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自动化水力循环澄清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09:59: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自动化水力循环澄清池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给水排水处理工艺中,固液分离技术及其设备是关键项目之一,固液分离方法多种,有隔离、澄清分离沉淀、过滤、气浮等等,在水处理行业中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工艺处理单元,固液分离方法技术各具特色,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选择灵活。澄清分离,作为固液分离的一种常用技术,包含多种形式,有沉淀分离、机械加速澄清池、水力循环澄清分离、沉淀分离等多种。其中,水力循环澄清池装置作为固液分离技术应用较多,它是一种泥渣循环型澄清池,靠水流条件来完成矾花的悬浮,均匀混合,以保证接触絮凝区的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自动化水力循环澄清池装置。解决现有澄清池池体底部活性泥易发生板结现象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一种高自动化水力循环澄清池装置由进水管、分支冲泥管、手动阀门、第一锥形斗、喷嘴、排泥管、电动阀、积泥斗、压力传感器、喉管、第二锥形斗、分离室锥形斗、斜管填料、分离室圆筒、矩形出水板、出水口、启闭机和池体组成;所述池体通过支撑腿固定在地面,所述池体的顶部设置启闭机;所述启闭机通过螺纹杆与喉管相连;所述池体上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立柱,所述中心立柱的下端设置有分离室圆筒,所述池体的内壁与分离室圆筒及中心立柱的外壁之间设置有斜管填料;所述斜管填料的上部设置有矩形出水板;所述池体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池体底部为锥体,该锥体的上部设置有积泥斗,所述积泥斗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上设置有电动阀,所述积泥斗内远离排泥管的底角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积泥斗的底面向排泥管倾斜且与水平面夹角为30
°

5.所述分离室圆筒内设置有分离室分离室锥形斗,所述分离室分离室锥形斗的扩口端向上缩口端向下;所述分离室分离室锥形斗下部设置有第二锥形斗,所述第二锥形斗缩口端向上扩口端向下,所述分离室分离室锥形斗的缩口端穿出分离室圆筒底面伸入第二锥形斗的缩口端内,并与喉管相连,所述喉管的下端与第一锥形斗相连,所述第一锥形斗缩口端向上扩口端向下;
6.所述池体的底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分支冲泥管,所述分支冲泥管通过手动阀门控制;进水管的出口端设置有喷嘴;所述喷嘴伸入第一锥形斗的扩口端;所述分支冲泥管的出水口直接与池体的底部相连通。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进水分流而无需其他机械设备使池体底部产生扰动,减少池体底部活性泥板结现象的发生。通过压力传感器定点监测,使得排泥间隔与设备内部截留的悬浮物的量相关,能应对含不同悬浮物浓度的水质情况下,每次排泥都是在设定排泥量
下开始排泥,且每次排泥量在理想情况下都能保持一致,以保证回流的活性泥浓度维持在一个恒定值。
附图说明
9.图1为高自动化水力循环澄清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的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之间的任意组合。
11.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一种高自动化水力循环澄清池装置由进水管1、分支冲泥管2、手动阀门3、第一锥形斗7、喷嘴8、排泥管9、电动阀10、积泥斗11、压力传感器12、喉管13、第二锥形斗14、分离室锥形斗15、斜管填料16、分离室圆筒18、矩形出水板19、出水口20、启闭机21和池体22组成;所述池体22通过支撑腿6固定在地面,所述池体22的顶部设置启闭机21;所述启闭机21通过螺纹杆与喉管13相连;所述池体22上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立柱23,所述中心立柱23的下端设置有分离室圆筒18,所述池体22的内壁与分离室圆筒18及中心立柱23的外壁之间设置有斜管填料16;所述斜管填料16的上部设置有矩形出水板19;所述池体22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口20;所述池体22底部为锥体,该锥体的上部设置有积泥斗11,所述积泥斗11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9,所述排泥管9上设置有电动阀10,所述积泥斗11内远离排泥管9的底角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2,所述积泥斗11的底面向排泥管9倾斜且与水平面夹角为30
°

12.所述分离室圆筒18内设置有分离室分离室锥形斗15,所述分离室分离室锥形斗15的扩口端向上缩口端向下;所述分离室分离室锥形斗15下部设置有第二锥形斗14,所述第二锥形斗14缩口端向上扩口端向下,所述分离室分离室锥形斗15的缩口端穿出分离室圆筒18底面伸入第二锥形斗14的缩口端内,并与喉管13相连,所述喉管13的下端与第一锥形斗7相连,所述第一锥形斗7缩口端向上扩口端向下;
13.所述池体22的底端设置有进水管1,所述进水管1上设置有分支冲泥管2,所述分支冲泥管2通过手动阀门3控制;进水管1的出口端设置有喷嘴8;所述喷嘴8伸入第一锥形斗7的扩口端;所述分支冲泥管2的出水口直接与池体22的底部相连通。
14.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加了药剂的原水由进水管1进入,通过手动阀门3调节部分进水由冲泥管2进入,冲击池体22锥形底部,使池底水体产生扰动,以防底部污泥板结。另一部分原水从进水管1进入喷嘴8,以高速喷入喉管13,在喉管13的喇叭口周围形成真空,从而吸入大约3倍于原水的泥渣量,经过泥渣与原水的迅速混合,进入分离室锥形斗15的第一反应室,以及与分离室圆筒18之间的第二反应室内进行絮凝处理。喉管13可以通过启闭机21上、下移动以调节喷嘴8和喉管13的间距,使其等于喷嘴8直径的1~2倍,并借此控制回流的泥渣量。水流从第二反应室进入分离室,由于断面积的突然扩大,流速降低,清水由斜管填料16向上流至矩形出水板19,泥渣则沉降下来,其中一部分泥渣进入积泥斗11。当积泥斗11的泥渣量越来越多时,积泥斗11内的压力传感器12所探测的压力值也越来越大,当达到排泥设定值时,打开电动阀10进行排泥。所述压力传感器12设定的合理值需要通过对活性泥回流量、排泥量在调试时结合水质确定后才能确定。
15.本实施方式将积泥斗11的底面向排泥管9倾斜且与水平面夹角为30
°
降下来的污泥能通过斜面汇集到排泥管9出口,避免积泥在积泥斗内11形成死角难以清除,同时减少浮泥对压力传感器12的影响。
16.本实施方式通过电动阀10进行排泥,避免了因通过运行时间作为排泥判断条件时,进水水质波动时,同段时间内所产生的污泥量不同而导致排泥量不一致的情况。
17.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矩形出水板19与出水口20之间密封设置。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18.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所述所述池体22的外部设置有爬梯17,所述爬梯17的外侧设置有围栏。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19.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所述池体22的底部设置有检查人孔5。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20.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所述池体22的底部设置有排空管4。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21.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所述中心立柱23中空设置。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