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转向盘吸振器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9:19: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盘吸振器。


背景技术:

2.动力吸振器一直作为汽车nvh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现有的动力吸振器,通常为橡胶和质量块通过涂覆粘合剂后进行硫化成型工艺,开发难度大,成本高以及开发时间长,且骨架上需涂覆粘合剂,粘合剂本身成本较大,粘合剂在涂覆的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物质,对操作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动力吸振器一般作为汽车上市之前解决噪音和振动的补救措施中关键的零件,现有的转向盘动力吸振器橡胶阻尼腿结构是空心的,对模具的尺寸精度要求以及空间要求较高,现有结构的动力吸振器由于开发时间长常常无法满足整车开发进度,常常在上市之前的整车所有状态都锁定,结构和尺寸不能大范围的变更。
3.动力吸振器的橡阻尼系统在工作时,汽车在极限工况下,如果减速带,泥坑时会有较大的振动,如泥坑路面,转向盘动力吸振器系统会产生极限运动,现有的动力吸振器无限位保护,这就使得动力吸振器的耐久性降低,在极限工况下,会有磕碰异响的现象产生。这就需要设计一个限位功能的吸振器来满足汽车行驶的极限工况,从而提高动力吸振器的耐久性和防磕碰异响性。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转向盘吸振器。
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转向盘吸振器,包括转向盘金属骨架和质量块,质量块设置在转向盘金属骨架一侧,质量块上连接有多个橡胶阻尼腿,多个橡胶阻尼腿均贯穿转向盘金属骨架并与转向盘金属骨架连接。
6.优选的,质量块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橡胶阻尼腿一端部分别设置在多个第一通孔内,第一通孔内壁设置有第一环形凸起,橡胶阻尼腿上位于第一环形凸起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卡条、第二卡条,第一卡条、第二卡条的直径均大于第一环形凸起的内径且第一卡条、第二卡条分别与第一环形凸起两侧面贴合。
7.优选的,转向盘金属骨架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多个橡胶阻尼腿分别贯穿多个第二通孔,橡胶阻尼腿位于第一通孔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环形的第三卡条、第四卡条,第三卡条、第四卡条的直径均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且第三卡条、第四卡条分别与转向盘金属骨架两侧面贴合。
8.优选的,橡胶阻尼腿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橡胶阻尼腿呈方形分布。
9.优选的,橡胶阻尼腿上位于转向盘金属骨架远离质量块一侧位置设置环形加强筋。
10.优选的,质量块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三通孔,两个第三通孔内均连接有限位橡胶塞且限位橡胶塞的厚度大于质量块的厚度。
11.优选的,第三通孔内壁设置有第二环形凸起,限位橡胶塞位于第二环形凸起两侧
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五卡条、第六卡条,第五卡条、第六卡条的直径大于第二环形凸起的内径且第五卡条、第六卡条分别与第二环形凸起两侧贴合。
12.优选的,限位橡胶塞靠近转向盘金属骨架一侧向内凹陷形成有凹槽。
1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转向盘吸振器,通过快速安装橡胶阻尼腿的方式将转向盘金属骨架和质量块连接,此种连接方式较新颖,开发难度低,成本低,且开发时间较短;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橡胶塞,起到限位保护的作用,限位橡胶塞和转向盘金属骨架中的限位顶杆有较小的距离,这就能限制了质量块在极限工况下的位移量,防止质量块碰到转向盘金属骨架以及转向护罩,避免产生异响,同时较小的限位位移大大提高的产品的耐久性能;本实用新型汽车转向盘吸振器开发验证调试的便捷性大大提高,只需要更换动力吸振器的橡胶阻尼腿就能快速实现转向盘吸振器性能需求的变更,而调试频率可以通过更改橡胶阻尼腿的尺寸从而实现快速的需求;本实用新型通过拔橡胶阻尼腿的端面,安装非常快速简单和方便,同现有的尺寸相比会更小,对模具的要求会更加简单,产品的制造成本大大减少。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转向盘吸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转向盘吸振器中质量块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转向盘吸振器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转向盘吸振器,包括转向盘金属骨架1和质量块2,质量块2设置在转向盘金属骨架1一侧,质量块2上连接有四个橡胶阻尼腿3且四个橡胶阻尼腿3呈方形分布,多个橡胶阻尼腿3均贯穿转向盘金属骨架1并与转向盘金属骨架1连接。
18.本实施例中通过快速安装橡胶阻尼腿3的方式将转向盘金属骨架1和质量块2连接,此种连接方式较新颖,开发难度低,成本低,且开发时间较短。
19.本实施例中,质量块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橡胶阻尼腿3一端部分别设置在多个第一通孔内,第一通孔内壁设置有第一环形凸起21,橡胶阻尼腿3上位于第一环形凸起21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卡条31、第二卡条 32,第一卡条31、第二卡条32的直径均大于第一环形凸起21的内径且第一卡条31、第二卡条32分别与第一环形凸起21两侧面贴合。转向盘金属骨架1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多个橡胶阻尼腿3分别贯穿多个第二通孔,橡胶阻尼腿3 位于第一通孔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环形的第三卡条33、第四卡条34,第三卡条 33、第四卡条34的直径均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且第三卡条33、第四卡条34分别与转向盘金属骨架1两侧面贴合。
20.本实施例中,通过拔橡胶阻尼腿3的端面,安装非常快速简单和方便,同现有的尺寸相比会更小,对模具的要求会更加简单,产品的制造成本大大减少、
21.在具体实施例中,橡胶阻尼腿3上位于转向盘金属骨架1远离质量块2一侧位置设置环形加强筋35。
2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汽车启动行驶某一车速时,通过发动机的抖动和激振传
递至转向盘,转向盘发生振动,转向盘的振动就会发传递到此动力吸振器上,由于橡胶阻尼腿3的存在,转向盘的振动会迅速传到质量块上使得质量块2振动,转向盘不振动,从而车上人员的乘坐舒适度得到提升,驾驶员可以避免由于振动造成的身体不适,从而消除振动产生的晕车疲劳情绪。
23.在具体实施例中,质量块2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三通孔,两个第三通孔内均连接有限位橡胶塞4且限位橡胶塞4的厚度大于质量块2的厚度。第三通孔内壁设置有第二环形凸起22,限位橡胶塞4位于第二环形凸起22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五卡条41、第六卡条42,第五卡条41、第六卡条42的直径大于第二环形凸起22的内径且第五卡条41、第六卡条42分别与第二环形凸起22两侧贴合。限位橡胶塞4靠近转向盘金属骨架1一侧向内凹陷形成有凹槽43。通过设置限位橡胶塞4,起到限位保护的作用,限位橡胶塞4和转向盘金属骨架1中的限位顶杆有较小的距离,这就能限制了质量块2在极限工况下的位移量,防止质量块2碰到转向盘金属骨架1以及转向护罩5,避免产生异响,同时较小的限位位移大大提高的产品的耐久性能。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转向盘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盘金属骨架(1)和质量块(2),质量块(2)设置在转向盘金属骨架(1)一侧,质量块(2)上连接有多个橡胶阻尼腿(3),多个橡胶阻尼腿(3)均贯穿转向盘金属骨架(1)并与转向盘金属骨架(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转向盘吸振器,其特征在于,质量块(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橡胶阻尼腿(3)一端部分别设置在多个第一通孔内,第一通孔内壁设置有第一环形凸起(21),橡胶阻尼腿(3)上位于第一环形凸起(21)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卡条(31)、第二卡条(32),第一卡条(31)、第二卡条(32)的直径均大于第一环形凸起(21)的内径且第一卡条(31)、第二卡条(32)分别与第一环形凸起(21)两侧面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转向盘吸振器,其特征在于,转向盘金属骨架(1)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多个橡胶阻尼腿(3)分别贯穿多个第二通孔,橡胶阻尼腿(3)位于第一通孔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环形的第三卡条(33)、第四卡条(34),第三卡条(33)、第四卡条(34)的直径均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且第三卡条(33)、第四卡条(34)分别与转向盘金属骨架(1)两侧面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转向盘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橡胶阻尼腿(3)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橡胶阻尼腿(3)呈方形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转向盘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橡胶阻尼腿(3)上位于转向盘金属骨架(1)远离质量块(2)一侧位置设置环形加强筋(35)。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转向盘吸振器,其特征在于,质量块(2)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三通孔,两个第三通孔内均连接有限位橡胶塞(4)且限位橡胶塞(4)的厚度大于质量块(2)的厚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转向盘吸振器,其特征在于,第三通孔内壁设置有第二环形凸起(22),限位橡胶塞(4)位于第二环形凸起(22)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五卡条(41)、第六卡条(42),第五卡条(41)、第六卡条(42)的直径大于第二环形凸起(22)的内径且第五卡条(41)、第六卡条(42)分别与第二环形凸起(22)两侧贴合。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转向盘吸振器,其特征在于,限位橡胶塞(4)靠近转向盘金属骨架(1)一侧向内凹陷形成有凹槽(4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转向盘吸振器,包括转向盘金属骨架和质量块,质量块设置在转向盘金属骨架一侧,质量块上连接有多个橡胶阻尼腿,多个橡胶阻尼腿均贯穿转向盘金属骨架并与转向盘金属骨架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快速安装橡胶阻尼腿的方式将转向盘金属骨架和质量块连接,此种连接方式较新颖,开发难度低,成本低,且开发时间较短。且开发时间较短。且开发时间较短。


技术研发人员:夏良平 邢益福 彭岩 李俊 陈志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固技术(安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2
技术公布日:2022/3/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