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充气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0:56: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2.在物流运输中,物品在装箱打包时通常需要使用缓冲材料。常见的缓冲材料例如有泡沫板、气泡膜材料等。
3.对于上述的气泡膜材料,现有结构中通常为一种葫芦气泡膜,葫芦气泡膜在气道中充气后呈鼓起的葫芦状气泡,从而对物品具有缓冲防护效果。
4.然而,上述气泡膜结构中,在某一个气道出现漏气时,通常会导致整条气道所在的直线位置区域全部凹陷,从而失去缓冲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气缓冲结构,该充气缓冲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在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设有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隔离封带,相邻隔离封带之间隔离出缓冲气道;并且,该隔离封带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封带和第二子封带,第二子封带相对第一子封带沿第二方向错位设置并通过第三子封带连接,这样就可使得该缓冲气道在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同时具有若干朝向第二方向的折弯。
6.也就是说,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充气缓冲结构的直线形隔离封带的基础上,通过将间隔排列的第二子封带朝向第二方向错位设置,使得该隔离封带在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同时具有若干朝向第二方向的折弯,进而使得该缓冲气道呈沿第一方向的折线形延伸状;这样,能够理解,由于缓冲气道呈折线状,在某一个缓冲气道出现漏气时,该缓冲气道所在的直线位置区域还可通过相邻的缓冲气道起到缓冲防护效果,从而解决了在某一个缓冲气道漏气时导致的整条缓冲气道所在的直线位置区域全部失去缓冲防护效果的技术问题,提升了充气缓冲结构的抗破损能力。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气缓冲结构,所述充气缓冲结构包括:
8.第一膜层;
9.第二膜层,与所述第一膜层相对设置;
10.隔离封带,在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之间设有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所述隔离封带,相邻的所述隔离封带在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之间隔离出缓冲气道;
11.其中,所述隔离封带包括若干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第一子封带和第二子封带,所述第二子封带相对所述第一子封带沿第二方向错位设置,所述第一子封带和所述第二子封带之间通过第三子封带连接,以使所述缓冲气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具有若干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折弯。
12.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隔离封带之间形成有若干沿所述第一方向堆叠的气泡膜单元,相邻的所述气泡膜单元之间联通设置以形成所述缓冲气道。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封带、所述第二子封带和所述第三子封带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子封带和所述第三子封带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子封带和所述第三子封带之间均呈120度的夹角,以使所述缓冲气道贯穿若干正六边形气泡膜。
14.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子封带的两个端部分别突出有缓冲子封带。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封带为在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之间通过热封处理或粘接处理形成。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封边;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端设有第二封边,所述隔离封带连接至所述第二封边。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边和所述第二封边为在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之间通过热封处理形成。
18.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隔离封带的端部设有密封圈。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为不透气软性材质。
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21.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2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气缓冲结构,该充气缓冲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在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设有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隔离封带,相邻隔离封带之间隔离出缓冲气道;并且,该隔离封带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封带和第二子封带,第二子封带相对第一子封带沿第二方向错位设置并通过第三子封带连接,这样就可使得该缓冲气道在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同时具有若干朝向第二方向的折弯。
23.也就是说,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充气缓冲结构的直线形隔离封带的基础上,通过将间隔排列的第二子封带朝向第二方向错位设置,使得该隔离封带在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同时具有若干朝向第二方向的折弯,进而使得该缓冲气道呈沿第一方向的折线形延伸状;这样,能够理解,由于缓冲气道呈折线状,在某一个缓冲气道出现漏气时,该缓冲气道所在的直线位置区域还可通过相邻的缓冲气道起到缓冲防护效果,从而解决了在某一个缓冲气道漏气时导致的整条缓冲气道所在的直线位置区域全部失去缓冲防护效果的技术问题,提升了充气缓冲结构的抗破损能力。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现有技术中葫芦气泡膜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封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气道充气的示意图。
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正六边形气泡膜的结构示意图。
29.其中,附图标记:
30.10-隔离封带,11-第一子封带,12-第二子封带,13-第三子封带,14-缓冲子封带,
15-密封圈,
31.20-缓冲气道,21-正六边形气泡膜,
32.31-第一封边,32-第二封边,
33.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技术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限制。
35.概述
36.请结合图1,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葫芦气泡膜结构,该葫芦气泡膜结构在某一个缓冲气道出现漏气时,会导致整条缓冲气道所在的直线位置区域全部凹陷,从而使得该直线位置区域失去缓冲防护效果,即,出现大面积的缓冲死角,降低了缓冲防护效果。
37.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线形的充气缓冲结构,通过将隔离封带设置为折线形,这样在某一条缓冲气道出现漏气时,该缓冲气道所在的直线位置区域还能够通过相邻的缓冲气道起到缓冲防护效果,提升了抗破损能力。
3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气缓冲结构,该充气缓冲结构包括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隔离封带10;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相对设置,然后在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设有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隔离封带10,相邻的隔离封带10在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隔离出缓冲气道20;其中,该隔离封带10包括若干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第一子封带11和第二子封带12,第二子封带12相对第一子封带11沿第二方向错位设置,第一子封带11和第二子封带12之间通过第三子封带13连接,以使该缓冲气道20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具有若干朝向第二方向的折弯。
39.本实施例中,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相对设置,然后在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设有多条沿第一方向的隔离封带,请结合图2、3,能够理解,多条隔离封带即可在两个膜层之间隔离出多个缓冲气道,然后通过充气设备对缓冲气道充气(图3中折线的箭头方向即为充气方向),就可使缓冲气道鼓起,从而使该充气缓冲结构实现对包裹物品的缓冲防护效果。
40.具体的,图2示出了上述隔离封带的结构示意图,参看图2,该隔离封带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图2中竖向),该隔离封带包括第一子封带和第二子封带,其中,第一子封带和第二子封带呈间隔排列,并且,第二子封带相对第一子封带沿第二方向(图2中横向)错位设置,然后,第二子封带和第一子封带之间通过第三子封带连接,这样,通过将间隔排列的第二子封带相对第一子封带错位设置,即可将隔离封带在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同时设置若干朝向第二方向的折弯,进而可使得该缓冲气道在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同时具有若干朝向第二方向的折弯。
41.进一步的,能够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上述缓冲气道上间隔的设置若干折弯,这样当某一条缓冲气道出现漏气的情况时,尽管该条缓冲气道可能会呈现全部凹陷,然而,由于若干折弯的设置,该条缓冲气道所在的直线位置的部分区域扔可由凸入的相邻缓冲气道提供缓冲效果,从而不至于出现大面积缓冲失效的情况和缓冲死角,提升了充气缓冲结构的抗破损能力。
42.此外,还能够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上述缓冲气道上间隔的设置若干折弯,这样相较现有技术的直线形葫芦气泡膜结构,本实施例的充气缓冲结构可使得整个膜层最大面积的填充缓冲气道,有效降低了相邻缓冲气道之间的缓冲死角的面积,最大化的提升了缓冲防护效果。
4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气缓冲结构,该充气缓冲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在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设有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隔离封带,相邻隔离封带之间隔离出缓冲气道;并且,该隔离封带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封带和第二子封带,第二子封带相对第一子封带沿第二方向错位设置并通过第三子封带连接,这样就可使得该缓冲气道在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同时具有若干朝向第二方向的折弯。
44.也就是说,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充气缓冲结构的直线形隔离封带的基础上,通过将间隔排列的第二子封带朝向第二方向错位设置,使得该隔离封带在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同时具有若干朝向第二方向的折弯,进而使得该缓冲气道呈沿第一方向的折线形延伸状;这样,能够理解,由于缓冲气道呈折线状,在某一个缓冲气道出现漏气时,该缓冲气道所在的直线位置区域还可通过相邻的缓冲气道起到缓冲防护效果,从而解决了在某一个缓冲气道漏气时导致的整条缓冲气道所在的直线位置区域全部失去缓冲防护效果的技术问题,提升了充气缓冲结构的抗破损能力。
45.方便理解的,上述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应为软性易变形的材质,这样方便给缓冲气道充气,例如塑料薄膜等;或者,上述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应为易变形且具有高弹性的材质,例如橡胶薄层等。
46.方便理解的,上述的隔离封带可为在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额外设置的一种隔离物质;或者,上述的隔离封带可为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呈折线形的一种贴合线或密封线。
47.方便理解的,上述第一方向为图2中的竖向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可为90度,即第二方向可为图2中的横向方向,或者,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可为其它角度,例如30度、60度、45度等。
48.在一可能实施方式中,相邻的隔离封带10之间形成有若干沿第一方向堆叠的气泡膜单元,相邻的气泡膜单元之间联通设置以形成缓冲气道20。
49.本实施例中,在相邻的隔离封带10之间,沿着第一方向堆叠形成有若干独立的气泡膜单元,并且相邻的气泡膜单元之间联通设置,从而形成上述的缓冲气道20,方便充气。
50.在一可能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子封带11、第二子封带12和第三子封带13的长度相同;第一子封带11和第三子封带13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子封带12和所述第三子封带13之间均呈120度的夹角,以使该缓冲气道20贯穿若干正六边形气泡膜21。
51.更具体的,请结合图2、4,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方向即为图2中的横向方向,然后,第一子封带、第二子封带和第三子封带的长度相同,并且,第一子封带和第三子封带之间以及第二子封带和第三子封带之间均呈120度夹角,能够理解,此时,继续参看图4,该气泡膜单元即为正六边形气泡膜21,此时,该缓冲气道贯穿若干正六边形气泡膜;这样,可使整个膜层最大面积的填充缓冲气道。
52.在一可能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子封带12的两个端部分别突出有缓冲子封带14。
53.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子封带的两个端部分别突出有缓冲子封带,该缓冲子封带对
气流起到阻挡作用,这样在缓冲气道漏气时,该缓冲子封带可以延缓整条缓冲气道的漏气速度。
54.进一步的,继续结合图2、3,该缓冲子封带可以与第三子封带呈120夹角设置,即,缓冲气道贯穿若干正六边形气泡膜。
55.在一可能实施方式中,该缓冲子封带14的端部呈圆弧状,可以有效防止正六边形气泡膜21破裂。
56.在一可能实施方式中,隔离封袋10为在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通过热封处理或粘接处理形成。
57.即,上述的三个子封带为通过将两个膜层热封处理或粘接处理形成,从而使相邻的隔离封带之间形成相互独立、隔绝气体的缓冲气道,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58.在一可能实施方式中,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封边31;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设有第二封边32,隔离封带10连接至第二封边32。
59.本实施例中,还在两个膜层沿垂直于第一方向(即图3中横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封边,然后,在两个膜层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即图3中上端)设置第二封边,并且,隔离封带连接至该第二封边;这样,在两个膜层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可对缓冲气道充气,待充气完毕后,再将其密封即可。
60.在一可能实施方式中,第一封边31和第二封边32为在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通过热封处理形成。
61.在一可能实施方式中,在隔离封带10的端部设有密封圈15,例如,结合图2,在隔离封带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设有椭圆形的密封圈,通过将多个密封圈沿直线热封即可实现对缓冲气道的密封。
62.在一可能实施方式中,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为不透气软性材质,例如采用塑料薄膜、橡胶薄膜等,可节省成本,并且易于实现。
63.在一可能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64.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技术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65.本技术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66.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的装置、设备和方法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技术的等效方案。
67.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技术。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
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因此,本技术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68.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技术的实施例限制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