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冷敷贴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21:17: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冷敷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敷贴。


背景技术:

2.冷敷贴是一种根据传统冷敷方式改良而成的膏药,传统中主要用于人体患处的恢复,另外随着医美领域的发展,目前也逐渐应用于皮肤的美白和抗皱。
3.相关技术中冷敷贴包括背衬层,背衬层的一侧设置有凝胶层和胶层,凝胶层远离背衬层的一侧设置有防粘层。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将冷敷贴贴在脖子或手臂上进行美白和抗皱时,当天气炎热时,脖子或手臂有汗水产生时,冷敷贴不易粘在脖子或手臂上,使冷敷贴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冷敷贴在皮肤上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冷敷贴。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冷敷贴,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冷敷贴,包括背衬层,所述背衬层设置有凝胶层和第一胶层,所述凝胶层远离背衬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粘层,所述背衬层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包括有固定面和操作面,所述固定面和操作面上设置有连接两者的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包括设置于固定面上的固定带以及设置于操作面上的操作带,所述固定带的上端开设有固定开口,所述操作带的下端开设有操作开口,所述操作带与固定带通过固定开口与操作开口插接配合。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带嵌入固定开口、固定带嵌入操作开口时,冷敷贴围合成环状,使冷敷贴围合在脖子或手臂上,再通过固定开口和操作开口的插接配合,使固定带与操作带不易分离,提高冷敷贴在皮肤上的稳定性,可以防止冷敷贴从皮肤上掉落。
9.可选的,所述固定开口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固定开口沿固定带的长度方向阵列分布。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固定开口,当不同的固定开口与操作开口配合时,使冷敷贴可以围合不同的大小,使冷敷贴可以适用于不同粗细的脖子或手臂,提高冷敷贴的适用性。
11.可选的,所述固定带朝向第一防粘层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胶层,所述操作带朝向第一防粘层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胶层。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带不与操作带连接时,固定带可以通过第二胶层粘在脖子或手臂上,操作带也可以通过第三胶层粘在脖子或手臂上,使冷敷贴不易从皮肤上掉落;当固定带和操作带连接时,通过第二胶层/第三胶层使得固定带和操作带连接更加稳定,防止固定带与操作带分离,而第三胶层/第二胶层可以使操作带/固定带粘在皮肤,冷敷贴与皮肤粘接更稳定。
13.可选的,所述第二胶层远离固定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防粘层。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未使用,通过第二防粘层盖住第二胶层,使第二胶层的粘性不易降低。
15.可选的,所述锁定结构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锁定结构沿背衬层的宽度方向阵列分布。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锁定结构,使冷敷贴在人的脖子或手臂上更牢固,当一个锁定结构分离时,其他的锁定结构还可以将冷敷贴与脖子/手臂连接。
17.可选的,所述固定带朝向第二防粘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吸水层。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吸水层,在脖子或手臂出汗时,可以将汗水吸收,防止汗水影响第一胶层。
19.可选的,所述固定带朝向第一防粘层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透气孔。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透气孔,在固定带与脖子或手臂贴合时,脖子或手臂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透气孔散出,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
21.可选的,所述第一防粘层朝向固定带的一侧设置有易撕部。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通过易撕部,可以方便将第一防粘层与第一胶层分离,起到方便操作和省力的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当操作带嵌入固定开口、固定带嵌入操作开口时,冷敷贴围合成环状,使冷敷贴围合在脖子或手臂上,再通过固定开口和操作开口的插接配合,使固定带与操作带不易分离,提高冷敷贴在皮肤上的稳定性,可以防止冷敷贴从皮肤上掉落;
25.2.设置第一透气孔,可以增加固定带的透气性,使固定带与人的皮肤接触时,便于散热。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去掉第一防粘层、第二防粘层和第三防粘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背衬层;11、固定面;12、操作面;2、凝胶层;3、第一防粘层;31、易撕部;4、第一胶层;5、锁定结构;51、固定带;511、固定开口;512、第二胶层;513、第二防粘层;514、第一吸水层;515、第一透气孔;52、操作带;521、操作开口;522、第三胶层;523、第三防粘层;524、第二吸水层;525、第二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冷敷贴。参照图1和图2,一种冷敷贴,包括背衬层1、凝胶层2和第一防粘层3,凝胶层2涂在背衬层1的一个侧面上,凝胶层2的面积小于背衬层1的面积。背衬层1朝向凝胶层2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胶层4,第一胶层4环绕在凝胶层2外。将冷敷贴粘在人脖子或手臂上时,凝胶层2 对皮肤患处具有镇痛的作用、抗皱作用,并对皮肤温和无刺激。
31.参照图1和图2,第一防粘层3粘接在凝胶层2远离背衬层1的一端,第一防粘层3超出凝胶层2的部分与第一防粘层3连接,以防止第一胶层4露在外面,使第一胶层4的粘性不
易丧失。第一防粘层3朝向固定带5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易撕部31。
32.参照图1和图2,背衬层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面包括固定面11和操作面12。固定面11与操作面12之间设置有三个连接两者的锁定结构5,三个锁定结构5沿背衬层1的宽度方向阵列分布。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锁定结构5可以设置为一个或两个。
33.参照图1和图2,锁定结构5包括操作带52和固定带51,操作带52的一端与操作面12固定连接,操作带52的下端面开设有操作开口521。固定带51的一端与固定面11固定连接,固定带51的上端面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开口511,若干个固定开口511沿固定带51的长度方向阵列分布。本技术中固定开口511设置为三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锁定结构5可以设置为两个或四个。操作带52上的操作开口521可以与固定带51上的任意一个固定开口511插接配合,使冷敷贴围合成环状。而操作开口521与不同的固定开口511配合时,可以调节冷敷贴所围合成的环状大小。
34.参照图1和图2, 固定带51朝向第一防粘层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胶层512,第二胶层512位于固定开口511远离背衬层1的一端。第二胶层512远离固定带5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防粘层513。操作带52朝向第一防粘层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胶层522,第三胶层522位于操作开口521远离背衬层1的一端。第三胶层522远离固定带5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防粘层523。
35.参照图1和图2,当固定带51与操作带52通过固定开口511和操作开口521插接配合时,再将第三胶层522与固定带51远离第二胶层512的端面粘接,将第二胶层512与操作带52远离第三胶层522的端面粘接,从而使得固定带51与操作带52连接更加稳定。另外固定开口511和操作开口521不通过插接配合时,也可以通过第二胶层512将固定带51与皮肤粘合,通过第三胶层522将操作带52与皮肤粘合。
36.参照图1和图2,固定带51朝向第二胶层5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吸水层514。固定带51朝向第二胶层512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气孔515,若干个第一透气孔515均位于固定开口511靠近背衬层1的一侧且位于第一吸水层514的周围。
37.参照图1和图2,操作带52朝向第三胶层5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吸水层524。固定带51朝向第二胶层512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透气孔525,若干个第二透气孔525均位于固定开口511靠近背衬层1的一侧且位于第二吸水层524的周围。
38.参照图1和图2,第一透气孔515和第二透气孔525的设置,使冷敷贴包裹在脖子或手臂上时,可以通过第一透气孔515和第二透气孔525起到散热的效果,使脖子或手臂不易被固定带51和操作带52捂出汗水。第一吸水层514和第二吸水层524用于吸收人手产生的汗水,使汗水不易影响第一胶层4、第二胶层512、第三胶层522的粘性。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冷敷贴的实施原理为:先将第一防粘层3与第一胶层4分离,将冷敷贴贴在脖子或手臂上的患处,再将固定带51和操作带52环绕人的脖子或手臂,并使固定开口511与操作开口521插接配合,然后将第二防粘层513与第二胶层512分离,使第二胶层512与操作带52粘接,将第三防粘层523与第三胶层522分离,使第三胶层522与操作带52粘接。
4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