21通过第一驱动管路22分别与调姿驱动装置50、行驶驱动装置30以及举升驱动装置40连通。调节装置23能够调节第一驱动管路22中压缩气体的压力,以保证输入至调姿驱动装置50、行驶驱动装置30以及举升驱动装置40中压缩气体的压力的稳定性。驱动泵21优选为气泵,通过驱动泵21向调姿驱动装置50、行驶驱动装置30以及举升驱动装置40中通入压缩气体。这样使得支撑车装置成本低,压缩气体为能源清洁,无污染,同时使得支撑车装置运行过程中无噪音。同时,通过第一换向阀51、第二换向阀31、第三换向阀41和第四换向阀54操作灵活,易于操作,便于实现驱动和调姿的自动操作,节约了人力,提高支撑车装置的整体装配质量。
55.需要说明的是,当驱动泵为气泵时,上述的支撑车装置的外部是指大气。如果驱动泵为油泵时,上述的支撑车装置的外部是指油箱。油箱为液压泵站提供的液压油的储存装
置。
56.其中,第一驱动管路22上间隔地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三连接口以及第四连接口,第一连接口形成驱动源组件20的第二输出端,第二连接口形成驱动源组件20的第三输出端、第三连接口形成驱动源组件20的第一输出端,第四连接口形成驱动源组件20的第四输出端。
57.如图1所示,驱动源组件20还包括设置驱动驱动泵21工作的电动机24。
58.如图1所示,调节装置23包括第二驱动管路231以及第三驱动管路232,调节装置23还包括通断阀233、减压阀234以及溢流阀235。驱动泵21的输出端与第二驱动管路231连通,第一驱动管路22与第三驱动管路232连通,通断阀233设置在第二驱动管路231和第三驱动管路232之间。通断阀233的设置能够实现第二驱动管路231和第三驱动管路232的通断。减压阀234设置在第二驱动管路231上。减压阀234的设置能够调节第二驱动管路231中压缩气体的压力。调节装置23还包括设置在驱动泵21的输出端与减压阀234的输入端之间的溢流管路236,溢流阀235设置在溢流管路236上。溢流阀235的作用能够将第二驱动管路231中多余的气体经溢流管路236排出,以保证支撑车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9.具体地,通断阀233具有第十工作状态以及第十一工作状态,通断阀233处于第十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二驱动管路231与第三驱动管路232连通,通断阀233处于第十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二驱动管路231与第三驱动管路232不连通。
6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61.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62.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6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