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折叠终端的制作方法

2022-03-01 23:02: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及折叠终端。


背景技术:

2.随着柔性折叠屏技术日趋成熟,使用柔性屏的折叠终端(如折叠手机、折叠平板、折叠电脑、折叠电视等电子设备)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由于柔性屏能够受力弯折变形,使得折叠终端包括展平状态及折叠状态。所述展平状态是指柔性屏整体展开呈平板结构;所述折叠状态是指柔性屏被弯折呈折叠结构。然而,现有的折叠终端由折叠状态切换到展平状态后,容易因支撑板翘起而顶起柔性屏。若用户通过手指对柔性屏进行按压操作,容易造成柔性屏的损坏,影响柔性屏的使用寿命。另外,柔性屏顶起,亦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延长柔性屏使用寿命及使用体验的折叠终端。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折叠终端,包括支撑装置及柔性屏,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主轴及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摆臂及与所述摆臂转动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摆臂与所述主轴转动连接,所述柔性屏铺设于所述支撑板及所述主轴上,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摆臂与所述柔性屏之间,所述摆臂上设有第一卡扣,所述支撑板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用于在所述折叠终端处于展平状态时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扣连接。
6.柔性屏能够通过摆臂相对支撑板及主轴的运动进行展平及折叠,使得折叠终端包括展平状态及折叠状态。展平状态是指柔性屏整体呈平板结构。折叠状态是指柔性屏受力弯折呈折叠结构。在需将折叠终端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过程中,摆臂相对主轴运动,由于柔性屏对支撑板的约束,支撑板亦相对摆臂进行转动,当第二卡扣与第一卡扣卡扣连接时则意味着支撑板不能继续转动。通过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限定支撑板相对摆臂的转动角度,从而降低因支撑板相对摆臂过度旋转翘起而顶起柔性屏的可能性,提高柔性屏在展平状态下的平整性、延长柔性屏的使用寿命及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7.根据第一方面,本技术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扣具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卡扣具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能够滑动配合以进行导向,提高支撑板相对摆臂运动的顺畅性,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8.根据第一方面或本技术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技术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摆臂还包括主体及第一凸台,所述主体与所述主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凸台凸设于所述主体的端面上,所述第一卡扣凸设于所述第一凸台上,所述第二卡扣对应所述第一卡扣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一端,方便折叠终端的组装,减小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对折叠终端其
他器件的干涉及影响。
9.根据第一方面或本技术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技术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一凸台的侧面共同围成第一凹陷,在所述折叠终端处于所述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二卡扣收容于所述第一凹陷并与所述第一凹陷的内壁抵持,减少了折叠终端的厚度。
10.根据第一方面或本技术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技术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凸台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第三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为斜面,所述第一卡扣凸设于所述第二侧面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导向斜面设于所述第一卡扣靠近所述第二侧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共同围成所述第一凹陷,所述折叠终端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侧面朝向所述柔性屏及所述支撑板设置。第一侧面为斜面,即第一凸台为斜台,用于增大支撑板的运动空间。第一凸台的厚度由第一凸台的第二侧面所在一侧朝向另一侧递减。
11.根据第一方面或本技术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技术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板包括板体及第二凸台,所述板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与底面,所述顶面与所述柔性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台凸设于所述底面上,所述第二卡扣凸设于所述第二凸台远离所述底面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导向斜面设于所述第二卡扣朝向所述底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凸台的侧面与所述底面共同围成第二凹陷,在所述折叠终端处于所述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扣收容于所述第二凹陷并与所述第二凹陷的内壁抵持,从而使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均隐藏于板体下。
12.根据第一方面或本技术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技术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体远离所述主轴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间隔所述第一凸台设置,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枢轴转动连接,如此,简化了摆臂与支撑板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
13.根据第一方面或本技术的第一种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技术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凸柱,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凹槽,所述第一连接部收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内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壁通过枢轴转动连接,凸柱隐藏于凹槽中,有利于提高柔性屏的平整性。
14.根据第一方面或本技术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技术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主轴的一侧边缘设有凹槽而形成搭接部,所述主轴包括连接面,所述主轴的连接面朝向所述柔性屏设置,所述连接面的边缘设有限位槽,所述搭接部用于在所述折叠终端处于展平状态时收容于所述限位槽内并与所述限位槽的侧壁抵持,通过主轴的支撑来防止支撑板下陷,从而减小柔性屏下陷的可能性。
15.根据第一方面或本技术的第一种至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技术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主轴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组件的摆臂之间,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终端的结构框图;
17.图2为折叠终端处于展平状态时的侧视图;
18.图3为折叠终端的支撑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19.图4为图3所示的支撑装置沿线iv-iv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1.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在本技术中使用的诸如“包括”以及“可以包括”之类的表述表示所公开的功能、操作或构成要素的存在性,并且并不限制一个或多个附加功能、操作和构成要素。在本公开中,诸如“包括”和/或“具有”之类的术语可解释为表示特定特性、数目、操作、构成要素、组件或它们的组合,但是不可解释为将一个或多个其它特性、数目、操作、构成要素、组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性或添加可能性排除在外。
22.此外,在本技术中,表述“和/或”包括关联列出的词语中的任意和所有组合。例如,表述“a和/或b”可以包括a,可以包括b,或者可以包括a和b这二者。
23.在本技术中,包含诸如“第一”和“第二”等的序数在内的表述可以修饰各要素。然而,这种要素不被上述表述限制。例如,上述表述并不限制要素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上述表述仅用于将一个要素与其它要素进行区分。例如,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指示不同的用户设备,尽管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都是用户设备。类似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要素可以被称为第二要素,类似地,第二要素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要素。
24.当组件被称作“连接”或“接入”其他组件时,应当理解的是:该组件不仅直接连接到或接入到其他组件,而且在该组件和其它组件之间还可以存在另一组件。另一方面,当组件被称作“直接连接”或“直接接入”其他组件的情况下,应该理解它们之间不存在组件。
2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终端,其中所提供的折叠终端可以为可穿戴设备、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设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umpc(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上网本、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任意终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26.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折叠终端可以为手机。下面以折叠终端100为例对手机的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27.如图1所示,折叠终端100具体可以包括:处理器101、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rf)电路102、存储器103、柔性屏104、蓝牙装置105、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06、wi-fi装置107、定位装置108、音频电路109、外设接口110以及电源装置111等部件。这些部件可通过一根或多根通信总线或信号线(图1中未示出)进行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硬件结构并不构成对折叠终端100的限定,折叠终端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28.下面结合图1对折叠终端100的各个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29.处理器101是折叠终端1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折叠终端10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3内的应用程序(简称app),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3内的数据,执行折叠终端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
30.射频电路102可用于在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射频电路102可以将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101处理。另外,将涉及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电路102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通用分组无线服务、码分多址、宽带码分多址、长期演进、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等。
31.存储器103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处理器1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3的应用程序以及数据,执行折叠终端100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03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以及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存储数据区可以存储根据使用折叠终端100时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此外,存储器103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存储器,例如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等。存储器103可以存储各种操作系统,例如,苹果公司所开发的ios操作系统,谷歌公司所开发的android操作系统等。
32.柔性屏104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和/或输出功能。本实施方式中,柔性屏104包括层叠设置的柔性盖板(图未示)、柔性触控屏(图未示)、柔性显示屏(图未示),用于显示信息及供用户进行触控输入。可以理解,柔性屏104也可以包括柔性触控屏、柔性显示屏中的一种;或者,柔性屏104为一种集触控与显示功能于一体的柔性屏等等,在此不作限定。
33.折叠终端100还可以包括蓝牙装置105,用于实现折叠终端100与其他短距离的终端(例如折叠终端、智能手表等)之间的数据交换。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蓝牙装置105可以是集成电路或者蓝牙芯片等。
34.折叠终端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06,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柔性屏104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折叠终端1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柔性屏104的电源。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折叠终端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折叠终端100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35.wi-fi装置107,用于为折叠终端100提供遵循wi-fi相关标准协议的网络接入,折叠终端100可以通过wi-fi装置107接入到wi-fi接入点,进而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wi-fi装置107也可以作为wi-fi无线接入点,可以为其他终端提供wi-fi网络接入。
36.定位装置108,用于为折叠终端100提供地理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该定位装置108具体可以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glona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定位系统的接收器。定位装置108在接收到上述定位系统发送的地理位置后,将该信息发送给处理器101进行处理,或者发送给存储器103进行保存。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装置108还可以是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assiste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agps)的接收
器,agps系统通过作为辅助服务器来协助定位装置108完成测距和定位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辅助定位服务器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终端例如折叠终端100的定位装置108(即gps接收器)通信而提供定位协助。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装置108也可以是基于wi-fi接入点的定位技术。由于每一个wi-fi接入点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mac地址,终端在开启wi-fi的情况下即可扫描并收集周围的wi-fi接入点的广播信号,因此可以获取到wi-fi接入点广播出来的mac地址。终端将这些能够标示wi-fi接入点的数据(例如mac地址)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给位置服务器,由位置服务器检索出每一个wi-fi接入点的地理位置,并结合wi-fi广播信号的强弱程度,计算出该终端的地理位置并发送到该终端的定位装置108中。
37.音频电路109、扬声器113、麦克风114可提供用户与折叠终端1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09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13,由扬声器113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114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109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102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折叠终端,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03以便进一步处理。
38.外设接口110,用于为外部的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鼠标、外接显示器、外部存储器、用户识别模块卡等)提供各种接口。例如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接口与鼠标连接,通过用户识别模块卡卡槽上的金属触点与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用户识别模块卡(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简称sim卡)进行连接。外设接口110可以被用来将上述外部的输入/输出外围设备耦接到处理器101和存储器103。
39.折叠终端1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装置111(比如电池和电源管理芯片),电池可以通过电源管理芯片与处理器10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装置111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40.尽管图1未示出,折叠终端1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闪光灯、微型投影装置、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装置等,在此不再赘述。
41.请参阅图2,图2为连接组件在折叠终端处于展平状态时的侧视图,折叠终端100还包括承载柔性屏104的支撑装置200。支撑装置200包括主轴30及连接组件50,连接组件50包括摆臂51及与摆臂51转动连接的支撑板53。摆臂51与主轴30转动连接。柔性屏104铺设于支撑板53及主轴30上。柔性屏104与支撑板53固定连接,支撑板53位于摆臂51与柔性屏104之间。
42.柔性屏104能够通过摆臂51相对支撑板53及主轴30的运动进行展平及折叠,使得折叠终端100包括展平状态及折叠状态。展平状态是指柔性屏104整体呈平板结构。折叠状态是指柔性屏104受力弯折后呈折叠结构。
43.本实施方式中,折叠终端100为内折式折叠终端,连接组件50的数量为两个,主轴30位于两个连接组件50的摆臂51之间,两个连接组件50能够相对转动。折叠终端100处于一折叠状态时,两个支撑板53之间的夹角为大于或等于0
°
且小于180
°
,当两个支撑板53之间的夹角大致为0
°
时,两个支撑板53上的柔性屏104部分呈层叠并面对面设置(即两个支撑板53呈闭合)。当折叠终端100处于所述展平状态时,两个支撑板53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即两个支撑板53的夹角大致为180
°
,柔性屏104整体展开呈平板结构。
44.当折叠终端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特别是两个支撑板53闭合时,可以使折叠终端
100占用的空间较小,从而便于折叠终端100的存放、携带及使用。当折叠终端100处于展平状态时,可以使折叠终端100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从而便于用户对折叠终端100进行操作和阅读。
45.请结合参阅图3,图3为折叠终端的支撑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两个支撑板53之间的夹角大致为180度。
46.摆臂51上设有第一卡扣511,支撑板53设有第二卡扣531,第二卡扣531用于在折叠终端100处于展平状态时与第一卡扣511卡扣连接。
47.折叠终端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卡扣511未与第二卡扣531卡扣于一起。在需将折叠终端100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过程中,摆臂51相对主轴30带动支撑板53运动。由于柔性屏104对支撑板53的约束,支撑板53亦相对摆臂51进行转动,第一卡扣511相对第二卡扣531运动,当第二卡扣531与第一卡扣511卡扣连接时则意味着支撑板53不能相对摆臂51继续转动,即通过第一卡扣511与第二卡扣531卡扣连接来限定支撑板53相对摆臂51的转动角度,防止支撑板53相对摆臂51过度旋转,降低导致支撑板53翘起而顶起柔性屏104的可能性,提高柔性屏104在展平状态下的平整性、延长柔性屏104的使用寿命及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48.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扣511具第一导向斜面5111,第二卡扣531具第二导向斜面5131,第一导向斜面5111与第二导向斜面5311能够滑动配合以进行导向,提高支撑板53相对摆臂51运动的顺畅性,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49.更为具体的,摆臂51还包括主体512及第一凸台515。主体512与主轴30转动连接,实现摆臂51能够相对主轴30转动。主体512远离主轴30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5121,用于与支撑板53转动连接。
50.第一凸台515凸设于主体512的端面上并间隔第一连接部513设置。第一凸台515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侧面5151、第二侧面5153、第三侧面5155及第四侧面5157,第一侧面5151为斜面,第二侧面5153与第四侧面5157相对设置。在折叠终端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侧面5151朝向柔性屏104及支撑板53设置,第四侧面5157朝向主轴30设置。第一侧面5151为斜面,即第一凸台515为斜台,用于增大支撑板53的运动空间。第一凸台515的厚度由第一凸台515的第二侧面5153所在一侧朝向第一凸台515的另一侧递减。可以理解,可以省略第四侧面5157,不限定第一凸台515的结构。
51.第一卡扣511凸设于第二侧面5153靠近第一侧面5151一侧。第一导向斜面5111与第一凸台515的第二侧面5153共同围成第一凹陷。在折叠终端100处于所述展平状态时,第二卡扣513收容于第一凹陷并与第一凹陷的内壁抵持,减少了折叠终端100的厚度。
52.支撑板53还包括板体532及第二凸台535。板体532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5321与底面5323。其中,顶面5321与柔性屏104固定连接。底面5323朝向摆臂51设置。板体532的顶面5321上设有第二连接部5325。第二连接部5325与第一连接部5121通过枢轴转动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513为凸柱,第二连接部5311为凹槽,第一连接部5121容纳于第二连接部5325内并与第二连接部5325的侧壁通过枢轴转动连接。可以理解,对第一连接部5121的结构不作限定,对第二连接部5325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一连接部5121与第二连接部5325可以均为凸柱。
53.第二凸台535凸设于板体531的底面5313的一端。第二卡扣531设于第二凸台535远
离板体531的一端。第一卡扣511靠近第二侧面5153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导向斜面5111,第二卡扣531靠近板体531一侧上设有第二导向斜面5311。第一导向斜面5111与第二导向斜面5311在折叠终端100处于展平状态时贴合于一起。第一导向斜面5111与第二导向斜面5311能够相对滑动,用于对第一卡扣511与第二卡扣531需卡扣连接时及相互脱离时进行导向。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斜面5111与第二导向斜面5113均为斜面,用于减少第一卡扣511相对第二卡扣531滑动过程中的卡顿,提高第一卡扣511相对第二卡扣531滑动的顺畅性。
54.可以理解,对第一卡扣511的结构不作限定,对第二卡扣531的结构不作限定,第一卡扣511与第二卡扣531能够在折叠终端100处于展平状态时卡扣连接进行限位即可。
55.其中,主轴30包括连接面31与外侧面33,其中,连接面31朝向柔性屏104设置,外侧面33位于折叠终端100的最外侧。连接面31与柔性屏104可以不固定,也可以部分固定,在此不作限定。
56.请参阅图3与图4,连接面31的边缘设有限位槽311,用于在折叠终端100处于展平状态时对支撑板53进行限位。板体532靠近主轴30的一侧边缘贯穿顶面5321与底面5323设有凹槽5327而形成搭接部537。搭接部537用于在折叠终端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收容于主轴30的限位槽311并与限位槽311的侧壁抵持。在折叠终端100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时,由于搭接部537能够搭接到主轴30的限位槽311内,即通过主轴30的支撑,有效防止支撑板53及柔性屏104下陷,从而保护了柔性屏104,亦提高了柔性屏104在展平状态下的平整性。可以理解,不限定搭接部537的结构,能够搭接于主轴30上即可。
57.以上,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