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界面装置固定机构与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06:1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机构及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不可拆卸式的界面装置固定机构以及包含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2.m.2界面卡因为其小巧的尺寸以及高速的传输性能而越来越普遍地应用在电路板上。一般来说,m.2界面卡的一端安装在电路板上的m.2插槽,而另一端叠设于固定于电路板的固定柱上,并通过螺丝锁附而将m.2界面卡固定于电路板。
3.由于螺丝锁附的操作对使用者来说十分不便,除了在锁附时需使用对应工具外,螺丝亦有遗失的风险,故若使用者无对应的工具或是螺丝遗失,则使用者皆无法完成m.2界面卡的组装。因此,目前已有厂商将需使用工具的螺丝锁附方式改成无需使用工具的旋扣方式,即设计出旋转扣件可拆卸地设置于固定柱上,当m.2界面卡叠设于固定柱时,再通过转动旋转扣件来令旋转扣件扣压m.2界面卡。如此一来,即可在无工具的情况下完成m.2界面卡的组装。不过,由于现有的旋转扣件为可拆卸地卡合于固定柱上,故旋转扣件仍有遗失的风险。当旋转扣件遗失,且身边又无备用旋转扣件时,使用者一样无法完成m.2界面卡的组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界面装置固定机构与电子装置,借以解决m.2界面卡装卸上的不便,并避免因固定机构的零件遗失而造成界面装置的安装作业延宕。
5.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公开的界面装置固定机构,用以固定设置于一电路板上的一界面装置。界面装置固定机构包含一固定件以及一旋转式卡扣件。固定件包含一组装体以及一第一结合结构。组装体具有一组接端。组装体的组接端用以装设于电路板。第一结合结构设置于组装体。旋转式卡扣件包含一承载部、一组装部以及一扣压部。承载部位于组装部与扣压部之间。组装部可旋转且不可拆卸地设置于组装体。组装部具有一第二结合结构。第二结合结构与第一结合结构为凹凸匹配的结构。第二结合结构结合于第一结合结构而令组装部不可拆卸地设置于组装体。扣压部与承载部之间形成一卡扣槽。扣压部通过组装部的旋转而可移动至一扣合位置。当扣压部位于扣合位置时,卡扣槽用以容置至少部分的界面装置。
6.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第一结合结构位于该组装体的外周面,且该组装部围绕至少部分的该组装体。
7.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第一结合结构具有一第一止挡面以及一第二止挡面,该第一止挡面朝向该组接端,该第二止挡面背向该组接端,该第二结合结构包含一限位部、一弹性部以及一倒勾部,该弹性部设置于该限位部与该倒勾部之间,该倒勾部与该限位部彼此保持距离并于其间形成一凹槽,该凹槽容置该第一结合结构,该倒勾部勾扣于该第一结合结构的该第一止挡面,且该限位部朝向该第一结合结构的该第二止挡面。
8.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倒勾部具有一导斜面,且该导斜面背向该限位部。
9.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旋转式卡扣件还包含一把手,该把手从该扣压部的一侧延伸,该卡扣槽具有一开口端以及一闭口端,该闭口端位于该开口端与该把手之间,且该旋转式卡扣件的一旋转轴至该闭口端的方向与该把手的一延伸方向之间呈一第一夹角。
10.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旋转轴至该开口端的方向与该把手的该延伸方向之间呈一第二夹角,且该第二夹角大于90度。
11.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组装体还具有一操作端,该操作端相对于该组接端,该操作端具有一操作槽,该旋转式卡扣件具有一通孔,且该通孔暴露该操作槽。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固定件还包含一抵顶部,该抵顶部设置于该组装体靠近该组接端的一侧,且该抵顶部用以抵顶该电路板。
1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公开的电子装置,包含一机体以及一界面装置固定机构。机体包含一电路板以及一界面装置。电路板包含一板体以及一电连接器。电连接器设置于板体。界面装置的一侧连接电连接器。界面装置固定机构包含一固定件以及一旋转式卡扣件。固定件包含一组装体以及一第一结合结构。组装体具有一组接端。组装体的组接端装设于电路板。第一结合结构设置于组装体。旋转式卡扣件包含一承载部、一组装部以及一扣压部。承载部位于组装部与扣压部之间。组装部可旋转且不可拆卸地设置于组装体。组装部具有一第二结合结构。第二结合结构与第一结合结构为凹凸匹配的结构。第二结合结构结合于第一结合结构而令组装部不可拆卸地设置于组装体。扣压部与承载部之间形成一卡扣槽。扣压部通过组装部的旋转而可移动至一扣合位置。当扣压部位于扣合位置时,卡扣槽容置至少部分的界面装置。
14.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板体具有多个组装孔,多个所述组装孔与该电连接器的距离相异,该组装体的该组接端装设于多个所述组装孔中的其中一个。
15.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界面装置固定机构以及电子装置,通过第一结合结构与第二结合结构的结合,可让组装部不可拆卸地设置于组装体,借以避免旋转式卡扣件从固定件脱离,从而不具有旋转式卡扣件容易遗失的问题;并且,通过旋转旋转式卡扣件的组装部,可达到以扣压部方便装卸界面装置的效果,进而方便使用者更换或组装界面装置。
16.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17.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示出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18.图2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分解图。
19.图3为图2的电子装置的界面装置固定机构的放大图。
20.图4为图1的电子装置沿4-4割面线的侧视剖面图。
21.图5为图4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22.图6为图1的电子装置沿6-6割面线的侧视剖面图。
23.图7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界面装置固定机构与界面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24.图8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扣压部尚未位于扣合位置的俯视图。
25.图9为图7的扣压部移动至扣合位置的俯视图。
26.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示出的界面装置固定机构的分解图。
27.附图标记如下:
[0028]1…
电子装置
[0029]
10

机体
[0030]
11

电路板
[0031]
11a

板体
[0032]
11b

电连接器
[0033]
12

界面装置
[0034]
20

界面装置固定机构
[0035]
100

固定件
[0036]
110

组装体
[0037]
111

组接端
[0038]
112

操作端
[0039]
1121

操作槽
[0040]
120

第一结合结构
[0041]
121

第一止挡面
[0042]
122

第二止挡面
[0043]
130

抵顶部
[0044]
200、200
’…
旋转式卡扣件
[0045]
210、210
’…
承载部
[0046]
220、220
’…
组装部
[0047]
221

第二结合结构
[0048]
2211

限位部
[0049]
2212

弹性部
[0050]
2213

倒勾部
[0051]
2213a

导斜面
[0052]
230、230
’…
扣压部
[0053]
240、240
’…
把手
[0054]
mh

组装孔
[0055]
ts

螺纹结构
[0056]
op

通孔
[0057]
gv1

凹槽
[0058]
gv2

卡扣槽
[0059]
en1

开口端
[0060]
en2

闭口端
[0061]
a1

第一夹角
[0062]
a2

第二夹角
[0063]
d1、d2、d3

方向
[0064]
ws

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65]
以下将说明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请参照图1至图6,其中图1 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示出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分解图,图3为图2的电子装置的界面装置固定机构的放大图,图 4为图1的电子装置沿4-4割面线的侧视剖面图,图5为图4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图,且图6为图1的电子装置沿6-6割面线的侧视剖面图。
[006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1。电子装置1例如为电脑主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电子装置1包含一机体10以及一界面装置固定机构20。机体10包含一电路板11以及一界面装置12。值得注意的是,机体10亦可包含机壳、处理器、电源供应器、硬盘等元件(未另示出),只是因为本实施例未对这些电子元件进行改良,故并不进行说明。电路板11包含一板体11a以及一电连接器11b。板体11a具有多个组装孔mh。电连接器11b例如为m.2界面的电性插槽,但亦可改为pci-e(pci express)界面的电性插槽。电连接器11b例如设置于板体11a并与板体11a电性连接。电连接器11b与组装孔mh的距离相异。界面装置12例如为m.2界面卡,但亦可对应电连接器11b改为pci-e界面卡。界面装置12的一端电性连接电连接器11b。界面装置12的另一端对应至其中一个组装孔mh。界面装置固定机构20设置于所述其中一个组装孔mh,以将界面装置12的另一端固定。由此,可将界面装置12稳固地设置在电路板11上。
[0067]
具体来说,界面装置固定机构20包含一固定件100以及一旋转式卡扣件200。固定件100的材质例如为金属或塑胶,且固定件100包含彼此相连的一组装体110以及一第一结合结构120。组装体110具有相对的一组接端 111以及一操作端112。组接端111例如具有螺纹结构ts,以用来螺合于板体11a的所述其中一个组装孔mh上。操作端112具有一操作槽1121。操作槽1121例如为一字沟槽或十字沟槽,以用来供螺丝起子(未另示出)放入而带动组接端111于组装孔mh上的螺合。然而,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部分实施例中,组接端亦可卡合于电路板的板体上。在部分实施例中,操作端亦可供徒手操作以带动组接端螺合或卡合于电路板的板体上。
[0068]
旋转式卡扣件200的材质例如为塑胶,且旋转式卡扣件200包含一承载部210、一组装部220以及一扣压部230。承载部210位于组装部220与扣压部230之间。组装部220具有一第二结合结构221。第二结合结构221与第一结合结构120为凹凸匹配的结构。第二结合结构221结合于第一结合结构120而令组装部220不可拆卸地设置于组装体110。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不可拆卸,意指无法仅以徒手将旋转式卡扣件200从固定件100分离;或者即便使用工具来分离固定件100与旋转式卡扣件200也是相当麻烦,甚至容易造成固定件100与旋转式卡扣件200的损坏。
[0069]
详细来说,组装体110呈柱状。第一结合结构120例如为环形凸肋,且第一结合结构120凸出于组装体110的外周面。第一结合结构120具有一第一止挡面121以及一第二止挡面122。第一止挡面121朝向组接端111。第二止挡面122朝向操作端112。第二结合结构221包含
两个限位部2211、一弹性部2212以及两个倒勾部2213。弹性部2212设置于限位部2211与倒勾部2213之间。倒勾部2213与限位部2211彼此保持距离并于其间形成一凹槽gv1。
[0070]
倒勾部2213具有一导斜面2213a。导斜面2213a背向限位部2211。在将第二结合结构221结合至第一结合结构120的过程中,可先将倒勾部2213 的导斜面2213a移动至抵顶住第一结合结构120的第二止挡面122,接着持续将倒勾部2213往组装体110的组接端111移动,倒勾部2213的导斜面 2213a会受到第一结合结构120的推抵,且通过弹性部2212的挠性变形能力使得倒勾部2213向外变形。直到倒勾部2213越过第一结合结构120时,倒勾部2213会在弹性部2212的弹力带动下勾扣于第一结合结构120的第一止挡面121。此时至少部分的组装体110容置于组装部220内,第一结合结构 120容置于凹槽gv1内,倒勾部2213勾扣于第一结合结构120的第一止挡面121,且限位部2211朝向第一结合结构120的第二止挡面122。由此,可完成第一结合结构120与第二结合结构221之间的凹凸匹配结合。
[0071]
在将第二结合结构221结合至第一结合结构120后,组装部220沿组装体110轴向方向与径向方向的移动会受到限制。由此可避免旋转式卡扣件 200与固定件100分离。如此一来,可达到前述旋转式卡扣件200相对于固定件100的不可拆卸的设置。除非将第二结合结构221的倒勾部2213与第一结合结构120解除勾扣关系,否则旋转式卡扣件200无法自固定件100上被拆除。再者,因为要将倒勾部2213与第一结合结构120解除勾扣关系时,有很大的可能性会让倒勾部2213或弹性部2212损坏。因此,本实施例的旋转式卡扣件200的组装部220为不可拆卸地装设于固定件100的组装体110,进而可避免旋转式卡扣件200遗失的风险。
[0072]
并且,上述将环状的第一结合结构120容置在限位部2211与倒勾部2213 所形成的凹槽gv1内,还能使得组装部220可相对于组装体110旋转。然而,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部分实施例中,限位部与倒勾部的数量可为一个或三个以上,并于其间形成一个或三个以上的凹槽来容置第一结合结构,同样能达到组装部可相对于组装体的旋转。或者,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结合结构的数量可为两个以上,并且容置于限位部与倒勾部所形成的凹槽内,同样也能达到组装部可相对于组装体的旋转。
[0073]
在本实施例中,组装体110呈柱状,组装部220将至少部分的组装体110 围绕于内,且第二结合结构221从外侧向内侧结合于第一结合结构120。然而,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部分实施例中,组装部亦可呈柱状,组装体可将至少部分的组装部围绕于内,且第二结合结构从内侧向外侧结合于第一结合结构。
[0074]
在本实施例中,导斜面2213a可使倒勾部2213于第一结合结构120上的移动更加平顺,但导斜面2213a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部分实施例中,倒勾部亦可不具有导斜面。
[0075]
在本实施例中,组装部220还可具有贯通承载部210、组装部220与扣压部230的一通孔op,通孔op靠近组装部220的一端可供组装体110放入,而通孔op靠近扣压部230的另一端可在旋转式卡扣件200不可拆卸地设置于固定件100后暴露出操作槽1121,以方便进行上述对于操作槽1121的操作。
[0076]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00更可包含一抵顶部130。抵顶部130设置于组装体110靠近组接端111的一侧。如图5所示,抵顶部130经由垫片ws 而抵顶于板体11a,借以避免将组接端111过度锁附于板体11a上。
[0077]
接着,请一并参照图7至图9,其中图7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界面装置固定机构与界
面装置的侧视剖面图,图8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扣压部尚未位于扣合位置的俯视图,图9为图7的扣压部移动至扣合位置的俯视图,且图 7的视角与图5相同。旋转式卡扣件200更可包含一把手240。把手240从扣压部230的一侧延伸。把手240可供徒手握持,以方便操作组装部220于组装体110上的旋转。扣压部230与承载部210之间形成一卡扣槽gv2。卡扣槽gv2具有一开口端en1以及一闭口端en2。闭口端en2位于开口端 en1与把手240之间。
[0078]
在如上述将界面装置固定机构20固定至电路板11的板体11a后,承载界面装置12可先放置于承载部210靠近扣压部230但未形成有卡扣槽gv2 的一侧,如图7至图5或如图7至图8所示。接着可操作把手240以将组装部220相对于组装体110旋转,并可带动扣压部230移动至一扣合位置,如图8至图9所示。当扣压部230位于扣合位置时,上述界面装置12的另一端被卡扣于卡扣槽gv2内,借以完成界面装置固定机构20对界面装置12 的固定。
[0079]
在将扣压部230移动至扣合位置时,闭口端en2可作为止挡并抵顶住界面装置12的边缘,以避免组装部220旋转过度。再者,如图8所示,旋转式卡扣件200的旋转轴至闭口端en2的方向d1与把手240延伸的方向 d2之间呈一第一夹角a1。通过第一夹角a1的设计,可在闭口端en2抵顶住界面装置12的时候仍使把手240与界面装置12保持距离,以供手指放入把手240与界面装置12之间,方便操作把手240将扣压部230退出扣合位置,进而解除对界面装置12的固定。并且,如图8所示,旋转式卡扣件200 的旋转轴至开口端en1的方向d3与把手240延伸的方向d2之间呈一第二夹角a2。第二夹角a2大于90度,以确保扣压部230移动至扣合位置时,扣压部230与界面装置12之间的接触面积足够,进而稳固对界面装置12的固定。
[0080]
上述把手240沿垂直于旋转式卡扣件200旋转轴的方向设置于扣压部 230上,但把手240的设置方式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请参照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示出的界面装置固定机构的分解图。以下仅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与前述的部分实施例中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其余相同之处将被省略。如图10所示,把手240’沿旋转式卡扣件200’的旋转轴方向设置于扣压部230’远离承载部210’的一侧。这样的设计亦能方便徒手操作把手240’以带动组装部220’旋转,并将扣压部230’旋转至扣合位置以完成对界面装置(未于图10示出)的固定。
[0081]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界面装置固定机构以及电子装置,通过第一结合结构与第二结合结构的结合,可让组装部不可拆卸地设置于组装体,借以避免旋转式卡扣件从固定件脱离,从而不具有旋转式卡扣件容易遗失的问题;并且,通过旋转旋转式卡扣件的组装部,可达到以扣压部方便装卸界面装置的效果,进而方便使用者更换或组装界面装置。
[0082]
在部分实施例中,旋转式卡扣件更可包含把手,以更方便地操作组装部于组装体上的旋转。再者,在将扣压部移动至扣合位置时,闭口端可作为止挡并抵顶住界面装置的边缘,以避免组装部旋转过度。并且,在闭口端抵顶住界面装置的时候,把手与界面装置仍能保持距离,以供手指放入把手与界面装置之间,方便操作把手将扣压部退出扣合位置,进而解除对界面装置的固定。并且,旋转式卡扣件的旋转轴至开口端的方向与把手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以确保扣压部移动至扣合位置时,扣压部与界面装置之间的接触面积足够,进而稳固对界面装置的固定。
[0083]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诸项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