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矫正设备、矫正方法及矫正系统与流程

2022-03-23 00:18: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矫正设备、矫正方法及矫正系统。


背景技术:

2.在生产工件时,为了提升工件的品质通常需要对工件形状进行矫正,使得工件的尺寸在公差范围之内。目前,在相关技术中对工件矫正通常是使用气缸对工件撑开,使得工件尺寸达到公差范围之内,并保持一段时间,从而完成矫正。
3.此类矫正方法通过气缸一次将工件撑开到位,不能根据工件的具体尺寸进行矫正。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矫正设备、矫正方法及矫正系统,能够根据工件的尺寸进行矫正。
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矫正设备,用于矫正工件,包括载具、矫正模组及检测模组,所述载具用于支承工件。所述矫正模组与所述载具连接,包括第一矫正块及第二矫正块,所述第一矫正块用于沿第一方向抵压所述工件的第一边框段,以使所述第一边框段产生第一形变。所述第二矫正块用于沿第二方向抵压所述工件的第二边框段,以使所述第二边框段产生第二形变。所述检测模组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形变及所述第二形变,以根据所述第一形变及所述第二形变形成第一补偿值,以使所述矫正模组基于所述第一补偿值矫正所述工件。
6.上述实施例的矫正设备中,矫正模组抵压工件,使得工件产生形变,检测模组根据工件形变形成补偿值,矫正模组根据补偿值对工件进行矫正。使得不同的工件由于尺寸不同,形成的补偿值也不同,从而矫正设备能够根据工件的尺寸不同,对应进行矫正,矫正精度高。
7.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矫正模组还包括第一电机及第一滑台,第一滑台包括第一丝杠及第一丝杠螺母。所述第一丝杠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杠螺母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杠上,且连接所述第一矫正块或所述第二矫正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丝杠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带动所述第一矫正块或所述第二矫正块移动。
8.上述实施例的矫正设备中,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丝杠转动,使得第一丝杠螺母沿第一丝杠移动,第一矫正块或第二矫正块连接于第一丝杠螺母,与气缸一次性撑开到位相比,第一矫正块或第二矫正块能够根据工件的尺寸,位于第一丝杠的不同位置,从而提升工件的矫正精度。
9.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矫正模组,还包括第三矫正块,用于沿第一方向抵压所述工件的第一边框段,以使所述第一边框段产生第三形变。所述检测模组,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三形变,以根据所述第一形变、所述第二形变及所述第三形变形成所述第一补偿值,以使所述矫正模组基于所述第一补偿值矫正所述工件。
10.上述实施例的矫正设备中,第三矫正块抵压工件的第一边框段,使得工件产生第三形变,通过增加矫正块的数量,能够更精准地检测工件的形变。
11.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框段垂直于所述第二边框段,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12.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基准模组,所述基准模组与所述载具连接,用于将所述工件推至基准位置,包括第一基准块及第二基准块。所述第一基准块位于所述工件的外侧,用于推动所述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基准块位于所述工件的外侧,用于推动所述工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基于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和第二方向移动,将所述工件推至基准位置。
13.上述实施例的矫正设备中,第一基准块推动工件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基准块推动工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使得工件位于基准位置上。工件移动至基准位置的方式简单快捷。
14.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保持模组,所述保持模组与所述载具连接,用于配合所述基准模组固定所述工件,使所述工件固定在所述基准位置;所述保持模组包括第一定位块及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位于所述工件的内侧,用于与所述第一基准块相向移动,以配合所述第一基准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夹持所述工件。所述第二定位块,位于所述工件的内侧,用于与所述第二基准块相向移动,以配合所述第二基准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夹持所述工件。
15.上述实施例的矫正设备中,第一定位块与第一基准块配合能够在第一方向夹持工件,第二定位块与第二基准块配合能够在第二方向夹持工件,使得工件稳定地位于基准位置上,使得后续能够精准地检测工件的形变。
16.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耦接所述检测模组和所述矫正模组,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检测模组的第一反馈信号,所述第一反馈信号用于表征所述第一形变及所述第二形变。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号,计算所述第一补偿值。发送所述第一补偿值至所述矫正模组,以使所述矫正模组基于所述第一补偿值矫正所述工件。
17.上述实施例的矫正设备中,控制装置与检测模组及矫正模组耦接,能够让接收第一反馈信号,以及计算并发出第一补偿值,从而能够自动矫正工件,矫正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
18.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矫正方法,用于自动矫正工件,包括基于所述工件已被固定,发送矫正信号至矫正模组,以使所述矫正模组对所述工件施加压力,且所述工件产生形变。接收来自检测模组根据所述工件产生形变形成的第一反馈信号。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号,计算第一补偿值。发送所述第一补偿值至所述矫正模组,以使所述矫正模组基于所述第一补偿值矫正所述工件。
19.上述实施例的矫正方法中,矫正模组通过第一补偿值矫正工件,不同尺寸的工件具有不同的第一补偿值,从而矫正模组能够根据不同的工件的尺寸对应进行矫正,矫正精度高。
20.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发送定位信号至基准模组,以使所述基准模组将所述工件推至基准位置。发送保持信号至保持模组,以使所述保持模组与所述基准模组配合固定所述工件在所述基准位置。
21.上述实施例的矫正方法中,基准模组将工件推至基准位置,从而检测模组能够精
准地检测工件产生的形变,提升矫正精度。
22.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矫正模组包括第一矫正块和第二矫正块,所述工件包括第一边框段及第二边框段,所述第一反馈信号用于表征第一形变及第二形变,所述第一形变通过所述检测模组基于所述第一矫正块对所述第一边框段施加压力所产生的形变得到,所述第二形变通过所述检测模组基于所述第二矫正块对所述第二边框段施加压力所产生的形变得到;所述第一补偿值包括第一补偿及第二补偿;所述矫正方法,进一步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形变,计算所述第一补偿。根据所述第二形变,计算所述第二补偿。发送所述第一补偿及所述第二补偿至所述矫正模组,以使所述矫正模组基于所述第一补偿及所述第二补偿矫正所述工件。
23.上述实施例的矫正方法中,第一矫正块抵压第一边框段,使工件发生第一形变,第二矫正块抵压第二边框段使工件发生第二形变,矫正模组根据工件的第一形变及第二形变对工件进行矫正,能够提升矫正精度。
24.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矫正模组还包括第三矫正块,所述第一边框段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形变通过所述检测模组基于所述第一矫正块对所述第一部分施加压力所产生的形变得到,所述第一反馈信号还用于表征第三形变,所述第三形变通过所述检测模组基于所述第三矫正块对所述第二部分施加压力所产生的形变得到;所述第一补偿值包括第三补偿;所述矫正方法,进一步包括根据所述第三形变,计算所述第三补偿。发送所述第一补偿、所述第二补偿及所述第三补偿至所述矫正模组,以使所述矫正模组基于所述第一补偿、所述第二补偿及所述第三补偿矫正所述工件。
25.上述实施例的矫正方法中,第一矫正块对第一部分施加压力,产生第一形变,第三矫正块对第二部分施加压力,产生第三形变,提升工件产生形变的精度,有利于提升工件的矫正精度。
26.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第一补偿值的发送,接收来自所述检测模组的第二反馈信号,所述第二反馈信号根据所述矫正模组基于所述第一补偿值对所述工件施加压力且所述工件产生形变而形成。根据所述第二反馈信号,判断所述工件的尺寸未达到预定公差范围。基于所述工件的尺寸未达到预定公差范围,计算第二补偿值。发送所述第二补偿值至所述矫正模组,以使所述矫正模组基于所述第二补偿值矫正所述工件。
27.上述实施例的矫正方法中,矫正模组第一次对工件矫正后,检测工件的尺寸是否达到公差范围内,若工件未达到公差范围内,则进行第二次矫正,矫正工件的自动化程度高。
28.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第二补偿值的发送,接收来自所述检测模组的第三反馈信号,所述第三反馈信号根据所述矫正模组基于所述第二补偿值对所述工件施加压力且所述工件产生形变而形成。根据所述第三反馈信号,判断所述工件的尺寸仍未达到预定公差范围。基于所述工件的尺寸仍未达到预定公差范围,发送警报信号至警报模组,所述警报模组用于发出警报。
29.上述实施例的矫正方法中,检测矫正后的工件是否达到公差范围,若为达到公差范围则进行报警,以提醒用户。
30.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矫正系统,用于自动矫正工件,包括可读指令,所述可读指令用于被处理器执行所述矫正方法。
31.本技术的矫正设备,通过矫正模组对工件施加压力并产生形变,检测模组检测工件的形变,并让矫正模组基于工件形变对工件进行矫正。矫正模组能够根据工件的尺寸对应进行矫正,矫正精度高。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方式中矫正设备的立体结构图。
33.图2是图1中矫正设备的分解图。
34.图3是图1中矫正模组的部分结构图。
35.图4是图1中矫正模组的另一部分结构图。
36.图5是图1中矫正设备的俯视图。
37.图6是本技术一种矫正方法的流程图。
38.图7是本技术一种矫正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3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40.矫正设备
ꢀꢀꢀꢀꢀꢀꢀꢀꢀꢀꢀꢀꢀ
100
41.基准模组
ꢀꢀꢀꢀꢀꢀꢀꢀꢀꢀꢀꢀꢀ
10
42.第一基准块
ꢀꢀꢀꢀꢀꢀꢀꢀꢀꢀꢀ
12
43.第二基准块
ꢀꢀꢀꢀꢀꢀꢀꢀꢀꢀꢀ
13
44.保持模组
ꢀꢀꢀꢀꢀꢀꢀꢀꢀꢀꢀꢀꢀ
20
45.第一定位块
ꢀꢀꢀꢀꢀꢀꢀꢀꢀꢀꢀ
21
46.第二定位块
ꢀꢀꢀꢀꢀꢀꢀꢀꢀꢀꢀ
22
47.第三定位块
ꢀꢀꢀꢀꢀꢀꢀꢀꢀꢀꢀ
23
48.矫正模组
ꢀꢀꢀꢀꢀꢀꢀꢀꢀꢀꢀꢀꢀ
30
49.第一电机
ꢀꢀꢀꢀꢀꢀꢀꢀꢀꢀꢀꢀꢀ
31
50.第一滑台
ꢀꢀꢀꢀꢀꢀꢀꢀꢀꢀꢀꢀꢀ
32
51.第一丝杠
ꢀꢀꢀꢀꢀꢀꢀꢀꢀꢀꢀꢀꢀ
321
52.第一丝杠螺母
ꢀꢀꢀꢀꢀꢀꢀꢀꢀ
322
53.第二电机
ꢀꢀꢀꢀꢀꢀꢀꢀꢀꢀꢀꢀꢀ
33
54.第二滑台
ꢀꢀꢀꢀꢀꢀꢀꢀꢀꢀꢀꢀꢀ
34
55.第二丝杠
ꢀꢀꢀꢀꢀꢀꢀꢀꢀꢀꢀꢀꢀ
341
56.第二丝杠螺母
ꢀꢀꢀꢀꢀꢀꢀꢀꢀ
342
57.第一矫正块
ꢀꢀꢀꢀꢀꢀꢀꢀꢀꢀꢀ
35
58.第二矫正块
ꢀꢀꢀꢀꢀꢀꢀꢀꢀꢀꢀ
36
59.第三矫正块
ꢀꢀꢀꢀꢀꢀꢀꢀꢀꢀꢀ
37
60.检测模组
ꢀꢀꢀꢀꢀꢀꢀꢀꢀꢀꢀꢀꢀ
40
61.检测件
ꢀꢀꢀꢀꢀꢀꢀꢀꢀꢀꢀꢀꢀꢀꢀ
41
62.底板
ꢀꢀꢀꢀꢀꢀꢀꢀꢀꢀꢀꢀꢀꢀꢀꢀꢀ
42
63.载具
ꢀꢀꢀꢀꢀꢀꢀꢀꢀꢀꢀꢀꢀꢀꢀꢀꢀ
50
64.本体
ꢀꢀꢀꢀꢀꢀꢀꢀꢀꢀꢀꢀꢀꢀꢀꢀꢀ
51
65.第一固定块
ꢀꢀꢀꢀꢀꢀꢀꢀꢀꢀꢀ
52
66.第二固定块
ꢀꢀꢀꢀꢀꢀꢀꢀꢀꢀꢀ
53
67.处理器
ꢀꢀꢀꢀꢀꢀꢀꢀꢀꢀꢀꢀꢀꢀꢀ
70
68.工件
ꢀꢀꢀꢀꢀꢀꢀꢀꢀꢀꢀꢀꢀꢀꢀꢀꢀ
200
69.第一边框段
ꢀꢀꢀꢀꢀꢀꢀꢀꢀꢀꢀ
300
70.第二边框段
ꢀꢀꢀꢀꢀꢀꢀꢀꢀꢀꢀ
400
71.矫正系统
ꢀꢀꢀꢀꢀꢀꢀꢀꢀꢀꢀꢀꢀ
500
具体实施方式
7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73.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74.当两元件(平面、线条)平行设置时,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平行与大致平行两种。其中大致平行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可存在一定的夹角,夹角的角度大于0
°
且小于或等于10
°

75.当两元件(平面、线条)垂直设置时,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垂直与大致垂直两种。其中大致垂直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夹角角度大于或等于80
°
且小于90
°

7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7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矫正设备,用于矫正工件,包括载具、矫正模组及检测模组,所述载具用于支承工件。所述矫正模组与所述载具连接,包括第一矫正块及第二矫正块,所述第一矫正块用于沿第一方向抵压所述工件的第一边框段,以使所述第一边框段产生第一形变。所述第二矫正块用于沿第二方向抵压所述工件的第二边框段,以使所述第二边框段产生第二形变。所述检测模组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形变及所述第二形变,以根据所述第一形变及所述第二形变形成第一补偿值,以使所述矫正模组基于所述第一补偿值矫正所述工件。上述矫正设备中,矫正模组抵压工件,使得工件产生形变,检测模组根据工件形变形成补偿值,矫正模组根据补偿值对工件进行矫正。使得不同的工件由于尺寸不同,形成的补偿值也不同,从而矫正设备能够根据工件的尺寸不同,对应进行矫正,矫正精度高。
7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做出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79.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矫正设备100,用于矫正工件200,矫正设备100包括载具50、矫正模组30及检测模组40,载具50用于支撑工件200,矫正模组30与载具50连接,用于对工件200进行矫正。检测模组40用于检测工件200的形变,并根据形变形成补偿值,以使矫正模组30对工件200进行矫正。
80.请参阅图1和图2,工件20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边框段300及第二边框段400。矫正模组30包括第一矫正块35及第二矫正块36,第一矫正块35及第二矫正块36均设置于载具50
上。第一矫正块35用于沿第一方向x抵压工件200的第一边框段300,以使第一边框段300产生第一形变。第二矫正块36用于沿第二方向y抵压工件200的第二边框段400,以使第二边框段400产生第二形变。
8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框段300及第二边框段400的数量均为两个,并且第一边框段300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边框段400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方向x垂直第二方向y,使得工件200的形状为矩形。
82.载具50包括本体51、第一固定块52及第二固定块53,第一固定块52与第二固定块53均固定在本体51上,第一固定块52用于与第一边框段300抵持,并通过与第一矫正块35配合,夹持第一边框段300。第二固定块53用于与第二边框段400抵持,并与第二矫正块36配合,夹持第二边框段400。
83.检测模组40用于检测第一边框段300产生的第一形变以及第二边框段400产生的第二形变,并根据第一形变及第二形变形成第一补偿值,以使矫正模组30基于第一补偿值矫正工件200。
84.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模组40包括底板42及检测件41,沿第三方向z,底板42设置于本体51的下方,第三方向z垂直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
85.检测件41设置于底板42上,并沿工件200的第一边框段300及第二边框段400设置。
86.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件41的数量为多个,且每个第一矫正块35及第二矫正块36均分别对应一个检测件41,使得检测件41能够精准的检测工件200产生的形变。
87.将工件200放置于本体51上,第一矫正块35沿第一方向x抵压工件200的第一边框段300,使得工件200产生第一形变。第二矫正块36沿第二方向y抵压工件200的第二边框段400,使得工件200产生第二形变。检测件41检测工件200的第一形变及第二形变,并形成第一补偿值,第一矫正块35根据第一补偿值对工件200的第一边框段300进行矫正,第二矫正块36对第二边框段400进行矫正。与一次性通过气缸将工件200撑开到公差允许的范围内相比,矫正设备100通过检测并计算出工件200需要的第一补偿值后再矫正工件200,能够有效的提升矫正精度。
88.在一些实施例中,矫正模组30还包括第一电机31及第一滑台32,第一电机31设置在本体51上,并与第一滑台32连接。第一滑台32用于与第一矫正块35或第二矫正块36连接,从而带动第一矫正块35沿第一方向x移动,或者带动第二矫正块36沿第二方向y移动。
89.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台32包括第一丝杠321及第一丝杠螺母322,第一电机31与第一丝杠321连接,第一丝杠螺母322与第一丝杠321螺纹连接,第一电机31驱动第一丝杠32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丝杠螺母322沿第一丝杠321长度方向移动。
90.在一些实施例中,矫正模组30还包括第二电机33及第二滑台34,第二电机33设置在本体51上,并与第二滑台34连接。第一电机31及第二电机33位于本体51相邻的两侧,第一滑台32与第一矫正块35连接,用于带动第一矫正块35沿第一方向x移动。第二滑台34与第二矫正块36连接,用于带动第二矫正块36沿第二方向y移动。
91.请参阅图4,第二滑台34包括第二丝杠341及第二丝杠螺母342,第二电机33与第二丝杠341连接,第二丝杠341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丝杠螺母342套设于第二丝杠341上,第二矫正块36连接于第二丝杠螺母342。第二电机33驱动第二丝杠34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丝杠螺母342沿第二丝杠341长度方向移动,使得第二矫正块36能够在第二方向y移动。
92.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框段300还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矫正模组30还包括第三矫正块37,第三矫正块37位于第一矫正块35的一侧并连接于第一丝杠螺母322。第一矫正块35用于抵压第一部分,以使工件200产生第一形变,第三矫正块37用于抵压第二部分以使工件200产生第三形变。检测模组40通过检测第一形变、第二形变及第三形变形成第一补偿值,矫正模组30根据第一补偿值矫正工件200。
93.可选的,第一矫正块35的数量为一个,第三矫正块37的数量为两个,并位于第一矫正块35相对的两侧,第一电机31及第一滑台32的数量为三个,第一矫正块35与一个第一滑台32连接,每个第三矫正块37与一个第一滑台32连接。使得第一矫正块35及每个第三矫正块37均能够单独移动,由于设置独立分段矫正的方式,避免了矫正长边(即第一边框段300)时由于长边的各个部分受力不均匀导致平面度无法达到精度要求、过压容易导致长边的厚度发生变化产生废品的问题,从而提升矫正精度。
9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矫正块35的数量不限于一个,第三矫正块37的数量也不限于两个,而是根据需要矫正工件200的尺寸进行适配。例如第一矫正块35还可以是两个、三个等。第三矫正块37可以是一个、两个、四个等。
95.在一些实施例中,矫正设备100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耦接检测模组40及矫正模组30。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检测模组40的第一反馈信号,第一反馈信号用于表征第一形变及第二形变。
9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反馈信号用于表征第一形变、第二形变及第三形变。
97.控制装置接收第一反馈信号后对计算第一补偿值,并将第一补偿值发送至矫正模组30。以使矫正模组30基于第一补偿值矫正工件200。
98.在一些实施例中,矫正设备100还包括基准模组10,基准模组10与本体51连接,用于将工件200推至基准位置。基准模组10包括与本体51连接的第一基准块12及第二基准块13,第一基准块12与第一固定块52相对设置,第一基准块12位于工件200的一个第一边框段300的外侧,第一固定块52位于工件200的另一个第一边框段300的外侧。第一基准块12能够沿第一方向x移动并推动第一边框段300。
99.第二基准块13与第二固定块53相对设置,第二基准块13位于工件200的一个第二边框段400的外侧,第二固定块53位于工件200的另一个第二边框段400的外侧。第二基准块13能够沿第二方向y移动,并推动第二边框段400。
100.将工件200放置于本体51上,随后第一基准块12推动工件200沿第一方向x移动,第二基准块13推动工件200沿第二方向y移动,使得工件200移动至基准位置。
10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准块12及第二基准块13上分别连接有气缸,通过气缸驱使第一基准块12及第二基准块13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驱使第一基准块12与第二基准块13移动。
102.在一些实施例中,矫正设备100还包括保持模组20,保持模组20与本体51连接,用于配合基准模组10固定工件200,使得工件200固定在基准位置上。保持模组20包括第一定位块21及第二定位块22,第一定位块21位于工件200的内侧,且第一基准块12及第一定位块21位于第一边框段300相对的两侧。第一定位块21与第一基准块12相向移动,以配合第一基准块12在第一方向x上夹持工件200。
103.第二定位块22位于工件200的内侧,且第二基准块13与第二定位块22位于第二边
框段400相对的两侧。第二定位块22与第二基准块13相向移动,以配合第二基准块13在第二方向y上夹持工件200。
104.通过第一基准块12与第一定位块21的配合,以及第二基准块13与第二定位块22的配合,使得工件200在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夹持定位,工件200能够稳定地保持在基准位置上。
105.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持模组20还包括第三定位块23,第三定位块23位于工件200的内侧,用于与第一基准块12或第一固定块52相向移动,并在第一方向x上夹持工件200。
10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定位块23的数量为四个,并呈矩形阵列设置于工件200内侧,两块第三定位块23相邻于第一基准块12,另外两块定位块相邻于第一固定块52。
107.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定位块23的数量不限于四个,还可以是两个、三个、六个等数量。第三定位块23也不限于仅与第一基准块12或第一固定块52配合,在第一方向x上夹持工件200,第三定位块23还可以与第二基准块13或第二固定块53配合,在第二方向y上夹持工件200。
10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块21、第二定位块22及第三定位块23均分别连接有气缸,通过气缸驱使第一定位块21、第二定位块22及第三定位块23运动。
109.通过基准模组10对工件200进行基准定位后,通过保持模组20与基准模组10的配合,夹持固定工件200的过程有多种方式,可以根据工件200的尺寸、材料、矫正精度的要求等决定。例如对工件200夹持工件200,使工件200固定在基准位置的过程可以是:
110.靠近第一基准块12的两块第三定位块23与第一基准块12配合,夹持工件200的第一边框段300,从而对工件200在第一方向x上进行定位。随后第三定位块23再松开对工件200的夹持。
111.然后第二定位块22与第二基准块13配合对第二边框段400进行夹持,从而工件200在第二方向y上定位。
112.接着靠近第一基准块12的两块第三定位块23与第一基准块12配合,再次夹持工件200的第一边框段300。
113.远离第一基准块12的两块第三定位块23与第一固定块52配合,夹持工件200的另一第一边框段300。
114.最后第一定位块21与第一基准块12配合,夹持工件200的第一边框段300,从而对工件200固定。
115.在工件200固定于基准位置后,通过矫正模组30使工件200产生第一形变、第二形变及第三形变,检测模组40检测工件200的形变并形成第一反馈信号,控制装置接收第一反馈信号并计算第一补偿值并发送至矫正模组30,矫正模组30基于第一补偿值矫正工件200。检测模组40可选的为探针,通过探针对第一形变、第二形变及第三形变进行量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量测数据结果计算出均值(公差均值和/或直线度均值)进行第一次的补偿,补偿结果二次探针量测,预估值与量测值对比是否由达到公差范围,如有偏差在进行第二次计算补偿,超过三次则判定异常处理。探针作为一种机械式位置传感器,能够对矫正尺寸实时监测及数据输出,进而能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制造需求。示例性的,采用8套探针布局在矫正模组30的底部,通过探针对工件200尺寸实时监测输出及数据反馈保证了内撑矫正的精度,即使得矫正工件200的精度更高。
116.综上,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矫正设备100,通过固定模组及保持模组20的配合,使得工件200固定于基准位置。并能够根据工件200的尺寸对应矫正工件200,与直接将工件200撑开到位相比,矫正设备100矫正工件200的精度更高。
117.请参阅图6,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矫正方法,用于矫正工件200,矫正方法可被上述矫正设备100执行,包括如下步骤:
118.s101:基于工件200已被固定,发送矫正信号至矫正模组30,以使矫正模组30对工件200施加压力,且工件200产生形变。
119.s102:接收来自检测模组40根据工件200产生形变形成的第一反馈信号;
120.s103:根据第一反馈信号,计算第一补偿值。
121.s104:发送第一补偿值至矫正模组30,以使矫正模组30基于第一补偿值矫正工件200。
1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01之前,还可包括步骤:
123.s100:发送定位信号至基准模组10,以使基准模组10将工件200推至基准位置。
124.在步骤s100中,基准模组10包括第一基准块12及第二基准块13,第一基准块12位于工件200的外侧,用于沿第一方向x移动并推动第一边框段300,第二基准块13位于工件200外侧,用于沿第二方向y移动并推动第二边框段400。使得工件200能够移动至基准位置。
125.进一步的,还可包括:发送保持信号至保持模组20,以使保持模组20与基准模组10配合固定工件200在基准位置。
126.保持模组20包括第一定位块21及第二定位块22,第一定位块21及第二定位块22均位于工件200内侧,第一定位块21与第一基准块12配合夹持工件200的第一边框段300,第二定位块22与第二基准块13配合,夹持工件200的第二边框段400,从而将工件200固定于基准位置。
127.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持模组20还包括第三定位块23,第三定位块23位于工件200内侧,用于沿第一方向x移动,并与第一基准块12或载具50配合夹持工件200。
128.在s101中,矫正模组30包括第一矫正块35及第二矫正块36,工件200包括相连的第一边框段300及第二边框段400,第一矫正块35沿第一方向x移动并抵压第一边框段300,使得工件200产生第一形变。第二矫正块36沿第二方向y移动,并抵压第二边框段400,使得工件200产生第二形变。
129.在一些实施例中,矫正模组30还包括第三矫正块37,第一边框段300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第一矫正块35沿第一方向x抵压于第一部分,使得工件200产生第一形变。第三矫正块37沿第一方向x移动并抵压于第二部分,使得工件200产生第三形变。
13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矫正块35、第二矫正块36及第三矫正块37对抵压工件200的时间大于十秒,以使检测模组40能够精准检测工件200的形变。
13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框段300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边框段400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方向x垂直第二方向y,第一边框段300及第二边框段400的数量均为两个,使得工件200的形状为矩形。
132.在s102中,第一反馈信号用于表征第一形变及第二形变,第一形变通过检测模组40检测第一矫正块35对第一边框段300施加的压力,使得工件200产生的形变所得到。第二形变通过检测模组40检测第二矫正块36对第二边框段400施加的压力,使得工件200产生的
形变所得到。
13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反馈信号用于表征第一形变、第二形变及第三形变。其中,第三形变通过检测模组40检测第三矫正块37对第一边框段300施加的压力,使得工件200产生的形变所得到。
134.在步骤s103中,第一补偿值包括第一补偿及第二补偿,步骤s103还进一步包括根据第一形变,计算第一补偿,根据第二形变,计算第二补偿。从而计算出矫正模组30对工件200的第一方向x的矫正量及第二方向y的矫正量。
13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补偿还包括第三补偿,步骤s103还进一步包括根据第三形变,计算第三补偿。
136.在步骤s104中,根据第一补偿,第一矫正块35沿第一方向x移动并矫正工件200的第一边框段300。根据第二补偿,第二矫正块36沿第二方向y移动,并矫正工件200的第二边框段400。
137.在一些实施例中,s104步骤还包括根据第三补偿,第三矫正块37沿第一方向x移动,并矫正工件200的第一边框段300。
138.在步骤s104之后,还包括步骤s105:基于第一补偿值的发送接收第二反馈信号。
139.在步骤s105中,第二反馈信号是矫正模组30基于第一补偿值对工件200施加压力,使得工件200产生形变,检测模组40检测工件200产生的形变而形成。
140.在步骤s105之后,还包括步骤s106:判断工件200的尺寸是否达到预定公差。及步骤s107:基于工件200的尺寸未达到预定公差范围,计算第二次补偿值。
141.在步骤s107中,矫正模组30基于第一补偿值对工件200第一次矫正后,根据工件200在第一方向x的公差以及工件200在第二方向y的公差,计算第二补偿值。
142.在步骤s107之后,还包括步骤s108:基于第二补偿值的发送,接收第三反馈信号。
143.在步骤s108中,第三反馈信号是矫正模组30基于第二补偿值对工件200施加压力,使得工件200产生形变,检测模组40检测工件200产生的形变而形成。
144.在步骤s108之后,还包括步骤s109:判断工件200的尺寸是否达到预定公差。
145.及步骤s110:基于工件200的尺寸未达到预定公差范围,发送信号至报警模组,报警模组用于发出警报。
146.可以理解的是,步骤s110中检测到工件200的尺寸未达到预定公差范围时,不限于发送信号至报警模组,也可以是计算第三次补偿值,矫正模组30基于第三补偿值矫正工件。
147.因此,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矫正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48.s100:发送定位信号至基准模组10,以使基准模组10将工件200推至基准位置。
149.s101:基于工件200已被固定,发送矫正信号至矫正模组30,以使矫正模组30对工件200施加压力,且工件200产生形变。
150.s102:接收来自检测模组40根据工件200产生形变形成的第一反馈信号;
151.s103:根据第一反馈信号,计算第一补偿值。
152.s104:发送第一补偿值至矫正模组30,以使矫正模组30基于第一补偿值矫正工件200。
153.s105:基于第一补偿值的发送接收第二反馈信号。
154.s106:判断工件200的尺寸是否达到预定公差。
155.s107:基于工件200的尺寸未达到预定公差范围,计算第二次补偿值。
156.s108:基于第二补偿值的发送,接收第三反馈信号。
157.s109:判断工件200的尺寸是否达到预定公差。
158.s110:基于工件200的尺寸未达到预定公差范围,发送信号至报警模组,报警模组用于发出警报。
159.本技术的矫正方法通过先检测工件200形变计算矫正量,使得矫正模组30能够根据不同的工件200进行对应的矫正,矫正精度高。并且第一次矫正后的工件200尺寸未达到公差范围能够再次对工件200进行矫正,若矫正后工件200尺寸仍未达到公差范围,则发出警报提醒用户。
160.请参阅图7,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矫正系统500,用于自动矫正工件200,矫正系统500包括可读指令,可读指令用于被处理器70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矫正方法。
161.处理器70用于加载上述指令以执行上述矫正方法。其中,处理器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
162.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技术公开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