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子材料电性能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0:02: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材料电性能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日渐完善,也逐渐扩大其应用范围,在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中需要经常用到电子材料,在生产加工得到电子材料后,需要对其的电子性能,如抗电热变形能力进行检测,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3.现有的电子材料电性能检测技术,一般是利用通电的电极块为电子材料供电,通过观察电子材料是否出现变形弯折的情况来判断其抗电热变形能力是否达到标准,检测完毕后,再根据电子材料的状态,将其分别收集在不同地方,然而如此操作,首先电子材料未被固定,可能掉落,其次手动移动电极块取连通电子材料,耗费人力,同时在检测过程中,并不能及时提醒使用者检测到抗电热变形能力弱的电子材料,并且手动分类收集电子材料,浪费精力,效率低下,最后反复不断人工上料,操作麻烦,也多有不便。
4.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自动夹紧固定电子材料,自动检测电子材料电性能,能够提醒使用者检测到抗电热变形能力弱的电子材料电性能检测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夹紧固定电子材料,自动检测电子材料电性能,能够提醒使用者检测到抗电热变形能力弱的电子材料电性能检测设备。
6.本发明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第一方面,一种电子材料电性能检测设备,包括有:外壳,所述外壳内部下侧滑动式连接有用于收集电子材料的收集框;出料板,所述外壳内上部一侧连接有所述出料板;挡板,所述外壳内上部中间对称转动式连接有所述挡板;电极块,所述外壳内上部一侧对称滑动式连接有能够为电子材料供电的所述电极块;第一弹簧,所述电极块与所述外壳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第一弹簧;夹住组件,所述外壳内上部一侧设有所述夹住组件;推动组件,所述外壳内上部一侧设有所述推动组件;提醒组件,所述外壳上部一侧设有所述提醒组件。
7.进一步地,夹住组件包括有:滑轨,所述外壳内上部一侧对称滑动式连接有两个所述滑轨;第二弹簧,所述滑轨与所述外壳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第二弹簧;第一连杆,所述滑轨内侧均上下对称滑动式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杆,一侧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电极块接触;第三弹簧,同侧所述第一连杆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第三弹簧;夹块,所述第一连杆内侧均连接有所述夹块。
8.进一步地,推动组件包括有:气缸,所述外壳内上部一侧对称安装有所述气缸;支撑架,所述气缸活塞杆内侧均连接有所述支撑架;楔形块,所述支撑架上下两侧均对称滑动式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连杆接触的所述楔形块;第四弹簧,所述楔形块与所述支撑架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第四弹簧。
9.进一步地,提醒组件包括有:灯管,所述外壳上部一侧安装有所述灯管;灯罩,所述
外壳上部一侧安装有所述灯罩,所述灯罩位于所述灯管外侧;按钮,所述外壳内上部一侧安装有所述按钮,所述按钮与一侧所述滑轨接触。
10.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旋转组件,旋转组件包括有:第二连杆,一侧所述滑轨外侧均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杆;第一导杆,所述外壳内上部一侧对称滑动式连接有所述第一导杆;第三连杆,所述第一导杆上侧均连接有与所述第二连杆接触的所述第三连杆;第五弹簧,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外壳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第五弹簧;齿条,所述第三连杆下部内侧均连接有所述齿条;齿轮,所述挡板传动轴一侧均连接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所述齿轮。
11.进一步地,还包括有进料组件,进料组件包括有:储料框,所述外壳上部一侧连接有所述储料框;第四连杆,所述储料框下部一侧对称滑动式连接有所述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上部一侧均与所述支撑架相连接;第二导杆,所述储料框下部两侧均连接有所述第二导杆;推块,所述第二导杆上均滑动式连接有所述推块;第六弹簧,所述推块与所述储料框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第六弹簧,所述第六弹簧绕在所述第二导杆上;第五连杆,所述推块下部外侧均连接有与所述第四连杆接触的所述第五连杆。
12.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挡住组件,所述挡住组件设置在所述储料框下部一侧。
13.进一步地,挡住组件包括有:挡块,所述储料框下部一侧滑动式连接有所述挡块,所述挡块和所述外壳内后壁上侧滑动式连接;第六连杆,所述挡块下部两侧均连接有将在所述推块向后移动后接触的所述第六连杆;第七弹簧,所述挡块与所述外壳内后壁上侧之间对称连接有所述第七弹簧。
14.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通过滑轨带动第二连杆向内侧移动,推动齿条向下移动,带动齿轮和挡板向外侧转动90度,打开挡板,即可将检测完毕的电子材料取下,下落至收集框后侧,达到自动转动打开挡板,便于分类收集电子材料的效果;(2)本发明通过支撑架带动第四连杆向内侧移动,推动推块向后移动,从而推动挡块向后移动,依次将电子材料放入至储料框内,支撑架带动第四连杆向外侧移动后,推块和挡块均向前移动复位,将最下侧电子材料推出,并挡住上侧剩余电子材料,达到自动定量上料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夹住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20.图6为本发明夹住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发明推动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22.图8为本发明推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图9为本发明提醒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24.图10为本发明旋转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25.图11为本发明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12为本发明进料组件的第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27.图13为本发明进料组件的第二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28.图14为本发明挡住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29.图15为本发明挡住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2、收集框,3、出料板,4、挡板,5、电极块,6、第一弹簧,7、夹住组件,71、滑轨,72、第二弹簧,73、第一连杆,74、夹块,75、第三弹簧,8、推动组件,81、气缸,82、支撑架,83、楔形块,84、第四弹簧,9、提醒组件,91、按钮,92、灯管,93、灯罩,10、旋转组件,101、第二连杆,102、第一导杆,103、第三连杆,104、第五弹簧,105、齿条,106、齿轮,11、进料组件,111、储料框,112、第四连杆,113、第二导杆,114、推块,115、第五连杆,116、第六弹簧,12、挡住组件,121、挡块,122、第六连杆,123、第七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实施例1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材料电性能检测设备,包括有外壳1、收集框2、出料板3、挡板4、电极块5、第一弹簧6、夹住组件7、推动组件8和提醒组件9,外壳1内部下侧滑动式连接有收集框2,外壳1内上部前侧连接有出料板3,外壳1内上部中间左右对称转动式连接有挡板4,外壳1内上部前侧左右对称滑动式连接有电极块5,电极块5与外壳1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簧6,外壳1内上部前侧设有夹住组件7,外壳1内上部前侧设有推动组件8,外壳1上部前侧设有提醒组件9。
33.夹住组件7包括有滑轨71、第二弹簧72、第一连杆73、夹块74和第三弹簧75,外壳1内上部前侧左右对称滑动式连接有两个滑轨71,滑轨71与外壳1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72,滑轨71内侧均上下对称滑动式连接有第一连杆73,前侧第一连杆73与电极块5接触,同侧第一连杆73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簧75,第一连杆73内侧均连接有夹块74。
34.推动组件8包括有气缸81、支撑架82、楔形块83和第四弹簧84,外壳1内上部前侧左右对称安装有气缸81,气缸81活塞杆内侧均连接有支撑架82,支撑架82上下两侧均前后对称滑动式连接有楔形块83,楔形块83与第一连杆73接触,楔形块83与支撑架82之间均连接有第四弹簧84。
35.提醒组件9包括有按钮91、灯管92和灯罩93,外壳1上部前侧安装有灯管92和灯罩93,灯罩93位于灯管92外侧,外壳1内上部左前侧安装有按钮91,按钮91与左前侧滑轨71接触。
36.当使用者需要检测电子材料电性能,即电子材料的抗电热变形能力时,将电极块5通上电后,首先将电子材料从外壳1上侧放入下侧夹块74上,使得电子材料位于两侧夹块74之间,电子材料被挡板4挡住不会掉落,随后启动气缸81,气缸81活塞杆缩短,带动支撑架82和楔形块83向外侧移动,将推动第一连杆73和夹块74向内侧移动,第三弹簧75被压缩,夹块74将电子材料夹紧固定住,而第一连杆73将推动电极块5向内侧移动,第一弹簧6被压缩,使得两侧电极块5与电子材料连通,为电子材料供电,如若该电子材料抗电热变形能力弱,则电子材料将变形弯折起来,带动夹块74、第一连杆73和滑轨71向内侧移动,第二弹簧72被压
缩,左前侧滑轨71远离按钮91后,将点亮灯管92,提醒使用者检测到抗电热变形能力弱的电子材料,如若该电子材料抗电热变形能力强,则电子材料不会变形弯折,夹块74、第一连杆73和滑轨71保持不动,左前侧滑轨71始终按压着按钮91,灯管92不会亮起,当楔形块83移动至远离第一连杆73后,在第三弹簧75的作用下,推动第一连杆73和夹块74向外侧移动,将电子材料松开,同时第一连杆73远离电极块5,在第一弹簧6的作用下,推动电极块5向外侧移动,停止供电,同时如若检测到的是抗电热变形能力弱的电子材料,则在夹块74松开电子材料后,还会在第二弹簧72的作用下,推动滑轨71、第一连杆73和夹块74向外侧移动,随后如若检测到的是抗电热变形能力强的电子材料,此时即可手动将电子材料取出,并将其顺着出料板3滑下至收集框2前侧,如若检测到的是抗电热变形能力弱的电子材料,则变形弯折的电子材料的长度将小于两侧夹块74之间原有的距离,在夹块74向外侧移动复位后,电子材料则掉落至挡板4上,被挡板4挡住,此时则手动推动挡板4向外侧转动打开,使得电子材料下落至收集框2后侧,再向内侧转动挡板4至原位置,随后气缸81活塞杆伸长,带动支撑架82和楔形块83向内侧移动,楔形块83移动至接触到第一连杆73后,将被推动向内侧移动,第四弹簧84被压缩,楔形块83移动彻底通过第一连杆73后,在第四弹簧84的作用下,推动楔形块83向外侧移动,恢复至原状态,如此往复,全部电子材料均检测完毕后,关闭气缸81,并将电极块5断电即可,最后向前拉出收集框2,将前后两侧的电子材料分别取出收集起来,再将收集框2向后推回至原位置,达到自动夹紧固定电子材料,自动检测电子材料电性能,能够提醒使用者检测到抗电热变形能力弱的电子材料。
37.实施例2如图1、图2、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和图15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旋转组件10,旋转组件10包括有第二连杆101、第一导杆102、第三连杆103、第五弹簧104、齿条105和齿轮106,前侧滑轨71前部外侧均连接有第二连杆101,外壳1内上部前侧左右对称滑动式连接有第一导杆102,第一导杆102上侧均连接有第三连杆103,第三连杆103外侧均与第二连杆101接触,第三连杆103与外壳1之间均连接有第五弹簧104,第三连杆103下部内侧均连接有齿条105,挡板4传动轴前侧均连接有齿轮106,齿条105与齿轮106相互啮合。
38.当检测到抗电热变形能力弱的电子材料后,滑轨71将向内侧移动,带动第二连杆101向内侧移动,推动第三连杆103和齿条105向下移动,第五弹簧104被压缩,从而带动齿轮106向内侧转动90度,进而带动挡板4向内侧转动90度,打开挡板4,检测到的抗电热变形能力弱的电子材料则将下落至收集框2后侧,随后滑轨71向外侧移动复位,带动第二连杆101向外侧移动远离第三连杆103,在第五弹簧104的作用下,推动第三连杆103和齿条105向上移动,带动齿轮106向内侧转动90度,从而带动挡板4向内侧转动90度,恢复至原状态,如此往复,达到自动转动打开挡板4,便于分类收集电子材料的效果。
39.还包括有进料组件11,进料组件11包括有储料框111、第四连杆112、第二导杆113、推块114、第五连杆115和第六弹簧116,外壳1上部后侧连接有储料框111,储料框111下部后侧左右对称滑动式连接有第四连杆112,第四连杆112上部前侧均与支撑架82相连接,储料框111下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二导杆113,第二导杆113上均滑动式连接有推块114,推块114与储料框111之间均连接有第六弹簧116,第六弹簧116绕在第二导杆113上,推块114下部外侧均连接有第五连杆115,第五连杆115与第四连杆112接触。
40.还包括有挡住组件12,挡住组件12包括有挡块121、第六连杆122和第七弹簧123,
储料框111下部后侧滑动式连接有挡块121,挡块121和外壳1内后壁上侧滑动式连接,挡块121下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六连杆122,推块114向后移动后与第六连杆122接触,挡块121与外壳1内后壁上侧之间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七弹簧123。
41.检测前一个电子材料时,支撑架82向外侧移动,带动第四连杆112向外侧移动,从而推动第五连杆115和推块114向后移动,第六弹簧116被压缩,推块114移动至接触到第六连杆122后,将推动第六连杆122和挡块121向后移动,第七弹簧123被压缩,此时将电子材料依次放入到储料框111内,前一个电子材料检测完毕后,支撑架82向内侧移动,带动第四连杆112向内侧移动远离第五连杆115,在第六弹簧116的作用下,推动第五连杆115和推块114向前移动,从而推动最下侧的电子材料向前移动至两侧夹块74之间,如若检测到的前一个电子材料抗电热变形能力强,则该电子材料向前移动将推动前一个检测完毕的电子材料向前移动,并顺着出料板3滑落至收集框2前侧,而推块114远离第六连杆122后,在第七弹簧123的作用下,推动挡块121和第六连杆122向前移动,挡块121向前移动可以挡住上侧剩余电子材料,恢复至原状态,如此往复,达到自动定量上料的效果。
4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