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2:15: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岩石山体修复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修建以及采矿、采石等对山体造成的破孔日益严重,如原来坡度较缓的山体成为陡峭山壁,山体上的原有植被被严重破坏,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另外,还容易发生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不仅造成交通堵塞、矿厂停工,严重的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尤其是在降雨集中的雨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其优势在于可以及时将山上的积水排走,并对山体的生态进行自然修复。
4.本实用新型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岩石山体的坡面两侧的两个挡水墙,以及沿岩石山体的坡面呈矩阵形式排列的若干个框架;所述挡水墙以及所述框架之间形成若干相互连通的横向的引水渠以及纵向的排水渠,所述引水渠以及排水渠的底面上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排水渠的末端设置有地下排水系统;所述岩石山体的顶部设置有蓄水池;最上层的框架之间通过至少一根管道与其上方的蓄水池一一连通,每一行的框架均通过至少一根管道与其上方和下方的框架之间相互连通,最下层的框架的下端设置有若干个排水孔;所述框架内设置有网格状的固土板。
5.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由位于上端的半圆弧结构和位于下端的“凵”结构组成的封闭结构;所述半圆弧结构的圆心朝下设置。
6.进一步地,所述固土板的网格结构为菱形孔体。
7.进一步地,所述固土板的孔体中填充有泥土,所述泥土上铺设有植被网,且泥土上种植有绿植。
8.进一步地,所述低下排水系统为排水井,所述排水井的上端设置有格栅板,且所述排水井上连通有若干根排水管。
9.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过滤网板。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引水渠和排水渠,当雨水较大,泥土无法及时将雨水吸收时,雨水可以沿着引水渠和排水渠排至地下排水系统中,且由于框架设置为半圆弧结构,有利于雨水顺利排至地下排水系统中,有效地防止了雨水累积,解决了积水对山体浸泡导致山体上的泥石容易滑落的缺陷;
1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通过管道与框架之间连通,且上下层的框架之间通过管道相互连通,因此蓄水池中累积的水通过管道一一经过框架并最终排放至地下排水系统中,如此设置可以有对雨水进行存储,同时方便对框架内的绿植进行灌溉,便于山体的生态修复。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14.附图标记:1-岩石山体;2-蓄水池;3-过滤网板;4-框架;5-挡水墙;6-排水井;7-排水管;8-格栅板;9-固土板;10-排水孔;11-排水渠;12-引水渠。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岩石山体1的坡面两侧的两个挡水墙5,以及沿岩石山体1的坡面呈矩阵形式排列的若干个框架4;所述框架4由位于上端的半圆弧结构和位于下端的“凵”结构组成的封闭结构;所述半圆弧结构的圆心朝下设置。
17.所述挡水墙5以及所述框架4之间形成若干相互连通的横向的引水渠12以及纵向的排水渠11,所述引水渠12以及排水渠11的底面上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排水渠11的末端设置有地下排水系统;所述低下排水系统为排水井6,所述排水井6的上端设置有格栅板8,且所述排水井6上连通有若干根排水管7。
18.所述岩石山体1的顶部设置有蓄水池2;所述蓄水池2内设置有过滤网板3,设置过滤网板可以防止杂物落入蓄水池中,防止杂物堵塞下部的连通管道。
19.最上层的框架4之间通过至少一根管道与其上方的蓄水池2一一连通,每一行的框架4均通过至少一根管道与其上方和下方的框架4之间相互连通,最下层的框架4的下端设置有若干个排水孔10;所述框架4内设置有网格状的固土板9。所述固土板9的网格结构为菱形孔体。所述固土板9的孔体中填充有泥土,所述泥土上铺设有植被网,且泥土上种植有绿植。设置蓄水池可以对雨水进行一定量的存储,蓄水池中的水从上往下一一流经框架,然后在排至地下排水系统,方便对于框架内的绿植进行浇灌,以便山体的生态修复。
20.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岩石山体(1)的坡面两侧的两个挡水墙(5),以及沿岩石山体(1)的坡面呈矩阵形式排列的若干个框架(4);所述挡水墙(5)以及所述框架(4)之间形成若干相互连通的横向的引水渠(12)以及纵向的排水渠(11),所述引水渠(12)以及排水渠(11)的底面上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排水渠(11)的末端设置有地下排水系统;所述岩石山体(1)的顶部设置有蓄水池(2);最上层的框架(4)之间通过至少一根管道与其上方的蓄水池(2)一一连通,每一行的框架(4)均通过至少一根管道与其上方和下方的框架(4)之间相互连通,最下层的框架(4)的下端设置有若干个排水孔(10);所述框架(4)内设置有网格状的固土板(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4)由位于上端的半圆弧结构和位于下端的“凵”结构组成的封闭结构;所述半圆弧结构的圆心朝下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土板(9)的网格结构为菱形孔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土板(9)的孔体中填充有泥土,所述泥土上铺设有植被网,且泥土上种植有绿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下排水系统为排水井(6),所述排水井(6)的上端设置有格栅板(8),且所述排水井(6)上连通有若干根排水管(7)。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2)内设置有过滤网板(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岩石山体的坡面两侧的两个挡水墙,以及沿岩石山体的坡面呈矩阵形式排列的若干个框架;所述挡水墙以及所述框架之间形成若干相互连通的横向的引水渠以及纵向的排水渠;所述排水渠的末端设置有地下排水系统;所述岩石山体的顶部设置有蓄水池;最上层的框架之间通过至少一根管道与其上方的蓄水池一一连通,每一行的框架均通过至少一根管道与其上方和下方的框架之间相互连通,最下层的框架的下端设置有若干个排水孔;所述框架内设置有网格状的固土板。置有网格状的固土板。置有网格状的固土板。


技术研发人员:冯源 韩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山气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3
技术公布日:2022/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