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钻攻机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22:08: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钻攻机。


背景技术:

2.目前,钻攻机是一种主要用于钻孔和攻丝的金属切削机床,由于其具有切削精度高和工作效率高的优点,因而其逐渐地被广泛应用。
3.据了解,现有的钻攻机包括床体、立柱、主轴组件、y轴运动组件和工作台,立柱和y轴运动组件均设于床体上,主轴组件沿z轴方向滑动连接于立柱上;工作台设于y轴运动组件上,y轴运动组件带动工作台沿着y轴方向进行移动,以使得工作台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立柱移动。如此,当需要对工件进行加工时,将工件放置在工作台上,根据工件的加工尺寸要求,y轴运动组件带动工作台移动,以使得工作台位于主轴组件的下方;然后主轴组件沿z轴方向进行移动,以使得主轴组件对工件进行加工。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虽然立柱内设有用于支撑主轴组件的加强结构,但是,该加强结构的构造过于复杂,且加强结构不能与主轴组件相对应设置,由此,导致立柱的结构过于复杂,且立柱的承载能力较差;当主轴组件对工件进行加工时,工件对主轴组件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力,由于加强结构不能对立柱进行较好地支撑,立柱存在向后倾的风险,因而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钻攻机,以达到对工件的加工过程稳定和满足钻攻机的轻量化设计需求的目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钻攻机,其包括:
6.床体,所述床体包括第一床体本体和第二床体本体,所述第一床体本体与所述第二床体本体连接,且所述第一床体本体设于所述第二床体本体的前侧;
7.立柱,所述立柱设于所述第二床体本体的顶端,所述立柱的前侧连接有z轴导轨,所述立柱内设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所述立柱的前侧和后侧连接,且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z轴导轨相对应设置;
8.主轴组件,所述主轴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z轴导轨上;
9.y轴运动组件,所述y轴运动组件包括y轴导轨,所述y轴导轨滑动连接有鞍座,所述鞍座上滑动连接有工作台。
1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床体本体包括第一安装座和两个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外侧板,所述y轴导轨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顶端,所述第一外侧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外侧的底部,且两个所述第一外侧板呈上窄下宽的“八字形”设置。
1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床体本体包括第位于其前端的二前侧板,所述第一外侧板的后端穿过所述第二前侧板,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前侧板的后方。
1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床体本体包括第二安装座和两个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外侧板,所述立柱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顶端;
13.所述第二外侧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外侧板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外侧板与所述第二外侧板连接。
1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该钻攻机还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座、两个第二支撑座和两个第三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和所述第三支撑座均连接有第一支撑腿;
15.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座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外侧板的前方,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第二外侧板的后方,所述第三支撑座跨设于所述第一外侧板和所述第二外侧板上。
1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床体本体的底端和所述第二床体本体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腿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和所述第三支撑座上。
1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外侧板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加强板,多个所述第二加强板沿y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加强板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底端连接。
1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y轴运动组件还包括y轴丝杆、y轴螺母和y轴电机,所述y轴丝杆和所述y轴电机均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y轴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y轴丝杆连接,所述y轴螺母套设于所述y轴丝杆上,且所述y轴螺母设于所述鞍座的底端;
19.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底端设有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与所述y轴丝杆相对应设置。
2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加强板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床体本体的前侧和所述第二床体本体的后侧连接。
2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鞍座设有内腔,所述鞍座的内腔设有多个第四加强板,多个所述第四加强板沿x轴方向间隔设于所述鞍座的内腔;所述第四加强板在y轴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鞍座的两个内侧壁连接。
2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y轴运动组件还包括y轴滑块,所述y轴滑块设于所述鞍座的底端,所述y轴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y轴导轨上;
23.所述y轴滑块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的中心线为第一中心线,与所述y轴滑块相对应设置的所述第四加强板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的中心线为第二中心线,所述第一中心线与所述第二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
2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该钻攻机还包括x轴运动组件,所述x轴运动组件包括:
25.x轴导轨,所述x轴导轨设于所述鞍座的顶端;
26.x轴滑块,所述x轴滑块设于所述工作台的底端,所述x轴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x轴导轨上;
27.x轴丝杆,所述x轴丝杆设于所述鞍座的内腔;
28.x轴螺母,所述x轴螺母设于所述工作台的底端,所述x轴螺母套设于所述x轴丝杆上;
29.x轴电机,所述x轴电机设于所述鞍座的内腔,所述x轴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x轴丝杆连接。
3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鞍座的内腔设有第五加强板,所述第五加强板沿x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五加强板与所述x轴丝杆相对应设置。
3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的底端设有定位座,所述x轴滑块设于所述定位座上;所述x轴滑块的外侧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定位座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穿过所述定位座的底端设置。
3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x轴滑块固定于所述定位座时,所述x轴滑块的外侧壁紧贴于所述定位座的内侧壁。
33.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侧板、所述第二外侧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均设有排砂孔。
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攻机,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钻攻机,立柱内设有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立柱的前侧和后侧连接,且第一加强板与z轴导轨相对应设置,由此,利用第一加强板对立柱指定的位置进行支撑,即第一加强板在z轴延伸方向上对z轴导轨和主轴组件进行线对线和面对面的支撑,当主轴组件对工件进行加工时,主轴组件受到方向为向后的反作用力,主轴组件通过z轴导轨对立柱施加方向为往后的作用力,第一加强板对立柱进行支撑,从而使得立柱能够受力平衡,不容易向后倾倒,进而使得立柱稳定地对工件进行加工;此外,第一加强板的结构简单,不占用立柱内部过多的空间,从而实现立柱的轻量化设计;
36.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钻攻机具有整体受力效果好、对工件的加工过程稳定,以及满足轻量化设计的需求的优点。
附图说明
3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钻攻机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39.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4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床体、y轴运动组件、鞍座和工作台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4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床体和y轴运动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42.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床体和y轴运动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43.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床体和y轴运动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三。
44.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床体的结构示意图。
45.图9是沿图8中b-b线的剖视图。
46.图10是沿图8中c-c线的剖视图。
47.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鞍座和工作台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48.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鞍座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50.图14是图1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51.图中,1、床体;11、第一床体本体;111、第一安装座;112、第一外侧板;113、第一前侧板;12、第二床体本体;121、第二安装座;122、第二外侧板;123、第二前侧板;124、后侧板;2、立柱;3、z轴导轨;4、第一加强板;5、主轴组件;6、y轴运动组件;61、y轴导轨;62、y轴丝杆;63、y轴螺母;64、y轴电机;65、y轴滑块;7、鞍座;8、刀库;9、第一支撑座;10、第二支撑座;20、第三支撑座;30、第一支撑腿;40、第二支撑腿;50、第二加强板;60、第三加强板;70、第四加强板;80、x轴运动组件;801、x轴导轨;802、x轴滑块;803、x轴丝杆;804、x轴螺母;805、x轴电
机;90、第五加强板;100、定位座;200、定位块;300、第一安装孔;400、排砂孔;500、工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5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5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4.如图1-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攻机,其包括床体1、立柱2、主轴组件5和y轴运动组件6,床体1包括第一床体本体11和第二床体本体12,第一床体本体11与第二床体本体12连接,且第一床体本体11设于第二床体本体12的前侧;立柱2设于第二床体本体12的顶端,立柱2的前侧连接有z轴导轨3,立柱2内设有第一加强板4,第一加强板4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立柱2的前侧和后侧连接,且第一加强板4与z轴导轨3相对应设置;主轴组件5滑动连接于z轴导轨3上;y轴运动组件6包括y轴导轨61,y轴导轨61滑动连接有鞍座7,鞍座7上滑动连接有工作台400。
55.基于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钻攻机,立柱2内设有第一加强板4,第一加强板4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立柱2的前侧和后侧连接,且第一加强板4与z轴导轨3相对应设置,由此,利用第一加强板4对立柱2指定的位置进行支撑,即第一加强板4在z轴延伸方向上对z轴导轨3和主轴组件5进行线对线和面对面的支撑,当主轴组件5对工件进行加工时,主轴组件5受到方向为向后的反作用力,主轴组件5通过z轴导轨3对立柱2施加方向为往后的作用力,第一加强板4对立柱2进行支撑,从而使得立柱2能够受力平衡,不容易向后倾倒,进而使得立柱2稳定地对工件进行加工;此外,第一加强板4的结构简单,不占用立柱2内部过多的空间,从而实现立柱2的轻量化设计;
56.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钻攻机具有整体受力效果好、对工件的加工过程稳定,以及满足轻量化设计的需求的优点。
5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加强板4与z轴导轨3相对应设置,此处的相对应设置,是指第一加强板4与设在立柱2的前侧外部的z轴导轨3在x轴方向上没有位移偏差或者位移偏差很小;相反的,在现有的钻攻机中,立柱内设置很多第一加强板,但却和z轴导轨在x轴方向上产生较大的位置偏差,一方面导致立柱内的结构过于复杂,另一方面导致不能很好地使得第一加强板对z轴导轨进行支撑。
58.据了解,现有的钻攻机的床体内设有加强结构,虽然该加强结构对y轴运动组件和工作台具有一定的支撑力,但是,该加强结构的构造过于复杂,该加强结构不能与y轴运动组件和工作台相对应设置,以至于床体的设计复杂度和工艺难度大大增加,不便于实现床体的轻量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5、6、7、 8和9所示,第一床体本体11包括第一安装座111和两个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外侧板112,y轴导轨61设于第一安装座111的顶端,第一外侧板112设于第一安装座111的外侧的底部,且两个第一外侧板112呈上窄下宽的“八字形”设置。由此,本实施例的钻攻机具有如下优点:
59.(1)第一床体本体11包括第一安装座111和两个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外侧板
112,y轴导轨61设于第一安装座111的顶端,第一外侧板112设于第一安装座111的外侧的底部,两个第一外侧板112呈上窄下宽的“八字形”设置,由此,有利于提升第一床体本体11的刚度和强度性能,从而对鞍座7和工作台400进行稳定地支撑,防止由于第一床体本体11的刚度不足,出现第一床体本体11坍塌的情况;
60.此外,第一外侧板112的结构简单,第一床体本体11无需设置构造复杂的加强结构,用于对鞍座7和工作台400进行支撑,从而便于第一床体本体11的设计和制造,以及实现第一床体本体11的轻量化设计;
61.(2)在主轴组件5没有对工件进行加工时,在刀库8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主轴组件5受到一定大小的拉力,主轴组件5对立柱2向前拉,主轴组件5有向前倾的趋势,为了使得立柱2不向前倾,本实施例的第一床体本体11位于第二床体本体12的前侧,第一外侧板112与第二床体本体12连接,第一外侧板112对第二床体本体12施加一定的支撑力,第二床体本体12不容易发生向前倾。
62.需要说明的是,如图8和9所示,第一外侧板112与第一安装座111在x轴方向上没有位移偏差或者位移偏差很小,第一外侧板112和第一安装座111相对设置,两个呈“八字型”设置的第一外侧板112对第一安装座111产生强有力的直接支撑;相反的,现有的钻攻机不注重结构设计,对y轴导轨61和第一安装座111不进行关键的支撑设计,支撑设计的结构较为复杂,不能很好地提高支撑设计的强度和刚度。
6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和9所示,第一床体本体11的后侧与立柱2的前侧平齐设置,或者第一床体本体11的后侧位于立柱2的前侧的后方。由此,第一外侧板112从前往后向立柱2延伸设置,从而保证第一床体本体11对立柱2具有足够的支撑力;
64.其中,经过测试发现,当第一床体本体11的后侧与立柱2的前侧平齐设置时,第一外侧板112的后侧和第一安装座111的后侧容易发生应力集中,长时间使用后,第一外侧板112的后侧和第一安装座111的后侧产生疲劳裂纹,造成第一床体本体11不能稳定地对立柱2进行支撑;
6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床体本体11的后侧位于立柱2的前侧的后方,由此,既能实现第一床体本体11可以稳定地对立柱2进行支撑的需求,而且第一外侧板112的后侧和第一安装座111的后侧不容易产生疲劳裂纹,保证第一床体本体11的使用寿命。
6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9所示,第二床体本体12包括位于其前端的第二前侧板123,第一外侧板112的后端穿过第二前侧板123,并延伸至第二前侧板123的后方,进一步满足使得第一外侧板112的后侧和第一安装座111的后侧不容易产生疲劳裂纹。
6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6和7所示,第一床体本体11还包括位于其前端的第一前侧板113,第一前侧板113设于两个第一外侧板112的前侧之间,进一步增强两个第一外侧板112之间的连接强度。
6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6、7、8和9所示,第二床体本体12包括第二安装座121和两个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外侧板122,立柱2设于第二安装座121的顶端;
69.第二外侧板122垂直设置,第二外侧板122的顶端与第二安装座121的底端连接,第一外侧板112与第二外侧板122连接。由此,相较于第一床体本体11受到鞍座7和工作台400的动载荷,第二床体本体12主要承受立柱2自身的重力,第二床体本体12所受到的动载荷较少,第二外侧板122可以设为垂直设置。
7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床体本体12还包括后侧板124,后侧板124设于两个第二外侧板122的后侧之间,进一步增强两个第二外侧板122的连接强度。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6和7所示,该钻攻机还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座9、两个第二支撑座10和两个第三支撑座20,第一支撑座9、第二支撑座10和第三支撑座20均连接有第一支撑腿30;
72.其中,两个第一支撑座9分别设于两个第一外侧板112的前方,两个第二支撑座10分别设于两个第二外侧板122的后方,第三支撑座20跨设于第一外侧板112和第二外侧板122上。由此,第一支撑座9、第二支撑座10和第三支撑座20均用于固定第一支撑腿30,从而使得第一床体本体11与地面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二床体本体12与地面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与此同时,第三支撑座20将第一外侧板112和第二外侧板122连接在一起,以提高第一外侧板112和第二外侧板122之间的连接强度;
73.此外,鞍座7和工作台400对第一安装座111所施加的压力,依次经过第一外侧板112、第一支撑座9、第二支撑座10和第一支撑腿30传递至地面上;立柱2对第二安装座121所施加的压力,以及主轴组件5在加工过程中对立柱2的推力,依次经过第二外侧板122、第二支撑座10、第三支撑座20和第一支撑腿30传递至地面上;
74.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床体本体11的后侧位于立柱2的前侧的后方,当主轴组件5在未加工时对立柱2所产生的拉力,依次经过第二安装座121、第一安装座111、第一外侧板112、第三支撑座20和第一支撑腿30传递至地面上。
7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支撑腿30为可调节支撑腿,具体为第一支撑腿30螺纹连接于第一支撑座9、第二支撑座10和第三支撑座20上,由此,第一支撑腿30可调节第一床体本体11的底端和第二床体本体12的底端距离地面的高度。
7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6和7所示,第一床体本体11的底端和第二床体本体1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腿40。由此,当操作人员将该钻攻机放置于地面上时,第二支撑腿40对第一床体本体11和第二床体本体12进行支撑,随后,操作人员根据实际工作需求,通过第一支撑腿30调节第一床体本体11的底端和第二床体本体12的底端距离地面的高度,在上述操作过程中,由于第二支撑腿40使得第一床体本体11的底端和第二床体本体12的底端与地面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得在第一支撑腿30的调节过程中,第一床体本体11和第二床体本体12不会突然下降,保证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7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9所示,两个第一外侧板112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加强板50,多个第二加强板50沿y轴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加强板50的顶端与第一安装座111的底端连接。由此,由于鞍座7和工作台400对第一安装座111和第一外侧板112施加一定大小的压力,为了避免第一安装座111向下发生变形,以及两个第一外侧板112的顶部向内发生变形,通过设置第二加强板50,第二加强板50对第一安装座111的底端,以及两个第一外侧板112的内侧进行支撑,从而有效防止第一安装座111和第一外侧板112的变形。
7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y轴运动组件6还包括y轴丝杆62、y轴螺母63和y轴电机64,y轴丝杆62和y轴电机64均设于第一安装座111上,y轴电机64的输出轴与y轴丝杆62连接,y轴螺母63套设于y轴丝杆62上,且y轴螺母63设于鞍座7的底端;
79.第一安装座111的底端设有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三加强板60,第三加强板60与y轴丝杆62相对应设置。由此,利用第三加强板60对第一安装座111指定的位置进行支撑,即
第三加强板60对y轴丝杆62进行线对线和面对面的支撑,从而使得第一安装座111能够受力平衡,y轴丝杆62不容易发生跳杆和变形,进而使得鞍座7能沿着z轴导轨3稳定地进行移动;
80.此外,第二加强板50和第三加强板60之间呈垂直设置,从而提高第一床体本体11的强度和刚度。
81.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加强板60与y轴丝杆62相对应设置,此处的相对应设置,是指第三加强板60与y轴丝杆62在x轴方向上没有位移偏差或者位移偏差很小。
8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三加强板60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第一床体本体11的前侧和第二床体本体12的后侧连接。由此,第三加强板60在y轴方向上将第一床体本体11和第二床体本体12连接在一起,从而提高第一床体本体11和第二床体本体12之间的连接强度。
8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当工作台400设于鞍座7上时,工作台400对鞍座7施加一定的压力,为了避免鞍座7发生变形,鞍座7设有内腔,鞍座7的内腔设有多个第四加强板70,多个第四加强板70沿x轴方向间隔设于鞍座7的内腔内;第四加强板70在y轴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分别与鞍座7的两个内侧壁连接。由此,第四加强板70有利于提升鞍座7的结构强度,保证工作台400与鞍座7连接的可靠性,提升鞍座7的使用寿命,避免因工作台400过重导致鞍座7向内凹陷的问题。
8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y轴运动组件6还包括y轴滑块65,y轴滑块65设于鞍座7的底端,且y轴滑块65滑动连接于y轴导轨61上;
85.y轴滑块65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的中心线为第一中心线,与y轴滑块相对应设置的第四加强板70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的中心线为第二中心线,第一中心线与第二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由此,y轴滑块65和与其相对应设置的第四加强板70之间呈线对线和面对面的设置,从而有利于提升y轴滑块65的结构强度,保证y轴滑块65与z轴导轨3,以及y轴滑块65与鞍座7的连接可靠性,提升y轴滑块65的使用寿命,避免出现因工作台400过重导致y轴滑块65变形的问题。
8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和13所示,为了便于工作台400沿x轴方向在鞍座7上移动,该钻攻机还包括x轴运动组件80,x轴运动组件80包括x轴导轨801、x轴滑块802、x轴丝杆803、x轴螺母804和x轴电机805,x轴导轨801设于鞍座7的顶端;x轴滑块802设于工作台400的底端,x轴滑块802滑动连接于x轴导轨801上;x轴丝杆803设于鞍座7的内腔;x轴螺母804设于工作台400的底端,x轴螺母804套设于x轴丝杆803上;x轴电机805设于鞍座7的内腔,x轴电机805的输出轴与x轴丝杆803连接。
8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鞍座7的内腔内设有第五加强板90,第五加强板90沿x轴方向延伸设置,第五加强板90与x轴丝杆803相对应设置。由此,利用第五加强板90对鞍座7指定的位置进行支撑,即第三加强板60对x轴丝杆803进行线对线和面对面的支撑,从而使得鞍座7能够受力平衡,x轴丝杆803不容易发生跳杆和变形,进而使得工作台400能沿着y轴导轨61稳定地进行移动。
88.需要说明的是,第五加强板90与x轴丝杆803的相对应设置,此处的相对应设置,是指第五加强板90和x轴丝杆803在y轴方向上没有位移偏差或者位移偏差很小。
8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现有技术中,x轴滑块802设有螺纹孔,x轴滑块802的螺纹孔穿过x轴滑块802的顶端设置,x轴滑块802的螺纹孔不穿过x轴滑块802的底端,工作台400设有
与x轴滑块802相对应的螺纹孔,在将x轴滑块802安装于工作台400上时,只需要将紧固件安装于x轴滑块802的螺纹孔和工作台400的螺纹孔,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工作台400具有一定的厚度,在x轴滑块802和工作台400的安装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将x轴滑块802和工作台400对准,大大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3和14所示,本实施例的工作台400的底端设有定位座100,x轴滑块802设于定位座100上;x轴滑块802的外侧连接有定位块200,定位块200设有第一安装孔300,定位座100设有与第一安装孔300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穿过定位座100的底端设置。由此,相较于操作人员需要自上往下观察x轴滑块802的螺纹孔与工作台400的螺纹孔是否对准而言,本实施例的x轴滑块802与工作台400的连接方式更简单,具体为,第一安装孔300和第二安装孔均是朝下延伸设置,定位块200的厚度相较于工作台400的厚度薄很多,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将定位块200的第一安装孔300和定位座100的第二安装孔对准,大大提升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9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和14所示,当x轴滑块802固定于定位座100时,x轴滑块802的外侧壁紧贴于定位座100的内侧壁。由此,使得x轴滑块802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侧均被限位,从而使得x轴滑块802稳定地设置于工作台400下。
9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5和6所示,第一前侧板113、后侧板124、第一外侧板112、第二外侧板122和第二加强板50均设有排砂孔400。由此,排砂孔400便于排出铸造砂,从而便于第一床体本体11和第二床体本体12的铸造,降低第一床体本体11和第二床体本体12的铸造成本和铸造难度。
92.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攻机,以达到对工件的加工过程稳定和满足钻攻机的轻量化设计需求的目的。
9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