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抗菌阻燃BOPP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3-22 22:30: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抗菌阻燃bopp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bopp薄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阻燃bopp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一般为多层共挤薄膜,是由聚丙烯颗粒经熔融共挤形成片材后,再经纵横向两个方向拉伸制得的。由于采用双轴取向,这种薄膜的物理机械性能、气密性、透明度和光泽度较高,坚韧耐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印刷薄膜,广泛应用于食品、糖果、香烟、牛奶、纺织品等的包装,有“包装皇后”的美称。
3.随着经济的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但是,市场上传统的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抗菌性和阻燃性差,功能较为单一,不具有抗菌、阻燃、抗紫外线等功能,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传统的阻燃薄膜通常加入的是无机阻燃母料,存在阻燃剂析出的问题,影响阻燃效果,同时会造成薄膜的物理机械性能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抗菌阻燃bopp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制得的bopp抗菌阻燃膜尺寸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具有抗菌、阻燃、抗紫外线功能。
5.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抗菌阻燃bopp薄膜,依次由上表层、阻燃层、抗菌层、下表层构成;
6.所述阻燃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阻燃母料10-20%、聚丙烯接枝腰果酚2-5%、余量为均聚聚丙烯;所述阻燃母料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50-70%、氢氧化镁包覆红磷阻燃剂30-50%;
7.所述抗菌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均聚聚丙烯70-80%、抗菌母料20-30%;所述抗菌母料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纳米磷酸锆载银抗菌剂20-40%、分散剂1-3%、光稳定剂2-4%、余量为均聚聚丙烯。
8.优选地,所述聚丙烯接枝腰果酚的接枝率为3-5%。
9.聚丙烯接枝腰果酚是将聚丙烯、腰果酚在引发剂的作用下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得到。
10.优选地,所述聚丙烯接枝腰果酚的制备方法为:将聚丙烯、腰果酚和引发剂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在170-200℃下熔融挤出,即得。
11.优选地,所述聚丙烯、腰果酚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00:(4-10):(0.15-0.3)。
12.优选地,所述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马来酸酐接枝率为0.8-1.5%。
13.优选地,所述分散剂为硬脂酸锌。
14.优选地,所述光稳定剂为水杨酸苯酯。
15.优选地,所述上表层、下表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均聚聚丙烯95-98%、抗粘连母料2-5%。
16.优选地,所述抗粘连母料由球形二氧化硅和均聚聚丙烯组成;优选地,所述抗粘连母料中,球形二氧化硅和均聚聚丙烯的质量比为(30-50):(50-70);优选地,所述球形二氧化硅的粒径为2-4μm。
17.优选地,所述抗菌阻燃bopp膜的厚度为25-50μm;优选地,所述阻燃层的厚度占所述抗菌阻燃bopp膜总厚度的50-70%;优选地,所述抗菌层的厚度占bopp抗菌阻燃膜总厚度的20-40%。
18.一种所述的抗菌阻燃bopp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9.s1、将所述阻燃层的原料加入主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经过滤网过滤,得到阻燃层熔体;将所述抗菌层的原料加入第一辅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经过滤网过滤,得到抗菌层熔体;将上表层的原料、下表层的原料分别加入第二辅挤出机和第三辅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经过滤网过滤,得到上表层熔体和下表层熔体;
20.s2、将所述上表层熔体、阻燃层熔体、抗菌层熔体、下表层熔体按顺序在四层结构挤出机模头唇口汇合挤出,得膜片;利用高压气刀将膜片贴附到激冷辊上急冷形成铸片;
21.s3、将所述铸片经纵向拉伸,形成片材;
22.s4、将所述片材在高温下进行横向拉伸,冷却,即得bopp抗菌阻燃膜。
23.优选地,s1中,主挤出机的熔融挤出温度为240-260℃,第一辅挤出机的熔融挤出温度为220-240℃,第二辅挤出机的熔融挤出温度为230-250℃,第三辅挤出机的熔融挤出温度为230-250℃。
24.优选地,s3中,将s2制得铸片经过18根特氟龙辊筒在120-150℃预热后,于120-140℃下镀铬辊上通过速度差纵向拉伸4.5-5.2倍,得到厚膜。
25.优选地,s4中,将s3制得的厚膜经过高温烘箱170-180℃预热后,于150-160℃下夹持装置进行横向拉伸8-10倍,并于160-170℃下进行热定型,再于自然温度下快速冷却定型,得到抗菌阻燃bopp薄膜。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7.(1)本发明在阻燃层的原料中添加含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阻燃母料和聚丙烯接枝腰果酚进行复配,可以形成化学结合,改善界面的亲和力,提高无机阻燃剂与均聚聚丙烯的相容性,有效避免阻燃剂从薄膜中析出,确保本发明产品拥有较好的阻燃效果,阻燃等级可达到v-0等级,并且起到很好的增韧效果,使薄膜保持优良的机械性能;
28.(2)本发明在抗菌层中添加含纳米磷酸锆载银抗菌剂的抗菌母料,使得本发明产品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能有效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黄曲霉、变色曲霉等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同时采用的抗菌母料耐温可达360℃,确保了在挤出加热过程中不发生抗菌失效;
29.(3)本发明产品在保持传统bopp薄膜优点的基础上,具有抗紫外线功能,可防止内包装物因紫外线照射而降解、褪色;
30.(4)本发明采用四层共挤bopp薄膜的生产线制备,无需额外的生长设备,制备的bopp抗菌阻燃膜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抗菌、阻燃效果,适用于纺织品和纸制品包装。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抗菌阻燃bopp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表层,2-阻燃层,
3-抗菌层,4-下表层。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33.下述实施例和对比例中,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购自科艾斯化学有限公司,牌号为b1;氢氧化镁包覆红磷阻燃剂购自清远市日光东成化工有限公司,牌号为frp1500;纳米磷酸锆载银抗菌剂购自晋大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牌号为jdgqp-003。
34.实施例1
35.一种抗菌阻燃bopp薄膜,依次由上表层、阻燃层、抗菌层、下表层构成;
36.阻燃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阻燃母料20%、聚丙烯接枝腰果酚5%、均聚聚丙烯75%,阻燃母料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70%、氢氧化镁包覆红磷阻燃剂30%,其中聚丙烯接枝腰果酚的接枝率为4.05%;
37.聚丙烯接枝腰果酚的制备方法为:将聚丙烯、腰果酚和引发剂dcp按质量比为100:5:0.15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在180℃下熔融挤出,即得。
38.抗菌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均聚聚丙烯70%、抗菌母料30%;所述抗菌母料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纳米磷酸锆载银抗菌剂20%、硬脂酸锌1%、水杨酸苯酯2%、均聚聚丙烯77%。
39.上表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均聚聚丙烯95%、抗粘连母料5%;下表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均聚聚丙烯95%、抗粘连母料5%;抗粘连母料由球形二氧化硅和均聚聚丙烯组成,其中球形二氧化硅和均聚聚丙烯的质量比为40:60,球形二氧化硅的粒径为2μm。
40.上述抗菌阻燃bopp膜的厚度为27μm,其中阻燃层的厚度占抗菌阻燃bopp膜总厚度的50%,抗菌层的厚度占bopp抗菌阻燃膜总厚度的40%,上表层的厚度占bopp抗菌阻燃膜总厚度的5%,下表层的厚度占bopp抗菌阻燃膜总厚度的5%。
41.上述抗菌阻燃bopp膜的制备方法为:
42.s1、将阻燃层的原料加入主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经过滤网过滤,得到阻燃层熔体;将抗菌层的原料加入第一辅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经过滤网过滤,得到抗菌层熔体;将上表层的原料、下表层的原料分别加入第二辅挤出机和第三辅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经过滤网过滤,得到上表层熔体和下表层熔体;
43.s2、将上表层熔体、阻燃层熔体、抗菌层熔体、下表层熔体按顺序在四层结构挤出机模头唇口汇合挤出,得膜片;利用高压气刀将膜片贴附到激冷辊上急冷形成铸片;
44.s3、将铸片经纵向拉伸,形成片材;
45.s4、将片材在高温下进行横向拉伸,冷却,即得bopp抗菌阻燃膜。
46.s1中,主挤出机的熔融挤出温度为240-260℃,第一辅挤出机的熔融挤出温度为220-240℃,第二辅挤出机的熔融挤出温度为230-250℃,第三辅挤出机的熔融挤出温度为230-250℃;
47.s3中,将s2制得铸片经过18根特氟龙辊筒在140℃预热后,于130℃下镀铬辊上通过速度差纵向拉伸5.0倍,得到厚膜;
48.s4中,将s3制得的厚膜经过高温烘箱175℃预热后,于155℃下夹持装置进行横向
拉伸9倍,并于165℃下进行热定型,再于自然温度下快速冷却定型,得到抗菌阻燃bopp薄膜。
49.实施例2
50.一种抗菌阻燃bopp薄膜,依次由上表层、阻燃层、抗菌层、下表层构成;
51.阻燃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阻燃母料15%、聚丙烯接枝腰果酚3%、均聚聚丙烯82%,阻燃母料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60%、氢氧化镁包覆红磷阻燃剂40%,其中聚丙烯接枝腰果酚的接枝率为4.05%。
52.抗菌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均聚聚丙烯75%、抗菌母料25%;所述抗菌母料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纳米磷酸锆载银抗菌剂25%、硬脂酸锌2%、水杨酸苯酯3%、均聚聚丙烯70%。
53.上表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均聚聚丙烯96%、抗粘连母料4%;下表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均聚聚丙烯96%、抗粘连母料4%;抗粘连母料由球形二氧化硅和均聚聚丙烯组成,其中球形二氧化硅和均聚聚丙烯的质量比为30:70,球形二氧化硅的粒径为3μm。
54.上述抗菌阻燃bopp膜的厚度为32μm,其中阻燃层的厚度占抗菌阻燃bopp膜总厚度的60%,抗菌层的厚度占bopp抗菌阻燃膜总厚度的30%,上表层的厚度占bopp抗菌阻燃膜总厚度的5%,下表层的厚度占bopp抗菌阻燃膜总厚度的5%。
55.上述抗菌阻燃bopp薄膜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56.实施例3
57.一种抗菌阻燃bopp薄膜,依次由上表层、阻燃层、抗菌层、下表层构成;
58.阻燃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阻燃母料10%、聚丙烯接枝腰果酚2%、均聚聚丙烯88%,阻燃母料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60%、氢氧化镁包覆红磷阻燃剂40%,其中聚丙烯接枝腰果酚的接枝率为4.05%。
59.抗菌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均聚聚丙烯80%、抗菌母料20%;所述抗菌母料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纳米磷酸锆载银抗菌剂30%、硬脂酸锌3%、水杨酸苯酯4%、均聚聚丙烯63%。
60.上表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均聚聚丙烯97%、抗粘连母料3%;下表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均聚聚丙烯97%、抗粘连母料3%;抗粘连母料由球形二氧化硅和均聚聚丙烯组成,其中球形二氧化硅和均聚聚丙烯的质量比为50:50,球形二氧化硅的粒径为4μm。
61.上述抗菌阻燃bopp膜的厚度为38μm,其中阻燃层的厚度占抗菌阻燃bopp膜总厚度的70%,抗菌层的厚度占bopp抗菌阻燃膜总厚度的20%,上表层的厚度占bopp抗菌阻燃膜总厚度的5%,下表层的厚度占bopp抗菌阻燃膜总厚度的5%。
62.上述抗菌阻燃bopp薄膜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63.实施例4
64.一种抗菌阻燃bopp薄膜,依次由上表层、阻燃层、抗菌层、下表层构成;
65.阻燃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阻燃母料15%、聚丙烯接枝腰果酚5%、均聚聚丙烯80%,阻燃母料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50%、氢氧化镁包覆红磷阻燃剂50%,其中聚丙烯接枝腰果酚的接枝率为4.05%。
66.抗菌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均聚聚丙烯80%、抗菌母料20%;所述抗菌母料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纳米磷酸锆载银抗菌剂35%、硬脂酸锌3%、水杨酸苯酯4%、均聚聚丙烯58%。
67.上表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均聚聚丙烯98%、抗粘连母料2%;下表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均聚聚丙烯98%、抗粘连母料2%;抗粘连母料由球形二氧化硅和均聚聚丙烯组成,其中球形二氧化硅和均聚聚丙烯的质量比为40:60,球形二氧化硅的粒径为4μm。
68.上述抗菌阻燃bopp膜的厚度为42μm,其中阻燃层的厚度占抗菌阻燃bopp膜总厚度的60%,抗菌层的厚度占bopp抗菌阻燃膜总厚度的30%,上表层的厚度占bopp抗菌阻燃膜总厚度的5%,下表层的厚度占bopp抗菌阻燃膜总厚度的5%。
69.上述抗菌阻燃bopp薄膜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70.对比例1
71.对比例1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阻燃层由100%的均聚聚丙烯组成;其余均相同。
72.对比例2
73.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抗菌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均聚聚丙烯95%、硬脂酸锌2%、水杨酸苯酯3%;其余均相同。
74.对比例3
75.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阻燃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阻燃母料20%、均聚聚丙烯80%;其余均相同。
76.对比例4
77.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阻燃母料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均聚聚丙烯70%、氢氧化镁包覆红磷阻燃剂30%;其余均相同。
78.试验例
79.对实施例1-4和对比例1-4制备的bopp薄膜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80.表1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bopp薄膜的性能测试结果
[0081][0082]
注:cfu/cm2指每平方厘米的细菌数。
[0083]
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4相较于对比例1所制得的bopp薄膜均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相较于对比例2所制得的bopp薄膜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而且,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3-4比较,对比例3不含聚丙烯接枝腰果酚和对比例4不含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机械性能和阻燃性能均有显著的降低,可以看出在阻燃层的原料中,通过聚丙烯接枝腰果酚与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适当复配,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改善无机阻燃剂与薄膜基体之间的相容性,形成化学结合,有效改善薄膜的机械性能和阻燃效果。
[008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