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效率大容量增氧的鱼池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07:34: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鱼池增氧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高效率大容量增氧的鱼池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2.水产养殖业已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高密度精养模式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尤其当喂鱼后、施肥后或是天气发生变化时,会导致水中的含氧量降低,这就需要增氧设备来提高水中的氧气,现有的增氧设备一般是将鱼池内的水喷洒向空中,来提高水中的含氧量,但效率太低,也有通过气泵向水中泵入空气,但此时鱼池中饲料、排泄物等混合物较多,效果大大降低。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效率大容量增氧的鱼池增氧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5.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高效率大容量增氧的鱼池增氧装置,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内部设置有直接供养装置和循环供养装置,所述直接供养装置位于所述循环供养装置的一侧。
7.进一步的,所述直接供养装置由软管、通气孔和氧气泵构成,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软管的顶端,所述氧气泵位于所述软管的一侧,所述软管的靠近所述氧气泵的一端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远离所述软管的一端与所述氧气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套管靠近池体的一侧设置固定盖。
8.进一步的,所述氧气泵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壳,所述氧气泵的一侧通过固定板与所述保护壳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循环供养装置由排污管、排污口、水泵和净化池构成,所述排污口位于所述排污管的顶端,所述水泵位于所述排污管一侧的顶端,所述净化池位于所述水泵的一侧。
10.进一步的,所述排污管的一侧设置有分叉管,所述分叉管的一侧设置有阀门,所述分叉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分叉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水口。
11.进一步的,所述净化池的底端设置有集水板,所述集水板的两端设置有滑槽,所述集水板的底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设置有转轴,所述挡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挡板的一侧设置有输水口。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由池体、直接供养装置、软管、通气孔、氧气泵、套管、固定盖、保护壳、固定板、排污管、排污口、水泵、净化池、分叉管、阀门、排水口、集水板、滑槽、弹簧、挡板、转轴、复位弹簧、输水口和循环供养装置构成的一种高效率大容量增氧的鱼池增氧装置,从而通过分叉管和阀门的配合,实现对污水的直接排放或循环再用,
通过循环供养装置和直接供养装置同时作用,加大鱼池内的含氧量。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高效率大容量增氧的鱼池增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高效率大容量增氧的鱼池增氧装置的侧视图;
16.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高效率大容量增氧的鱼池增氧装置中直接供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8.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高效率大容量增氧的鱼池增氧装置中循环供养装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
20.1、池体;2、直接供养装置;3、软管;4、通气孔;5、氧气泵;6、套管;7、固定盖;8、保护壳;9、固定板;10、排污管;11、排污口;12、水泵;13、净化池;14、分叉管;15、阀门;16、排水口;17、集水板;18、滑槽;19、弹簧;20、挡板;21、转轴;22、复位弹簧;23、输水口;24、循环供养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大容量增氧的鱼池增氧装置。
23.实施例一:
24.如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效率大容量增氧的鱼池增氧装置,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的内部设置有直接供养装置2和循环供养装置24,所述直接供养装置2位于所述循环供养装置24的一侧。
25.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由池体1、直接供养装置2、软管3、通气孔4、氧气泵5、套管6、固定盖7、保护壳8、固定板9、排污管10、排污口11、水泵12、净化池13、分叉管14、阀门15、排水口16、集水板17、滑槽18、弹簧19、挡板20、转轴21、复位弹簧22、输水口23和循环供养装置24构成的一种高效率大容量增氧的鱼池增氧装置,从而通过分叉管14 和阀门15的配合,实现对污水的直接排放或循环再用,通过循环供养装置 24和直接供养装置2同时作用,加大鱼池内的含氧量。
26.实施例二:
27.如图1-5所示,所述池体1的内部设置有直接供养装置2和循环供养装置24,所述直接供养装置2位于所述循环供养装置24的一侧,所述直接供养装置2由软管3、通气孔4和氧气泵5构成,所述通气孔4位于所述软管3的顶端,所述氧气泵5位于所述软管3的一侧,所述软管3的靠近所述氧气泵5的一端设置有套管6,所述套管6远离所述软管3的一端与所述氧气泵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套管6靠近池体1的一侧设置固定盖7,所述氧气泵5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壳8,所述氧气泵5的一侧通过固定板9 与所述保护壳8连接,所述循环供养装置24由排污管10、排污口11、水泵12和净化池13构成,所述排污口11位于所述排污管10的顶端,所述水泵12位于所述排污管10一侧的顶端,所述净化池13位于所述水泵12 的一侧,所述排污管10的一侧设置有分叉管14,所述分叉管14的一侧设置有阀门15,所述分叉管14的一端与所述水泵1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分叉管14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水口16,所述净化池13的底端设置有集水板17,所述集水板17的两端设置有滑槽18,所述集水板17的底端设置有弹簧19,所述弹簧19的一侧设置有挡板20,所述挡板20的一端设置有转轴21,所述挡板20的另一端设置有复位弹簧22,所述挡板20的一侧设置有输水口 23,通过复位弹簧22实现挡板20的自动回位,通过阀门15的开关与闭合实现对污水的处理的合理选择,通过滑槽18使集水板17在重力下滑,通过弹簧19使复位,通过设置排污管10水平高度低于软管3,排污管10位于池体 1的最低处,使饲料、排泄物等混合物沉淀到排污管10内。
28.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29.在实际应用时,将水泵12通上电源,排污管10内产生吸力,将池体1 中沉淀的饲料、排泄物等混合物通过排污口11吸入排污管10内,从水泵12 的输出端流入净化池13内,经过净化池13过滤后渗透出来的水在集水板17 上慢慢汇集,随着水体重力的增加,集水板17向下移动,移动到挡板20处时,集水板17上的推力作用于挡板20,挡板20被向左推动,复位弹簧22被挤压,此时挡板20上的开孔与输水口23重叠,洁净且富氧的水体流入池体1,通过氧气泵5通上电源,氧气泵5的输出端向软管3内持续冲入氧气,氧气通过通气孔4排向水体内,实现对水体含氧量的提高。
30.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由池体1、直接供养装置2、软管3、通气孔4、氧气泵5、套管6、固定盖7、保护壳8、固定板9、排污管10、排污口11、水泵12、净化池13、分叉管14、阀门15、排水口16、集水板17、滑槽18、弹簧19、挡板20、转轴21、复位弹簧22、输水口23和循环供养装置24构成的一种高效率大容量增氧的鱼池增氧装置,从而通过分叉管14和阀门15的配合,实现对污水的直接排放或循环再用,通过循环供养装置24和直接供养装置2同时作用,加大鱼池内的含氧量。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