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非密闭性球囊的冲击波导管及其定向送药方法与流程

2022-03-02 03:04: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密闭性球囊的冲击波导管及其定向送药方法。


背景技术: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也称为冠心病。冠心病一般可采用药物、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介入治疗以其疗效显著,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总体疗效与冠状动脉旁路嫁接术相同,切明显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该技术已经收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3.1977年,gruentzig成功采用球囊导管为一位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狭窄的患者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球囊血管成形术(即ptca手术),开创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纪元。在十年时间里,球囊支架技术迅速发展,变得体积更小、膨胀力更强,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4.从技术层面讲,可操纵的球囊导管的使用使病变的通过成功率获得了大大的提高,尤其单轨技术(快速交换体系)只在远端10-25cm包含第二个内腔,降低了单人操作的技术难度。含有不同涂层或润滑剂的小型气囊,减少了系统摩擦力,从而使得通过病变区域变得相对容易。
5.当前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作为单独手段应用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已经非常少见,球囊扩张的主要作用在于支架植入前病变预处理以及支架植入后的高压后扩。由于管腔扩大的主要机制是斑块的破裂和整个血管壁的过度拉伸,球囊血管成形术的主要限制也正是基于此产生的急性血管闭塞和再狭窄的形成。
6.目前冲击波球囊都是一种密闭的充满液体的气囊,球囊内有电弧发生器,每个高电压脉冲使得在电极之间形成弧,弧又使蒸汽气泡形成,在每个蒸汽气泡的破裂时产生冲击波,该效应使得球囊内的压力可以迅速增加。药物洗脱球囊通过在其表面涂抹药物的球囊在血管内扩张,将药物均匀涂在血管壁上,从而做到不通过植入支架解决患者血管狭窄问题。与des相比,药物球囊具有很多优势,如血管适应性强、血栓风险低、可应对支架内再狭窄等,但该方法无法精确控制药物进入病变部位的药物损失,不能很好达到治疗病变的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密闭性球囊的冲击波导管及其定向送药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药物可以被定向的注入到内皮组织内,更加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密闭性球囊的冲击波导管,包括
10.导管,所述导管具有轴向的管线和贯穿所述导管的导引线内腔;
11.球囊,所述导管贯穿所述球囊,所述球囊的两端与所述导管密封设置,所述球囊携带有药物,所述球囊上设置有微孔,所述球囊能通过介质充胀;
12.冲击波电极,所述导管承载并被封装在所述球囊内有多个所述冲击波电极,所述冲击波电极沿所述导管的轴向布置并且能够产生经所述介质传播的冲击波。
13.优选的,所述球囊为多层囊腔结构,每层囊腔上均设置有所述微孔,且每层囊腔分别与所述导管内的管线连通。
14.优选的,所述球囊为两层囊腔结构,每层囊腔上的所述微孔交错布置。
15.优选的,所述球囊的材质为医用尼龙,所述微孔均布于每层囊腔的表面上且直径为1um-50um。
16.一种采用上述的非密闭性球囊的冲击波导管的定向送药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先将所述非封闭式球囊引导至患者血管的病灶处,通过导管内的管路将生理盐水、显影液和药液导入球囊中,控制冲击波发生器释放冲击波,冲击波治疗过程中,所述药液撑开所述球囊上的微孔流出所述所述球囊,直达所述病灶处。
17.优选的,先将所述生理盐水和所述显影液以第一设定压强导入所述球囊中,冲击波治疗后,再通过所述导管将药液导入球囊中,并通过所述药液使所述球囊增大至第二设定压强,撑开所述球囊上的微孔。
18.优选的,所述第一设定压强为1mpa-4mpa,所述第二设定压强为5mpa-10mpa。
19.优选的,所述球囊为两层囊腔结构,外层囊腔用于容纳治疗用的药液,内层囊腔用于容纳生理盐水和显影液。
20.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21.本发明使用冲击波技术将非密闭球囊内或者球囊表面涂覆的药物的送到血管内皮内,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输送技术,药物可以被定向的注入到内皮组织内,送药更精准,可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浪费,更加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发明非密闭性球囊的冲击波导管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非密闭性球囊的冲击波导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非密闭性球囊的冲击波导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26.其中:1-非密闭性球囊的冲击波导管,2-导管,3-球囊,4-冲击波电极,5-微孔,6-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密闭性球囊的冲击波导管及其定向送药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药物可以被定向的注入到内皮组织内,更加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
29.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0.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密闭性球囊的冲击波导管1,包括导管2,导管2具有轴向的管线和贯穿导管2的导引线内腔。
31.球囊3,导管2贯穿球囊3,球囊3的两端与导管2密封设置,球囊3携带有药物,球囊3上设置有微孔5,球囊3能通过介质6充胀;介质6可以包括生理盐水、显影液和用于治疗病症的药液。球囊3呈长圆形,且使用时能够将球囊3插入身体的动脉或静脉内。
32.冲击波电极4,导管2承载并被封装在球囊3内有多个冲击波电极4,冲击波电极4沿导管2的轴向布置并且能够产生经介质6传播的冲击波。电弧冲击波发生器还可包括适合与液体接触的多个电极,其中可以至少有一个负电极,多个串联的正电极,使冲击波源形成经液体传播并冲撞钙化区域。
33.球囊3为多层囊腔结构,每层囊腔上均设置有微孔5,且每层囊腔分别与导管2内的管线连通。优选的,球囊3为两层囊腔结构,每层囊腔上的微孔5交错布置。球囊3的材质为医用尼龙,微孔5均布于每层囊腔的表面上且直径为1um-50um,能承受一定的液体压力不扩张漏液,保障冲击波的顺利进行,同时将药液定向送至病灶处,提高药液的利用效率。
34.一种采用上述的非密闭性球囊3的冲击波导管1的定向送药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先将非封闭式球囊3引导至患者血管的病灶处,通过导管2内的管路将生理盐水、显影液和药液导入球囊3中,控制冲击波发生器释放冲击波,冲击波治疗过程中,药液撑开球囊3上的微孔5流出球囊3,直达病灶处。医生也可以继续在球囊3中产生冲击波,以使药液更快的流出球囊3,也可以是涂敷于球囊3上的药物涂层更快的释放到血液中,同时促进血管内膜细胞对药物的吸收。
35.还可以先将生理盐水和显影液以第一设定压强导入球囊3中,冲击波治疗后,再通过导管2将药液导入球囊3中,并通过药液使球囊3增大至第二设定压强,撑开球囊3上的微孔5。第一设定压强为1mpa-4mpa,第二设定压强为5mpa-10mpa。
36.球囊3为两层囊腔结构,外层囊腔(环形腔)用于容纳治疗用的药液,内层囊腔用于容纳生理盐水和显影液,可一次性使用一定压强的生理盐水和显影液,也可以一直补充一定压强的生理盐水和显影液以保持其压强,保障冲击波的效力。
37.本实施例使用冲击波技术将非密闭球囊3内或者球囊3表面涂覆的药物的送到血管内皮内,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输送技术,药物可以被定向的注入到内皮组织内,送药更精准,可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浪费,更加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
38.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