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承载模块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22:33: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承载模块,尤其是一种显示器旋转至定位时产生过点手感回馈的承载模块。


背景技术:

2.为了满足各种使用情境,目前市面上已有可以转动显示器来调整直摆 (portrait)或横摆(landscape)的不同使用角度的支撑装置。然而,使用者在转动显示器时不易精确地直摆(例如0度)或横摆(例如90度),可能会需要不断手动微调角度及确认,而且可能最后还是会有几度的误差,无法精确地摆正,产生定位上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承载模块,可让承载的显示器于直立及横放间旋转,并在显示器旋转至特定角度时,提供使用者过点的手感回馈,让使用者在调整时可以通过手感回馈更容易且更直觉地确认显示器位于正确的角度位置。
4.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承载模块,用于承载一显示器于一直立柱上,使该显示器可在一轴在线相对该直立柱枢转。该承载模块包括一承载板、一第一摩擦件、一第二摩擦件、一本体件以及一前板。该承载板用以与该显示器连接,且该承载板具有一内环体及围绕该内环体的一板体,该内环体形成一中央通孔。该第一摩擦件设置于该承载板的一侧,该第一摩擦件具有周向连接的一弹性段及一实体段,该弹性段具有一柱体及相对的二臂体,所述臂体分别连接该柱体与该实体段。该第二摩擦件与该第一摩擦件相对地设置于该承载板的另一侧。该本体件与该直立柱连接,且该本体件具有一中央凸部及一周环部。该中央凸部相对于该周环部突出,且该周环部与该中央凸部之间共同形成一弧形轨道。其中,该周环部具有一外缘及形成于该外缘上的至少一凸块。该前板与该第二摩擦件接触且与该中央凸部固接,以与该本体件共同夹持该承载板、该第一摩擦件、及该第二摩擦件。其中,该柱体延伸于该弧形轨道中,当该显示器带动该承载板旋转,该柱体于该弧形轨道中滑动,当该柱体与所述凸块干涉,该柱体受挤压使该弹性段变形。
5.所述凸块自该外缘朝该轴线径向突出。
6.该凸块具有二凸部及其间的一凹部,该弧形轨道在该凸部具有一第一宽度且在所述凹部具有一第二宽度,该第一宽度小于该第二宽度。
7.当该柱体沿该弧形轨道进入或远离该凹部,该柱体与所述凸部干涉。
8.该第一摩擦件及该第二摩擦件固定于该承载板上随该承载板转动。
9.该内环体具有相反侧的一第一承靠面及一第二承靠面,该第一摩擦件被夹持于该第一承靠面与该周环部之间,该第二摩擦件被夹持于该第二承靠面与该前板之间。
10.该外缘与该第一摩擦件的该实体段接触。
11.该第一摩擦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柱,该第二摩擦件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柱,该第一承靠面及该第二承靠面上分别形成有至少一定位孔,供所述第一定位柱及所述第二定
位柱卡合。
12.该中央凸部具有一环形侧缘连接该周环部,该第一摩擦件的内缘邻接于该环形侧缘。
13.所述凸块的数量为三,并以90度圆心角为间隔配置,当该显示器呈直摆或横摆,该柱体位于其中一所述凸块的该凹部。
14.该承载模块还包含一壳件,与该承载板组配,该本体件容置于该壳件与该承载板之间。
15.该承载模块还包含多个螺丝,贯穿该前板并经由该中央通孔锁固于该本体件的该中央凸部,以将该前板固接于该本体件。
16.该周环部与该中央凸部之间还形成一滑动槽及相对的二止挡端,该承载板还具有一止挡块,该止挡块设置于该内环体且朝向该本体件延伸至该滑动槽中。
17.当该承载板相对该本体件转动至一极限位置,该止挡块抵掣所述止挡端。
18.该第一摩擦件还包含一缺口,供该止挡块穿设。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承载模块与显示器与直立柱连接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承载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承载模块的立体爆炸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承载模块的局部爆炸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承载模块的另一局部爆炸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承载模块中第一摩擦件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承载模块中本体件的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承载模块中本体件的另一示意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承载模块中柱体位于凸块的凹部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承载模块的局部示意图;以及
29.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承载模块的另一局部示意图。
30.图中,
31.1000 承载模块
32.2000 显示器
33.3000 直立柱
[0034]1ꢀꢀꢀꢀ
承载板
[0035]
11
ꢀꢀꢀ
内环体
[0036]
111
ꢀꢀ
第一承靠面
[0037]
1111 定位孔
[0038]
112
ꢀꢀ
第二承靠面
[0039]
1121 定位孔
[0040]
12
ꢀꢀꢀ
板体
[0041]
13
ꢀꢀꢀ
止挡块
[0042]
14
ꢀꢀꢀ
中央通孔
[0043]2ꢀꢀꢀꢀ
第一摩擦件
[0044]
21
ꢀꢀꢀ
弹性段
[0045]
211
ꢀꢀ
柱体
[0046]
212
ꢀꢀ
臂体
[0047]
22
ꢀꢀꢀ
实体段
[0048]
23
ꢀꢀꢀ
第一定位柱
[0049]
24
ꢀꢀꢀ
缺口
[0050]3ꢀꢀꢀꢀ
第二摩擦件
[0051]
31
ꢀꢀꢀ
第二定位柱
[0052]4ꢀꢀꢀꢀ
本体件
[0053]
41
ꢀꢀꢀ
中央凸部
[0054]
411
ꢀꢀ
环形侧缘
[0055]
42
ꢀꢀꢀ
周环部
[0056]
421
ꢀꢀ
外缘
[0057]
422
ꢀꢀ
凸块
[0058]
4221 凸部
[0059]
4222 凹部
[0060]
43
ꢀꢀꢀ
弧形轨道
[0061]
44
ꢀꢀꢀ
滑动槽
[0062]
45
ꢀꢀꢀ
止挡端
[0063]5ꢀꢀꢀꢀ
前板
[0064]6ꢀꢀꢀꢀ
螺丝
[0065]7ꢀꢀꢀꢀ
壳件
[0066]cꢀꢀꢀꢀ
轴线
[0067]
l
ꢀꢀꢀꢀ
最远距离
[0068]
w1
ꢀꢀꢀ
第一宽度
[0069]
w2
ꢀꢀꢀ
第二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70]
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承载模块1000。承载模块 1000用于承载一显示器2000于一直立柱3000上,使显示器2000可在一轴线c上相对直立柱3000枢转。承载模块1000包括一承载板1、一第一摩擦件2、一第二摩擦件3、一本体件4、一前板5、多个螺丝6以及一壳件7。其中,承载板1用以与显示器2000连接,承载板1与壳件7固定且共同夹持与直立柱3000固接的本体件4,并可相对本体件4转动。
[0071]
如图4及图5所示,承载板1具有一内环体11、一板体12、一止挡块13及一中央通孔14。中央通孔14形成于内环体11,板体12围绕内环体11,止挡块13设置于内环体11,且朝向本体件4延伸。内环体11具有相反侧的一第一承靠面111及一第二承靠面112,分别与第一摩擦件2 及第二摩擦件3接触,且第一承靠面111及第二承靠面112上分别形成有定位孔1111、1121,供第一摩擦件2及第二摩擦件3插设定位,在此基础上,第一摩擦件2及第二摩擦件3可
固定于承载板1上随承载板1转动。
[0072]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第一摩擦件2固定设置于承载板1的一侧,临设于第一承靠面111。第一摩擦件2被夹持于第一承靠面111与本体件 4之间,且采用耐磨的材质,避免承载板1及本体件4直接接触而磨损。第一摩擦件2具有一弹性段21、一实体段22、至少一第一定位柱23及一缺口24。弹性段21及实体段22周向连接成环状。弹性段21具有一柱体 211及相对的二臂体212,柱体211形成于所述二臂体212之间,所述臂体212分别连接柱体211与实体段22。所述第一定位柱23与第一承靠面 111的所述定位孔1111对应,第一定位柱23插设并卡合于所述定位孔1111 中,使第一摩擦件2固定于承载板1。缺口24的位置与承载板1的止挡块 13对应,并供止挡块13穿设。
[0073]
第二摩擦件3与第一摩擦件2相对地设置于承载板1的另一侧,邻设于第二承靠面112。第二摩擦件3被夹持于第二承靠面112与前板5之间,第二摩擦件3同样也采用耐磨材质,避免承载板1与前板5直接接触而磨损。第二摩擦件3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柱31,所述第二定位柱31与第二承靠面112的所述定位孔1121对应,第二定位柱31插设并卡合于所述定位孔1121中,使第二摩擦件3固定于承载板1。
[0074]
请参阅图3及图7至图9,以进一步说明承载模块1000的本体件4。本体件4与直立柱3000连接,具有一中央凸部41、一周环部42、一弧形轨道43、一滑动槽44及二止挡端45。中央凸部41相对于周环部42突出,且穿过第一摩擦件2及内环体11,并位于中央通孔14中。弧形轨道43、滑动槽44及所述止挡端45形成于周环部42与中央凸部41之间。中央凸部41具有一环形侧缘411连接周环部42,第一摩擦件2的内缘邻接于环型侧缘411。周环部42用以与第一摩擦件2接触,周环部42与第一承靠面111共同夹持第一摩擦件2。
[0075]
详细来说,周环部42具有一外缘421及三凸块422,外缘421与第一摩擦件2的柱体211及实体段22接触。所述凸块422形成于外缘421,自外缘421朝轴线c径向突出于弧形轨道43,用以与柱体211接触干涉。凸块422具有二凸部4221及其间的一凹部4222。弧形轨道43供柱体211 穿设,提供作为柱体211的可动作路径,且弧形轨道43在凸部4221具有一第一宽度w1且在所述凹部4222具有一第二宽度w2,第一宽度w1小于第二宽度w2,柱体211在常态下相对轴线c具有一最远距离l(如图6 所示),在弧形轨道43具有第一宽度w1的位置,外缘421与轴线c的距离会小于最远距离l,而在弧形轨道43具有第二宽度w2时,外缘421 与轴线c的距离会约略等于最远距离l。因此,当柱体211沿着弧形轨道 43移动并通过凸部4221时,会因弧形轨道43的宽度变小而与凸块422 干涉,而当柱体211位于凹部4222时,可恰好容置于凹部4222中。于本实施例中,以三个凸块422为例说明,并以90度圆心角间隔配置。但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凸块422数量不以此为限。滑动槽44与弧形轨道43 连通并局部重迭,且滑动槽44用以容置止挡块13,供止挡块13在其中移动,所述止挡端45分别形成于滑动槽44的两端,止挡端45用以与止挡块13接触抵靠。
[0076]
参图3,前板5与第二摩擦件3接触且与中央凸部41固接,以与本体件4共同夹持承载板1、第一摩擦件2、及第二摩擦件3。所述螺丝6贯穿前板5并经由中央通孔14锁固于本体件4的中央凸部41,以将前板5固接于本体件4。
[0077]
如图3、图10及图11所示,壳件7具有与承载板1对应的外形,并与承载板1组配,随承载板1及显示器2000同步旋转。本体件4容置于壳件7与承载板1之间,不随承载板1同步转动。
[0078]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承载模块1000各组件的运动关系。柱体211延伸于弧形轨道43中,当显示器旋转,承载板1相对本体件4转动,第一摩擦件2的柱体211与弧形轨道43相对滑动,图10至图11所示为显示器2000带动承载板1顺时针旋转90度。在此旋转过程中,柱体211会与所述凸块422干涉,具体而言,当柱体211沿弧形轨道43进入或远离凹部4222,会与所述凸部4221干涉,柱体211因通过凸部4221而受挤压使弹性段21变形,使柱体211的移动受到些微阻抗。因此当使用者转动显示器2000,而柱体211进入凹部4222或退出凹部4222时,会感受到明显的手感。详细而言,当柱体211进入凹部4222,会产生卡顿并定位的手感,表示显示器2000定位于特定角度,而当柱体211退出凹部4222,相应具有转动受阻的手感,需要施加较大的力以带动显示器2000旋转,使用者可通过此得知显示器2000及承载板1卡合于定位或处于可转动状态。
[0079]
请再一并参阅图8,由于所述凸块422以90度圆心角间隔配置,当显示器2000呈横摆(如图10所示)或直摆(如图11所示),柱体211位于其中一所述凸块422的凹部4222。当柱体位于凹部4222,所述凸块422恰与柱体211卡合,使承载模块1000处于一固定状态,此时显示器2000定位而不易相对直立柱3000转动。
[0080]
此外,当承载板1相对本体件4转动至一极限位置,止挡块13会抵掣所述止挡端45,而无法继续转动,借此限制显示器2000的转动范围。须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本体件4左右两侧的凸块422的凹部4222 两端皆设有凸部4221,因此在显示器2000旋转至极限位置前,柱体211 会先卡合于凹部4222中,若旋转超过预设角度,使柱体211在所述凹部 4222中再朝向下方的滑动槽44移动,止挡块13才会与止挡端45接触。换句话说,在显示器2000旋转至极限位置之前,会先卡合于定位,只有在超过定位继续旋转,才会转动至止挡块13与止挡端45相互抵顶的极限位置。
[0081]
前述实施例中,本体件4为不动件,承载板1、第一摩擦件2及第二摩擦件3为随显示器2000旋转的动件,因此,第一摩擦件2的柱体211 与本体件4的弧形轨道43的相对滑动,实际上是柱体211相对不动的弧形轨道43滑动。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亦可进行结构上的简单改变,在此不作限制。
[0082]
此外,前述三个凸块422以90度圆心角配置,使得显示器2000在0 度及正负90度等三个位置,都能给予用户过点的手感,然而,实际上可以依照需求调整,弹性段21及实体段22的配置位置及数量,亦不作限制。
[008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承载模块,借由第一承载件的柱体于弧形轨道中通过周环部的凸块时受到干涉,以在转动过程中产生显示器定位的手感,并在显示器于直摆或横摆时借由柱体与凸块的凹部卡合,达到显示器转动至定位时,摆放角度得以固定不易产生偏转。
[0084]
上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以及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