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医用床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4:15: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病床。


背景技术: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指出:对于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建议进行肺复张。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每天应当进行12小时以上的俯卧位通气。俯卧位机械通气效果不佳者,如条件允许,应当尽快考虑体外膜肺氧合(ecmo)。因此,俯卧位通气是治疗ards的重要方法。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五处提到了俯卧位通气:
⑴ꢀ
pao2/fio2低于 200 mmhg 应给予经鼻高流量氧疗( hfnc) 或无创通气( niv)。 接受 hfnc 或 niv 的病人,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建议同时实施俯卧位通气, 即清醒俯卧位通气,俯卧位治疗时间应大于12 小时。
⑵ꢀ
部分病人使用 hfnc 或 niv 治疗的失败风险高, 需要密切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若短时间( 1~ 2 小时) 治疗后病情无善,特别是接受俯卧位治疗后,低氧血症仍无改善,或呼吸频数、潮气量过大或吸气努力过强等,往往提示 hfnc 或 niv 治疗疗效不佳,应及时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⑶ꢀ
ecmo 启动时机。 在最优的机械通气条件下( fio2≥ 80%, 潮气量为 6 ml/kg 理想体重, peep≥ 5 cmh2o, 且无禁忌症),且保护性通气和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 并符合以下之一, 应尽早考虑评估实施 ecmo:
①ꢀ
pao2/fio2< 50 mmhg 超过 3 小时;
②ꢀ
pao2/fio2< 80 mmhg 超过 6 小时;
③ꢀ
动脉血 ph< 7.25 且 paco2> 60 mmhg 超过 6 小时, 且呼吸频率> 35 次/分;
④ꢀ
呼吸频率> 35 次/分时, 动脉血 ph< 7.2 且平台压》30cmh2o;
⑤ꢀ
合并心源性休克或者心脏骤停。
⑷ꢀ
(经ecmo治疗的病人,) 对于氧合功能难以维持或吸气努力强、双肺重力依赖区实变明显、或需积极气道分泌物引流的病人,可联合俯卧位通气。

卧床病人定时变更体位,预防压力性损伤。按护理规范做好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人工气道、俯卧位通气、镇静镇痛、体外膜肺氧合诊疗的护理。
4.问题是,在新冠肺炎icu病房,给病人翻一个身,需要7-8位穿着防护服的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可实现轻松将病人从仰卧位转换成俯卧位的医用重症监护病床(专利申请号202120521222.3、专利申请号202010888136.6)。但我们发现,对于体型大的病人,该病床不够宽,因此,我们再设计了一种可以扩宽的病床。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协助医护人员轻松完成重症病人在仰卧位和俯卧位之间变换体位的病床,同时病床两侧可以扩宽。
6.其技术方案一如下:一种医用床,包括床板、床板翻转装置、床架、床底座,床架固定于床底座,床板固定于床架,床板翻转装置连接于床架和床板,床板包括第一翻身板、第二翻身板和中间板,中间板置于床架的中间,且第一翻身板的一侧与第二翻身板的一侧分别连接于中间板的两侧,医用床还包括床扩宽装置,设置于医用床的一侧或两侧。
7.其技术方案二如下:一种医用床,包括床板、床板驱动装置、床架、床底座,床板包括第一翻身板、第二翻身板和中间板,中间板置于床架的中间,且第一翻身板的一侧与第二翻身板的一侧分别连接于中间板的两侧,中间板、第一翻身板和第二翻身板分为相对应的上部、中上部、中下部和下部四部分,其特征在于,医用床还包括床扩宽装置,可设置于医用床的一侧或两侧。
8.技术方案一和二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技术方案一的有三块翻身板,可以使医务人员轻松帮病人完成仰卧位和俯卧位之间的体位变换;技术方案二有十二块翻身板,除了可以使医务人员轻松帮病人完成仰卧位和俯卧位之间的体位变换之外,还具有抬背、抬腿的功能。
9.技术方案一或二的有益效果:可以根据病人体型情况,使用床扩宽装置对医用床进行扩宽,使病人更舒适;特别是病人通过该医用床完成仰卧位和俯卧位之间的变换体位后,通床过扩展装置,保证病人在床的一侧具有足够的位置,而无需再次移动病人至床中间,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也减少移动病人可能造成的风险。
10.进一步地,床扩宽装置由扩宽床垫和扩宽床架组成,扩宽床架通过连接固定装置与医用床相连接。
11.更进一步地,连接固定装置为插入和卡固连接。
12.更进一步地,扩宽床架为可移动床架。
13.进一步地,床扩宽装置包括可拉出与收入床板和床垫。
14.进一步地,床扩宽装置包括固定在床架上、可拉出与收入的床板和附属在床垫两侧的可充气床垫。
15.进一步地,医用床还包括第一翻身板床垫和第二翻身板床垫,第一翻身板床垫和第二翻身板床垫分别固定于第一翻身板和第二翻身板,所述床扩宽装置为充气床垫,固定收纳于第一翻身板床垫和第二翻身板床垫,当需要扩展时,只需用充气泵将充气床垫充气,并且用支撑凳放置于充气床垫下方加强支撑。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三块板的轴测图。
1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三块板的正视图。
1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三块板仰卧位和俯卧位翻转时的轴测图。
1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十二块板的轴测图。
20.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十二块板的正视图。
21.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十二块板仰卧位和俯卧位翻转时的轴测图。
22.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十二块板抬背时的轴测图。
23.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十二块板抬腿时的轴测图。
24.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轴测爆炸视图。
25.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底部轴测局部放大视图。
26.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底部轴测局部放大视图。
27.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带有支撑腿的轴测爆炸视图。
28.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带有支撑腿的底部轴测局部放大视图。
29.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带有支撑腿的底部轴测局部放大视图。
30.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俯视爆炸视图。
31.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去掉床垫的俯视图。
32.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去掉床垫的轴测爆炸视图。
33.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底部的轴测局部放大视图。
34.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的轴测图。
35.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俯视爆炸视图。
36.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轴测爆炸视图。
37.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底部轴测局部放大视图。
38.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的正视图。
39.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的轴测爆炸视图。
40.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的俯视图。
41.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4.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45.如图1至图3,为实施例1,一种医用床0,包括床板1、电机2、床架3、床底座4,床架3固定于床底座4,床板1固定于床架3,电机2连接于床架3和床板1,床板1包括第一翻身板11、第二翻身板13和中间板12,中间板12置于床架3的中间,且第一翻身板11的一侧与第二翻身板13的一侧分别连接于中间板12的两侧。
46.当病人以仰卧位躺于第一翻身板11时,使第一翻身板11和第二翻身板13同时往中间板12翻转至合适坡度,再轻轻将病人正对着推向第二翻身板13,然后使第一翻身板11和第二翻身板13同时往回翻转至水平,此时病人以俯卧位躺于第二翻身板13,轻松帮病人完成仰卧位和俯卧位之间的体位变换,可大大减轻医护人员负担。
47.如图4至图8,为实施例2,一种医用床0,包括床板1、电机2、床架3、床底座4,床板1包括第一翻身板11、第二翻身板13和中间板12,中间板12置于床架3的中间,且第一翻身板11的一侧与第二翻身板13的一侧分别连接于中间板12的两侧,中间板12包括中间板上部201、中间板中上部202、中间板中下部203、中间板下部204,第一翻身板11包括第一翻身板上部101、第一翻身板中上部102、第一翻身板中下部103、第一翻身板下部104,第二翻身板
13包括第二翻身板上部301、第二翻身板中上部302、第二翻身板中下部303、第二翻身板下部304。
48.当病人以仰卧位躺于第一翻身板11时,使第一翻身板11和第二翻身板13同时往中间板12翻转至合适坡度,再轻轻将病人正对着推向第二翻身板13,然后使第一翻身板11和第二翻身板13同时往回翻转至水平,此时病人以俯卧位躺于第二翻身板13,轻松帮病人完成仰卧位和俯卧位之间的体位变换,可大大减轻医护人员负担。
49.当病人躺于医用床0时,使第一翻身板上部101、中间板上部201、第二翻身板上部301向上翻转,实现抬背功能。
50.当病人躺于医用床0时,使第一翻身板中下部103、中间板中下部203、第二翻身板中下部303向上翻转,实现抬腿功能。
51.如图9至图10所示,为实施例3,在实施例1和2的基础上,该医用床0还包括床扩宽装置,由第一扩宽床垫52和第一扩宽床架51组成,设置于医用床0两侧,第一扩宽床架51为可移动床架,第一扩宽床架51上设置有第一轴511,医用床0的翻身板1上设置有第一孔111,通过第一轴511插入第一孔111使第一扩宽床架51卡固于翻身板1上,并用弹簧定位销t来定位和固定第一轴511与第一孔111的相对位置,保证第一扩宽床架51稳定固定于翻身板1上,再将第一扩宽床垫52放置于第一扩宽床架51上,从而实现医用床0的扩宽。
52.如图11所示,实施例3所述的第一孔111也可设置于医用床0的床架3上,通过第一轴511插入第一孔111使第一扩宽床架51卡固于床架3上。
53.如图12至图1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第一扩宽床架51上还设置有支撑腿512,对第一扩宽床架51起支撑作用。
54.如图15至图18所示,为实施例4,在实施例1和2的基础上,该医用床0还包括床扩宽装置,由第二扩宽床垫62和第二扩宽床架61组成,设置于医用床0两侧,第二扩宽床架61为可移动床架,第二扩宽床架61上设置有第二孔611和第一勾爪612,医用床0的床架3上设置有输液管孔,第二孔611可套于输液管孔上,第一勾爪612则勾在床架3上,从而将第二扩宽床架61固定于床架3上,再将第二扩宽床垫62放置于第二扩宽床架61上,从而实现医用床0的扩宽。
55.如图18至图22所示,为实施例5,在实施例1和2的基础上,该医用床0还包括床扩宽装置,由第三扩宽床垫72和第三扩宽床架71组成,在床架3上设置有导轨321,第三扩宽床架71上设置有滚轮711,滚轮711可滑动地固定于导轨321上,并用弹簧定位销t来定位和固定第三扩宽床架71与床架3的相对位置,当需要扩宽医用床0时,即可将第三扩宽床架71拉出,同时放置第三扩宽床垫72,并可将凳子d放置于第三扩宽床架71以加强支撑,在不需要扩宽医用床0时,可将第三扩宽床架71收入。
56.在实施例5中,第三扩宽床垫72也可以为充气床垫,放置于第三扩宽床架71,扩宽时,将第三扩宽床架71拉出,并用充气泵c给第三扩宽床垫72充气,不需要扩宽时,将第三扩宽床垫72泄气。
57.如图23至图26所示,实施例6,在实施例1和2的基础上,医用床0还包括第一翻身板床垫91'和第二翻身板床垫91",第一翻身板床垫91'和第二翻身板床垫91"分别固定于第一翻身板11和第二翻身板13,所述床扩宽装置包括第四扩宽床垫81,第四扩宽床垫81为可充气床垫,并固定收纳于第一翻身板床垫91'和第二翻身板床垫91",当需要扩展时,只需用充
气泵c将第四扩宽床垫81充气,并且用凳子d放置于第四扩宽床垫81下方加强支撑。
58.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9.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