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组装的高大柱底座施工模板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06:20: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模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组装的高大柱底座施工模板。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也越来越严重,楼房也在快速扩张,建筑楼房越来越高,建筑过程中,建筑模板支撑架是必不可少的建筑工具,普通钢制支撑架与传统的木质支撑架相比,不仅节约了木材,而且支撑墙体更加牢固,造价低,可反复使用,刚度大,稳定性好,牢固的支撑可有效的节省水泥、沙子等建筑原料,因此普通钢制建筑模板支撑架用途也越来越广泛。
3.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对矩形构筑物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往往需要根据构筑物的大小选择不同规格的固定装置对模板进行固定,从而使得工作人员根据不同尺寸规格的模板进行固定时,不便于进行装配,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高大柱底座施工模板,其具有的优点是使用时,先将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配合,拼接成矩形柱形状,再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螺纹杆配合,以及第二连接件与第二螺纹杆配合,分别放置在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外侧壁上指定位置上,然后通过第三连接件分别与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与第三连接件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并与支撑装置进行配合,从而对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进行内外同时固定,并且还可以根据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的尺寸变化形成不同尺寸的矩形柱而进行相应调节,使其对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紧紧进行固定,以此增强结构强度同时,还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快速装配,提高工作效率。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便于组装的高大柱底座施工模板,包括两个第一模板,两个所述第一模板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两个所述第一模板之间的两端均竖直设有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与所述第一模板相互垂直且抵接,所述第一模板外侧水平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模板抵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两端均插设且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二模板外侧水平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模板抵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两端均插设且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相互交错且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相互靠近一端套设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位于所述第三连接件两端处均套设且螺纹连接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与所述第三连接件抵接,所述第二螺纹杆位于所述第三连接件两端处均套设且螺纹连接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与所述第三连接件抵接,两个所述第一模板与两个所述第二模板之间设有支撑装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先将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配合,拼接成矩形柱形状,再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螺纹杆配合,以及第二连接件与第二螺纹杆配合,分别放置在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外侧壁上指定位置上,然后通过第三连接件分别与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与第三连接件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并与支撑装置进行配合,从而对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进行内外同时固定,并且还可以根据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的尺寸变化形成不同尺寸的矩形柱而进行相应调节,使其对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紧紧进行固定,以此增强结构强度同时,还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快速装配,提高工作效率。
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套杆与第二套杆,所述第一套杆与所述第二套杆交错且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套杆两端均套设且螺纹连接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远离所述第一套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模板抵接,所述第一套杆两端均插设且螺纹连接有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三螺纹杆远离所述第一套杆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模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且均与其螺纹连接,所述第三螺纹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外一端套设且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抵接,所述第二套杆两端均套设且螺纹连接有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远离所述第二套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模板抵接,所述第二套杆两端均插设且螺纹连接有第四螺纹杆,所述第四螺纹杆远离所述第二套杆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模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且均与其螺纹连接,所述第四螺纹杆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外一端套设且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抵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先将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依次拼接完成,再通过第一套杆与两端的第三螺纹杆配合,对第一模板进行支撑固定,第三螺纹杆通过贯穿第一模板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来对第一模板进行限位固定与支撑,然后通过第一支撑件与第一固定件配合加强对第一模板固定支撑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再通过第二套杆与两端的第四螺纹杆配合,对第二模板进行支撑固定,第四螺纹杆通过贯穿第二模板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来对第二模板进行限位固定与支撑,然后通过第二支撑件与第二固定件配合加强对第二模板固定支撑的稳定性。
1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外侧壁均水平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三螺纹杆与所述第四螺纹杆分别位于所述通孔内螺纹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通孔,可以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随着矩形柱的尺寸规格变化的同时,使得第三螺纹杆与第四螺纹杆也可以随着矩形柱的变化而进行位置调节,并且调节完成后依旧可以穿过其中一个通孔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进行连接来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不会降低固定结构的整体强度与稳定性。
12.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模板与所述第二模板外侧壁均涂有聚氨酯防水涂料。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氨酯防水涂料可以在施工过程中防止出现渗漏等情况的发生。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5.1.使用时,先将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配合,拼接成矩形柱形状,再通过第一连接件
与第一螺纹杆配合,以及第二连接件与第二螺纹杆配合,分别放置在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外侧壁上指定位置上,然后通过第三连接件分别与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与第三连接件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并与支撑装置进行配合,从而对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进行内外同时固定,并且还可以根据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的尺寸变化形成不同尺寸的矩形柱而进行相应调节,使其对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紧紧进行固定,以此增强结构强度同时,还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快速装配,提高工作效率;
16.2.使用时,先将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依次拼接完成,再通过第一套杆与两端的第三螺纹杆配合,对第一模板进行支撑固定,第三螺纹杆通过贯穿第一模板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来对第一模板进行限位固定与支撑,然后通过第一支撑件与第一固定件配合加强对第一模板固定支撑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再通过第二套杆与两端的第四螺纹杆配合,对第二模板进行支撑固定,第四螺纹杆通过贯穿第二模板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来对第二模板进行限位固定与支撑,然后通过第二支撑件与第二固定件配合加强对第二模板固定支撑的稳定性;
17.3.通过设置的通孔,可以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随着矩形柱的尺寸规格变化的同时,使得第三螺纹杆与第四螺纹杆也可以随着矩形柱的变化而进行位置调节,并且调节完成后依旧可以穿过其中一个通孔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进行连接来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不会降低固定结构的整体强度与稳定性。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20.附图标记:1、第一模板;2、第二模板;3、第一连接件;4、第一螺纹杆;5、第二连接件;6、第二螺纹杆;7、第三连接件;8、第一限位环;9、第二限位环;10、支撑装置;101、第一套杆;102、第二套杆;103、第一支撑件;104、第三螺纹杆;105、第一固定件;106、第二支撑件;107、第四螺纹杆;108、第二固定件;1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2.如图1与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一种便于组装的高大柱底座施工模板,包括两个第一模板1,两个第一模板1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两个第一模板1之间的两端均竖直设有第二模板2,第二模板2与第一模板1相互垂直且抵接,使用时,先将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配合,拼接成矩形柱形状,第一模板1外侧水平设有第一连接件3,第一连接件3与第一模板1抵接,第一连接件3两端均插设且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第二模板2外侧水平设有第二连接件5,第二连接件5与第二模板2抵接,第二连接件5两端均插设且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6,第一螺纹杆4与第二螺纹杆6相互交错且垂直设置,再通过第一连接件3与第一螺纹杆4配合,以及第二连接件5与第二螺纹杆6配合,分别放置在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外侧壁上指定位置上,第一螺纹杆4与第二螺纹杆6相互靠近一端套设有第三连接件7,第三连接件7分别与第一螺纹杆4、第二螺纹杆6滑动连接,第一螺纹杆4位于第三连接件7两端处均套
设且螺纹连接有第一限位环8,第一限位环8与第三连接件7抵接,第二螺纹杆6位于第三连接件7两端处均套设且螺纹连接有第二限位环9,第二限位环9与第三连接件7抵接,两个第一模板1与两个第二模板2之间设有支撑装置10,然后通过第三连接件7分别与第一螺纹杆4、第二螺纹杆6螺纹连接,使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5通过第一螺纹杆4、第二螺纹杆6与第三连接件7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并与支撑装置10进行配合,从而对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进行内外同时固定,并且还可以根据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的尺寸变化形成不同尺寸的矩形柱而进行相应调节,使其对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紧紧进行固定,以此增强结构强度同时,还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快速装配,提高工作效率。
23.如图1所示,支撑装置10包括第一套杆101与第二套杆102,第一套杆101与第二套杆102交错且相互垂直设置,第一套杆101两端均套设且螺纹连接有第一支撑件103,第一支撑件103远离第一套杆101一端与第一模板1抵接,第一套杆101两端均插设且螺纹连接有第三螺纹杆104,第三螺纹杆104远离第一套杆101一端贯穿第一模板1与第一连接件3且均与其螺纹连接,使用时,先将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依次拼接完成,再通过第一套杆101与两端的第三螺纹杆104配合,对第一模板1进行支撑固定,第三螺纹杆104位于第一连接件3外一端套设且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件105,第一固定件105与第一连接件3抵接,第三螺纹杆104通过贯穿第一模板1并与第一连接件3连接来对第一模板1进行限位固定与支撑,然后通过第一支撑件103与第一固定件105配合加强对第一模板1固定支撑的稳定性,与此同时,第二套杆102两端均套设且螺纹连接有第二支撑件106,第二支撑件106远离第二套杆102一端与第二模板2抵接,第二套杆102两端均插设且螺纹连接有第四螺纹杆107,第四螺纹杆107远离第二套杆102一端贯穿第二模板2与第二连接件5且均与其螺纹连接,再通过第二套杆102与两端的第四螺纹杆107配合,对第二模板2进行支撑固定,第四螺纹杆107位于第二连接件5外一端套设且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件108,第二固定件108与第二连接件5抵接,第四螺纹杆107通过贯穿第二模板2并与第二连接件5连接来对第二模板2进行限位固定与支撑,然后通过第二支撑件106与第二固定件108配合加强对第二模板2固定支撑的稳定性。
24.如图1与图2所示,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5外侧壁均水平开设有若干通孔11,第三螺纹杆104与第四螺纹杆107分别位于通孔11内螺纹连接,通过设置的通孔11,可以使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5随着矩形柱的尺寸规格变化的同时,使得第三螺纹杆104与第四螺纹杆107也可以随着矩形柱的变化而进行位置调节,并且调节完成后依旧可以穿过其中一个通孔11与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5进行连接来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不会降低固定结构的整体强度与稳定性;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外侧壁均涂有聚氨酯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可以在施工过程中防止出现渗漏等情况的发生。
25.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先将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配合,拼接成矩形柱形状,再通过第一连接件3与第一螺纹杆4配合,以及第二连接件5与第二螺纹杆6配合,分别放置在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外侧壁上指定位置上,然后通过第三连接件7分别与第一螺纹杆4、第二螺纹杆6螺纹连接,使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5通过第一螺纹杆4、第二螺纹杆6与第三连接件7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并与支撑装置10进行配合,从而对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进行内外同时固定,并且还可以根据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的尺寸变化形成不同尺寸的矩形柱而进行相应调节,使其对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紧紧进行固定,以此增强结构强度同时,还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快速装配,提高工作效率。
26.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