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终端与流程

2022-02-20 23:35: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雷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终端。


背景技术:

2.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初始目标的电子设备,通过发射电磁波对初始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初始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速度、方位等信息。
3.在现代的雷达对抗系统中,根据干扰能量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两种;可以理解的是,当雷达受到干扰时,其所识别的初始目标中既包含有真初始目标也包含有假初始目标。
4.因此,当雷达受到干扰时,如何识别真假初始目标,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终端。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雷达系统的信号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获取已扫描目标集合,所述已扫描目标集合包括num1个初始目标及一一对应的num1个属性值,控制所述雷达系统执行一次扫描操作,并基于雷达回波信号得到num2个初始目标及一一对应的num2个属性值,其中,所述属性值至少包括:初始目标的方位az、初始目标的出现时间、雷达回波信号的幅度和雷达回波信号的信噪比值s_n,num1和num2均为自然数;
8.将所述num1个初始目标复制为一一对应的num1个待处理目标,将所述num2个初始目标复制为一一对应的num2个待处理目标;基于聚类算法和num1 num2个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将num1 num2个待处理目标划分为多个聚簇;
9.对所述多个聚簇中的每个第二聚簇均进行以下处理:如果第二聚簇中的待处理目标的信噪比值s_n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删除第二聚簇;
10.对所述多个聚簇中的每个第一聚簇均进行第一处理:在第一聚簇中,统计出现时间与当前时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时间阀值δtime1的m个待处理目标;当m》第一预设数量阀值时,将m个待处理目标划分为n个聚类,在每个聚类中,任意两个待处理目标中的幅度之差的绝对值均小于预设幅度阀值;对于任意的聚类,当其中所包含的待处理目标的数量》第二预设数量阀值,则删除所述聚类;对剩余的每个聚类都进行第二处理:当|第一待处理目标-第二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方位差阀值δaz时,则该第一、第二待处理目标相同;当|第一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所述num1个初始目标中的任一的方位az|≥方位差阀值δaz时,则第一待处理目标为新目标;其中,第一待处理目标为所述聚类中的任一,第二待处理目标为所述num1个初始目标中的任一,m和n均为自然数,n≤m,之后,当还有聚类没进行第二处理时,再进行下一个第二处理;之后,当还有第一聚簇没有进行第一处理时,再进
行下一个第一处理。
11.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所述“基于聚类算法和num1 num2个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将num1 num2个待处理目标划分为多个聚簇”具体包括:对所述num1 num2个待处理目标进行以下处理,直至所述num1 num2个待处理目标均为已处理,所述处理具体包括:从num1 num2个待处理目标中选择一个未处理的第三待处理目标,创建一个仅包含第三待处理目标的聚簇,将第三待处理目标标注为已处理,之后,对num1 num2个待处理目标中的每个第四待处理目标均进行以下判断,当第四初始目标为未处理、且|第三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所述聚簇中的所有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的平均值|《所述方位差阀值δaz时,将第四待处理目标添加到所述聚簇中,并将第四待处理目标标注为已处理。
12.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所述“如果第二聚簇中的待处理目标的信噪比值s_n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删除第二聚簇”具体包括:获取第二聚簇中的第五待处理目标的数量counter1和第六待处理目标的数量counter2,其中,|第五待处理目标的出现时间-当前时间|≤第一预设时间阀值δtime1,|第六待处理目标的信噪比值s_n-预设信噪比值|≤预设信噪比阀值δs_n,若counter2/ccounter1》预设百分比值,则删除第二聚簇。
13.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改进,预设百分比值=0.9.
14.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所述“如果第二聚簇中的待处理目标的信噪比值s_n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删除第二聚簇”具体包括:如果第二聚簇中的待处理目标的信噪比值s_n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删除第二聚簇,并调整所述雷达系统的转速和发射频率。
15.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所述“当|第一待处理目标-第二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方位差阀值δaz时,则该第一、第二待处理目标相同”具体包括:当|第一待处理目标-第二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方位差阀值δaz时,则该第一、第二待处理目标相同,并在所述已扫描目标集合中,以第一待处理目标的属性值,第七待处理目标的属性值进行更新,其中,第二待处理目标与第七待处理目标的内容相同;
16.所述“当|第一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所述num1个初始目标中的任一的方位az|≥方位差阀值δaz时,则第一待处理目标为新目标”具体包括:当|第一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所述num1个初始目标中的任一的方位az|≥方位差阀值δaz时,则第一待处理目标为新目标,并将第一待处理目标添加到所述已扫描目标集合。
17.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改进,还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已扫描目标集合中的每个初始目标均进行以下处理:当|所述初始目标的最近的出现时间-当前时间|《第二预设时间阀值δtime2,从所述已扫描目标集合中删除所述初始目标。
1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雷达系统的信号处理装置,包括以下模块:
19.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已扫描目标集合,所述已扫描目标集合包括num1个初始目标及一一对应的num1个属性值,控制所述雷达系统执行一次扫描操作,并基于雷达回波信号得到num2个初始目标及一一对应的num2个属性值,其中,所述属性值至少包括:初始目标的方位az、初始目标的出现时间、雷达回波信号的幅度和雷达回波信号的信噪比值s_n,num1和num2均为自然数;
20.聚类模块,用于将所述num1个初始目标复制为一一对应的num1个待处理目标,将所述num2个初始目标复制为一一对应的num2个待处理目标;基于聚类算法和num1 num2个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将num1 num2个待处理目标划分为多个聚簇;
21.噪声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多个聚簇中的每个第二聚簇均进行以下处理:如果第二聚簇中的待处理目标的信噪比值s_n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删除第二聚簇;
22.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多个聚簇中的每个第一聚簇均进行第一处理:在第一聚簇中,统计出现时间与当前时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时间阀值δtime1的m个待处理目标;当m》第一预设数量阀值时,将m个待处理目标划分为n个聚类,在每个聚类中,任意两个待处理目标中的幅度之差的绝对值均小于预设幅度阀值;对于任意的聚类,当其中所包含的待处理目标的数量》第二预设数量阀值,则删除所述聚类;对剩余的每个聚类都进行第二处理:当|第一待处理目标-第二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方位差阀值δaz时,则该第一、第二待处理目标相同;当|第一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所述num1个初始目标中的任一的方位az|≥方位差阀值δaz时,则第一待处理目标为新目标;其中,第一待处理目标为所述聚类中的任一,第二待处理目标为所述num1个初始目标中的任一,m和n均为自然数,n≤m,之后,当还有聚类没进行第二处理时,再进行下一个第二处理;之后,当还有第一聚簇没有进行第一处理时,再进行下一个第一处理。
2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信号处理方法。
2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程序指令实现上述的信号处理方法。
25.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终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终端,该信号处理方法包括:获取已扫描目标集合和多个初始目标,并划分为多个聚簇;对多个聚簇中的每个第一聚簇均进行信噪比统计分析和假目标统计分析,从而去除信噪比不合格的初始目标、以及假目标;该信号处理方法能够识别并剔除除信噪比不合格的初始目标以及假目标。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雷达的结构图;
2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的结构图;
28.图3、图4和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30.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文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文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被用来将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元素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实际上第一元素也能够被称为第二元素,反之亦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
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结构、装置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31.本文中的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文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文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2.如图1所示,该雷达系统主要由主处理机单元、信号产生单元、信号放大单元、收发控制单元、天线和伺服控制单元等单元组成,该雷达系统的处理过程为:假设雷达发射机发射功率为p
t
,天线增益为g,则雷达的单位立体角度发射功率为设目标反射面积为σ,中心距离雷达天线为r,则目标(例如,飞机等)收到的功率为:被探测目标收到后再向整个空间进行反射,则单位立体角内辐射功率为设雷达天线的张角为a,则雷达天线接收到的功率为而g=2πa/λ2,则雷达接收到的功率为当功率小于雷达接收机的灵敏度(各雷达都不相同),则雷达不能识别出目标,雷达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噪比值为当信噪比值低于雷达最小可接收信噪比值(各雷达都不相同)时,同样不能识别出目标。
33.外界对雷达的干扰主要由噪声和欺骗两种类型,噪声主要作用在雷达的接收机单元,降低信噪比值,使雷达不能识别出目标,而欺骗主要作用在雷达信号处理单元,通过制造假目标,使雷达不能分辨出哪个是真实目标,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34.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用于雷达系统的信号处理方法,这里,该雷达系统可以每隔一段预设时间,就执行一次该信号处理方法,可选的,可以由该雷达系统的主处理机来执行该信号处理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35.步骤201:获取已扫描目标集合,所述已扫描目标集合包括num1个初始目标及一一对应的num1个属性值,控制所述雷达系统执行一次扫描操作,并基于雷达回波信号得到num2个初始目标及一一对应的num2个属性值,其中,所述属性值至少包括:初始目标的方位az、初始目标的出现时间、雷达回波信号的幅度和雷达回波信号的信噪比值s_n,num1和num2均为自然数;这里,在执行扫描操作时,首先会基于雷达回波信号得到初始目标的点迹信息,然后再得到初始目标及对应的属性值。对于每个初始目标至少获取以下属性值:(1)在此次扫描操作中,相对于雷达系统而言,初始目标所处的方位az;(2)在此次扫描操作中,雷达系统与初始目标之间的当前距离distance;(3)在此次扫描操作中,初始目标回波的幅度pa;(4)在此次扫描操作中,初始目标的速度velocity;(5)初始目标出现的时间
appeartime,可以理解的是,同一个初始目标有可能被多次扫描到,因此,可以使用一个数组来保存appeartime,该数组保存了该初始目标自从被发现到本次扫描之间所有的appeartime;(6)初始目标消失的时间disappeartime,可以理解的是,同一个初始目标有可能多次被扫描到,也有可能多次消失,因此,可以使用一个数组来保存disappeartime,该数组保存了该初始目标自从被发现到本次扫描之间所有的disappeartime;(7)信噪比值s_n,可以理解的是,同一个初始目标有可能被多次扫描到,在每次被扫描到时,可以获取该初始目标的返回信号的信噪比值,因此,可以使用一个数组来保存s_n,该数组保存了该初始目标自从被发现到本次扫描之间所有的s_n。
36.这里,实际编程中,可以使用一个结构体来存储初始目标对应的属性值,
[0037][0038]
这里,在上次执行完该信号处理方法之后,得到了num1个初始目标,在本次扫描操作时,一共发现了num2个初始目标,于是:(1)num1个初始目标和num2个初始目标中有部分初始目标是重合的,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初始目标(例如,飞机等)通常是运动的,因此,相同的初始目标在上次扫描和本次扫描中的属性值通常不会一模一样(例如,方位az,当前距离distance等会不一样),仅极小概率是一模一样的;(2)num2个初始目标中有部分初始目标是新的,即不在num1个初始目标中,在这部分新的初始目标中有些是假初始目标。
[0039]
步骤202:将所述num1个初始目标复制为一一对应的num1个待处理目标,将所述num2个初始目标复制为一一对应的num2个待处理目标;基于聚类算法和num1 num2个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将num1 num2个待处理目标划分为多个聚簇;这里,初始目标和待处理目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且相互对应的初始目标和待处理目标的内容是一致的,但是两个独立的值,即修改了初始目标的内容,不影响待处理目标的内容;同样,修改待处理目标的内容,不影响初始目标的内容。
[0040]
这里,该num1 num2个待处理目标是由上述num1个待处理目标和num2个待处理目标合并而成。这里,该聚类算法会将方位az相似的待处理目标划入到同一个聚簇中,可以理解的是,方位az相似的多个初始目标中,有些是假目标。
[0041]
步骤203:对所述多个聚簇中的每个第二聚簇均进行以下处理:如果第二聚簇中的待处理目标的信噪比值s_n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删除第二聚簇;如果某个聚簇的信噪比值不符合要求,则可以删除该聚簇。可以预设条件可以为:第二聚簇中的任一的待处理目标的信噪比值s_n不符合要求,则不符合预设条件;或者第二聚簇中的所有待处理目标的信噪比值s_n都不符合要求,则不符合预设条件。当第二聚簇中的待处理目标的信噪比值s_n不符合预设条件时,可以认为雷达系统的信噪比已经恶化,所采集的信号有较大的的误差。
[0042]
步骤204:对所述多个聚簇中的每个第一聚簇均进行第一处理:在第一聚簇中,统计出现时间与当前时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时间阀值δtime1的m个待处理目标;当m》第一预设数量阀值时,将m个待处理目标划分为n个聚类,在每个聚类中,任意两个待处理目标中的幅度之差的绝对值均小于预设幅度阀值;对于任意的聚类,当其中所包含的待处理目标的数量》第二预设数量阀值,则删除所述聚类;这里,通过统计出现时间与当前时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时间阀值δtime1的待处理目标(可以理解的是,符合该条件的待处理目标为新增目标)的数量m,可以理解的是,当m》第一预设数量阀值时,则这些新增目标中可能是假目标,于是,需要对新增目标进行幅度上统计分析,当一个聚类中的待处理处目标的数量》第二预设数量阀值时,可以认为该聚类中的待处理目标,在时域、空域和幅度都相关,为同一发射机所发,是假目标,需要置删除标志。
[0043]
对剩余的每个聚类都进行第二处理:当|第一待处理目标-第二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方位差阀值δaz时,则该第一、第二待处理目标相同;当|第一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所述num1个初始目标中的任一的方位az|≥方位差阀值δaz时,则第一待处理目标为新目标;其中,第一待处理目标为所述聚类中的任一,第二待处理目标为所述num1个初始目标中的任一,m和n均为自然数,n≤m,之后,当还有聚类没进行第二处理时,再进行下一个第二处理;之后,当还有第一聚簇没有进行第一处理时,再进行下一个第一处理。这里,第一预设数量阀值可以为10,第二预设数量阀值可以为10。
[0044]
这里,欺骗干扰分为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有源干扰就是将雷达的信号经过延迟处理,再转发给雷达,从而制造大量的假目标,使雷达跟踪到假目标上,而真实的目标就得到了保护,另外,还可通过制造大批的假目标,使雷达的数据处理系统工作饱和,直至不能正常工作;无源干扰就是在目标前方投撒金属箔条、发射曳光弹等,使雷达探测不到真实的目标,从而起到了保护作用。
[0045]
对于有源干扰,先分析一下效果模型,图3为一个雷达天线方向图,其中,信号强的方向为主瓣方向,信号弱的方向为副瓣方向,主副瓣同时接收信号,当对方实施干扰时,表现为某个方位域截获到许多目标信号,如图4所示。从时域上统计分析,表现为同一时刻出现许多新的目标,新目标和老目标同时存在,且新目标出现在敏感时刻,如对抗演习,对峙,战时状态等;从空域上统计分析,表现为新目标与老目标共存于同一方位域,由于假目标从同一发射机发出,故它们在幅度上几乎一致,即幅度相关,根据实战经验,如果在同一方位和敏感时刻突然新增大量目标,且幅度相关,明显与战场实际情况相悖,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大量新目标的出现应该是为了掩护老目标,故可判断为假目标。
[0046]
对于无源干扰,干扰者在目标前方投撒金属箔条或曳光弹,使雷达只探测到箔条而探测不到本身,从而起到自身保护作用,干扰效果如图5所示,从时域上统计分析,表现为同一时刻新目标出现,老目标消失,在时域上具有相关性;从空域上统计分析,表现为新目
标和老目标处于同一方位,新目标距离雷达较近,老目标距离雷达较远。我们知道,真实的雷达目标在时域和空域上应该是连续的,而这种在时域上的跳变及交替出现是不可能的,况且在空域上处于同一方位,距离上一前一后,只能说明新目标的出现是为了掩护老目标,新目标应该为假目标。
[0047]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聚类算法和num1 num2个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将num1 num2个待处理目标划分为多个聚簇”具体包括:
[0048]
对所述num1 num2个待处理目标进行以下处理,直至所述num1 num2个待处理目标均为已处理;这里,在该所有处理执行之前,将所述num1 num2个初始目标默认为未处理,在每次进行该处理之后,都有若干个初始目标被加入到一个新的聚簇中,该新的聚簇中的所有初始目标均被标注为已处理。
[0049]
所述处理具体包括:从num1 num2个待处理目标中选择一个未处理的第三待处理目标,创建一个仅包含第三待处理目标的聚簇,将第三待处理目标标注为已处理,之后,对num1 num2个待处理目标中的每个第四待处理目标均进行以下判断,当第四初始目标为未处理、且|第三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所述聚簇中的所有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的平均值|《所述方位差阀值δaz时,将第四待处理目标添加到所述聚簇中,并将第四待处理目标标注为已处理。
[0050]
这里,在每次执行该处理时,从num1 num2个初始目标选择一个未加入任何已有的聚簇的第一初始目标,然后创建一个新的聚簇(该聚簇仅包含第一初始目标),之后从num1 num2个初始目标选择未加入已有聚簇和新建的聚簇的一个第二初始目标(即第二初始目标为未处理),之后,计算该新建的聚簇中的所有初始目标的方位az的平均值m_azaverage,如果|第二初始目标的方位az-m_azaverage|《所述方位差阀值δaz时,则标明第二初始目标与聚簇中所有初始目标均位于同一方位阈,之后将第二初始目标添加到所述聚簇中,并将第二初始目标标注为已处理,如果所述num1个初始目标和num2个初始目标中有一模一样的初始目标,则也会被划分到同一个聚簇中。
[0051]
可以理解的,循环执行该处理,则num1 num2个初始目标中的所有初始目标都会处于唯一的一个聚簇中。此外,唯一同一聚簇中的所有初始目标的方位都是相近的。
[0052]
这里,在实际编程时,假设num1个初始目标具体为statanalyzestruts[1,...,num1],num2个初始目标具体为statanalyzestruts[num1 1,...,num1 num2],在statanalyzestruts[num2]中将扫描时间填到appeartime[0]内,appeartimecnt赋值为1。
[0053]
之后,定义一个整形数组m_arraycluster[num1 num2],再定义一个计数器m_icounter,初值为0,定义分析标记数组m_arraypanaflag[num1 num2],并全部设为0,即未处理,再定义一个整形变量m_azaverage。
[0054]
之后,寻找标记数组m_arraypanaflag值为0的序号,并将该序号i填入m_arraycluster[m_icounter],然后m_icounter ,将m_azaverage=statanalyzestruts[i].az,m_arraypanaflag[i]=1。
[0055]
之后,以m_azaverage为基准,寻找到符合以下条件的序号j,|m_arraypanaflag[j].az-m_azaverage|《δaz,然后将序号j填入m_arraycluster[m_icounter],然后m_icounter ,将m_azaverage=(m_azaverage*m_icounter m_arraypanaflag[j].az)/(m_icounter 1),m_arraypanaflag[j]=1。
[0056]
上述步骤循环往复,直到m_arraypanaflag[1,...,num1 num2]均为1。
[0057]
本实施例中,所述“如果第二聚簇中的待处理目标的信噪比值s_n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删除第二聚簇”具体包括:获取第二聚簇中的第五待处理目标的数量counter1和第六待处理目标的数量counter2,其中,|第五待处理目标的出现时间-当前时间|≤第一预设时间阀值δtime1,|第六待处理目标的信噪比值s_n-预设信噪比值|≤预设信噪比阀值δs_n,若counter2/ccounter1》预设百分比值,则删除第二聚簇。这里,当counter2/ccounter1》预设百分比值时,可以认为雷达系统的信噪比已经恶化,所采集的信号有较大的的误差。
[0058]
本实施例中,预设百分比值=0.9。
[0059]
本实施例中,所述“如果第二聚簇中的待处理目标的信噪比值s_n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删除第二聚簇”具体包括:如果第二聚簇中的待处理目标的信噪比值s_n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删除第二聚簇,并调整所述雷达系统的转速和发射频率。
[0060]
这里,调整雷达系统的转速和发射频率可以具体包括:获取雷达系统的当前转速周期大小m_rotatevelocity及调整转速周期的开始时刻m_rotatetime,若|m_rotatetime-当前时间|《3*m_rotatevelocity,说明刚刚调整了转速,待进一步观察,不动作,返回;若3*m_rotatevelocity≤|m_rotatetime-当前时间|《100*m_rotatevelocity,说明已调整了转速,但效果不理想,需要更换雷达发射频率到下个频点;否则循环调整到下一转速,返回。
[0061]
这里,雷达系统所受到的噪声干扰可以分为同频噪声干扰、扫频噪声干扰、跳频噪声干扰,扫频干扰和调频干扰又称为间歇性干扰。若干扰一直存在,此时可通过改变雷达天线转速判断是同频持续干扰还是间歇性干扰,若是间歇性干扰,当雷达转速与该方向的干扰周期同频或倍频时,表现为受到持续的干扰,此时可通过调整天线转速来避免同频或倍频,无须改变雷达发射参数,雷达在该方向可进行“隐蔽”工作;若是同频持续干扰,可通过更换雷达发射频率消除。
[0062]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当|第一待处理目标-第二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方位差阀值δaz时,则该第一、第二待处理目标相同”具体包括:当|第一待处理目标-第二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方位差阀值δaz时,则该第一、第二待处理目标相同,并在所述已扫描目标集合中,以第一待处理目标的属性值,第七待处理目标的属性值进行更新,其中,第二待处理目标与第七待处理目标的内容相同;
[0063]
所述“当|第一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所述num1个初始目标中的任一的方位az|≥方位差阀值δaz时,则第一待处理目标为新目标”具体包括:当|第一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所述num1个初始目标中的任一的方位az|≥方位差阀值δaz时,则第一待处理目标为新目标,并将第一待处理目标添加到所述已扫描目标集合。
[0064]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0065]
对所述已扫描目标集合中的每个初始目标均进行以下处理:当|所述初始目标的最近的出现时间-当前时间|《第二预设时间阀值δtime2,从所述已扫描目标集合中删除所述初始目标。
[0066]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用于雷达系统的信号处理装置,包括以下模块:
[0067]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已扫描目标集合,所述已扫描目标集合包括num1个初始目标及一一对应的num1个属性值,控制所述雷达系统执行一次扫描操作,并基于雷达回波信号得到num2个初始目标及一一对应的num2个属性值,其中,所述属性值至少包括:初始目
标的方位az、初始目标的出现时间、雷达回波信号的幅度和雷达回波信号的信噪比值s_n,num1和num2均为自然数;
[0068]
聚类模块,用于将所述num1个初始目标复制为一一对应的num1个待处理目标,将所述num2个初始目标复制为一一对应的num2个待处理目标;基于聚类算法和num1 num2个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将num1 num2个待处理目标划分为多个聚簇;
[0069]
噪声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多个聚簇中的每个第二聚簇均进行以下处理:如果第二聚簇中的待处理目标的信噪比值s_n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删除第二聚簇;
[0070]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多个聚簇中的每个第一聚簇均进行第一处理:在第一聚簇中,统计出现时间与当前时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时间阀值δtime1的m个待处理目标;当m》第一预设数量阀值时,将m个待处理目标划分为n个聚类,在每个聚类中,任意两个待处理目标中的幅度之差的绝对值均小于预设幅度阀值;对于任意的聚类,当其中所包含的待处理目标的数量》第二预设数量阀值,则删除所述聚类;对剩余的每个聚类都进行第二处理:当|第一待处理目标-第二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方位差阀值δaz时,则该第一、第二待处理目标相同;当|第一待处理目标的方位az-所述num1个初始目标中的任一的方位az|≥方位差阀值δaz时,则第一待处理目标为新目标;其中,第一待处理目标为所述聚类中的任一,第二待处理目标为所述num1个初始目标中的任一,m和n均为自然数,n≤m,之后,当还有聚类没进行第二处理时,再进行下一个第二处理;之后,当还有第一聚簇没有进行第一处理时,再进行下一个第一处理。
[0071]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实施例一中的信号处理方法。
[0072]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电子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程序指令实现如实施例一中的信号处理方法。
[0073]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0074]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