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真空绝热体和冰箱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19:14: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真空绝热体和冰箱。


背景技术:

2.真空绝热体是用于通过对其主体内抽真空来抑制热传递(传热,heat transfer)的产品。真空绝热体可以减少通过对流和传导进行的热传递,因此被应用于加热装置和制冷装置。在应用于冰箱的常规绝热方法中,通常设置具有约30cm或更大厚度的泡沫聚氨酯绝热壁(尽管其以不同方式应用于冷藏和冷冻中)。然而,冰箱的内部容积会因此而减小。
3.为了增大冰箱的内部容积,出现了将真空绝热体应用于冰箱的尝试。
4.首先,本技术人的韩国专利第10-0343719号(参考文献1)已经公开。根据参考文献1,公开了一种方法,其中制备真空绝热板,然后将其装入冰箱的壁内,真空绝热板的外部用如泡沫聚苯乙烯(聚苯乙烯)的单独模制件完成(整饰)。根据该方法,不需要额外发泡,并且提高了冰箱的绝热性能。但是,制造成本增加,并且制造方法复杂。
5.作为另一个示例,韩国专利公开第10-2015-0012712号(参考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使用真空绝热材料设置壁并使用泡沫填充材料附加地设置绝热壁的技术(technique,方法)。同样,制造成本增加,并且制造方法复杂。
6.作为进一步的示例,尝试使用单个产品的真空绝热体来制造冰箱的所有壁。例如,美国专利公开公报第us2040226956a1号(参考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提供处于真空状态的冰箱的绝热结构的技术。然而,难以通过为冰箱的壁提供足够的真空来获得实用水平的绝热效果。具体地说,存在如下限制条件:难以防止温度不同的外壳和内壳之间的接触部分处的传热现象,难以保持稳定的真空状态,并且因真空状态下的负压而难以防止变形的情况。由于这些限制条件,参考文献3中公开的技术仅限于低温冰箱,并没有提供适用于一般家庭的技术水平。
7.此外,本技术人已申请韩国专利公开第10-2017-0016187号(参考文献4),其公开了一种真空绝热体和冰箱。这一参考文献提出使用单个真空绝热体构建的单个冷却空间。然而,真正的冰箱需要设有多个具有不同温度的贮藏空间,但存在传统文献没有考虑的限制条件。
8.近年来,制冰机被安装在冰箱中,以使得消费者便于获得冰。作为与制冰机以及向制冰机供应冷空气相关的技术,韩国专利10-2006-0041437(参考文献5)公开的是一种冰箱的冷空气通路结构,而韩国专利10-2006-00764610(参考文献6)中公开的是一种冰箱,其中的制冰机被安装在冰箱的主体中,参考文献6已提出一种将制冰机安装在冰箱的冷藏室门中的方式。
9.在相关技术中,管道嵌入构成冰箱壁的泡沫部分中,而冷空气经由嵌入的管道被供应至安装在冷藏室中的制冰机或安装在冷冻室中的制冰机。
10.根据上述技术,存在的限制在于,管道的内部空间在整体上减小,由于难以使管道热绝缘而增大了冷空气到外部的损失,并且泡沫部分的厚度需要增加以使管道热绝缘。此
外,在真空绝热体的情况下,由于作为绝热空间的真空空间的内部空间既窄又薄,因此不可能将管道嵌入第一位置中。
11.在参考文献5所公开制冰机被安装在门中的情况下,难以将制冰机热绝缘,且尤其难以将冰箱的面向外部空间的外侧、而不是将冰箱的面向内部空间的内侧热绝缘。可插入加厚部以将制冰机与外部空间之间的间隙热绝缘,但在此情况下,存在内部空间损失增加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12.技术问题
13.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其中,在安装制冰机的门中制冰机的冷空气损失被减少。
14.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绝热体和冰箱,其中,因门需要厚壁导致的空间浪费被减少以提供制冰空间。
15.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绝热体,其中,应用于冰箱的门结构的复杂制造工艺被简化。
16.技术方案
17.在一个实施例中,真空绝热体包括:第一和第二板,被构造成在其中提供真空空间;以及外壳,被构造成接触第二板并由金属材料制成,外壳比第一板或第二板中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厚,其中,至少两个延伸方向彼此不同延伸模块被设置在真空空间中。因此,利用该真空空间能够在狭窄空间中提高绝热效率。
18.至少两个延伸模块可共用真空空间,以简单方便地制造真空绝热体。
19.外壳的厚度可大于第一板和第二板各自的厚度,以通过外壳来确保结构强度,并且还通过板提高导热阻抗。
20.真空绝热体还可包括耦接至外壳的内壳(内覆盖件),内壳由非金属材料制成,该非金属材料被设置在第一板的一侧使得一部件被安装在真空绝热体自身上,以改善产品的制造和使用。
21.泡沫绝热材料可被填充在内壳与外壳之间的空间中以提高绝热性能。
22.至少两个延伸模块可被弯曲以延伸,以在真空绝热体中提供多边形的容置空间,从而实现相对于容置空间的外部的热绝缘效果。此处,在容置空间中,具有不同延伸方向的两个边界表面可以通过真空绝热体被热绝缘。
23.支撑件可被分别地提供用于每个延伸模块,以充分地确保真空空间的结构强度。
24.在另一实施例中,冰箱包括被设置在外壳与内壳之间的间隙中的三维真空绝热模块,该三维真空绝热模块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该第一板和该第二板被设置以在其中限定真空空间,其中,三维真空绝热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沿彼此不同的方向延伸的延伸模块。因此,可以提供能够实现真空绝热效果的三维内部空间以提高绝热效果。
25.第一板或第二板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可以小于外壳的厚度,以期望通过该板来降低热传导的效应。
26.在第一板和第二板彼此连接的区域中,热传导量会显著增加。该区域可以与衬垫相邻对齐以防止热量通过衬垫传递到外部。
27.冰箱还可包括被设置在三维真空绝热模块的内部空间中的冷空气通路。在此情况下,相对于被设置在门中的制冰机所用冷空气的绝热效果可增大以提高制冰机的性能,从而提供大量的冰。
28.三维真空绝热模块可包括:第一延伸模块,其至少一部分沿所述门的前表面延伸;以及第二延伸模块,其至少一部分沿所述门的侧表面延伸,以便在内部空间中比在外部空间中更准确地提供绝热空间。也就是说,由于侧向热传导被阻断,因此三维真空绝热模块的内部空间可以实现更大的绝热性能。
29.泡沫绝热材料可填充在第二延伸模块的至少一个侧表面中,以提高相对于门的绝热效果。
30.泡沫绝热材料可填充在第二延伸模块两侧表面中,以提高机械结构的结构强度,从而实现更大的绝热效果。
31.第一延伸模块和第二延伸模块可作为单个本体被弯曲以延伸,以便更准确和方便地在其中提供绝热空间。
32.第一延伸模块和第二延伸模块可共用真空空间,以简化制造空间。
33.冰箱还可包括从第二延伸模块的一端弯曲的第三延伸模块,以使用三维真空绝热模块提供更多不同形状的绝热空间。
34.第二板可接触外壳,并且泡沫绝热材料可填充在第二板的外侧,以确保足够的强度和绝热性能。
35.内壳可延伸至容置空间以限定容置空间的壁的一部分,以便在制造冰箱时共用部件并且更加简化部件。
36.在又一实施例中,冰箱包括:主体,具有容置空间和被构造成允许进入该容置空间的开口;以及门,被构造成打开和关闭所述容置空间,其中,所述门包括被设置在外壳与内壳之间的间隙中的真空绝热模块,并包括第一绝热模块和第二绝热模块以在其中限定真空空间。真空绝热体中可设置有与板分离的单独外壳,以通过板获得绝热效果并通过外壳实现足够的结构强度。
37.真空绝热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彼此不同的延伸方向的延伸模块,以通过使用真空绝热模块更准确地提供被热绝缘的空间。
38.有益效果
39.根据实施例,对于被安装在门中的制冰机可执行充分的绝热操作,以提高制冰机的性能并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40.由于为冰箱门的绝热所需的空间得到较大幅度减少,物品放置在门中的空间可以扩大。
41.根据实施例,外壳的结构强度以及因板产生的热传导降低可被一起取得,从而更加简化冰箱门结构的制造。
附图说明
42.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冰箱的立体图。
43.图2是示意性示出在冰箱的主体和门中使用的真空绝热体的视图。
44.图3是示出真空空间的内部结构的多个实施例的视图。
45.图4是示出抗传导片及其周边部分的多个实施例的视图。
46.图5是通过应用模拟示出根据真空压力的绝热性能的变化和气体传导率的变化的曲线图。
47.图6是示出当使用支撑件时通过观察真空绝热体内部排气过程中的时间和压力获得的结果的曲线图。
48.图7是示出通过比较真空压力与气体传导率而获得的结果的曲线图。
49.图8是根据实施例的冰箱中的制冰冷空气通路的示意性立体图。
50.图9是根据实施例的冰箱中的冷冻室侧制冰冷空气通路的示意性横剖视图。
51.图10是根据实施例的冰箱中的冷藏室侧的制冰冷空气通路的示意性横剖视图。
52.图11是示出冰箱中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与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之间的连接端的前视立体图。
53.图12是示出冰箱中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与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之间的连接端的后视立体图。
54.图13是用于解释制冰冷空气通路与竖框之间关系的视图。
55.图14是用于解释竖框位于其上的结构的视图。
56.图15是用于说明冰箱中的制冰冷空气通路和绝热结构的安装的侧视立体图。
57.图16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冰箱中的制冰冷空气通路的示意性立体图。
58.图17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竖框与门之间关系的视图。
59.图18和图19是用于说明制冰冷空气通路的切换结构的视图,其中,图18是示出竖框侧的视图,而图19是示出门侧的视图。
60.图20是冰箱的立体图,其中每个真空绝热体形成各自的贮藏空间。
61.图21是冰箱的立体图,其中冰箱处于各真空绝热体的连接部分处设置有间隙保持部分的状态下。
62.图22是制冰连接通路的放大图。
63.图23是沿线a-a'截取的制冰连接通路横剖视图。
64.图24至图27是冰箱的视图,其中通过两个如图20至图23所示的真空绝热体分别设置冷冻室和冷冻室,其中制冰冷空气通路根据一实施例被设置在门的底表面中。
65.图28是示出制冰冷空气通路被嵌入发泡材料中的门的分解立体图。
66.图29是图28中安装制冰机的空间的水平横剖视图。
67.图30是根据一实施例的门的分解立体图。
68.图31是根据一实施例的安装制冰机的空间的水平横剖视图。
69.图32是根据一实施例的第一真空绝热模块的立体图。
70.图33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门的分解立体图。
71.图34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真空绝热模块的立体图。
72.图35至图37是示出被嵌入成形材料的制冰冷空气通路和根据一实施例的制冰冷空气通路的热效率的视图,其中,图35示出制冰冷却通路被嵌入成形材料和绝热板被安装的情况,图36示出侧板制冰冷空气通路和第一真空绝热模块被安装的情况,而图37示出竖框制冰冷空气通路和第二真空绝热模块被安装的情况。
73.图38是装有制冰机和门侧筐栏的门的横剖视图。
74.图39是图38的角部的放大图。
75.图40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应用三维多弯曲真空绝热模块的门的横剖视图。
76.图41是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应用三维多弯曲真空绝热模块的门的横剖视图。
77.图42是根据又一实施例的使用三维多弯曲真空绝热模块的门的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78.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本文中阐述的实施例,并且理解本发明的精神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通过添加、更改、删除和添加组件,来实施包含在同一概念范围内的其它实施例;相反,应当理解,其它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79.以下为了描述实施例,下列的附图可能以不同于实际产品的方式显示,或者可能会删除夸大或简单或详细的部分,但这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不应将其解释为限制条件。然而,附图会尽量显示实际形状。
80.以下实施例可以适用于另一实施例的描述,除非其它实施例彼此不冲突,并且任何一个实施例的一些构造可以在其中仅特定部分被修改的状态下被修改,而可被应用于另一种构造。
81.在以下描述中,真空压力是指低于大气压的任何压力状态。另外,a的真空度高于b这种表述的意思是,a的真空压力低于b的真空压力。
82.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冰箱的立体图。
83.参考图1,冰箱1包括主体2和门3,主体2设有能够储存储备物品的空腔9,门3被设置为用于打开/关闭主体2。门3可以可旋转地或可移动地被设置为打开/关闭空腔9。空腔9可以提供冷藏室和冷冻室中的至少一个。
84.提供构成将冷空气供应到空腔9中的冷冻循环的部件。具体地,这些部件包括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4、用于冷凝被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5、用于膨胀被冷凝的制冷剂的膨胀器6、以及用于蒸发被膨胀的制冷剂以带走热量的蒸发器7。作为典型结构,风扇可以被安装在邻近蒸发器7的位置处,并且从风扇吹出的流体可以穿过蒸发器7并接着被吹入空腔9中。通过调节风扇的吹出量和吹出方向、调节循环的制冷剂的量、或调节压缩机的压缩率来控制冷冻负荷,从而能够控制冷藏空间或冷冻空间。
85.图2是示意性示出在冰箱的主体和门中使用的真空绝热体的视图。在图2中,示出主体侧真空绝热体和门侧真空绝热体,其中门侧真空绝热体处于前壁的一部分被移除的状态,主体侧真空绝热体处于顶壁和侧壁被移除的状态。此外,为了方便理解,示意性地示出抗传导片处的部分的截面。
86.参考图2,真空绝热体包括用于提供低温空间的壁的第一板10、用于提供高温空间的壁的第二板20、被限定为第一板10与第二板20a的间隙的真空空间50。另外,真空绝热体包括用于防止第一板10与第二板20之间的热传导的抗传导片60和63。设置用于密封第一板10和第二板20的密封件61,从而使真空空间50处于密封状态。当真空绝热体被应用于制冷柜或加热柜时,第一板10可以被称为内壳体,内壳体被安装在控制温度的控制空间内,而第二板20可以被称为外壳体,外壳体被安装在控制空间外。容纳提供冷冻循环的部件的机器室8被放置在主体侧真空绝热体的下部后侧处,用于通过排出真空空间中的空气而形成真
空状态的排气端口40被设置在真空绝热体的任一侧处。此外,还可以安装穿过真空空间50的管路64,以便安装除霜水管线和电线。
87.第一板10可以至少限定用于设置于其上的第一空间的壁的一部分。第二板20可以至少限定用于设置于其上的第二空间的壁的一部分。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可以被限定为具有不同温度的空间。这里,每个空间的壁不仅可以用作直接接触空间的壁,而且还可以用作不接触空间的壁。例如,该实施例的真空绝热体还可以被应用于还具有接触每个空间的单独的壁的产品。
88.导致真空绝热体的绝热效果损失的热传递因素是:第一板10与第二板20之间的热传导、第一板10与第二板20之间的热辐射、以及真空空间50的气体传导。
89.在下文中,将提供被设置为减少与热传递因素相关的绝热损失的抗热单元。同时,该实施例的真空绝热体和冰箱不排除在真空绝热体的至少一侧处还设置有另一个绝热装置。因此,使用发泡加工等的绝热装置还可以被设置到真空绝热体的另一侧。
90.图3是示出根据各实施例的真空空间的内部结构的视图。
91.首先,参考图3a,真空空间50被设置在具有与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不同的压力的第三空间中,优选地为真空状态,从而减少绝热损失。第三空间可以被设置为介于第一空间的温度与第二空间的温度之间的温度。由于第三空间被设置为处于真空状态的空间,因此由于与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的压力差对应的力,第一板10和第二板20受到在使它们彼此靠近的方向上收缩的力。因此,真空空间50可以沿该真空空间部被减小的方向变形。在此情况下,由于真空空间50的收缩导致的热辐射量的增加、以及板10与板20之间的接触导致的热传导量的增加,可能导致绝热损失。
92.可设置支撑件30以减小真空空间50的变形。支撑件30包括杆31。杆31可相对于各板在基本竖直的方向上延伸,以支撑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距离。支撑板35可以附加地被设置到杆31的至少任一端部上。支撑板35可将至少两个或更多个杆31彼此连接以相对于第一板10和第二板20沿水平方向延伸。支撑板35可以被设置为板状,或者可以被设置为格子状,使得支撑板与第一板10或第二板20接触的面积减小,从而减少热传递。杆31和支撑板35在至少一部分处彼此固定,以一起被插在第一板10与第二板20之间。支撑板35接触第一板10和第二板20中的至少一个,从而防止第一板10和第二板20的变形。此外,基于杆31的延伸方向,支撑板35的总截面面积被设置为大于杆31的总截面面积,使得通过杆31传递的热量可以通过支撑板35扩散。
93.支撑件30可由选自pc、玻璃纤维pc、低释气pc、pps和lcp树脂制成,以便获得高压缩强度、低释气和吸水性、低导热性、高温下的高压缩强度、以及优异的机械加工性。
94.将描述用于减少第一板10与第二板20之间通过真空空间50的热辐射的抗辐射片32。第一板10和第二板20可以由能够防止腐蚀和提供足够强度的不锈钢材料制成。由于不锈钢材料具有0.16的相对高的辐射率,因此可传递大量的辐射热。此外,由树脂制成的支撑件30具有比板低的辐射率,并且没有完全被设置到第一板10和第二板20的内表面。因此,支撑件30对辐射热没有很大影响。因此,抗辐射片32可以在真空空间50的大部分区域上被设置为板状,以便集中于降低在第一板10与第二板20之间传递的辐射热。具有低辐射率的产品可以优选地被用作抗辐射片32的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具有0.02的辐射率的铝箔可以被用作抗辐射片32。并且,由于使用一个抗辐射片不能充分地阻止辐射热的传递,因此可设
置至少两个抗辐射片32,抗辐射片相距一定距离以便不互相接触。此外,至少一个抗辐射片可以被设置为处在接触第一板10或第二板20的内表面的状态。
95.参考图3b,通过支撑件30保持各板之间的距离,并且可在真空空间50中填充多孔材料33。多孔材料33可以具有比第一板10和第二板20的不锈钢材料高的辐射率。但是,由于多孔材料33被填充在真空空间50中,因此多孔材料33具有阻止辐射传热的高效率。
96.在这个实施例中,可以在不使用抗辐射片32的情况下制造真空绝热体。
97.参考图3c,没有设置用于保持真空空间50的支撑件30。多孔材料333可被设置成由膜34(而不是支撑件30)环绕。此处,多孔材料33可以被设置为处于被压缩状态,以保持真空空间的间隙。膜34由例如pe制成,并且可以被设置为在膜34内穿孔的状态。
98.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没有支撑件30的情况下制造真空绝热体。换言之,多孔材料33可以同时执行抗辐射片32的功能和支撑件30的功能。
99.图4是示出根据各个实施例的抗传导片及其周边部分的多个实施例的视图。每个抗传导片的结构在图2中被简要地示出,但这要参考附图来详细理解。
100.首先,图4a中示出的抗传导片可以优选地被应用于主体侧真空绝热体。具体地,第一板10和第二板20被密封,以便使真空绝热体的内部真空。在此情况下,由于这两个板的温度彼此不同,因此这两个板之间会发生热传递。抗传导片60被设置为防止两种不同类型的板之间的热传导。
101.抗传导片60可以设置有密封件61,抗传导片60的两端被密封于密封件61处,以至少限定用于第三空间的壁的一部分并保持真空状态。抗传导片60可以被设置为以微米为单位的薄箔,以便减少沿着用于第三空间的壁传导的热量。密封件61可以被设置为焊接部。亦即抗传导片60与板10及板20可以彼此熔合。为了在抗传导片60与板10、20之间引起熔合作用,抗传导片60与板10及板20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制成,且不锈钢材料可以被用作该材料。密封件61不限于焊接部,而是还可通过诸如翘起(cocking)的工艺来提供。抗传导片60可以被设置为弯曲形状。因此,抗传导片60的热传导距离被设置成比各板的直线距离长,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热传导量。
102.沿抗传导片60产生温度变化。因此,为了阻止热量传导到抗传导片60的外部,在抗传导片60的外部处可以设置屏蔽部62,以使得绝热作用发生。换言之,在冰箱的情况下,第二板20处于高温,而第一板10处于低温。此外,在抗传导片60中发生从高温到低温的热传导,且因此抗传导片60的温度被突然改变。因此,当抗传导片60相对于其外部打开时,会通过端口位置严重发生热传递。为了减少热损失,屏蔽部62被设置在抗传导片60的外部。例如,当抗传导片60被暴露于低温空间和高温空间中的任一空间时,抗传导片60不会用作抗传导件(conductive resistor)及其暴露部分(这并非优选的)。
103.屏蔽部62可以被设置为与抗传导片60的外表面接触的多孔材料。屏蔽部62可以被设置为绝热结构,例如单独的衬垫,该屏蔽部被放置在抗传导片60的外部。屏蔽部62可以被设置为真空绝热体的一部分,该屏蔽部被设置在当主体侧真空绝热体相对于门侧真空绝热体关闭时面向相应的抗传导片60的位置处。为了甚至在主体和门被打开时减少热损失,屏蔽部62可以优选地被设置为多孔材料或单独的绝热结构。
104.图4b中示出的抗传导片可以被应用于门侧真空绝热体。在图4b中,详细描述了与图4a所示不同的部分,并且相同的描述被应用于与图4a所示相同的部分。在抗传导片60的
外侧还设置侧框架70。在侧框架70上可放置用于在门与主体之间进行密封的部件、排气过程所需的排气端口、用于真空维护的吸气端口等。这是因为这些部件便于安装在主体侧真空绝热体中,但这些部件的安装位置在门侧真空绝热体中是有限的。
105.在门侧真空绝热体中,难以将抗传导片60放置在真空空间的前端上,即真空空间的边缘侧表面处。这是因为与主体不同,门的拐角边缘被暴露在外。更具体地,如果抗传导片60被放置在真空空间的前端上,则门的拐角边缘暴露在外,因此存在要构造单独的绝热部分以使抗传导片60隔热的缺点。
106.图4c中示出的抗传导片可以被安装在穿过真空空间的管路中。在图4c中,详细描述了与图4a和图4b所示不同的部分,并且相同的描述适用于与图4a和图4b所示相同的部分。具有与图4a所示相同的形状的抗传导片、优选地有褶皱的抗传导片63可以被设置在管路64的周边部分处。相应地,可以延长传热路径(热传递路径,heat transfer path),并且可以防止由压力差导致的变形。此外,可设置单独的屏蔽部,以提高抗传导片的绝热性能。
107.以下将返回图4a描述第一板10与第二板20之间的传热路径。穿过真空绝热体的热量可以被分为:沿真空绝热体(更具体地,抗传导片60)的表面传导的表面传导热

、沿被设置在真空绝热体内的支撑件30传导的支撑件传导热

、通过真空空间中的内部气体传导的气体传导热

、以及通过真空空间传递的辐射传递热


108.可根据多种设计尺寸来改变传递热。例如,可改变支撑件来使第一板10和第二板20能够承受真空压力而不变形,可改变真空压力,可改变各板间的距离,并且可改变抗传导片的长度。可根据分别由板提供的空间(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的温度差来改变传递热。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真空绝热体的总传热量小于由发泡聚氨酯构成的典型绝热结构的总传热量,已经发现真空绝热体的优选构造。在包括通过聚氨酯发泡形成的绝热结构的典型冰箱中,可提出19.6mw/mk的有效传热系数。
109.通过对该实施例的真空绝热体的传热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使气体传导热

的传热量最小。例如,气体传导热

的传热量可被控制为等于或小于总传热量的4%。被限定为表面传导热

和支撑件传导热

的总和的固体传导热的传热量最大。例如,固体传导热的传热量可以到达总传热量的75%。辐射传递热

的传热量小于固体传导热的传热量,但大于气体传导热

的传热量。例如,辐射传递热

的传热量可以占总传热量的约20%。
110.根据上述传热分布,当将它们进行对比时,表面传导热

、支撑件传导热

、气体传导热

和辐射传递热

的有效传热系数(ek:有效k)(w/mk)可以具有公式1的顺序。
111.[公式1]
[0112]
ek
固体传导热
》ek
辐射传导热
》ek
气体传导热
[0113]
这里,有效传热系数(ek)是可以使用目标产品的形状和温度差测量的值。有效传热系数(ek)是可以通过测量热所传递到的至少一部分的总传热量和温度而获得的值。例如,使用可以在冰箱中定量测量的热源来测量热值(w),使用分别通过冰箱的门的边缘和主体传递的热来测量门的温度分布(k),以及传递热所通过的路径作为换算值(m)进行计算,从而评估有效传热系数。
[0114]
整个真空绝热体的有效传热系数(ek)是通过k=ql/a

t给出的值。这里,q表示热值(w)且可使用加热器的热值得到。a表示真空绝热体的截面积(m2),l表示真空绝热体的厚度(m),而

t表示温度差。
[0115]
对于表面传导热,传导热值(conductive calorific value)可以通过抗传导片60或63的进口与出口之间的温度差

t、抗传导片的截面积a、抗传导片的长度l和抗传导片的热导率(k)(抗传导片的热导率是材料的材料性质且可提前获得)获得。对于支撑件传导热,传导热值可以通过支撑件30的进口与出口之间的温度差

t、支撑件的截面积a、支撑件的长度、以及支撑件的热导率(k)获得。这里,支撑件的热导率可以是材料的材料性质且可提前获得。通过从整个真空绝热体的传热量减去表面传导热和支撑件传导热可以得到气体传导热

和辐射传递热

的总和。通过显著降低真空空间50的真空度,当不存在气体传导热时,通过评估辐射传递热可以获得气体传导热

与辐射传递热

的比值。
[0116]
当真空空间50内设有多孔材料时,多孔材料传导热

可以是支撑件传导热

和辐射传递热

的总和。多孔材料传导热

可以根据多个变量(包括多孔材料的种类、数量等)而变化。
[0117]
根据一实施例,由相邻杆31形成的几何中心与每个杆31所位于的点之间的温度差

t1可以优选地被设置为小于0.5℃。此外,由相邻杆31形成的几何中心与真空绝热体的边缘之间的温度差

t2可以优选地被设置为小于0.5℃。在第二板20中,第二板的平均温度与经过抗传导片60或63的传热路径与第二板相遇点处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可以是最大的。例如,当第二空间是比第一空间热的区域时,经过抗传导片的传热路径与第二板相遇点处的温度变得最低。类似地,当第二空间是比第一空间冷的区域时,经过抗传导片的传热路径与第二板相遇点处的温度变得最高。
[0118]
这意味着,通过其它点传递的热量(除经过抗传导片的表面传导热之外)应该被控制,并且只有在表面传导热占最大传热量时才能实现满足真空绝热体的全部传热量。为此,抗传导片的温度变化可以被控制为大于板的温度变化。
[0119]
将描述构成真空绝热体的部件的物理特性。在真空绝热体中,力因真空压力而被施加至所有部件。因此,可优选地使用具有一定水平的强度(n/m2)的材料。
[0120]
在这样的情况下,板10和20以及侧框架70可由具有足够强度的材料制成,借助该材料板10和20即使在真空压力下也不会受损。例如,当杆31的数量被减少以限制支撑件传导热时,因真空压力而发生板的变形,这可能对冰箱的外观有不良影响。抗辐射片32可由具有低辐射率且可易于进行薄膜加工的材料制成。而且,抗辐射片32必须确保足够的强度,以避免因外部冲击而变形。支撑件30被设置成具有足以支撑由真空压力产生的力并足以承受外部冲击的强度,且具有机械加工性。抗传导片60可由呈薄板形状且可以承受真空压力的材料制成。
[0121]
在一实施例中,板、侧框架、及抗传导片可由具有相同强度的不锈钢材料制成。抗辐射片可由强度比各种不锈钢材料弱的铝制成。支撑件可由强度比铝弱的树脂制成。
[0122]
不同于从材料的角度看强度,从刚度的角度需要分析。刚度(n/m)是不会轻易变形的性质。因此,虽然使用相同的材料,但其刚度可以根据其形状而变化。抗传导片60或63可以由具有一强度的材料制成,但材料的刚度优选地为低刚度以增加耐热性并使辐射热最小化,以便在真空压力被施加时,抗传导片均匀伸展而没有任何不平之处。抗辐射片32需要一定水平的刚度,以免因变形而接触另一个部件。特别地,抗辐射片的边缘可能因抗辐射片的自身负荷导致的下垂而产生传导热。因此,需要一定水平的刚度。支撑件30需要足够的刚度以承受来自板的压缩应力和外部冲击。
[0123]
在一实施例中,板和侧框架可以具有最高的刚度,以防止因真空压力引起的变形。支撑件(特别是杆)可以优选地具有第二高的刚度。抗辐射片的刚度低于支撑件的刚度但高于抗传导片的刚度。最后,抗传导片可由易于因真空压力而变形且具有最低刚度的材料制成。
[0124]
即使当多孔材料33被填充在真空空间50中时,抗传导片也可以具有最低刚度,并且板和侧框架中的每一者均可具有最高的刚度。
[0125]
以下,真空压力可根据真空绝热体的内部状态来确定。如上所述,真空绝热体内要保持真空压力以减少热传递。此处,易于预期真空压力被保持得尽可能低以减少热传递。
[0126]
真空空间可以仅通过支撑件30来抵抗热传递。此处,多孔材料33可在真空空间50内填有支撑件以抵抗热传递。在没有应用支撑件的情况下,可以抵抗向多孔材料的热传递。
[0127]
下面将描述仅应用支撑物的情况。
[0128]
图5是通过应用模拟示出根据真空压力的绝热性能的变化和气体传导率的变化的曲线图。
[0129]
参考图5,可以看出,随真空压力减小,亦即随真空度增加,在仅有主体的情况(曲线1)下或在主体和门连接在一起的情况(曲线2)下,热负荷与通过发泡聚氨酯形成的典型产品的情况相比减小,从而提升绝热性能。然而,绝热性能的提升程度逐渐降低。而且,可以看出,随真空压力减小,气体传导率(曲线3)降低。然而,可以看出,虽然真空压力减小,但绝热性能与气体传导率所提升的比值逐渐降低。因此,优选的是使真空压力减小至尽可能低。然而,获得过度的真空压力需要很长时间,并且由于过度使用吸气剂而消耗大量成本。在本实施例中,从上述观点出发提出了最佳的真空压力。
[0130]
图6是示出当使用支撑件时通过观察真空绝热体内部排气过程中的时间和压力获得的结果的曲线图。
[0131]
参考图6,为了使真空空间50处于真空状态,通过真空泵将真空空间50中的气体排出,同时通过烘烤蒸发残留在真空空间50的部件中的潜在气体。然而,如果真空压力到达一定水平或更高水平,则存在真空压力的水平不再增加的点(

t1)。此后,通过将真空空间50与真空泵断开并将热量施加于真空空间50来激活吸气剂(

t2)。如果吸气剂被激活,则真空空间50中的压力在一段时间内减小,但随后被归一化以保持一定水平的真空压力。在激活吸气剂之后保持在一定水平的真空压力大致为1.8
×
10-6
托。
[0132]
在本实施例中,即使通过操作真空泵排出气体也基本不再减小真空压力的点被设定为真空绝热体中使用的真空压力的最低极限,从而将真空空间50的最小内部压力设定为1.8
×
10-6
托。
[0133]
图7是示出通过将真空压力与气体传导率进行比较而获得的结果的曲线图。
[0134]
参考图7,根据真空空间50中的间隙的尺寸的关于真空压力的气体传导率被表示为有效传热系数(ek)的曲线。当真空空间50中的间隙具有2.76mm、6.5mm和12.5mm这三个尺寸时,测量有效传热系数(ek)。真空空间50中的间隙被限定如下:当真空空间50内存在抗辐射片32时,间隙是抗辐射片32与附接到其上的板之间的距离;而当真空空间50内不存在抗辐射片32时,间隙是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距离。
[0135]
可以看出,由于间隙的尺寸在对应于0.0196w/mk的典型有效传热系数的点(被设置为用于由发泡聚氨酯形成的绝热材料)处较小,因此即使在间隙的尺寸为2.76mm时,真空
压力为2.65
×
10-1
托。同时,可以看出,即使真空压力减小,因气体传导热而导致绝热效果降低的饱和点真空压力大致为4.5
×
10-3
托的点。4.5
×
10-3
托的真空压力可被定义为因气体传导热而导致绝热效果降低的饱和点。而且,当有效传热系数为0.1w/mk时,真空压力为1.2
×
10-2
托。
[0136]
当真空空间50并未设有支撑件但设有多孔材料时,间隙的尺寸处在几微米到几百微米的范围内。在此情况下,即使当真空压力相对较高时,亦即当真空度低时,辐射传热量也因多孔材料而较小。因此,适当的真空泵被用于调节真空压力。适用于相应的真空泵的真空压力大致为2.0
×
10-4
托。而且,真空压力在因气体传导热而导致绝热效果降低的饱和点处大致为4.7
×
10-2
托。而且,因气体传导热导致绝热效果降低达到0.0196w/mk的典型有效传热系数的压力为730托。
[0137]
当支撑件和多孔材料被一起设置在真空空间中时,可以产生并利用真空压力,该真空压力是仅使用支撑件真空压力时的真空压力与仅使用多孔材料时的真空压力之间的中间值。当仅使用多孔材料时,可以利用最低真空压力。
[0138]
真空绝热体包括:第一板,其至少限定用于第一空间的壁的一部分;以及第二板,其至少限定用于第二空间的壁的一部分,且具有与第一空间不同的温度。第一板可包括多个层。第二板可包括多个层。
[0139]
真空绝热体还可包括密封件,该密封件被构造为密封第一板和第二板,以形成处于真空状态、且温度介于第一空间的温度与第二空间的温度之间的第三空间。
[0140]
当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一个板被设置在第三空间的内部空间中时,该板可以被表示为内板。当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的另一个板被设置在第三空间的外部空间中时,该板可以被表示为外板。例如,第三空间的内部空间可以是冰箱的储藏室。第三空间的外部空间可以是冰箱的外部空间。
[0141]
真空绝热体还可包括保持第三空间的支撑件。
[0142]
真空绝热体还可包括将第一板连接至第二板以减少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传递的热量的抗传导片。
[0143]
抗传导片的至少一部分可被设置为面向第三空间。抗传导片可被设置在第一板的边缘与第二板的边缘之间。抗传导片可被设置在第一板的面向第一空间的表面与第二板的面向第二空间的表面之间。抗传导片可被设置在第一板的侧表面与第二板的侧表面之间。
[0144]
抗传导片的至少一部分可在与第一板延伸的方向基本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0145]
抗传导片的厚度可以比第一板或第二板中的至少一个薄。抗传导片的厚度减小得越多,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热传递就减少得越多。
[0146]
抗传导片的厚度减小得越多,将抗传导片耦接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难度就越大。
[0147]
抗传导片的一端可被设置为与第一板的至少一部分重叠。这是为了提供用于将抗传导片的一端耦接至第一板的空间。此处,耦接方法可以包括焊接。
[0148]
抗传导片的另一端可被设置为与第二板的至少一部分重叠。这是为了提供用于将抗传导片的另一端耦接至第二板的空间。此处,耦接方法可以包括焊接。
[0149]
作为替代抗传导片的另一个实施例,抗传导片可被去除,并且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一个可以比另一个薄。在此情况下,任一者的厚度可以大于抗传导片的厚度。在此情况
下,任一者的长度可以大于抗传导片的长度。借助这种构造,能够通过去除抗传导片来减少热传递的增加。而且,这种构造能够降低将第一板耦接至第二板的难度。
[0150]
第一板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板的至少一部分可被设置成彼此重叠。这是为了提供用于将第一板耦接至第二板的空间。附加的覆盖件可被设置在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任一个上,此覆盖件的厚度较薄。这是为了保护薄板。
[0151]
真空绝热体还可包括用于排放真空空间中的气体的真空空间排气端口。
[0152]
以下,作为一个实施例,将描述其中真空绝热体至少应用于主体的冰箱的详细构造。本实施例说明了制冰机被安装在冷藏室门中的情况。
[0153]
制冰机可包括接收温度低于零度的冷空气和水以制冰的窄型制冰机,以及包括用于分配冰的分配结构、压碎冰的破碎器、装冰的冰盒、以及排冰的斜槽的宽型制冰机。
[0154]
本实施例示出制冰机被安装在冰箱的冷藏室门中,冷藏室被设置在冰箱的上侧,而冷冻室被设置在冰箱的下侧。制冰机可被设置在冷藏室门的上部以执行服务,使得冰通过被设置在制冰机下方的分配器向下掉落。
[0155]
本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范围,而是可以具有各种可变形的应用。
[0156]
图8是根据实施例的冰箱中的制冰冷空气通路的示意性立体图。
[0157]
参考图8,设置了主体2和门3,而且主体2和门3可被设置为真空绝热体。主体2可被竖框300竖直地分隔。下容置空间可被设置为冷冻室f,而上容置空间可被设置为冷藏室r。蒸发器7可沿一侧放置,优选地沿冷冻室f内的后表面。
[0158]
制冰机81以及向用户供应制冰机81的冰的分配器82被设置在门中。
[0159]
为了将蒸发器7连接至制冰机81,以将蒸发器的冷空气供应至制冰机81,设有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在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中可流动从蒸发器流至制冰机的冷空气。从制冰机被排放以返回蒸发器的冷空气可在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中流动。
[0160]
门侧冷空气通路(见图15中的附图标记105和205)可被设置在门3中,而且可以与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一起操作,以执行冷空气的流入和流出,制冰机通过门侧冷空气通路连接。
[0161]
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穿过竖框。换言之,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可以不插入真空绝热体的内部,即用作绝热空间的真空空间的内部。因此,能够防止发生真空绝热体本身的绝热损失。
[0162]
穿过竖框的制冰冷空气通路可以穿过侧板800的内部。侧板800可以执行在冰箱中引导搁板或固定部件的功能,并且可被设置在冰箱的侧表面上。侧板800可被设置为板状覆盖件,或覆盖件的内部空间可被设置为绝热空间。而且,绝热空间的内部可以通过发泡材料被热绝缘。侧板可被称为任何覆盖件、覆盖件和绝热空间的全部、覆盖件、绝热空间和泡沫部分中的两者。侧板800可被称为覆盖件。
[0163]
侧板的内部空间被冰箱中的空间覆盖,使得冰箱中的温度环境与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相对于彼此不受影响。
[0164]
下面将详细描述。
[0165]
可以防止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的冷空气与冷藏室的内部进行热交换而损失冷空气并降低制冰机的制冰能力。制冰冷空气通路100的冷空气可被连续地供应至冷藏室,以
防止冷藏室中的储存物品过冷。当然,可以减少因不必要的热交换而造成的不可逆损失。
[0166]
可以防止冷藏室中的储存物品因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的冷空气而过冷,以减少因不必要的热交换造成的不可逆损失。
[0167]
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与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可彼此间隔预定距离,以防止制冰冷空气通路100与制冰冷空气通路200之间发生热交换。
[0168]
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可被设置为将蒸发器连接至制冰机的通路,以提供最短距离,从而减少绝热损失。为此,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具有倾斜截面,该倾斜截面具有不同于竖直和水平状态的特定角度。
[0169]
图9是根据实施例的冰箱中冷冻室侧制冰冷空气通路的示意性横剖视图,而图10根据实施例的冰箱中冷藏室侧的制冰冷空气通路的示意性横剖视图。
[0170]
参考图9,公开的是蒸发器7、鼓风机150、以及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蒸发器7在冷冻室内沿后侧被放置以产生冷空气。鼓风机150被放置在与蒸发器7相邻的一侧,以将蒸发器中产生的冷空气吹至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的入口侧。
[0171]
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可被设置在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的前面。换言之,当以蒸发器7为基准时,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的排放端可被设置成比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的入口端远。结果,能够防止吹出的冷空气回流或吹风压力损失。
[0172]
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可以不被设置在真空绝热体的真空空间内或不穿过该真空空间,该真空空间是冷冻室侧的绝热空间。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可被设置在冷冻室f的内部空间中,在该内部空间中形成冷冻环境。
[0173]
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可以具有狭窄且宽的通道的横截面,而且通道的宽表面可被设置成面向冰箱的冷冻室的内表面。因此,能够获得较大的冷冻室内空间。
[0174]
鼓风机150可以直接吸入蒸发器7的冷空气,并且为此目的,鼓风机150可被设置在与蒸发器7相邻的位置处。鼓风机150可与冰箱内的其它鼓风特征、例如冰箱内的空气循环系统一起被控制。然而,考虑到制冰冷空气通路的狭窄通道,鼓风机150可被单独地设置为仅用于将空气吹到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的入口侧。考虑到管路损失,鼓风机150的排放端可与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的入口端密封,从而以高压吹送空气。
[0175]
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可以不通过冷冻室中的单独的绝热结构被热绝缘。当然,如果根据冷空气的通路结构,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内的冷空气与冷冻室之间的温度环境差异很大,则不排除将单独的绝热结构用于制冰冷空气通路。
[0176]
参考图10,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可沿冷藏室r的侧表面移动,并且通道的宽表面可被设置在冷藏室r的侧表面上。因此,冷冻室f的描述也可以适用。以下将说明关于冷冻室的描述中的差异。
[0177]
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可被设置在侧板800的内部空间中。侧板是用于选择被设置在冰箱中的搁板等的固定位置、并允许操作搁板等的部件。滑轨810可被安装在侧板上,以允许搁板等的滑动操作。
[0178]
可以看出,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朝向门侧延伸一定距离。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
100可被设置成面向门侧倾斜,而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可被设置成当与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相比时,相对略微地倾斜。
[0179]
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可接触真空绝热体的内表面。因此,能够获得使用具有高绝热效果的真空绝热体的绝热效果,并可通过使侧板具有尽可能薄的厚度来获得冰箱内更宽大的空间。
[0180]
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可以不被设置在真空绝热体的真空空间中或不穿过该真空空间,真空绝热体的真空空间是冷藏室侧的绝热空间。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可被设置在冷藏室r的内部空间中,在该内部空间中形成冷藏环境。
[0181]
以下,将描述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连接至门侧冷空气通路105和205的部分。
[0182]
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的连接端和第一门侧冷空气通路105和第二门侧冷空气通路205的连接端可在门被关闭时彼此接触,以引入和排出制冰冷空气,并且可在门被打开时彼此间隔开从而不供应制冰冷空气。
[0183]
图11是示出冰箱中第一和第二制冰冷空气通道之间的连接端的前视立体图,而图12是示出冰箱中第一和第二制冰冷空气通道之间的连接端的后视立体图。
[0184]
参考图11,第一对接部分104和第二对接部分204可被竖直地设置在侧板800的前部的内侧表面上。
[0185]
第一对接部分104可以是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的出口端,而第二对接部分204可以是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的入口端。第一对接部分104可被设置成在第二对接部分204的上方与第二对接部分204间隔开。
[0186]
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中的每一个的狭窄且宽的通道可被竖直地竖立,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的这两个通道可被设置成彼此串联。
[0187]
对接部分104和204的竖直位置关系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的入口端被设置在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的入口端之后,制冰冷空气通路逐渐向前倾斜。
[0188]
为颠倒对接部分104与对接部分204之间的竖直关系,在两个制冰冷空气通路延伸时,通路必须被扭曲或弯曲,这可能导致冰箱中的空间损失。对接部分104和204可被构造成如图所示,以便在较重的冷空气被供应至制冰机的上部且随后被排放至制冰机的下侧之后,形成被排放冷空气的自然循环。
[0189]
第一对接部分104和第二对接部分204可被设置在侧板800的前端的内表面上。该前端的内表面可被设置成倾斜,以朝向主体的外侧变宽。因此,在门的打开和关闭操作期间,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的连接端和第一门侧冷空气通路105和第二门侧冷空气通路205的连接端不会彼此干涉,并因此可被顺利地打开和密封。
[0190]
参考图12,开口811和812可被限定在门3的侧表面中,对应于对接部分104和204。与对接部分104和204一样,这些开口的位置关系可被设置成倾斜,并可被设置成竖直地串联。
[0191]
对接部分与开口可彼此接触,以形成用于冷空气的通路,而且软密封材料被插入两者的接触表面处以防止冷空气泄漏。
[0192]
图13是用于解释制冰冷空气通路与竖框之间关系的视图。
[0193]
参考图13,竖框300可被设置为结合部分,其中,泡沫部分在壳体内发泡,以分隔冰箱内的空间。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可穿过竖框300且由竖框300支撑。
[0194]
在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中:部分101,位于第一冷冻室内,其中入口端被设置在该冷冻室的空间中;第一竖框部分102,其穿过竖框且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竖框中;以及部分103,位于第一侧板内,被设置在侧板800上。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的出口端可被设置在侧板的内侧和表面上,或可突出至侧板的外侧。
[0195]
类似地,在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中:部分201,位于第二冷冻室内,出口端被设置在该部分中;第二竖框部分202,其穿过竖框且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竖框中;以及部分203,位于第二侧板内,被设置在侧板800上。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的入口端可被设置在侧板的内侧和表面上,或可突出至侧板的外侧。
[0196]
由于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被安装在冰箱中,具有窄边和宽边的通道被安装得靠近真空绝热体的内表面。这在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的情况下也是相同的。因此,为确保通路中流动顺畅,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在与门的连接部分朝向门侧弯曲。制冰冷空气通路的向门的方向弯曲的一端可设置对接部分104和204。当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可以在前后和上下方向上弯曲、而且还可以在对接部分104和204的横向上相对于冰箱的前部弯曲时,可以引导空气的顺畅流动。
[0197]
图14是用于解释竖框位于其上的结构的视图。
[0198]
参考图14,竖框300可被固定至真空绝热体的内部。作为将竖框300固定至真空绝热体内部的示例,可设置竖框座架130。竖框300可被构造成,使得竖框绝热材料320被设置在竖框板321内,并且作为整体,可以通过竖框300实现冷藏和冷冻空间的平滑绝热操作。
[0199]
竖框座架130可具有沿真空绝热体的内表面延伸的真空绝热体延伸部、以及朝向竖框300延伸的竖框延伸部。真空绝热体延伸部可以是图中竖直地延伸的部分,而竖框延伸部可以是图中水平地延伸的部分。
[0200]
作为优选示例,具有被弯曲一次的横截面结构的框架可以沿真空绝热体的内表面的两侧和后表面,被至少部分地耦接至竖框座架130。
[0201]
竖框300可被设置在竖框座架130上,而且穿过竖框的一部分的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可被设置在侧板800的内部。绝热材料被设置在侧板800的内部,以允许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相对于制冷空间中的相对高温环境热绝缘。
[0202]
以下将描述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耦接至竖框300和侧板800的结构和耦接方法。如上所述,侧板绝热材料820可被设置在侧板800的内部,以允许侧板的内部相对于冰箱的内部空间被热绝缘。竖框300可在竖框板321内设置有竖框绝热材料320以热绝缘和分隔空间。竖框绝热材料320和侧板绝热材料820可以优选地作为泡沫绝热材料的示例。
[0203]
以下将详细描述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竖框300、侧板800、竖框绝热材料320、及侧板绝热材料820的耦接方法。通过允许各部分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短地减小,这些部分可以有助于提高绝热效率。
[0204]
首先,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可以在耦接至侧板绝热材料820的状态下被设置在冰箱中,且随后耦接至真空绝热体的内表面。此处,冰箱中的位置可以指根据设计被设置
在冰箱中的固定位置,以准备或等待后续的耦接过程。
[0205]
作为更具体的示例,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耦接至竖框板321和侧板800。此后,侧板绝热材料820可在侧板800内发泡,以使得所有部分利用发泡材料彼此耦接。此后,它可以固定至真空绝热体的内表面。
[0206]
作为另一示例,在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被组装于真空绝热体的内表面上之后,竖框板321和侧板800可彼此耦接。此后,侧板绝热材料820可被发泡,以使得竖框板321和侧板800彼此耦接以形成一体。
[0207]
对于另一示例,侧板绝热材料820可使用单独的模具在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之外被发泡和集成。此后,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的组件与侧板绝热材料820可耦接至竖框板321和侧板800。之后,它可以固定至真空绝热体的内表面。
[0208]
在所有上述示例中,竖框绝热材料320的发泡工序可以与侧板绝热材料820的发泡工序一起被执行,并且可通过发泡部分来执行耦接操作。
[0209]
另一方面,作为另一种方法,可在竖框绝热材料320发泡的同时设置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而且侧板800与竖框板321的组件可彼此耦接。此后,侧板绝热材料820可被发泡以将这两部分彼此耦接。在所有耦接完成之后,它可以耦接至真空绝热体的内表面。
[0210]
当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固定至竖框板321和侧板800时,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可被设置成穿过竖框板321和侧板800。在此情况下,每个板可以变成泡沫覆盖件,使得泡沫部分通过发泡操作填充在泡沫覆盖件中。所有各部分可通过泡沫部分来耦接。在耦接状态下,它可以位于真空绝热体的内表面上。
[0211]
固定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的各部分可以对应于竖框板321、侧板800、竖框绝热材料320、以及侧板绝热材料820的所有部分。在一些情况下,它可以是选自四个部分中的一个或两个或更多个部分。
[0212]
竖框板321和侧板800可被设置为一体,并且因此,被设置为一体的单个结构可被设置为便于在发泡工序中使用的泡沫覆盖件。
[0213]
为防止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与竖框座架130发生干涉,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的一部分可被弯曲成角度α。角度α用于允许制冰冷空气通路通过竖框座架的竖框延伸部。在另一种情况下,可在竖框座架130中设置切口部分,用以切除出使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穿过的部分。
[0214]
以下将描述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制冰冷空气通路。
[0215]
本实施例与根据前述实施例的制冰冷空气通路的不同之处在于,制冰冷空气通路的许多部分被容置在竖框中。
[0216]
换言之,在前述实施例中,虽然制冰冷空气通路穿过竖框,但许多部分被设置在侧板内部。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制冰冷空气通路的不同之处在于被引导至门侧,亦即通过竖框被引导至前侧。
[0217]
因此,根据前述实施例的制冰冷空气通路可被称为侧板侧制冰冷空气通路,而根据本实施例的制冰冷空气通路可被称为竖框侧制冰冷空气通路。然而,为避免过多术语的复杂性,在本文中以上各部分将被称为制冰冷空气通路并随后加以说明。然而,在必须特殊分类的部分会给出不同名称并加以说明。
[0218]
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可以照旧应用前述实施例的内容的部分将被应用到前述
实施例的描述中。在执行相同操作的情况下,将给出相同的附图标记。
[0219]
图16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冰箱中的制冰冷空气通路的示意性立体图。图17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竖框与门之间关系的视图。
[0220]
参考图16和图17,鼓风机150将蒸发器中产生的冷空气传送至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的入口侧。在竖框内,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沿竖框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可以不沿竖框移动,而是可从门的下端被直接地引导至冷冻室。因此,能够防止竖框的内部绝热空间的不必要浪费。
[0221]
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可被设置在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的一侧。具体地,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的排放端和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的入口端可被设置在竖框的前端的左右侧。
[0222]
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可以不被设置在真空绝热体的真空空间中、或可以不穿过该真空空间,真空绝热体的真空空间是处于冷冻室侧的绝热空间。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可被设置在冷冻室f的形成冷冻环境的内部空间中。
[0223]
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可具有狭窄且宽的平坦通道横截面,并且通道的宽大表面可沿冷冻室的竖框的平面来设置。因此,竖框的厚度可以小于或大于冰箱内的空间的厚度。
[0224]
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从竖框的内部向前延伸。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可具有:延伸部分133,被设置在竖框300内并且在平放状态下从竖框向前向后延伸;向下倾斜部分132,从延伸部分133的后部朝向蒸发器7向下倾斜:位于冷冻室内的部分131,延伸至冷冻室的内部;以及向上倾斜部分,其从延伸部133的前部朝向门向上倾斜。
[0225]
倾斜部分132和134被构造成通过缓和地形成通道来减少因通道的狭窄内部空间而导致的流动损失。在图中,每个倾斜部分被示出以角度α倾斜。
[0226]
冷冻室内的部分131可被设置为,通过尽可能多地吸入处于低温的蒸发器排放空气,来提高制冰机的制冰性能。
[0227]
向上倾斜部分134的出口可被设置在与门的底表面(门的底表面位于竖框的前端的顶表面处)对齐的部分。从制冰机延伸的冷空气通路可连接至门的底表面。
[0228]
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可被设置成与第一制冰冷空气通路100的出口在左右方向上对齐的状态。所有的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可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长的窄通道。考虑到门的前后宽度较窄,这样做是为了允许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处于最大程度的(热)绝缘状态。第二制冰冷空气通路200可被设置为类似于向上倾斜部分134的结构。
[0229]
门侧冷空气通路105和205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通路的连接至制冰机的一端从门的下端表面被引出,并且该端沿左右方向而非竖直方向对齐。
[0230]
在竖框300的内部,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可被放置得尽可能靠近冷冻室f,以防止发生冷空气损失。
[0231]
当门被打开时,制冰冷空气通路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可暴露于外部。而且,由于提供了连接至冷冻室的开放结构,所以可设置切换结构。
[0232]
图18和图19是用于说明制冰冷空气通路的切换结构的视图,其中,图18是示出竖框侧的视图,而图19是示出门侧的视图。
[0233]
参考图18,切换门结构可被设置在制冰冷空气通路的端部。在切换门结构中,通路门135能够打开和关闭向上倾斜部分134的开口,弹簧136引导通路门的旋转操作,而止动部137阻止门的旋转(门因受到弹簧36的力而旋转)。
[0234]
由于向上倾斜部分134的端部被设置成倾斜,所以当门被关闭时,向上倾斜部分134的一部分接触门从而自动地打开通路门135。当门被打开时,悬置于门上的部分可以被释放以允许通路门135自动地关闭。当通路门135关闭时,门悬在止动部137上的极限值可被设定。
[0235]
参考图19,推动部1351可被设置在门的底表面上与门侧冷空气通路105和205的出口侧开口端相邻的部分处。推动部可推动通路门135以打开通路门。
[0236]
推动部1351与通路门135之间的位置关系可被设置为,使得门3相对于主体2关闭时,推动部1351和通路门135被设置在推动部1351与通路门135彼此对齐的位置。除了非锋利的形状之外,推动部1351和通路门135中的每一者的形状可以进行各种改变。
[0237]
根据切换门结构,门3相对于主体2的打开/关闭和制冰冷空气通路的打开/关闭可被相反地执行。亦即,当门被关闭时,制冰冷空气通路被打开;而当门被打开时,制冰冷空气通路会被关闭。因此,能够通过阻止用于制冰的强冷空气的泄漏来提高热性能。其可以提前阻止异物被引入。
[0238]
切换门结构还可设置有彼此相对的结构。换言之,通路门、止动部、以及弹簧可被设置在门侧冷空气通路的端部,而推动部可被设置在制冰冷空气通路的端部。因此,门侧冷空气通路中的冷空气损失可以减少。
[0239]
在切换门结构中,一对切换结构可分别被设置在制冰冷空气通路与门侧冷空气通路两者的端部处。因此,门可被设置在制冰冷空气通路的端部与门侧冷空气通路的端部,以防止冷空气泄漏并防止异物被引入。
[0240]
以下,将描述根据各真空绝热体彼此分离的实施例的情况下的制冰冷空气通路的结构。对于没有具体说明的部分,以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照原样适用。另一方面,在以下内容中,为方便起见没有示出门,但自然被理解的是设置有门。
[0241]
图20是冰箱的立体图,其中每个真空绝热体形成各自的贮藏空间。图21是冰箱的立体图,其中冰箱处于各真空绝热体的连接部分处设置有间隙保持部分的状态下。
[0242]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冰箱中,例如下侧可设置有冷藏室作为冷冻室上方的贮藏空间。
[0243]
参考图20,第一主体2a和第二主体2b可由独立的真空绝热体形成。主体2a与主体2b可彼此间隔开。为冰箱运行所需的部件可以被容置在彼此间隔开的主体2a与主体2b之间的间隙中。
[0244]
间隙保持部分590被设置在真空绝热体之间的间隙中,使得上下两个真空绝热体牢固地彼此耦接以形成一体,从而增大抗冲击性。为冰箱运行所需的部件可容置在设置于上述两个真空绝热体之间的间隙中的间隙保持部分590中。
[0245]
在被设置于第二主体3b内的蒸发器中,为制冰所需的内容物可被供应至第一主体2a。为此,第一主体2a可设置有第一制冰连接通路511和第二制冰连接通路512。尽管未示出,但具有相同结构的制冰连接通路可从第二主体2b延伸。制冰冷空气通路可插入制冰连接通路中。
[0246]
为了利用制冰冷空气通路将冷空气从蒸发器供应至制冰机,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必须穿过由间隙保持部分590和真空绝热体的壁所产生的间隙。
[0247]
如上所述,热损失沿冷空气的供应路径发生,并且特别是真空绝热体的外部、例如两个真空绝热体之间由间隙保持部分590形成的间隙,会起到具有室温的外部空间的作用。室温空间会起到剥夺为制冰所需的冷空气的主要路径的作用,并且路径中的热绝缘会对向制冰机供应冷空气构成限制。所以,该限制必须被解决。
[0248]
图22是制冰连接通路的放大图,而图23是沿线a-a'截取的制冰连接通路横剖视图。
[0249]
参考图22和图23,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对应于沿冰箱的侧表面引导制冰冷空气的情况(见图8)。
[0250]
使主体2a和2b的内部空间连接的制冰连接通路511和512彼此间隔开。抗传导片60可被设置在制冰连接通路穿过的每个真空绝热体的壁表面上以降低热导率。
[0251]
制冰通路绝热材料513可被设置在制冰连接通路511和512各自的外表面上。多孔材料可被设置为用于热绝缘的制冰通路绝热材料513。制冰通路绝热材料513还可以起到支撑真空绝热体的冲击吸收功能的作用、支撑第一主体2a的载荷的作用、以及防止间隙保持部分590损坏的作用。
[0252]
图24至图27是冰箱的视图,其中通过两个真空绝热体分别设置冷冻室和冷冻室,其中制冰冷空气通路根据一实施例被设置在门的底表面中。与图20至图23相关的描述可以照旧应用而无需任何具体解释。
[0253]
参考图24和图25,两个主体2a和2b通过间隙保持部分590彼此耦接,并且一对左右制冰连接通路521和522被设置在主体2a和2b的前部。
[0254]
参考图26和图27,制冰连接通路521和522可穿过制冰冷空气通路100和200,而且抗传导片可被设置在设有制冰连接通路的每个真空绝热体的暴露壁表面上以减少传导热损失。制冰通路绝热材料513可执行真空绝热体的冲击吸收功能,支撑第一主体的载荷,并防止主体的损坏。
[0255]
在根据本实施例地冰箱中,并未设置对应于竖框(竖框中容置制冰冷空气通路)的部分。换言之,设有间隙保持部分590的那部分的内部空间可处于室温,并且可能不适合让制冰机的非常冷的空气通过。考虑到这一原因,更优选的是不在间隙保持部分590之间的间隙中设置制冰冷空气通路。
[0256]
然而,本专利的角度并不排除制冰冷空气通路被设置在间隙保持部分590所位于的位置上的方案。如果执行足够的绝热操作,制冰冷空气通路也可被设置在间隙保持部分中。但是,因绝热损失可能发生能量效率的恶化。另一方面,在此情况下,在主体2a和2b中的每一个中,被切除以允许制冰冷空气通路通过的部分可以彼此不同。
[0257]
以下,将在回顾利用以具有各种结构的制冰冷空气通路供应的冷空气来执行制冰的门结构的同时,描述根据一实施例的制冰冷空气通路的效果。
[0258]
通路,其中制冰冷空气通路被嵌入泡沫部分即绝热空间中,被称为泡沫嵌入式制冰冷空气通路;被嵌入侧板(冰箱内的内部空间)中的通路在图8中示出,被称为板侧制冰冷空气通路;而被嵌入竖框(冰箱内的内部空间)中的通路在图16中示出,被称为竖框侧制冰冷空气通路。
[0259]
首先,将要描述的是泡沫嵌入式制冰冷空气通路的情况。
[0260]
图28是门的分解立体图,而图29安装制冰机的空间的水平横剖视图。参考图28和图29,可以看出,设有泡沫嵌入式制冰冷空气通路,制冰机被设置在冷藏室的门中,而且在制冰机的外侧安装有矩形的绝热板。
[0261]
在门的绝热结构中,泡沫绝热材料606作为整体被插入外壳603与内覆盖件602之间的间隙,以提高门的绝热性能。制冰机81可被筐栏604设置在内覆盖件602中。
[0262]
制冰冷空气通路可沿门的侧表面引入和引出,以从门的侧表面竖直地延伸。
[0263]
绝热板601可插入泡沫绝热材料606与外壳603之间的间隙内,从而有助于提高门的绝热性能。
[0264]
外壳603可呈两端向内弯曲的形状,而且分配器82的开口可被设置在外壳603的下部。
[0265]
其次,将描述侧板制冰冷空气通路的情况。
[0266]
图30是门的分解立体图,图31是安装制冰机的空间的水平横剖视图,而图32是第一真空绝热模块的立体图。
[0267]
参考图30至图32,可以看到,设置侧板制冰冷空气通路,制冰机被设置在冷藏室的门中,而且第一真空绝热模块作为三维真空绝热模块被安装在制冰机外部。图1至图4中示出的各种真空绝热体的局部技术可应用于第一真空绝热模块。然而,第一真空绝热模块可被设置成三维弯曲的形状。
[0268]
三维真空绝热模块不仅可以防止在一个方向上的热传递,而且可以防止在多个方向上的热传递。第一真空绝热模块610可以防止相对于冰箱门在左右方向上以及在向前的方向上的热传递。
[0269]
第一真空绝热模块610可以在其上部设置有上开口616。上开口可被打开以使得水朝向门被引入,并且电线穿过上开口。下开口615可被设置在第一真空绝热模块610的下部。下开口615可以被打开以执行水或冰的分配功能,并朝向门引入/引出电线。
[0270]
在门的绝热结构中,第一真空绝热模块610可以通过用门的前表面和门的侧表面进行包裹来热绝缘,而且泡沫绝热材料606可被设置在第一真空绝热模块的侧表面之外。内覆盖件602、制冰机81、筐栏604、以及门侧冷空气通路105和205可被设置在第一真空绝热模块610的内部。这样做的原因是本实施例与第一种情况的不同之处在于侧向热传导没有被阻止。
[0271]
门侧冷空气通路105和205通过第一真空绝热模块610而再次与外部屏蔽。换言之,门侧冷空气通路105和205基本上被设置在由第一真空绝热模块610所限定的空间内以及冰箱中由壁所限定的空间内,而且门侧冷空气通路105和205可以基本上没有冷气损失。
[0272]
制冰冷空气通路可沿门的侧表面引入和引出以从门的侧表面竖直地延伸。外壳603可呈两端向内弯曲的形状,而且分配器82的开口可被设置在外壳603的下部。
[0273]
第三,以下将描述竖框侧制冰冷空气通路的情况。
[0274]
图33是门的分解立体图,而图34是第一真空绝热模块的立体图。门的横剖视图与图31相同。
[0275]
在竖框侧制冰冷空气通路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制冰冷空气通路被设置在竖框的内部。而且,与第二种情况相比,在门中,特征性的区别在于,三维真空绝热模块改为第二
真空绝热模块620。
[0276]
具体地,在外壳603中,分配器82被设置在其上的部分被称为下部l,且其上部被称为上部u。此处,在侧板侧制冰冷空气通路的情况下,仅上部可被热绝缘,并且竖框侧制冰冷空气通路可将上部和下部两者热绝缘。
[0277]
第二真空绝热模块620还包括窗口分配器621,除了上部开口615和下部开口616之外,窗口分配器621的前表面以窗口的形式打开。窗口分配器可以允许用户接近冰分配器结构。抗传导片可被额外地设置在窗口分配器621的边缘处,从而使得内板与外板之间发生小的热传导。
[0278]
门侧冷空气通路105和205通过真空绝热模块被热绝缘,可与第二真空绝热模块620的情况相同。
[0279]
下面将针对上述三种情况描述实验结果。
[0280]
图35至图37是示出在上述三种情况下制冰冷空气通路的热效率的视图。图35至图37是示出安装泡沫嵌入式制冰冷空气通路和绝热板的情况的视图,图36是示出安装侧板制冰冷空气通路和第一真空绝热模块的情况的视图,而图37是示出安装竖框制冰冷空气通路和第二真空绝热模块的情况的视图。
[0281]
每个实验均在流入空气下被执行,流入空气的温度为零下大约20摄氏度,流速为大约0.2cmm;外部空气的温度为大约20摄氏度,冷藏室温度为大约3.6摄氏度,而冷冻室温度为大约18摄氏度。
[0282]
参考图35至图37,可以看出,每个点处的冷空气的温度升高以数值形式出现。由于在第三种情况下温度升高最小,所以可认为第三种情况具有最好的绝热效果。
[0283]
表1是关于冷空气损失的实验结果表。此处,热渗透量以瓦(w)为单位,压力损失以mpa为单位。
[0284]
[表1]
[0285][0286]
参考表1,与第一种情况相比,在第二种情况下,制冰量增加约10%,而在第三种情
况下,制冰量增加约20%。
[0287]
以下,将描述三维真空绝热模块的示例,并将更详细地描述应用三维真空绝热模块的门。
[0288]
在以下描述中,被描述的门可被定义为另一个真空绝热体,三维真空绝热模块应用于该真空绝热体。在以下描述中,被描述的真空绝热体可应用于门来打开或关闭冰箱上的开口,以构成冰箱的一部分。
[0289]
图38是装有制冰机和门侧筐栏的门的横剖视图,而图39是图38的角部的放大图。图38是强调视图,并且可以在特定结构中改变。
[0290]
参考图38和图39,三维真空绝热模块610将门的前表面和两侧表面热绝缘。门侧冷空气通路105和205以及制冰机被设置在由三维真空绝热模块610热绝缘的内部区域中。根据这种构造,绝热效率可提高,并且门的强度也可以提高。
[0291]
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门的构造。
[0292]
门包括外壳603和内壳602,外壳603由金属材料制成且限定产品的外观,内壳602上装有衬垫690且由非金属材料制成以减少外壳603传热。外壳603和内壳602作为单个本体来提供以限定门的外观。三维真空绝热模块被设置成,沿门的外形构成绝热结构。根据三维真空绝热模块610,门的前表面和侧表面可被热绝缘。外壳603的端部和内壳602的端部可彼此耦接。
[0293]
耦接至内壳602的制冰机和耦接至内壳的筐栏可以是门的附加产品,且门的实用性可以进一步改进。内壳可延伸至冰箱内构成冰箱内的内部空间。
[0294]
内壳602可采用具有高强度的abs树脂,以便与内泡沫部分一起保护薄抗传导片。
[0295]
内壳602与外壳603之间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可填充聚氨酯泡沫绝热材料。泡沫绝热材料可被设置在门的边缘上,以增大门抵抗外力的变形强度。
[0296]
第一板10和第二板20可被设置成限定三维真空绝热模块610的真空空间。第二板20可与外壳603接触,而且第二板20的外表面可被填充泡沫部分。
[0297]
第一板10和第二板20中的至少一个可被设置成其厚度小于外壳603的厚度。
[0298]
例如,在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第一板和第二板之一包括区域d、e、f,该区域的厚度小于外壳的厚度。第一板10和第二板20可彼此接触以形成密封61。
[0299]
以下将说明之所以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至少一个被设置成比外壳薄的原因。
[0300]
如果抗传导片被用作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的连接部分中的单独部分,抗传导片上可能产生极多的露水。为应对露水产生,门的厚度可能因周缘部分中的绝热材料的厚度增加而增加。
[0301]
随着由抗传导片提供的热传导路径的长度增加,抗传导片的厚度会增加。抗传导片所提供的热传导路径的长度越短,抗传导片的厚度就越大。另一方面,抗传导片的厚度越薄,将抗传导片焊接至第一板和第二板的难度就越大。
[0302]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解决此限制,第一板10和第二板20的至少一部分可被单独设置成比外壳薄,以便执行抗传导片的功能。结果,可以提供具有长导热路径的抗传导片,以通过将抗传导片附近的热传导量最小化,来最小化所产生的露水。
[0303]
在此情况下,门附近的绝热材料的厚度可以在y轴线方向(门的前后方向)上减小,并且门在y轴线方向上的厚度可以被减少。
[0304]
在三维真空绝热模块610中,在x轴线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模块6101和在y轴线方向上沿沿门的横向延伸的第二延伸模块6102可被设置成一体。延伸模块6101和6102可共用真空空间,且被弯曲以基本上以大约90度的角度延伸。三维真空绝热模块610可具有单个真空空间,不同的延伸模块6101和6102彼此连通。不同的延伸模块6101和6102中可设置有支撑件30和抗辐射片32。支撑件和抗辐射片的单独部分可用于每个延伸模块。
[0305]
因此,通过允许仅被限定在x轴线方向上的真空空间沿另一轴向(例如y轴线方向)延伸,门的横向上(x轴线方向)的热量损失能够被减少。因此,当与使用泡沫绝热材料的情况相比时,门的周边部分的绝热材料的厚度可在x轴线方向上减少,并且门在x轴线方向上的厚度可以减少。
[0306]
结果,根据三维真空绝热模块,由于门的厚度减小,冰箱门的尺寸可被设置成较小,并且门的内部空间可被设置成较大。
[0307]
三维真空绝热模块特点可以通过与具有低真空度的真空绝热板(真空绝热板)、由多孔材料制成并具有金属或非金属外壳的绝热材料进行比较来理解。
[0308]
首先,在具有金属外壳的真空绝热板的情况下,难以在将多孔材料支撑在其中的同时以弯曲形状制成板,并且弯曲后的外壳的内部和外部可能彼此连通从而引起冷空气泄漏和产生露水。
[0309]
在真空绝热板中的外壳由非金属制成的的情况下,放气过大,且因此难以保持真空。因此,存在需要单独涂层以防止放气的限制。
[0310]
三维真空绝热模块具有解决这些限制的优点。尤其是,当应用于冰箱的门时,冰箱门的壁厚可以减小,并且冰箱门的尺寸可以增加。
[0311]
外壳603薄的片材可被用在区域e上。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使用比第一板10和第二板20中的每一个薄的抗传导片。因是区域e与衬垫690所占据的区域重叠,并且门的外侧和内侧均相对于衬垫具有高温。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内部空间的热传递,可以看出,能量鼻(energy nose)608被设置在衬垫690中。
[0312]
区域e是板所连接的区域,并可被定义为热传导量在板的纵向方向上增加的区域。
[0313]
泡沫绝热材料606如上所述被设置在区域d的外部以加强门的强度。
[0314]
为提供真空绝热模块610的延伸模块6101和6102中的每一个,第二板20可具有限定所有三维表面的表面。例如,在平行于门的外表面的方向上延伸的表面可以是相对于y轴线的垂直表面,并且相对于该表面向内弯曲的四个表面可以是相对于x轴线和z轴线的垂直表面。结果,第二板可具有平行于门的外表面的第一表面和垂直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
[0315]
关于具有窗的第二真空绝热模块620所公开的内容可应用于根据本实施例的门。
[0316]
以下将描述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应用了三维真空绝热模块的门。如果没有特别提及并且适用,以上描述也可以适用于以下描述。
[0317]
图40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应用三维多弯曲真空绝热模块的门的横剖视图。
[0318]
参考图40,在本实施例中,三维多弯曲真空绝热模块包括具有不同延伸方向的多个延伸模块。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三维多弯曲真空绝热模块可以被称为第一多弯曲真空绝热模块630。
[0319]
第一多弯曲真空绝热模块630包括:第一延伸模块6301,沿门的前表面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延伸模块6302,从第一延伸模块6301的外端沿门的侧表面朝向冰箱的内部延伸;
以及第三延伸模块6303从第二延伸模块6302朝向门的内部延伸。
[0320]
第一延伸模块6301可以延伸至前门的至少一端。从门的前表面到侧表面的入口端,可连续地实现绝热效果。
[0321]
第一延伸模块6301和第二延伸模块6302可包裹并热绝缘门的前部。因此,门的前部可保持较高的刚性强度。此外,可以提高门的绝热效率。
[0322]
第三延伸模块6303向门的内侧(x轴线方向)弯曲以延伸。具体地,被设置在第一多弯曲真空绝热模块630的右端处的第二延伸模块6302向左侧弯曲以延伸至门的内部。同意,被设置在第一多弯曲真空绝热模块630的左端处的第二延伸模块6302向右侧弯曲以延伸至门的内部。
[0323]
第三延伸模块6303能够增加x轴线方向上的绝热效果以减少门的壁厚,此而增大门的内部空间。
[0324]
第一多弯曲真空绝热模块630可被设置在三处弯曲以增加其自身结构强度的结构中。如果门具有相同的标准,当使用第一多弯曲真空绝热模块630时,门的尺寸可被进一步减小。
[0325]
抗传导片可被设置在第三延伸模块6303的一端处,并通过泡沫绝热材料606被热绝缘,以减少真空绝热模块630的绝热损失。
[0326]
图41是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应用三维多弯曲真空绝热模块的门的横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延伸模块6302和第三延伸模块6303的延伸的具体方案不同于第一多弯曲真空绝热模块630的延伸的具体方案,而其它部分相同。因此,未具体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描述依旧可适用。
[0327]
参考图41,在本实施例中,三维多弯曲真空绝热模块包括具有不同延伸方向的多个延伸模块。本实施例中的三维多弯曲真空绝热模块可被称为第二多弯曲真空绝热模块640,其不同于第一多弯曲真空绝热模块630。
[0328]
第二多弯曲真空绝热模块640包括:第一延伸模块6401,沿门的前表面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延伸模块6402,从第一延伸模块6401朝向冰箱的内部,亦即沿y轴线方向延伸;以及第三延伸模块6403,从第二延伸模块6402朝向门的外部,亦即沿x轴线方向延伸。
[032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模块6401的外端可与门的容置空间的侧表面对齐。因此,第二延伸模块6402可形成门的容置空间的边界表面。
[0330]
第三延伸模块6403可通过从第二延伸模块6402的内端向外弯曲而延伸。第三延伸模块6403可通过增加第二多弯曲真空绝热模块640的惯性矩而具有高强度。
[0331]
当然,通过其它实施例描述的各种优点也依旧可被包括在本实施例中。
[0332]
图42是根据又一实施例的使用三维多弯曲真空绝热模块的门的横剖视图。本实施例与图38所示的三维真空绝热模块610中的前述实施例类似,但不同于前述实施例的是,第二延伸模块6102延伸。因此,没有具体细节的相关描述依旧适用。
[0333]
参考图42,根据本实施例的三维真空绝热模块610包括第一延伸模块6101和第二延伸模块6102。第二延伸模块6102可沿门的内部容置空间延伸,以形成容置空间的边界壁,类似于第二多弯曲真空绝热模块640的第二延伸模块6402。
[0334]
第二延伸模块6402可基本上延伸至门的内端。例如,第二延伸模块6402可延伸至内壳603的内端。因此,利用真空绝热体来最大化绝热效果的这个优点可被最大化。
[0335]
以下将参考图42更详细地描述本实施例。
[0336]
参考图42,关于本实施例更具体地,冰箱可包括主体,该主体具有容置空间和允许进入容置空间的开口以及打开和关闭容置空间的门。门可包括外壳603,外壳603对应于门的外侧。外壳可由金属制成。门可包括内壳602,内壳602对应于门的内侧。衬垫可被定位在内壳602上。内壳可由非金属材料制成,以减少来自外壳603的热传递。
[0337]
冰箱可包括第一绝热模块650和第二绝热模块660,第一绝热模块650和第二绝热模块660被设置在外壳与内壳之间的间隙中。第一绝热模块可被设置为三维真空绝热模块,例如可应用第一真空绝热模块610。
[0338]
第一真空绝热模块:第一板10,至少限定用于第一空间的壁的一部分;以及第二板20,至少限定用于第二空间的壁的一部分,且具有不同于第一空间的温度。
[0339]
第一板10可包括多层。第二板20可包括多层。例如,内壳602可被理解为第2个第一板(2nd second first plate)。外壳603可被理解为第2个第二板(2nd second plate)。
[0340]
冰箱还可包括密封件,该密封件被构造成密封第一板和第二板,以提供第三空间,第三空间处于真空状态且其温度介于第一空间的温度与第二空间的温度。
[0341]
冰箱还可包括支撑件,该支撑件保持第三空间。
[0342]
第一真空绝热模块650还可包括抗传导片,该抗传导片将第一板连接至第二板,以减少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传热量。
[0343]
抗传导的至少一部分片可被设置成面对第三空间。抗传导片可被设置在第一板的边缘与第二板的边缘之间。抗传导片可被设置在第一板面对第一空间的表面与第二板面对第二空间的表面之间。抗传导片可被设置在第一板的侧表面与第二板的侧表面之间。抗传导片的至少一部分可在与第一板延伸的方向基本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0344]
抗传导片的厚度可小于第一板或第二板中的至少一个。抗传导片的厚度减小得越多,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热传递减少得越多。抗传导片的一端可被设置为与第一板的至少一部分重叠。这样做是为了提供用于将抗传导片的一端耦接至第一板的空间。耦接方法可包括焊接。抗传导片的另一端可被设置为与第二板的至少一部分重叠。这样做是为了提供用于将抗传导片的另一端耦接至第二板的空间。耦接方法可包括焊接。
[0345]
抗传导片的厚度减小得越多,就会越难以将抗传导片耦接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作为替换抗传导片的另一实施例,可去除抗传导片,并且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一个可以比另一个薄。在此情况下,任一者的厚度可以大于抗传导片的厚度。在此情况下,任一者的长度可以大于抗传导片的长度。因此,热传递能够在去除抗传导片的同时被减小。而且,将第一板耦接至第二板的难度可被减少。
[0346]
第一板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板的至少一部分可被设置成彼此重叠。这样做是为了提供用于将第一板耦接至第二板的空间。附加的覆盖件可被设置在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任一个上,此覆盖件的厚度较薄。这样做是为了保护较薄的覆盖件。
[0347]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绝热模块66的绝热程度可以小于第一绝热模块的绝热程度。第二绝热模块660可作为泡沫绝热材料606来提供。
[0348]
第二绝热模块660的真空度可低于第一绝热模块的真空度。第二绝热模块660可以是非真空绝热模块或由非金属制成。第二绝热模块可由树脂或可发泡pu制成。与第一绝热模块610相比,第二绝热模块660可以方便地安装或耦接部件。由于第一绝热模块具有被限
定在其中的真空空间,所以可能难以安装或耦接部件。
[0349]
第二绝热模块可被设置在多个第一绝热模块之间或者可被设置在第一绝热模块上。第二绝热模块660可被设置成限定将多个第一绝热模块彼此连接的壁的至少一部分。第二绝热模块可被设置成接触多个第一绝热模块的侧表面。
[0350]
为了减少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的传热量,第一板可被设置成厚度小于第二板的厚度。这样的构造能够减少第一绝热模块610在上述y轴线方向上的厚度。
[0351]
第二绝热模块660可被设置成接触内壳602以限定供部件安置在其上的壁的至少一部分。
[0352]
第一绝热模块650可包括第一延伸模块6101和第二延伸模块6102,第一延伸模块6101的至少一部分沿x轴线方向延伸,第二延伸模块6102的至少一部分沿y轴线方向延伸。这种构造能够减少第一绝热模块610在上述x轴线方向上的厚度。
[0353]
第一板10或第二板20者的至少一个可被设置成厚度小于外壳603的厚度。
[0354]
第一延伸模块6101的至少一部分可沿门的前表面延伸。第二延伸模块6102的至少一部分可沿门的侧表面延伸。第一延伸模块和第二延伸模块可通过弯曲单个本体来延伸。
[0355]
门侧冷空气通路105和205可被设置在由第一和第二延伸模块限定的内部空间中。
[0356]
制冰机81可被设置在由第一和第二延伸模块限定的内部空间中。
[0357]
工业实用性
[0358]
根据实施例,应用于冰箱门的真空绝热模块可被优化,以使用更薄和更小的绝热空间使门热绝缘。结果,被设置在门中的容置空间的体积能够增加。
[0359]
根据实施例,被安装在门上的制冰机的性能能够提高。而且,通过三维真空绝热模块能够更有效地形成门的绝热空间。
[0360]
根据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接近利用高真空冰箱的实际量产并且获得可以产业化运用的优势。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