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2022-03-27 01:03: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


背景技术:

2.抗侧滚扭杆是动车组转向架的重要组成部件,是连接车体、转向架,保持动车组平稳运行的重要部分。如何保证抗侧滚扭杆组装的稳定性,必须采取规范化、精细化的检测进行组装。但在实际的组装检测过程中,动车组抗侧滚扭杆连杆组装尺寸需要反复测量调整,不易定位,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并且存在组装施加扭矩时无法固定的难题,既有工装还存在操作复杂,操作人员不容易掌握使用方法等问题。
3.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抗侧滚连杆组装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抗侧滚连杆组装困难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在安装板上的:第一固定装置,第一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抗侧滚连杆的杆端轴承;第二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凹形定位部,两个凹形定位部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穿过第一固定装置,两个凹形定位部用于固定抗侧滚连杆的节点芯轴,且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位于安装板的同一侧。
6.进一步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台,第一固定台设置在安装板上,且第一固定台具有容纳腔;固定柱,固定柱的一端伸入容纳腔并与第一固定台连接。
7.进一步地,第一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压盖,固定柱的另一端伸入第一压盖,且第一压盖与第一固定台之间具有固定间隙。
8.进一步地,第一压盖为圆柱形,第一压盖的直径大于固定柱的直径,第一压盖具有固定孔,固定孔沿第一压盖的轴向贯穿第一压盖,固定孔与第一压盖同轴,且固定柱的另一端伸入由固定孔伸入第一压盖。
9.进一步地,固定柱伸入容纳腔的一端具有阶梯段,容纳腔为与阶梯段配合的阶梯型腔体。
10.进一步地,凹形定位部包括:第二固定台,第二固定台设置在安装板上,且第二固定台远离安装板的一端具有凹形开口;第二压盖,第二压盖设置在第二固定台远离安装板的一端,且第二压盖将凹形开口的至少一部分覆盖。
11.进一步地,两个凹形定位部的第二压盖相互平行。
12.进一步地,安装板包括沿长度方向顺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的宽度相等并大于第二段的宽度,第二段的长度大于第一段的长度,第一段的长度大于第三段的长度,且第一固定装置设置在第二段靠近第三段的一端,第二固定装置设置在第一段上。
13.进一步地,安装板由金属材料制成。
14.进一步地,安装板的长度大于800mm。
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中的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在安装板上的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第一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抗侧滚连杆的杆端轴承;第二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凹形定位部,两个凹形定位部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穿过第一固定装置,两个凹形定位部用于固定抗侧滚连杆的节点芯轴,且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位于安装板的同一侧。
16.使用本技术中的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时,由于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所以能够通过第一固定装置对抗侧滚连杆的杆端轴承进行定位,并通过第二固定装置的两个凹形定位部对抗侧滚连杆节点芯轴进行定位。通过使用本技术中的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对抗侧滚连杆的节点芯轴和杆端轴承进行固定和定位,从而达到对抗侧滚连杆组装进行尺寸控制和施加扭矩时进行固定的要求。本技术中的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解决了动车组抗侧滚连杆组装时尺寸需要反复测量调整不易控制的难点,解决了组装施加扭矩时无法固定的难题,且操作简单上手快,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动车组抗侧滚连杆组装时,需要将杆体和杆端轴承按要求的尺寸进行组装,组装尺寸测量合格后施加扭矩。但是现有施工工艺装备,无法在施加扭矩时进行固定,施加扭矩困难。而本技术中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通过对抗侧滚连杆的节点芯轴和杆端轴承进行固定,可以方便快速的施加扭矩。并且,在杆体和杆端轴承进行组装时,由于尺寸要求,需要反复的进行拆装测量,通过使用本技术中的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对抗侧滚连杆的节点芯轴和杆端轴承进行定位,解决了尺寸反复调整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抗侧滚连杆的组装效率,节约时间成本。因此,本技术中的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抗侧滚连杆组装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19.图2示出了图1中的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的俯视图。
20.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1.10、第一固定装置;11、第一固定台;12、固定柱;20、第二固定装置;21、凹形定位部;211、第二固定台;212、凹形开口;213、第二压盖;30、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3.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4.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
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抗侧滚连杆组装困难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
26.并且,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侧滚连杆组装工装主要应用于动车组的抗侧滚连杆组装。
27.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中的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包括安装板30以及设置在安装板30上的第一固定装置10和第二固定装置20。第一固定装置10用于固定抗侧滚连杆的杆端轴承;第二固定装置20包括至少两个凹形定位部21,两个凹形定位部21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穿过第一固定装置10,两个凹形定位部21用于固定抗侧滚连杆的节点芯轴,且第一固定装置10和第二固定装置20位于安装板30的同一侧。
28.使用本技术中的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时,由于安装板3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10和第二固定装置20,所以能够通过第一固定装置10对抗侧滚连杆的杆端轴承进行定位,并通过第二固定装置20的两个凹形定位部21对抗侧滚连杆节点芯轴进行定位。通过使用本技术中的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对抗侧滚连杆的节点芯轴和杆端轴承进行固定和定位,从而达到对抗侧滚连杆组装进行尺寸控制和施加扭矩时进行固定的要求。本技术中的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解决了动车组抗侧滚连杆组装时尺寸需要反复测量调整不易控制的难点,解决了组装施加扭矩时无法固定的难题,且操作简单上手快,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动车组抗侧滚连杆组装时,需要将杆体和杆端轴承按要求的尺寸进行组装,组装尺寸测量合格后施加扭矩。但是现有施工工艺装备,无法在施加扭矩时进行固定,施加扭矩困难。而本技术中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通过对抗侧滚连杆的节点芯轴和杆端轴承进行固定,可以方便快速的施加扭矩。并且,在杆体和杆端轴承进行组装时,由于尺寸要求,需要反复的进行拆装测量,通过使用本技术中的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对抗侧滚连杆的节点芯轴和杆端轴承进行定位,解决了尺寸反复调整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抗侧滚连杆的组装效率,节约时间成本。因此,本技术中的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抗侧滚连杆组装困难的问题。
29.具体地,第一固定装置10包括第一固定台11和固定柱12。第一固定台11设置在安装板30上,且第一固定台11具有容纳腔;固定柱12的一端伸入容纳腔并与第一固定台11连接。通过设置固定柱12,可以通过固定柱12与抗侧滚连杆的杆端轴承进行配合,并对抗侧滚连杆的杆端轴承进行限位。而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台11则不仅能够为固定柱12提供安装空间并保证固定柱12的稳定性,而且还能够通过通过第一固定台11的端面与抗侧滚连杆的杆端轴承进行抵接,从而保证抗侧滚连杆的杆端轴承与第一固定装置10之间的稳定性。
30.优选地,第一固定装置10还包括第一压盖,固定柱12的另一端伸入第一压盖,且第一压盖与第一固定台11之间具有固定间隙。通过这样设置,能够使第一压盖对抗侧滚连杆的杆端轴承进行挤压,以使抗侧滚连杆的杆端轴承保持在第一压盖与第一固定台11之间,从而保证抗侧滚连杆的杆端轴承不会与固定柱12脱离。因此,在第一压盖与第一固定台11之前设置固定间隙的目的是为了容置抗侧滚连杆的杆端轴承。
31.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压盖为圆柱形,第一压盖的直径大于固定柱12的直径,第一压盖具有固定孔,固定孔沿第一压盖的轴向贯穿第一压盖,固定孔与第一压
盖同轴,且固定柱12的另一端伸入由固定孔伸入第一压盖。通过这样设置,在固定柱12的端部伸入到第一压盖的内部时,由于第一压盖是圆柱体,并其此时第一压盖与固定柱12是同轴的,因此能够有效地保证固定柱12与第一压盖之间的稳定性。当然,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也可以将第一压盖设计成其他形状的。
32.具体地,固定柱12伸入容纳腔的一端具有阶梯段,容纳腔为与阶梯段配合的阶梯型腔体。通过这样设置在固定柱12与第一固定台11组装完成后,由于固定柱12伸入到容纳腔内部的部分为阶梯段,并且容纳腔具有与阶梯段配合的阶梯型腔体,所以会使得固定柱12不能拔出容纳腔,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固定柱12与第一固定台1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33.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固定柱12伸入容纳腔内的部分为变径结构,并且变径结构分成多个变径段,并且同一变径段的部分直径相同,同时多个变径段按直径由大到小的顺序顺次连接,而且越靠近固定柱12伸出容纳腔的一端的变径段的直径越小,从而多个变径段形成了阶梯段,而容纳腔的内部结构则是与阶梯段相配合的阶梯型腔体。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固定柱12的重心更加稳定,而且还能够防止固定柱12相对第一固定台11沿固定柱12的高度方向运动。
34.具体地,凹形定位部21包括第二固定台211和第二压盖213。第二固定台211设置在安装板30上,且第二固定台211远离安装板30的一端具有凹形开口212;第二压盖213设置在第二固定台211远离安装板30的一端,且第二压盖213将凹形开口212的至少一部分覆盖。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使抗侧滚连杆的节点芯轴容置在凹形开口212的内部,从而对抗侧滚连杆的节点芯轴进行定位以及固定。并且,由于在本技术中凹形定位部21还具有第二压盖213,所以能够防止抗侧滚连杆的节点芯轴脱离凹形开口212。
35.可选地,两个凹形定位部21的第二压盖213相互平行。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更加容易地对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进行操作。并且,通过这样设置还能够使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有序,并使得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更加美观。
36.当然,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也可以将两个凹形定位部21的第二压盖213设置成其他方向的。
37.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安装板30包括沿长度方向顺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的宽度相等并大于第二段的宽度,第二段的长度大于第一段的长度,第一段的长度大于第三段的长度,且第一固定装置10设置在第二段靠近第三段的一端,第二固定装置20设置在第一段上。通过这样设置,不仅能够对安装板30的安装表面进行合理的布局和使用,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减少安装板30所占用的空间,从而减少安装板30的制作成本,节约材料。
38.可选地,安装板30由金属材料制成。
39.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安装板30的长度大于800mm。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安装板30的长度参数外,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的其他参数均是根据抗侧滚连杆的具体尺寸设置的。
40.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41.本技术中的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解决了动车组抗侧滚连杆组装时尺寸需要反复测量调整不易控制的难点,解决了组装施加扭矩时无法固定的难题,且操作简单上手快,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动车组抗侧滚连杆组装时,需要将杆体和杆端轴承按要求的尺寸进行组
装,组装尺寸测量合格后施加扭矩。但是现有施工工艺装备,无法在施加扭矩时进行固定,施加扭矩困难。而本技术中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通过对抗侧滚连杆的节点芯轴和杆端轴承进行固定,可以方便快速的施加扭矩。并且,在杆体和杆端轴承进行组装时,由于尺寸要求,需要反复的进行拆装测量,通过使用本技术中的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对抗侧滚连杆的节点芯轴和杆端轴承进行定位,解决了尺寸反复调整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抗侧滚连杆的组装效率,节约时间成本。因此,本技术中的抗侧滚连杆组装工装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抗侧滚连杆组装困难的问题。
42.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3.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4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