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污泥减量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06:14: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器,尤其涉及一种污泥减量反应器。


背景技术:

2.污泥是一种由表面带电荷的细小颗粒组成的复杂体系,其中的颗粒相互静电排斥、沉降性差。此外,部分水分和胶体结构结合紧密,特别是电荷较高的胞外聚合物所形成的稳定凝胶状悬浮结构可以通过静电作用结合水分子,难以有效地进行泥水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泥减量反应器。
4.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减量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它还包括一号反应器、二号反应器,反应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污泥进口、顶部设置有污泥出口,反应器本体的内部由下向上依次设置有一号反应器、二号反应器,二号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堰,溢流堰与污泥出口相连通;
5.污泥进口与一号反应器相连通,一号反应器与二号反应器相连通,一号反应器包括等间距设置的若干个电极板,两两电极板之间均设置有一号填料层,一号反应器与二号反应器之间设置有一号填料层;
6.二号反应器包括间隔设置的催化氧化层,两两催化氧化层之间均设置有二号填料层,催化氧化层包括位于中部且竖直设置的反应柱、以及位于反应柱外的三号填料层,反应柱的顶面均设置有密封板、底面均与邻近层相连通。
7.优选的,电极板为2-10个,电极板的表面均设置有稀有金属涂层,稀有金属涂层的材质为钌或铱。
8.优选的,电极板均横向设置于反应器本体内,且两两电极板互相平行。
9.优选的,催化氧化层为2-8层,反应柱的顶部均设置有填料板、底部均设置有支撑板,填料板的表面均匀开设有网孔,填料板与反应柱顶面相接触的部位均设置有密封板,支撑板与反应柱底面相接触的部位均开设有网孔。
10.优选的,一号填料层、二号填料层、三号填料层内的填料均为催化剂。
11.优选的,污泥进口与蠕动泵相连接。
12.优选的,一号反应器、二号反应器的侧壁上均交替设置有观察口、进料口。
13.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活性污泥的沉降速率和可压缩性,并且使得活性污泥均质化程度更高,有利于降低活性污泥里面的有机物,使得沉降体积降低,从而进一步降低污泥后续焚烧处置的费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污泥进口;2、污泥出口;3、溢流堰;4、电极板;5、一号填料层;6、观察口;7、
进料口;8、二号填料层;9、催化氧化层;10、反应柱;11、密封板;12、填料板;13、支撑板;14、三号填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7.如图1所示的一种污泥减量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它还包括一号反应器、二号反应器,反应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污泥进口1、顶部设置有污泥出口2,反应器本体的内部由下向上依次设置有一号反应器、二号反应器,二号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堰3,溢流堰3与污泥出口2相连通;污泥进口1与蠕动泵相连接。污泥进口1的进口端安装有三通,且三通上分别连通有进气管和进水管。活性污泥经污泥进口1与空气、清水汇合后进入一号反应器。
18.污泥进口1与一号反应器相连通,一号反应器与二号反应器相连通,一号反应器包括等间距设置的若干个电极板4,两两电极板4之间均设置有一号填料层5,一号反应器与二号反应器之间设置有一号填料层5;
19.电极板4为2-10个,作为优选,电极板4为6个,电极板4的表面均设置有稀有金属涂层,稀有金属涂层的材质为钌或铱。电极板4均横向设置于反应器本体内,且两两电极板4互相平行。电极板4的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活性污泥由下向上依次经过各电极板4,增加了反应时间,从而提高了催化效率。
20.二号反应器包括间隔设置的催化氧化层9,两两催化氧化层9之间均设置有二号填料层8,催化氧化层9包括位于中部且竖直设置的反应柱10、以及位于反应柱10外的三号填料层14,反应柱10为中空的柱状体,反应柱10的顶面均设置有密封板11、底面均与邻近层相连通。
21.催化氧化层9为2-8层,作为优选,催化氧化层9为3层,反应柱10的顶部均设置有填料板12、底部均设置有支撑板13,填料板12的表面均匀开设有网孔,填料板12与反应柱10顶面相接触的部位均设置有密封板11,支撑板13与反应柱10底面相接触的部位均开设有网孔。活性污泥进入二号反应器后,由支撑板13底部进入反应柱10,由反应柱10顶部的填料板12扩散进入二号填料层8,再由二号填料层8进入反应柱10,逐层向上直至进入溢流堰3。
22.作为优选,一号填料层5、二号填料层8、三号填料层14内的填料均为催化剂。一号填料层5内的填料为镍催化剂或铂催化剂;一号填料层5内填料的装填体积为40%-100%,二号填料层8、三号填料层14内的填料为银催化剂,二号填料层8、三号填料层14内填料的装填体积为50%-100%。
23.作为优选,一号反应器、二号反应器的侧壁上均交替设置有观察口6、进料口7。进料口7用于向反应器内添加填料,观察口6用于观察反应器内的反应情况。
24.本实用新型的反应过程为:
25.1)活性污泥经过污泥进口1进入一号反应器,在曝气作用下,依次通过电极板4、一号填料层5,在一号填料层5内催化剂和电极板4的催化作用下,活性污泥被均质化并且有部分微生物破碎,同时细胞内的有机物被降解一部分。
26.2)均质后的活性污泥进入二号反应器,污泥路径为依次通过反应柱10、二号填料层8,二号填料层8内的催化剂与活性污泥碰撞几率大大提高,在催化剂作用下,部分微生物继续破碎,大部分有机物被降解或矿化。
27.3)处理后的活性污泥不断上升到反应器顶部,通过溢流堰进入污泥出口2,最后排出。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9.1)通过设置一号反应器与二号反应器,增加了活性污泥的反应路线,能够防止活性污泥的短路现象,大大提高了反应效率和速率。
30.2)经过该反应器处理后的活性污泥,提高了沉降速率且可压缩性大大提高,使得活性污泥均质化程度更高。
31.3)经济性更好。经过该反应器处理后的活性污泥,有利于降低污泥里的有机物,降低了沉降体积,从而降低污泥后续焚烧处置费用。(污水处理中剩余活性污泥需要专业机构收费处理,体积减少会直接降低处理的费用)
32.4)操作简单,处理效率较高,自动化程度较高。
33.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泥减量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号反应器、二号反应器,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污泥进口(1)、顶部设置有污泥出口(2),反应器本体的内部由下向上依次设置有一号反应器、二号反应器,所述二号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堰(3),所述溢流堰(3)与污泥出口(2)相连通;所述污泥进口(1)与一号反应器相连通,所述一号反应器与二号反应器相连通,一号反应器包括等间距设置的若干个电极板(4),两两所述电极板(4)之间均设置有一号填料层(5),所述一号反应器与二号反应器之间设置有一号填料层(5);所述二号反应器包括间隔设置的催化氧化层(9),两两所述催化氧化层(9)之间均设置有二号填料层(8),催化氧化层(9)包括位于中部且竖直设置的反应柱(10)、以及位于反应柱(10)外的三号填料层(14),反应柱(10)的顶面均设置有密封板(11)、底面均与邻近层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减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4)为2-10个,电极板(4)的表面均设置有稀有金属涂层,所述稀有金属涂层的材质为钌或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减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4)均横向设置于反应器本体内,且两两所述电极板(4)互相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减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氧化层(9)为2-8层,所述反应柱(10)的顶部均设置有填料板(12)、底部均设置有支撑板(13),所述填料板(12)的表面均匀开设有网孔,填料板(12)与反应柱(10)顶面相接触的部位均设置有密封板(11),所述支撑板(13)与反应柱(10)底面相接触的部位均开设有网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减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填料层(5)、二号填料层(8)、三号填料层(14)内的填料均为催化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减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进口(1)与蠕动泵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泥减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反应器、二号反应器的侧壁上均交替设置有观察口(6)、进料口(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减量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它还包括一号反应器、二号反应器,反应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污泥进口、顶部设置有污泥出口,反应器本体的内部由下向上依次设置有一号反应器、二号反应器,二号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堰,溢流堰与污泥出口相连通;污泥进口与一号反应器相连通,一号反应器与二号反应器相连通,一号反应器包括等间距设置的若干个电极板,两两电极板之间均设置有一号填料层,一号反应器与二号反应器之间设置有一号填料层;二号反应器包括间隔设置的催化氧化层,两两催化氧化层之间均设置有二号填料层。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活性污泥的沉降速率和可压缩性,并且降低了沉降体积,进一步降低污泥后续焚烧处置费用。泥后续焚烧处置费用。泥后续焚烧处置费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灿 王建 郑腾 于坤坤 张嘉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海中远造船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9
技术公布日:2022/2/2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