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利坝体的抗冲击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07:10: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水利坝体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坝体的抗冲击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水利坝体是拦截江河渠道水流以抬高水位或调节流量的挡水建筑物,用于防洪、供水、灌溉、水力发电、改善航运等。在河道施工的过程中,尤其在入海口的位置上,砌筑的水利坝体对于保障陆地上建筑物及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的缺陷:现有的水利坝体多由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或砌筑的石块形成,水利坝体朝向河道或海域的一侧端面多呈竖直状或倾斜设置;水利坝体的上端面进行硬化,并形成供行人及车辆行驶的路面;对于我国的南方沿海地区,海岸线上多砌筑有不断延伸的水利坝体,当遭遇台风等自然灾害时,此时海面风高浪急,海水不断对水体水利坝体的坡面形成冲击,此时水体水利坝体存在被海浪冲毁的潜在风险,对于陆地上的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极大地威胁,故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升水体水利坝体对海浪冲击的耐冲击性,保障水利坡面的结构完整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利坝体的抗冲击加固结构。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利坝体的抗冲击加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水利坝体的抗冲击加固结构,包括若干组呈长方体结构的石笼网,水利坝体朝向水域的一侧为倾斜设置的坡面,坡面下方的滩涂上竖直插接有若干组竖直设置的立杆,各组所述立杆以四组为一组单元并围合呈方形区域,各组所述立杆的上端面凹设有槽口,各组所述槽口的内底面凸设有凸块,各组所述石笼网四组竖直端面的上端部均连接有与所述凸块挂接固定的挂接件;所述石笼网的上端面开口设置并填满有若干组石块,所述石笼网的下端部沉入滩涂的淤泥层中。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种水利坝体在进行加固结构的施工时,各组石笼网及立杆进行预制,当进行施工时,处于落潮时,此时施工人员在水利坝体上驾驶打桩机,并依照施工设计方案对滩涂上进行各组立杆的打桩作业,使各组立杆呈方形区域分布;之后将各组石笼网吊装至四组立杆的位置上,使石笼网上的四组挂接件与立杆上的凸块挂接固定,此时四组立杆形成对石笼网的支撑,使各组石笼网在滩涂上的位置稳定;从石笼网上端部的开口进行石块的填充,此时各组石块将石笼网填满,使石笼网的自重大幅增加,此时各组石笼网位于水利坝体坡面的前方,当遭遇恶劣天气时,此时海浪不断对各组石笼网形成冲击,各组石笼网起到对海浪的消能,使海浪对水利坝体坡面的冲击性降低,故水利坝体的坡面的耐冲击性提升,使水利坝体上方陆地上的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8.优选的,各组所述石笼网的位置安装有两组均平行于水利坝体延伸方向的第一螺杆,各组所述立杆的外周面上安装有位于同一高度上的限位块,所述第一螺杆贯穿各组所述限位块。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组限位块固定在立杆上,第一螺杆贯穿两组限位块,各组第一螺杆的设置起到对两组立杆的对拉连接,使两组立杆之间的一体性提升,各组立杆在滩涂上不易发生倾斜,使立杆对石笼网的支撑作用提升。
10.优选的,各组所述石笼网的位置安装有两组均垂直于水利坝体延伸方向的第二螺杆,各组所述第二螺杆呈贯穿两组所述立杆,各组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一螺杆位于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螺杆贯穿两组立杆,各组第二螺杆将两组立杆之间实现连接,结合各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及第二螺杆的安装实现了四组立杆之间的一体性安装,使各组立杆形成稳定性的位置关系,各组立杆在滩涂上不易发生倾倒。
12.优选的,四组所述立杆之间对拉连接有交叉设置的两组连杆,两组所述连杆上下分布且两者的上下端面贴合,各组所述连杆的两端呈圆环状,各组所述连杆的两端与所述立杆的下端面外周面套接固定;所述石笼网的下端面与上方所述连杆的上端面贴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连杆交叉分布在各组立杆之间,当石笼网吊装至滩涂上并与各组立杆之间形成连接关系后,此时两组连杆上下分布,连杆的设置形成了对石笼网的支撑,使石笼网的下端面不易因石块的重力造成破裂。
14.优选的,所述石笼网上端面的开口位置栽种有若干组耐碱性的绿植,各组所述绿植的根系与各组所述石块盘绕固定。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碱性的绿植栽种在石笼网上端面的开口位置上,各组绿植的根系不断生长,绿植的根系与石笼网内部的各组石块形成缠绕关系,使石块在石笼网内部不易移位,同时栽种的绿植使各组石笼网的景观性提升。
16.优选的,各组所述所述第一螺杆及所述第二螺杆的外表面均喷涂有均匀分布的防锈层。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螺杆及第二螺杆的外表面均进行防锈层的喷涂,由于各组部件在海水中较易发生锈蚀,故防锈层的喷涂形成对各组部件外表面的覆盖,使各组部件的耐锈蚀性提升,使该加固结构的使用寿命提升。
18.优选的,各组所述立杆的下端部呈圆锥体结构,各组所述立杆插接入滩涂表面以下的深度不低于2米。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各组立杆在滩涂上的打桩作业时,此时各组立杆的下端部呈圆锥状结构,故打桩机在插打过程中,各组立杆向滩涂中成桩时的阻力降低;立杆插打的深度不下于2米,使各组立杆在滩涂上的位置稳定性提升,各组立杆不易移位。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1.1.石笼网上的四组挂接件与立杆上的凸块挂接固定,此时四组立杆形成对石笼网的支撑,使各组石笼网在滩涂上的位置稳定;从石笼网上端部的开口进行石块的填充,此时各组石块将石笼网填满,使石笼网的自重大幅增加,此时各组石笼网位于水利坝体坡面的前方,当遭遇恶劣天气时,此时海浪不断对各组石笼网形成冲击,各组石笼网起到对海浪的消能,使海浪对水利坝体坡面的冲击性降低,故水利坝体的坡面的耐冲击性提升,使水利坝体上方陆地上的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22.2.第一螺杆贯穿两组限位块,各组第一螺杆的设置起到对两组立杆的对拉连接,使两组立杆之间的一体性提升,各组立杆在滩涂上不易发生倾斜,使立杆对石笼网的支撑
作用提升;第二螺杆贯穿两组立杆,各组第二螺杆将两组立杆之间实现连接,第一螺杆及第二螺杆的安装实现了四组立杆之间的一体性安装,使各组立杆形成稳定性的位置关系,各组立杆在滩涂上不易发生倾倒;
23.3.两组连杆交叉分布在各组立杆之间,当石笼网吊装至滩涂上并与各组立杆之间形成连接关系后,此时两组连杆上下分布,连杆的设置形成了对石笼网的支撑,使石笼网的下端面不易因石块的重力造成破裂。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中四组立杆与箱体在竖直方向上的爆炸示意图;
26.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7.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水利坝体;11、坡面;2、滩涂;3、石笼网;31、挂接件;32、石块;4、立杆;41、槽口;42、凸块;5、第一螺杆;51、限位块;6、第二螺杆;7、连杆;71、紧固螺栓;8、绿植。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水利坝体的抗冲击加固结构。参照图1,水利坝体1砌筑在海岸线上,水利坝体1朝向水域的一侧端面为坡面11,坡面11倾斜向下设置;坡面11 下方为滩涂2,滩涂2水平设置,滩涂2上沉积有淤泥层;该种水利坝体1的加固结构砌筑在坡面11下方的滩涂2上。
31.加固结构包括若干组呈长方体结构的石笼网3,坡面11下方的滩涂2上竖直插接有若干组竖直设置的立杆4,各组立杆4及石笼网3均为预制构件,立杆4为钢筋混凝土材质,石笼网3为304不锈钢材质。各组立杆4以四组为一组单元并围合呈方形区域,各组石笼网3吊装至滩涂2上,使各组立杆4位于石笼网3的四组边角位置上。石笼网 3的下端部沉入滩涂2的淤泥层中。
32.参照图1及图2,各组立杆4的下端部呈圆锥体结构,各组立杆4插接入滩涂2表面以下的深度不低于2米。各组立杆4共两排,同一排上的各组立杆4沿水利坝体1 的延伸方向不断延伸分布。
33.参照图2及图3,各组石笼网3的位置安装有两组均平行于水利坝体1延伸方向的第一螺杆5,各组第一螺杆5水平设置,第一螺杆5的长度大于石笼网3的长度;各组立杆4的外周面上安装有位于同一高度上的限位块51,各组限位块51开孔设置,第一螺杆5贯穿各组限位块51,第一螺杆5的设置实现对两组立杆4之间的对拉连接。各组石笼网3的位置安装有两组均垂直于水利坝体1延伸方向的第二螺杆6,各组第二螺杆6水平设置,各组立杆4上均水平开孔设置,各组第二螺杆6呈贯穿两组立杆4,各组第二螺杆6与第一螺杆5位于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上。各组第一螺杆5及第二螺杆6 的外表面均喷涂有均匀分布的防锈层,防锈层优选丙烯酸防水涂料。
34.四组立杆4之间对拉连接有交叉设置的两组连杆7,两组连杆7上下分布并保持上
下端面贴合,各组连杆7的两端呈圆环状,各组连杆7的两端与立杆4的下端面外周面套接固定;石笼网3的下端面与上方连杆7的上端面贴合。各组连杆7端部的圆环上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71,紧固螺栓71的攻入端与各组立杆4的外周面抵紧固定,使各组连杆7与立杆4实现固定连接。
35.参照图2及图4,各组立杆4的上端面凹设有槽口41,槽口41竖直设置,各组槽口41的内底面凸设有凸块42,凸块42的高度小于槽口41的深度,各组石笼网3四组竖直端面的上端部均连接有与凸块42挂接固定的挂接件31;石笼网3的上端面开口设置并填满有若干组形状不规则的石块32。石笼网3上端面的开口位置栽种有若干组耐碱性的绿植8,各组绿植8的根系与各组石块32盘绕固定。
36.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水利坝体的抗冲击加固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37.该种水利坝体1在进行加固结构的施工时,各组石笼网3及立杆4进行预制,并向施工现场进行运输。当进行施工时,选择时间处于落潮时,此时施工人员在水利坝体1 上驾驶打桩机,打桩机沿着水利坝体1不断移动。打桩机作业时,打桩机夹持住各组立杆4的上端部,并依照施工设计方案对滩涂2上进行各组立杆4的打桩作业,使各组立杆4呈方形区域分布。
38.之后施工人员进入滩涂2位置,对淤泥层的表层进行清除,淤泥层的清除深度优选 30cm;将各组连杆7借助紧固螺栓71进行安装,两组连杆7对拉连接,使连杆7与各组立杆4实现一体连接。将各组第一螺杆5及第二螺杆6进行安装,第一螺杆5及第二螺杆6实现对各组立杆4之间的对拉连接,此时各组立杆4围合呈结构稳定的方形区域。
39.之后将各组石笼网3吊装至四组立杆4的位置上,使石笼网3上的四组挂接件31 与立杆4上的凸块42挂接固定,此时四组立杆4形成对石笼网3的支撑,石笼网3的下端面与上方连杆7的上端面贴合,上述设置使各组石笼网3在滩涂2上的位置稳定。待潮水上涨后,此时施工人员驾驶工程船,工程船内部装载有石块32,并进行抛石作业,施工人员依次从石笼网3上端部的开口进行石块32的填充,此时各组石块32将石笼网3填满,使石笼网3的自重大幅增加;最后进行绿植8的载重,绿植8优选红树常绿灌木。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此时各组石笼网3位于水利坝体1坡面11的前方,当遭遇恶劣天气时,此时海浪不断对各组石笼网3形成冲击,各组石笼网3起到对海浪的消能,使海浪对水利坝体1坡面11的冲击性降低,故水利坝体1的坡面11的耐冲击性提升,使水利坝体1上方陆地上的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