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测试文件检测方法、检测测试文件的信息上报方法、设备与流程

2022-04-07 04:07: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测试文件检测方法、检测测试文件的信息上报方法、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通信运营商通过定位网络问题开展网络优化的手段有多种,其中一种就是通过利用测试终端进行路测(drive test,dt)或者呼叫质量拨打测试(call quality test,cqt)等现场测试的方法,来寻找网络可能存在的问题、评估网络质量、助力网络优化。测试终端能够在测试过程中将测试结果记录为测试文件(log文件)。后台可以针对log文件开展分析,定位分析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3.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针对log文件的有效性进行判断,不论是依靠自动化系统还是依靠人工,如果发现某个log文件解析失败,那么就由后台技术人员通知前台测试人员采取补测的方式,对数据缺失的测试时间段、区域或者路段进行补测。
4.但是,这种方式缺乏针对log文件完整性的判断方法,比如对于某一次网络测试任务,由于前台人员操作的失误,前台提供给后台的log文件多了几个以往的旧数据(非本次测试结果,但是可以正常解析);或者少了几个本来应该上传的log文件;又或者混杂了同一个时间段、同一个区域的log文件,但却不是测试人员指定的有效测试结果。以上这些异常的情况,都将会影响定位网络问题,且后台分析人员很难主动发现这些异常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测试文件检测方法、检测测试文件的信息上报方法、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对测试文件进行完整性检测,比如对于某一次网络测试任务,由于前台人员操作的失误,前台提供给后台的log文件多了几个以往的旧数据(非本次测试结果,但是可以正常解析);或者少了几个本来应该上传的log文件;又或者混杂了同一个时间段、同一个区域的log文件,但却不是测试人员指定的有效测试结果。以上这些异常的情况,都将会影响定位网络问题,且后台分析人员很难主动发现这些异常的情况的问题。
6.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测试文件检测的方法,应用于服务器,包括:
7.接收测试终端在测试过程中发送的测试信息;其中,所述测试信息包括测试时间信息和测试位置信息;
8.接收所述测试终端发送的测试文件;所述测试文件中包括测试数据,以及采集所述测试数据时的采集时间信息和采集位置信息;
9.根据所述测试信息检测所述测试文件是否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
10.根据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测试文件的信息上报方法,应用于测试终端,包括:
11.在测试时向服务器发送测试信息;其中,所述测试信息包括测试时间信息和测试位置信息;
12.根据测试时采集的测试数据,以及采集所述测试数据时的采集时间信息和采集位置信息生成测试文件,并向服务器发送所述测试文件;所述测试信息用于检测所述测试文件是否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
13.根据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测试文件检测的装置,应用于服务器,包括:
14.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测试终端在测试过程中发送的测试信息;其中,所述测试信息包括测试时间信息和测试位置信息;
15.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测试终端发送的测试文件;所述测试文件中包括测试数据,以及采集所述测试数据时的采集时间信息和采集位置信息;
16.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测试信息检测所述测试文件是否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
17.根据本公开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测试文件的信息上报装置,应用于测试终端,包括:
18.发送单元,用于在测试时向服务器发送测试信息;其中,所述测试信息包括测试时间信息和测试位置信息;
19.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测试时采集的测试数据,以及采集所述测试数据时的采集时间信息和采集位置信息生成测试文件,并向服务器发送所述测试文件;所述测试信息用于检测所述测试文件是否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
20.根据本公开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21.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22.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并根据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23.根据本公开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24.根据本公开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25.根据本公开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测试文件的系统,包括服务器、测试终端;所述服务器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测试文件检测的方法,所述测试终端用于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用于检测测试文件的信息上报方法。
26.本公开提供的一种测试文件检测方法、检测测试文件的信息上报方法、设备,包括:接收测试终端在测试过程中发送的测试信息;其中,测试信息包括测试时间信息和测试位置信息;接收测试终端发送的测试文件;测试文件中包括测试数据,以及采集测试数据时的采集时间信息和采集位置信息;根据测试信息检测测试文件是否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本公开提供的方法,测试终端可以在测试的过程中发送测试信息给服务器;服务器根据接收的测试信息来检测接收的测试终端发送的测试文件是否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并以此来确定接收的测试文件的完整性。可以避免由于测试文件不完整造成的对定位网络问题的影响。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测试文件检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8.图2为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测试文件检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9.图3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检测测试文件的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0.图4为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检测测试文件的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1.图5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测试文件检测的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32.图6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测试文件检测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测试文件检测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检测测试文件的信息上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9为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检测测试文件的信息上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0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目前,通信运营商通过定位网络问题开展网络优化的手段有多种,其中一种就是通过利用测试终端进行路测(drive test,dt)或者呼叫质量拨打测试(call quality test,cqt)等现场测试的方法,来寻找网络可能存在的问题、评估网络质量、助力网络优化。测试终端能够在测试过程中将测试结果记录为测试文件(log文件)。后台可以针对log文件开展分析,定位分析网络中存在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针对log文件的有效性进行判断,不论是依靠自动化系统还是依靠人工,如果发现某个log文件解析失败,那么就由后台技术人员通知测试人员采取补测的方式,对数据缺失的测试时间段、区域或者路段进行补测。
38.但是,这种方式缺乏针对log文件完整性的判断方法,比如对于某一次网络测试任务,由于测试人员操作的失误,测试人员提供给后台的log文件多了几个以往的旧数据(非本次测试结果,但是可以正常解析);或者少了几个本来应该上传的log文件;又或者混杂了同一个时间段、同一个区域的log文件,但却不是测试人员指定的有效测试结果。以上这些异常的情况,都将会影响定位网络问题,且后台技术人员很难主动发现这些异常的情况。
3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的方案中,测试终端在测试过程中发送测试信息给服务器,在测试完成后发送测试文件给服务器。服务器根据接收的测试信息来检测测试文件是否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并以此来确定接收的测试文件的完整性。可以避免由于测试文件不完整造成的对定位网络问题的影响。
40.图1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测试文件检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服务器。
41.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的测试文件检测的方法,包括:
42.步骤101,接收测试终端在测试过程中发送的测试信息;其中,测试信息包括测试时间信息和测试位置信息。
43.其中,本公开提供的方法可以由具备计算能力的电子设备来执行,比如可以是服务器等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接收测试终端发送的测试信息以及测试文件,并根据测试信息检测测试文件是否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
44.具体的,在测试开始前,首先需要测试终端通过指定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及端口与服务器建立测试端与服务器端的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通信链路,目的是确保测试终端能够以实时或者定时的方式将测试信息发送给服务器端。
45.服务器端可以利用测试信息,对接收到的测试文件进行完整性检测。比如,服务器可以根据测试信息生成校验日志数据。
46.其中,测试终端可以为具备计算能力的电子设备,比如可以为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
47.具体的,测试可以为利用测试终端对无线网络性能的测试,可以包括语音呼叫测试(包括语音质量、掉话率、接通率测试等)以及数据业务测试(包括上传速率、下载速率、掉线率、接通率测试等)。
48.其中,测试终端可以将每次测试的测试信息上报给服务器,一个测试过程可以为每次测试从开始测试到结束测试所持续的过程。比如具体可以包括测试时间信息和测试位置信息。
49.其中,测试时间信息可以为测试过程中任一时间信息,比如可以为起始测试时间、结束测试时间。
50.测试位置信息可以为测试时测试终端所在的位置比如可以是测试开始的位置,以及测试结束时的位置。测试终端可以采集这些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服务器。
51.具体的,测试终端可以实时或者定时向服务器发送测试信息。
52.其中,实时上报是指测试终端采集到测试信息后,就上报给服务器。
53.定时上报是指测试终端缓存采集的测试信息,并在合适的时间向服务器上报缓存的测试信息。这种实现方式中,不需要测试终端频繁的上报测试信息,也不需要频繁的联网,服务器也不需要频繁的写入数据,因此,这种实现方式的效率更高。
54.可选的,在测试过程中,为了防止测试终端设备发生异常导致丢失大量测试数据,一般都会通过人工设置或者自动化设置,每当测试一段时间(比如一个小时)或者一个log文件达到一定数据量时(比如达到1gb数据量),就截断存储一个单独的log文件,后续的测试再重新产生一个新的log文件。可选的,可以在每次测试终端截断存储一个单独的log文件时上报测试信息。测试终端可以一次性地将该log文件所对应的所有测试过程的测试时间信息、测试位置信息等测试信息发送给服务器端。如果一次发送不成功,还可以反复尝试,直到发送成功。
55.步骤102,接收测试终端发送的测试文件;测试文件中包括测试数据,以及采集测试数据时的采集时间信息和采集位置信息。
56.其中,测试文件为测试终端在测试过程中根据采集的测试数据,以及采集测试数据时的采集时间信息和采集位置信息生成的。
57.其中,测试数据可以包括测试过程中产生的信令信息、对网络进行测量并反馈的信息等信息,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能够确定出被测试的网络的质量。
58.具体的,采集时间信息可以为测试过程中任一时间信息,比如可以为起始采集时间、结束采集时间。在生成测试文件时,测试终端可以在测试文件中写入这些采集的信息。
59.其中,采集位置信息可以与采集时间信息相对应,表示的是测试终端获取采集时间信息时测试终端所在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经纬度信息。
60.具体的,对网络质量进行测试时,可以包括多个测试过程,进而能够得到与多个测试过程对应的测试数据。由于测试数据量大,如果在每个测试过程结束后就传输测试文件给服务器,则会占用大量的资源,并影响到测试的效果。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往往在本次网络质量测试的多个测试过程均结束之后,终端设备再发送测试文件给服务器,发送的测试文件可以包括与每个测试过程对应的多个测试文件。服务器可以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测试文件。
61.若测试终端不实时向服务器传输测试文件,那么在生成测试文件到上传测试文件这段时间,可能存在测试文件丢失、被篡改,以及多出一些其他测试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测试文件(即冗余文件)等多种可能性,最终将会影响定位网络问题,进而影响开展网络优化。通过本公开提供的方法中服务器可以检测接收的测试文件是否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如果确定不是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那么就说明接收的测试文件有可能缺失了、被篡改了或者多出了一些文件。本公开提供的方法可以避免由于测试文件不完整造成的对定位网络问题的影响。
62.步骤103,根据测试信息检测测试文件是否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
63.具体的,服务器可以比对测试信息中的测试时间信息与测试文件中的采集时间信息,比对测试信息中的测试位置信息与测试文件中的采集位置信息。若比对的信息全部是一一对应的,则可以确定测试文件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
64.具体的,若测试信息与测试文件中包括的采集信息不一致,则表征该测试文件不是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则可以确定测试文件为冗余文件,服务器可以删除冗余文件。
65.进一步的,若服务器接收的测试信息中所记录的某些测试过程并没有在服务器所接收到的任何测试文件里面得到对应体现,则可以确定本次测试生成的至少一部分测试文件没有上报到服务器,因此,可以确定缺失测试文件。若确定缺失测试文件,则服务器可以根据与缺失的测试文件对应的测试信息向测试终端发送补发消息;其中,补发消息用于指示测试终端补发测试文件。
66.进一步的,服务器可以把冗余文件、缺失文件记录下来供后台测试数据分析人员进行分析使用。
67.本公开提供的测试文件检测的方法,包括:接收测试终端在测试过程中发送的测试信息;其中,测试信息包括测试时间信息和测试位置信息;接收测试终端发送的测试文件;测试文件中包括测试数据,以及采集测试数据时的采集时间信息和采集位置信息;根据测试信息检测测试文件是否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本公开提供的方法,测试终端可以在测试的过程中发送测试信息给服务器;服务器根据接收的测试信息来检测接收的测试终端发送的测试文件是否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并以此来确定接收的测试文件的完整性。可以避免由于测试文件不完整造成的对定位网络问题的影响。
68.图2为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测试文件检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服务器。
69.如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的测试文件检测的方法,包括:
70.步骤201,接收测试终端在测试过程中发送的测试信息;其中,测试信息包括测试时间信息和测试位置信息。
71.具体的,步骤201与步骤101的原理、实现方式类似,不再赘述。
72.步骤202,接收校验码。
73.具体的,测试终端可以把生成的测试文件输入到消息摘要算法(message digest algorithm,md5)软件,得到验证码。测试终端可以把获取的校验码和对应的log文件的文件名马上发送给服务器。如果一次发送不成功,还可以反复尝试,直到发送成功。服务器可以接收测试终端发送的校验码以及与校验码对应的log文件的文件名。
74.其中,md5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密码散列函数,可以产生出一个128位(16字节)的散列值(hash value),用于确保信息传输完整一致。md5的典型应用是对一段信息串(message)产生所谓的指纹(fingerprint),以防止被“篡改”。比方说,你将一段话写在一个文本文件中,并对这个文本文件产生一个md5的值(即校验码)并记录在案,然后你可以传播这个文件给别人,别人如果修改了文件中的任何内容,你对这个文件重新计算md5时就会发现。如果再有一个第三方的认证机构,用md5还可以防止文件作者的“抵赖”,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签名应用。
75.可选的,在测试过程中,为了防止测试终端设备发生异常导致丢失大量测试数据,一般都会通过人工设置或者自动化设置,每当测试一段时间(比如一个小时)或者一个log文件达到一定数据量时(比如达到1gb数据量),就截断存储一个单独的log文件,后续的测试再重新产生一个新的log文件。可选的,可以在每次测试终端截断存储一个单独的log文件时,把此log文件输入md5软件中,得到校验码。
76.步骤203,接收测试终端发送的测试文件;测试文件中包括测试数据,以及采集测试数据时的采集时间信息和采集位置信息。
77.具体的,步骤203与步骤102的原理、实现方式类似,不再赘述。
78.步骤204,利用校验码对接收的测试文件进行校验,判断测试文件中的数据是否完整。
79.具体的,步骤204之后可以执行步骤205a,也可以执行步骤205b。
80.具体的,服务器在用测试信息检测测试文件是否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之前,可以先利用校验码对测试文件进行校验。
81.具体的,服务器可以根据log文件的文件名寻找校验码对应的测试文件,并将测试文件输入到md5软件中,并使用与之对应的校验码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则可以确定测试文件中的数据是完整的;若校验不通过,则可以确定测试文件中的数据不完整。
82.具体的,服务器对校验码校验不通过的测试文件可以标记为可怀疑文件。接下来服务器根据测试信息检测测试文件是否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被标记为可怀疑文件的测试文件的处理方法。比如,若检测结果显示比对结果一致,测试文件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则可能是检测文件在传输过程中丢失了一些配置文件,但并不影响服务器对网络质量的分析,则这个测试文件可以留下使用。比如,若测试结果显示比对结果不一致,测试文件不是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若确定此测试文件为冗余文件,则可删除此冗余文件。
83.步骤205a,比对测试信息中的测试时间信息和测试位置信息,与测试文件中的采集时间信息和采集位置信息是否一致。
84.具体的,服务器可以比对测试信息中的测试时间信息与测试文件中的采集时间信息,比对测试信息中的测试位置信息与测试文件中的采集位置信息。若比对的信息全部是一一对应的,则可以确定测试文件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
85.可选的,测试时间信息包括起始测试时间和结束测试时间,测试位置信息包括起始测试位置和结束测试位置;采集时间信息包括起始采集时间和结束采集时间,采集位置信息包括起始采集位置和结束采集位置;
86.比对起始测试时间与起始采集时间是否一致,比对结束测试时间与结束采集时间是否一致,比对起始测试位置与起始采集位置是否一致,比对结束测试位置与结束采集位置是否一致。
87.其中,测试时间信息可以为测试过程中任一时间信息,比如可以为起始测试时间、结束测试时间。测试位置信息可以为测试时测试终端所在的位置比如可以是测试开始的位置,即起始测试位置,以及测试结束时的位置,即结束测试位置。测试终端可以采集这些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可以接收这些信息。
88.具体的,采集时间信息可以为测试过程中任一时间信息,比如可以为起始采集时间、结束采集时间。在生成测试文件时,测试终端可以在测试文件中写入这些采集的信息。其中,采集位置信息可以与采集时间信息相对应,表示的是测试终端获取采集时间信息时测试终端所在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经纬度信息。采集位置信息可以包括起始采集时间测试终端所在的位置信息,即起始采集位置;还可以包括结束采集时间测试终端所在的位置信息,即结束采集位置。
89.若比对的四组信息全部是一一对应的,则可以确定测试文件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
90.步骤205b,根据测试信息中的起始测试时间、起始测试位置确定测试时长;比对测试时长,与采集测试时长是否一致;测试文件中还包括采集测试时长;其中,采集测试时长是根据起始采集时间和起始采集位置确定的。
91.其中,测试时长可以为每一次测试从测试开始到测试结束所持续的时间长度。
92.具体的,测试终端可以根据起始采集时间、起始采集位置确定采集测试时长。测试终端可以把包括采集测试时长的测试文件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可以接收测试终端发送的测试文件,并从测试文件中获取采集测试时长。
93.其中,测试信息中还可以包括测试业务类型。具体的,服务器可以根据测试信息中的起始测试时间、起始测试位置以及测试业务类型,可以采用与测试终端计算采集测试时长时相同的方法来确定测试时长。
94.进一步的,服务器可以比对测试时长与采集测试时长,若对比结果表示两者相同,则可以确定测试文件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
95.步骤206,若一致,则确定测试文件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
96.服务器可以根据上述方法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一致,则可以确定测试文件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
97.步骤207,若确定测试文件不是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则确定测试文件为冗余文
件;和/或,根据测试信息中包括的测试时间信息和测试位置信息确定测试过程,若任一个测试过程与接收的测试文件均不对应,则确定缺失测试文件。
98.具体的,若测试信息与测试文件中包括的采集信息不一致,则表征该测试文件不是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则可以确定测试文件为冗余文件,服务器可以删除冗余文件。
99.其中,任一测试过程包括的信息可以为,测试信息中在前的一个起始测试时间,与此起始测试时间最接近的在后的一个结束测试时间,以及与此起始测试时间对应的起始测试位置,与此结束测试时间对应的结束测试位置。
100.具体的,若服务器确定测试信息中的任一个测试过程与测试文件均不对应,则可以确定此测试过程缺失,即可以确定缺失测试文件。
101.步骤208,若确定缺失测试文件,则根据与缺失的测试文件对应的测试信息向测试终端发送补发消息;补发消息用于指示测试终端补发测试文件。
102.具体的,若服务器确定缺失测试文件,服务器可以根据与缺失的测试文件对应的测试信息向测试终端发送补发消息,用以指示测试终端补发测试文件。
103.具体的,测试终端可以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补发消息,根据补发消息确定要补发的测试文件,并发送给服务器。
104.图3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检测测试文件的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测试终端。
105.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测试终端。其中,测试终端可以为具备计算能力的电子设备,比如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如图3所示,本公开提供的用于检测测试文件的信息上报方法,包括:
106.步骤301,在测试时向服务器发送测试信息;其中,测试信息包括测试时间信息和测试位置信息。
107.具体的,在测试开始前,首先需要测试终端通过指定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及端口与服务器建立测试端与服务器端的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通信链路,目的是确保测试终端能够以实时或者准实时的方式将测试信息发送给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可以利用测试信息,对接收到的测试文件进行完整性检测。比如,服务器可以根据测试信息生成校验日志数据。
108.具体的,测试可以为利用测试终端对无线网络性能的测试,可以包括语音呼叫测试(包括语音质量、掉话率、接通率测试等)以及数据业务测试(包括上传速率、下载速率、掉线率、接通率测试等)。
109.其中,测试时间信息可以为测试过程中任一时间信息,比如可以为起始测试时间、结束测试时间。
110.测试位置信息可以为测试时测试终端所在的位置比如可以是测试开始的位置,以及测试结束时的位置。测试终端可以采集这些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服务器。
111.具体的,测试终端可以实时或者定时向服务器发送测试信息。
112.其中,实时上报是指测试终端采集到测试信息后,就上报给服务器。
113.定时上报是指测试终端缓存采集的测试信息,并在合适的时间向服务器上报缓存的测试信息。这种实现方式中,不需要测试终端频繁的上报测试信息,也不需要频繁的联网,服务器也不需要频繁的写入数据,因此,这种实现方式的效率更高。
114.可选的,在测试过程中,为了防止测试终端设备发生异常导致丢失大量测试数据,一般都会通过人工设置或者自动化设置,每当测试一段时间(比如一个小时)或者一个log文件达到一定数据量时(比如达到1gb数据量),就截断存储一个单独的log文件,后续的测试再重新产生一个新的log文件。可选的,可以在每次测试终端截断存储一个单独的log文件时上报测试信息。测试终端可以一次性地将该log文件所对应的所有测试过程的测试时间信息、测试位置信息等测试信息发送给服务器端。如果一次发送不成功,还可以反复尝试,直到发送成功。
115.步骤302,根据测试时采集的测试数据,以及采集测试数据时的采集时间信息和采集位置信息生成测试文件,并向服务器发送测试文件;测试信息用于检测测试文件是否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
116.其中,测试文件为测试终端在测试过程中根据采集的测试数据,以及采集测试数据时的采集时间信息和采集位置信息生成的。
117.其中,测试数据可以包括测试过程中产生的信令信息、对网络进行测量并反馈的信息等信息,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能够确定出被测试的网络的质量。
118.具体的,采集时间信息可以为测试过程中任一时间信息,比如可以为起始采集时间、结束采集时间。在生成测试文件时,测试终端可以在测试文件中写入这些采集的信息。
119.其中,采集位置信息可以与采集时间信息相对应,表示的是测试终端获取采集时间信息时测试终端所在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经纬度信息。
120.具体的,测试终端对网络质量进行测试时,可以包括多个测试过程,进而能够得到与多个测试过程对应的测试数据。由于测试数据量大,如果在每个测试过程结束后就传输测试文件给服务器,则会占用大量的资源,并影响到测试的效果。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往往在本次网络质量测试的多个测试过程均结束之后,终端设备再发送测试文件给服务器,发送的测试文件可以包括与每个测试过程对应的多个测试文件。服务器可以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测试文件。
121.具体的,服务器可以根据测试信息检测测试文件是否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
122.图4为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检测测试文件的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测试终端。
123.如图4所示,本公开提供的用于检测测试文件的信息上报方法,包括:
124.步骤401,根据测试业务类型,以及采集测试数据时的起始采集时间和起始采集位置确定随机浮动时间。
125.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测试业务类型可以包括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对语音业务进行的测试可以为语音呼叫测试(包括语音质量、掉话率、接通率测试等);对数据业务进行的测试可以为数据业务测试(包括上传速率、下载速率、掉线率、接通率测试等)。
126.其中,随机浮动时间可以为根据测试业务类型,利用采集测试数据时的起始采集时间和起始采集位置计算得到的一个时间值。其中,起始采集位置可以包括经纬度值。
127.可选的,若业务类型为语音业务,则随机浮动时间
[0128][0129]
其中,δt1的单位为秒,符号表示向上取整,mod(9)表示取一个整数除以9的余
数,long表示起始采集位置的经度值,lat表示起始采集位置的的纬度值,t表示从预设时刻开始到测试起始采集时间所经过的秒数。
[0130]
其中,时间统一采用协调世界时(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utc),上述公式应用的精度为整数秒。预设时刻可以为1970年1月1日的0时0分0秒;测试起始采集时间可以采用北京时间减8小时,由于北京时间比utc标准时间多了8个小时,所以在计算的时候需要减8小时。例如,若测试起始采集时间为北京时间2021年6月15日16点17分46秒,距离1970年1月1日0时0分0秒经过的秒数t=18793
×
24
×
3600 (16-8)
×
3600 17
×
60 46=1623745066。
[0131]
具体的,根据上述公式,若业务类型为语音业务,则随机浮动时间的取值的集合为:{-4,-3,-2,-1,0,1,2,3,4}秒。
[0132]
可选的,若业务类型为数据业务,则随机浮动时间
[0133][0134]
其中,δt2的单位为秒,符号表示向上取整,mod(29)表示取一个整数除以29的余数,long表示起始采集位置的经度值,lat表示起始采集位置的的纬度值,t表示从预设时刻开始到测试起始采集时间所经过的秒数。
[0135]
其中,时间统一采用协调世界时(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utc),上述公式应用的精度为整数秒。预设时刻可以为1970年1月1日的0时0分0秒;测试起始采集时间可以采用北京时间减8小时,由于北京时间比utc标准时间多了8个小时,所以在计算的时候需要减8小时。例如,若测试起始采集时间为北京时间2021年6月15日16点17分46秒,距离1970年1月1日0时0分0秒经过的秒数t=18793
×
24
×
3600 (16-8)
×
3600 17
×
60 46=1623745066。
[0136]
具体的,根据上述公式,若业务类型为数据业务,则随机浮动时间的取值的集合为:{-14,-13,-12,-11,-10,-9,-8,-7,-6,-5,-4,-3,-2,-1,0,1,2,3,4,5,6,7,8,9,10,11,12,13,14}秒。
[0137]
步骤402,根据预设的时间基数与随机浮动时间,确定测试时长;测试时长用于进行测试。
[0138]
其中,预设的时间基数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时间值,比如可以为120秒。
[0139]
具体的,测试终端可以在测试开始时刻采集起始采集时间,起始采集时间位置,并根据测试业务类型、采集的起始采集时间,起始采集时间位置计算随机浮动时间,并根据随机浮动时间和预设的时间基数确定测试时长。
[0140]
具体的,可以把预设的时间基数和随机浮动时间的和,确定为测试时长。
[0141]
其中,测试时长可以为一次测试开始到结束所经过的时间。
[0142]
进一步的,一次测试结束到下一次测试开始之间可以有一个空闲期。可以预先设定这个空闲期为一个固定的时间值,比如可以设置为15秒。
[0143]
步骤403,在测试时向服务器发送测试信息;其中,测试信息包括测试时间信息和测试位置信息;其中,测试时间信息包括起始测试时间和结束测试时间,测试位置信息包括起始测试位置和结束测试位置。
[0144]
其中,测试时间信息可以为测试过程中任一时间信息,比如可以为起始测试时间、结束测试时间。测试位置信息可以为测试时测试终端所在的位置比如可以是测试开始的位置,即起始测试位置,以及测试结束时的位置,即结束测试位置。测试终端可以采集这些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可以接收这些信息。
[0145]
具体的,测试可以为利用测试终端对无线网络性能的测试,可以包括语音呼叫测试(包括语音质量、掉话率、接通率测试等)以及数据业务测试(包括上传速率、下载速率、掉线率、接通率测试等)。
[0146]
具体的,测试终端可以实时或者定时向服务器发送测试信息。
[0147]
其中,实时上报是指测试终端采集到测试信息后,就上报给服务器。
[0148]
定时上报是指测试终端缓存采集的测试信息,并在合适的时间向服务器上报缓存的测试信息。这种实现方式中,不需要测试终端频繁的上报测试信息,也不需要频繁的联网,服务器也不需要频繁的写入数据,因此,这种实现方式的效率更高。
[0149]
可选的,在测试过程中,为了防止测试终端设备发生异常导致丢失大量测试数据,一般都会通过人工设置或者自动化设置,每当测试一段时间(比如一个小时)或者一个log文件达到一定数据量时(比如达到1gb数据量),就截断存储一个单独的log文件,后续的测试再重新产生一个新的log文件。可选的,可以在每次测试终端截断存储一个单独的log文件时上报测试信息。测试终端可以一次性地将该log文件所对应的所有测试过程的测试时间信息、测试位置信息等测试信息发送给服务器端。如果一次发送不成功,还可以反复尝试,直到发送成功。
[0150]
步骤404,根据测试时采集的测试数据,以及采集测试数据时的采集时间信息和采集位置信息生成测试文件,并向服务器发送测试文件;测试信息用于检测测试文件是否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其中,采集时间信息包括起始采集时间和结束采集时间,采集位置信息包括起始采集位置和结束采集位置。
[0151]
采集时间信息可以为测试过程中任一时间信息,比如可以为起始采集时间、结束采集时间。在生成测试文件时,测试终端可以在测试文件中写入这些采集的信息。其中,采集位置信息可以与采集时间信息相对应,表示的是测试终端获取采集时间信息时测试终端所在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经纬度信息。采集位置信息可以包括起始采集时间测试终端所在的位置信息,即起始采集位置;还可以包括结束采集时间测试终端所在的位置信息,即结束采集位置。
[0152]
其中,测试文件为测试终端在测试过程中根据采集的测试数据,以及采集测试数据时的采集时间信息和采集位置信息生成的。
[0153]
其中,测试数据可以包括测试过程中产生的信令信息、对网络进行测量并反馈的信息等信息,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能够确定出被测试的网络的质量。
[0154]
具体的,测试终端对网络质量进行测试时,可以包括多个测试过程,进而能够得到与多个测试过程对应的测试数据。由于测试数据量大,如果在每个测试过程结束后就传输测试文件给服务器,则会占用大量的资源,并影响到测试的效果。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往往在本次网络质量测试的多个测试过程均结束之后,终端设备再发送测试文件给服务器,发送的测试文件可以包括与每个测试过程对应的多个测试文件。服务器可以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测试文件。
[0155]
具体的,服务器可以根据测试信息检测测试文件是否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
[0156]
步骤405,根据测试文件确定校验码,将校验码发送给服务器;校验码用于对测试文件的完整性进行校验。
[0157]
具体的,测试终端可以在每生成一个测试文件时,把测试文件输入到md5软件中,得到校验码。测试终端可以把获取的校验码以及校验码对应的测试文件的文件名发送给服务器。如果一次发送不成功,还可以反复尝试,直到发送成功。服务器可以接收测试终端发送的校验码,以及与校验码对应的测试文件的文件名。
[0158]
可选的,测试终端可以在获取到校验码及校验码对应的测试文件的文件名后,马上发送给服务器。
[0159]
具体的,服务器可以把测试文件输入到md5软件中,并使用与之对应的校验码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则可以确定测试文件中的数据是完整的;若校验不通过,则可以确定测试文件中的数据不完整。
[0160]
进一步的,若服务器根据测试信息、测试文件,确定缺失测试文件,则服务器可以发送补充消息给测试终端。其中,补充消息用于指示测试终端补发测试文件。测试终端可以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补发消息,并根据补发消息给服务器补发测试文件。
[0161]
图5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测试文件检测的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0162]
如图5所示,在测试开始前,首先需要测试终端通过指定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及端口与服务器建立测试端与服务器端的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通信链路,目的是确保测试终端能够以实时或者定时的方式将测试信息发送给服务器端。
[0163]
测试终端可以在每次测试开始时根据业务类型、起始采集时间、起始采集位置确定测试时长。
[0164]
测试终端可以每当测试一段时间(比如一个小时)或者一个log文件达到一定数据量时(比如达到1gb数据量),就截断存储一个单独的log文件,后续的测试再重新产生一个新的log文件。测试终端可以在每次测试终端截断存储一个单独的log文件时上报测试信息。测试终端可以一次性地将该log文件所对应的所有测试过程的测试信息发送给服务器端。如果一次发送不成功,还可以反复尝试,直到发送成功。服务器可以接收测试终端发送的测试信息。
[0165]
测试终端可以在每次测试终端截断存储一个单独的log文件时,把此log文件输入md5软件中,得到校验码。测试终端可以把获得的校验码以及其对应的log文件的文件名马上发送给服务器。如果一次发送不成功,还可以反复尝试,直到发送成功。服务器可以接收测试终端发送的校验码及校验码对应的log文件的文件名。
[0166]
测试终端对网络质量进行测试时,可以包括多个测试过程。测试终端可以在多个测试过程均结束之后,再发送测试文件给服务器,发送的测试文件可以包括与每个测试过程对应的多个测试文件。服务器可以接收测试终端发送的测试文件。
[0167]
服务器首先可以根据校验码对测试文件进行完整性检测。若校验通过,则可以确定测试文件中的数据是完整的;若校验不通过,则可以确定测试文件中的数据不完整。服务器对校验码校验不通过的测试文件可以标记为可怀疑文件,并在接下来的根据测试信息检测测试文件是否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疑文件的处理方法。
[0168]
接下来服务器可以根据测试信息检测测试文件是否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具体的,可以比对测试信息中的测试时间信息和测试位置信息,与测试文件中的采集时间信息和采集位置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确定测试文件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
[0169]
若确定测试文件不是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则确定测试文件为冗余文件,并可以删除冗余的测试文件;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测试信息中包括的测试时间信息和测试位置信息确定测试过程,若任一个测试过程与接收的测试文件均不对应,则确定缺失测试文件。确定缺失测试文件后,可以根据与缺失的测试文件对应的测试信息向测试终端发送补发消息,补发消息用于指示测试终端补发测试文件。
[0170]
其中,服务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怀疑文件的处理方法。比如,若检测结果显示比对结果一致,测试文件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则可能是检测文件在传输过程中丢失了一些配置文件,但并不影响服务器对网络质量的分析,这个测试文件可以留下使用。比如,若测试结果显示比对结果不一致,测试文件不是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若确定此测试文件为冗余文件,则可删除此冗余文件。
[0171]
测试终端可以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补发消息,根据补发消息确定要补发的测试文件,并发送给服务器。
[0172]
图6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测试文件检测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服务器。
[0173]
如图6所示,本公开提供的测试文件检测的装置600,包括:
[0174]
接收单元610,用于接收测试终端在测试过程中发送的测试信息;其中,测试信息包括测试时间信息和测试位置信息;
[0175]
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测试终端发送的测试文件;测试文件中包括测试数据,以及采集测试数据时的采集时间信息和采集位置信息;
[0176]
检测单元620,用于根据测试信息检测测试文件是否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
[0177]
图7为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测试文件检测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服务器。
[0178]
如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公开提供的测试文件检测的装置700中,检测单元620包括:
[0179]
比对模块621,用于比对测试信息中的测试时间信息和测试位置信息,与测试文件中的采集时间信息和采集位置信息是否一致;
[0180]
确定模块622,用于若一致,则确定测试文件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
[0181]
比对模块621,具体用于比对起始测试时间与起始采集时间是否一致,比对结束测试时间与结束采集时间是否一致,比对起始测试位置与起始采集位置是否一致,比对结束测试位置与结束采集位置是否一致。其中,测试时间信息包括起始测试时间和结束测试时间,测试位置信息包括起始测试位置和结束测试位置;采集时间信息包括起始采集时间和结束采集时间,采集位置信息包括起始采集位置和结束采集位置;
[0182]
检测单元620,还用于根据测试信息中的起始测试时间、起始测试位置确定测试时长;比对测试时长,与采集测试时长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确定测试文件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其中,测试文件中还包括采集测试时长;其中,采集测试时长是根据起始采集时间和起始采集位置确定的;
[0183]
确定模块622,还用于若确定测试文件不是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则确定测试文件为冗余文件;
[0184]
和/或,根据测试信息中包括的测试时间信息和测试位置信息确定测试过程,若任一个测试过程与接收的测试文件均不对应,则确定缺失测试文件。
[0185]
确定模块622,还用于若确定缺失测试文件,则根据与缺失的测试文件对应的测试信息向测试终端发送补发消息;补发消息用于指示测试终端补发测试文件。
[0186]
图8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检测测试文件的信息上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测试终端。
[0187]
如图8所示,本公开提供的用于检测测试文件的信息上报装置800,包括:
[0188]
发送单元810,用于在测试时向服务器发送测试信息;其中,测试信息包括测试时间信息和测试位置信息;
[0189]
发送单元810还用于,根据测试时采集的测试数据,以及采集测试数据时的采集时间信息和采集位置信息生成测试文件,并向服务器发送测试文件;测试信息用于检测测试文件是否为本次测试生成的文件。
[0190]
图9为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检测测试文件的信息上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测试终端。
[0191]
如图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公开提供的用于检测测试文件的信息上报装置900中,测试时间信息包括起始测试时间和结束测试时间,测试位置信息包括起始测试位置和结束测试位置;采集时间信息包括起始采集时间和结束采集时间,采集位置信息包括起始采集位置和结束采集位置。
[0192]
如图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公开提供的用于检测测试文件的信息上报装置900中,还包括测试时长确定单元820,用于根据测试业务类型,以及采集测试数据时的起始采集时间和起始采集位置确定随机浮动时间;根据预设的时间基数与随机浮动时间,确定测试时长。
[0193]
测试时长确定单元820,具体用于若业务类型为语音业务,则随机浮动时间
[0194]
其中,δt1的单位为秒,符号表示向上取整,mod(9)表示取一个整数除以9的余数,long表示起始采集位置的经度值,lat表示起始采集位置的的纬度值,t表示从预设时刻开始到测试起始采集时间所经过的秒数。
[0195]
测试时长确定单元820,具体用于若业务类型为数据业务,则随机浮动时间
[0196]
其中,δt2的单位为秒,符号表示向上取整,mod(29)表示取一个整数除以29的余数,long表示起始采集位置的经度值,lat表示起始采集位置的的纬度值,t表示从预设时刻开始到测试起始采集时间所经过的秒数。
[0197]
如图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公开提供的用于检测测试文件的信息上报装置900中,发送单元810还用于根据测试文件确定校验码,将校验码发送给服务器;校验码用于对测试文件的完整性进行校验。
[0198]
图10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0199]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有服务器、测试设备,包括:
[0200]
存储器1001;
[0201]
处理器1002;以及
[0202]
计算机程序;
[0203]
其中,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1001中,并配置为由处理器1002执行以实现如上的任一种方法。
[0204]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0205]
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的任一种方法。
[0206]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方法。
[0207]
一种用于检测测试文件的系统,包括服务器、测试终端;服务器用于执行如图1、图2的任一种方法,测试终端用于执行如图3、图4的任一种方法。
[0208]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209]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