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相机拍照方法、相机系统及相机与流程

2022-03-01 21:17: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相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相机拍照方法、相机系统及相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已经拥有种类繁多的拍照设备,例如相机、手机、平板、摄像头等等电子设备,随着镜头的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出现了诸如广角镜头、标准镜头、长焦镜头、超长焦镜头、变焦镜头、红外镜头、鱼眼镜头、微距镜头等多种类型。由于自然规律的局限性,每种镜头为了在某一方面性能突出,就必然要在其他方面做出让步,没有十全十美的镜头产生。一个较为全面的拍照设备需要配备多个镜头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3.目前人们对于拍照的需求百分之八十发生在白天,百分之二十发生在夜晚,拍照周围环境的光亮强度、目标物体对于镜头的距离等因素对于拍照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用户需要根据拍照环境自行选择合适的镜头以达到好的拍照效果。随着软件技术的提高,已经能较大程度的辅助用户提升拍照效果,但是依然需要用户干预切换到目标场景,不能完全实现环境自适应。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不同环境进行自适应调用对应镜头的相机拍照方法、相机系统及相机。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相机拍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激活相机系统;
7.获取外界环境亮度信息;
8.判断外界环境亮度信息是否符合第一设定亮度信息;
9.当外界环境亮度信息与第一设定亮度信息不符合时,获取相机与目标物体的实际间距信息;
10.判断实际间距信息是否符合第一设定间距信息;
11.当实际间距信息与第一设定间距信息不符合时,调用默认镜头模组;
12.启动相机预览模式;
13.在预览模式下获取对焦处理后的预览信息;
14.判断外界环境亮度信息是否符合第二设定亮度信息;
15.当外界环境亮度信息与第二设定亮度信息不符合时,判断预览信息是否符合预设信息;
16.当预览信息不符合预设信息时,判断外界环境亮度信息是否符合第三设定亮度信息;
17.当外界环境亮度信息与第三设定信息不符合时,相机系统进入拍照准备状态。
1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相机系统,所述相机
系统包括:
19.开关模块,用于相机系统的启动和关闭。
20.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指令和信息,并对指令和信息进行处理、运算和对比。
21.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第一设定亮度信息、第二设定亮度信息、第三设定亮度信息、第一设定间距信息和预设信息。
22.传感器模块,用于检测外界环境亮度信息、实际间距信息并反馈给所述控制模块。
23.镜头模块,包括红外镜头模组、微距镜头模组和默认镜头模组。
24.补光模块,包括补光灯或闪光灯。
25.驱动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指令和信息并调用相应的镜头模块和补光模块。
2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相机,所述相机包括控制器、传感器组件、补光组件和镜头组件,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传感器组件反馈回的指令和信息,并对指令和信息进行处理、运算和对比,所述控制器控制镜头组件进行移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补光组件发光。
2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让控制器执行的如上所述的相机拍照方法的程序文件。
2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激活相机系统后,首先获取外界环境亮度信息,判断外界环境亮度信息是否符合第一设定亮度信息。当外界环境亮度信息与第一设定亮度信息不符合时,则开始获取相机与目标物体的实际间距信息,并判断实际间距信息是否符合第一设定间距信息。当实际间距信息与第一设定间距信息不符合时,调用默认镜头模组并启动相机预览模式,在预览模式下获取对焦处理后的预览信息。此时判断外界环境亮度信息是否符合第二设定亮度信息,当外界环境亮度信息与第二设定亮度信息不符合时,再判断预览信息是否符合预设信息。当预览信息不符合预设信息时,判断外界环境亮度信息是否符合第三设定亮度信息,当外界环境亮度信息与第三设定信息不符合时,相机系统进入拍照准备状态。本发明通过依次获取相关信息并与设定的信息进行比对,使得相机能够自动适应外界环境,调取优选镜头达到较好的拍照效果。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0.图1是本发明的相机拍照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31.图2是本发明的相机拍照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32.图3是本发明的相机系统的实施例一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34.请参考图1,是本发明的相机拍照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
本发明提供的相机拍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5.s101:激活相机系统;
36.s102:获取外界环境亮度信息;
37.s103:判断外界环境亮度信息是否符合第一设定亮度信息;
38.在执行步骤s103后,当外界环境亮度信息与第一设定亮度信息不符合时,则执行步骤s104:获取相机与目标物体的实际间距信息;
39.s105:判断实际间距信息是否符合第一设定间距信息;
40.在执行步骤s105后,当实际间距信息与第一设定间距信息不符合时,则执行步骤s106:调用默认镜头模组;
41.s107:启动相机预览模式;
42.s108:在预览模式下获取对焦处理后的预览信息;
43.s109:判断外界环境亮度信息是否符合第二设定亮度信息;
44.在执行步骤109后,当外界环境亮度信息与第二设定亮度信息不符合时,则执行步骤s110:判断预览信息是否符合预设信息;
45.在执行步骤s110后,当预览信息不符合预设信息时,则执行步骤s111:判断外界环境亮度信息是否符合第三设定亮度信息;
46.在执行步骤s111后,当外界环境亮度信息与第三设定亮度信息不符合时,则执行步骤s112:相机系统进入拍照准备状态。
47.本发明通过激活相机系统后,首先获取外界环境亮度信息,判断外界环境亮度信息是否符合第一设定亮度信息。当外界环境亮度信息与第一设定亮度信息不符合时,则开始获取相机与目标物体的实际间距信息,并判断实际间距信息是否符合第一设定间距信息。当实际间距信息与第一设定间距信息不符合时,调用默认镜头模组并启动相机预览模式,在预览模式下获取对焦处理后的预览信息。此时判断外界环境亮度信息是否符合第二设定亮度信息,当外界环境亮度信息与第二设定亮度信息不符合时,再判断预览信息是否符合预设信息。当预览信息不符合预设信息时,判断外界环境亮度信息是否符合第三设定亮度信息,当外界环境亮度信息与第三设定信息不符合时,相机系统进入拍照准备状态。本发明通过依次获取相关信息并与设定的信息进行比对,使得相机能够自动适应外界环境,调取优选镜头达到较好的拍照效果。
48.请参考图2,是本发明的相机拍照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相机拍照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49.s201:调用红外镜头模组;s301:调用微距镜头模组;s401:启动相机预览模式;s402:在相机预览模式下进行对焦处理;s501:启动相机超级夜景模式;s601:启动相机人像模式;s701:启动相机超广角模式;s801:调用补光灯或闪光灯。
50.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03:判断外界环境亮度信息是否符合第一设定亮度信息中,还包括步骤:当外界环境亮度信息与第一设定亮度信息符合时,调用红外镜头模组,相机系统进入拍照准备状态。
51.具体地,判断外界环境亮度信息是否符合第一设定亮度信息时,优选地,选择判断外界环境亮度信息包含的亮度值是否低于第一设定亮度信息包含的亮度值,当外界环境亮度信息包含的亮度值低于第一设定亮度信息包含的亮度值时,执行步骤s201:调用红外镜
头模组,最后执行步骤112:相机系统进入拍照准备状态;当外界环境亮度信息包含的亮度值高于第一设定亮度信息时,执行步骤s104:获取相机与目标物体的实际间距信息。
52.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105:判断实际间距信息是否符合第一设定间距信息中,还包括步骤:当实际间距信息与第一设定间距信息符合时,调用微距镜头模组,相机系统进入拍照准备状态。
53.具体地,判断实际间距信息是否符合第一设定间距信息时,优选地,选择判断实际间距信息包含的距离值是否小于第一设定间距信息包含的距离值,当实际间距信息包含的距离值小于第一设定间距信息包含的距离值时,执行步骤s301:调用微距镜头模组,最后执行步骤112:相机系统进入拍照准备状态;当实际间距信息包含的距离值高于第一设定间距信息包含的距离值时,执行步骤s106:调用默认镜头模组。
54.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完步骤s201和步骤s301之后,均需依次执行步骤s401:启动相机预览模式,以及步骤s402:在相机预览模式下进行对焦处理,执行完步骤s401和步骤s402之后再执行步骤s112。
55.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09:判断外界环境亮度信息是否符合第二设定亮度信息中,还包括步骤:当外界环境亮度信息与第二设定亮度信息符合时,启动相机超级夜景模式。
56.具体地,判断外界环境亮度信息是否符合第二设定亮度信息时,优选地,选择判断外界环境亮度信息包含的亮度值是否低于第二设定亮度信息包含的亮度值,当外界环境亮度信息包含的亮度值低于第二设定亮度信息包含的亮度值时,执行步骤s501:启动相机超级夜景模式;当外界环境亮度信息包含的亮度值高于第二设定亮度信息包含的亮度值时,执行步骤s110:判断预览信息是否符合预设信息。
57.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10:判断预览信息是否符合预设信息中,包括步骤:当预览信息符合预设信息时,启动相机人像模式或相机超广角模式。
58.进一步地,在步骤判断预览信息是否符合预设信息中,所述预设信息包括活动物体信息、静态物体信息,该步骤还包括步骤s110':判断预览信息中是否包含活动物体信息及是否符合预设活动物体信息,当包含活动物体信息或符合预设活动物体信息时,则启动相机人像模式;当不包含活动物体信息时,则执行步骤s110”:判断预览信息包含的静态物体信息是否符合设定静态物体信息,当预览信息包含的静态物体信息符合设定静态物体信息时,则执行步骤s701:启动相机超广角模式。
59.可理解地,在步骤s110中包含有两个子步骤s110'和s110”,其中子步骤s110'包括:判断预览信息中是否包含活动物体信息及是否符合预设活动物体信息;子步骤s110”包括:判断预览信息包含的静态物体信息是否符合设定静态物体信息。
60.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11:判断外界环境亮度信息是否符合第三设定亮度信息中,还包括步骤:当外界环境亮度信息符合第三设定亮度信息时,调用补光灯或闪光灯,相机系统进入拍照准备状态.
61.具体地,判断外界环境亮度信息是否符合第三设定亮度信息时,优选地,判断外界环境亮度信息包含的亮度值是否小于第三设定亮度信息包含的亮度值,当外界环境亮度信息包含的亮度值小于第三设定亮度信息包含的亮度值时,则执行步骤s801:调用补光灯或闪光灯,最后执行步骤s112:相机系统进入拍照准备状态;当外界环境亮度信息包含的亮度
值大于第三设定亮度信息包含的亮度值,直接执行步骤s112:相机系统进入拍照准备状态。
62.可理解地,在执行完步骤s501、s601或s701后,均需先执行步骤s111,最终再执行步骤s112。
63.请参考图3,是本发明的相机系统的实施例一的模块示意图,在本实施中,该相机系统执行上述的相机拍照方法,具体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6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相机系统包括:开关模块10,用于相机系统的启动、关闭;控制模块20,用于接收、发送指令和信息,并对指令和信息进行处理、运算和对比;存储模块30,用于存储第一设定亮度信息、第二设定亮度信息、第一设定间距信息和预设信息;传感器模块40,用于检测环境亮度信息、实际间距信息并反馈给所述控制模块;驱动模块50,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指令和信息调用相应的镜头模块;镜头模块60,包括红外镜头模组、微距镜头模组和默认镜头模组;补光模块70,包括补光灯或闪光灯。
65.具体地,相机系统启动后,传感器模块检测周围环境亮度信息,以及检测相机与被拍照物体的实际间距信息,并反馈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传感器模块反馈来的信息与存储模块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并且根据比对的结果,输出控制信号给驱动模块,通过驱动模块调用相应的镜头模块,从而实现根据不同的环境自适应调用镜头模块。控制模块还可根据对比结果,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补光模块的补光灯或闪光灯进行补光处理。
66.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相机,所述相机采用上述相机系统,所述相机包括控制器、传感器组件、补光组件和镜头组件,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传感器组件反馈回的指令和信息,并对指令和信息进行处理、运算和对比,所述控制器控制镜头组件进行移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补光组件发光。
67.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集合多种镜头、光线传感器、测距传感器、补光灯/闪光灯,控制器集合多种软件算法于一体,协同工作,共同完成根据拍照环境自动选择拍照场景,从而调用最优的单个镜头或镜头组合,配合已优化的内置效果参数,完成拍摄任务,取得最后拍照效果。
68.具体的,根据产品的目标需要,可自由选择集成的镜头的种类和数量,镜头组件可包括:广角镜头、标准镜头、长焦镜头、超长焦镜头、变焦镜头、红外镜头、鱼眼镜头、微距镜头等等,作为不同拍照场景的候选镜头。同时还要增加与镜头匹配的各种软件算法,例如:超广角、背景虚化、电子防抖、降噪算法、效果增强、人脸识别、动态捕捉等等。不同镜头根据自身的优点,能从自然环境中获得更多的数据原始信息,这些原始信息需要经过软件算法的运算处理,才能保留最具价值的数据信息,丢弃冗余的、无效的信息,并智能填补一些缺失的信息,从而使得拍摄效果更好。
69.本发明的传感器组件包括有光线传感器,主要用于对周围环境光线亮度的感知,为软件算法提供数据支撑,软件算法根据光线的亮暗程度决定是否自动切换到红外镜头,还是其他常用镜头。传感器组件还包括有测距传感器,主要用于对镜头前方物体的距离感知,为软件算法提供数据支撑,及时调整变焦,使得对焦更为精确、迅速。同时根据距离的远近程度自动切换到微距镜头、长焦镜头、还是其他镜头。
70.本发明的补光组件配备补光灯或者闪光灯,主要用于在周围环境较暗但尚未达到使用红外镜头的情况,可以对拍照场景增加环境光,让拍照效果更为清晰。同时也可以根据补光后的成效效果,自动甄别红、绿、蓝三色及亮度的强弱,并及时调整补光灯的参数,这种
反馈式自调整可以是的补光效果最后,更有利于拍照效果。
71.本发明提供的相机,采用执行上述相机拍照方法的相机系统,减小了用户由于对拍照专业知识了解不多而造成拍照效果差的影响,弥补了现有拍照相机设备拍照模式固定、调整范围小的局限,使得相机可以自动适应周围环境,无需人为调整,拍出效果较好的照片。
7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能够让控制器执行的如上所述的相机拍照的程序文件。需要说明的是,该存储介质中还存储有ai算法,可用于自动甄别预览信息中的目标物体,进而选择合适的拍照镜头、算法、场景等。例如:当预览信息包含的活动物体信息为人像信息,比如拍摄到人脸,则自动切换到相机人像模式,通过控制器内部调取背景虚化程序文件并执行,突出人物的主体效果。当预览信息包含的人像信息与周围环境信息相比,所占比例较小时,而距离较近时,则切换到微距镜头模组,方便拍照后能清晰的看到所拍之物。
73.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系统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74.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