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麻药膏及制备方法与镇痛贴

2022-04-09 06:08: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膏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麻药膏及制备方法与镇痛贴。


背景技术:

2.利多卡因乳膏外敷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注射及光电治疗的镇痛方式,它起效快,镇痛效果明显,但现有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涂抹后患者术后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从而影响患者术后康复。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麻醉效果好,且对皮肤具有保湿美白性能,同时过敏反应发生率低的麻药膏。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麻药膏,按质量分数计包括如下组分:0.5-1.5%的酸碱调节剂、0.2-1%的黏合剂、20-25%的保湿剂、0.5-1.5%的成膜剂、0.05-0.2%的增稠剂、5-6%的植物提取物、40-60%浓度为4wt%的利多卡因注射液,余量为去离子水。
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酸碱调节剂为edta二钠;所述黏合剂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所述成膜剂为甘油聚丙烯酸酯。
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湿剂包括甘油、丙二醇、浓度为0.4wt%的β-葡聚糖和浓度为1wt%的透明质酸钠,且所述甘油、丙二醇、浓度为0.4wt%的β-葡聚糖和浓度为1wt%的透明质酸钠的质量比为10:7:3:2。
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增稠剂为三乙醇胺和甲基醚聚二甲基硅氧烷,所述三乙醇胺和甲基醚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质量比为1:20。
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植物提取物包括柳兰提取物、假八角叶提取物、法地榄仁果提取物、龙头竹提取物和白睡莲花提取物,所述柳兰提取物、假八角叶提取物、法地榄仁果提取物、龙头竹提取物和白睡莲花提取物的质量比为1:2:4:2:2。
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柳兰提取物为柳兰花、柳兰叶和柳兰茎中一种或多种混合后的提取物,所述龙头竹提取物为龙头竹叶和龙头竹茎中一种或两种混合后的提取物。
10.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上述麻药膏的方法。
11.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如上所述麻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2.步骤1:取去离子水、酸碱调节剂、黏合剂、成膜剂和保湿剂在75-80℃的条件下混合均匀,混匀后得到混合物a;
13.步骤2:将步骤1所得到的混合物a冷却至55-65℃,往所述混合物a中加入增稠剂并混合均匀,混匀后得到混合物b;
14.步骤3:将步骤2所得到的混合物b冷却至40℃以下,往所述混合物b中加入植物提取物并混合均匀,混匀后得到混合物c;
15.步骤4:将步骤3所得到的混合物c冷却至室温,往所述混合物c中加入浓度为4wt%
的利多卡因注射液并混合均匀,混匀后得到麻药膏。
16.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镇痛效果好,且皮肤过敏反应率低的镇痛贴。
17.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镇痛贴,包括贴膜本体,所述贴膜本体一侧的表面均匀的涂布有如上所述麻药膏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麻药膏。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麻药膏或镇痛贴在使用前可置于冰箱中进行冷藏,如此在使用时可实现起到类似于冷敷的作用(冷敷可通过收缩局部的血管从而达到有止痛的作用),另外的可降低中含有大量的保湿成分,如此使得该麻药膏或镇痛贴(具有面膜类保湿功效)在使用时可对面部进行保湿,而成膜剂使得该麻药膏在涂抹在皮肤表面后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膏膜,从而使得使得麻药膏在皮肤表面分布均匀,同时更有助于保湿剂的保湿功效,而增稠剂使得麻药膏的稠度,使得麻药膏的物理形状稳定,所述酸碱调节剂可螯合麻药膏中的重金属,同时可自动调节麻药膏的酸碱度至皮肤适宜的区间,而本发明中的柳兰提取物具有消炎镇痛之功效,所述假八角叶提取物具有散淤消肿之功效,法地榄仁果提取物具有抗氧化之功效,龙头竹提取物和白睡莲花提取物均具有美白、提亮之功效,本发明通过在麻药膏中加入对皮肤具有保湿的保湿剂以及对浅表皮肤具有散瘀消肿等的植物提取物来降低利多卡因对致敏的概率(其中,所述柳兰提取物具有抗过敏之功效,所述假八角叶提取物可减小外物对皮肤的刺激,同时具备舒缓皮肤瘙痒之功效,从而进一步的降低麻药膏的致敏性),从而使得患者术后的副作用小,康复效果佳。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20.实施例1
2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麻药膏,按质量分数计包括如下组分:1%的edta二钠,0.6%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10%的甘油,7%的丙二醇,1%甘油聚丙烯酸酯,3%的浓度为0.4wt%的β-葡聚糖,2%的浓度为1wt%的透明质酸钠,0.1%的三乙醇胺,2%的甲基醚聚二甲基硅氧烷,0.5%柳兰提取物,1%的假八角叶提取物、2%的法地榄仁果提取物、1%的龙头竹提取物和1%的白睡莲花提取物,50%的浓度为4wt%的利多卡因注射液,余量为去离子水。
22.其中,所述柳兰提取物为柳兰花、柳兰叶和柳兰茎中一种或多种混合后的提取物,所述龙头竹提取物为龙头竹叶和龙头竹茎中一种或两种混合后的提取物。
23.实施例2
2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实施例1所述麻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5.步骤1:取去离子水、edta二钠、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甘油、丙二醇、甘油聚丙烯酸酯、浓度为0.4wt%的β-葡聚糖和浓度为1wt%的透明质酸钠在75-80℃的条件下混合均匀,混匀后得到混合物a;
26.步骤2:将步骤1所得到的混合物a冷却至55-65℃,往所述混合物a中加入三乙醇胺和甲基醚聚二甲基硅氧烷并混合均匀,混匀后得到混合物b;
27.步骤3:将步骤2所得到的混合物b冷却至40℃以下,往所述混合物b中加入假八角叶提取物、法地榄仁果提取物、龙头竹提取物和白睡莲花提取物并混合均匀,混匀后得到混
合物c;
28.步骤4:将步骤3所得到的混合物c冷却至室温,往所述混合物c中加入浓度为4wt%的利多卡因注射液并混合均匀,混匀后得到麻药膏。
29.本实施例提供供的麻药膏能显著的降低表皮用药时皮肤过敏的发生率。
30.实施例3
3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镇痛贴,包括贴膜本体,所述贴膜本体一侧的表面均匀的涂布有如实施例2所述麻药膏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麻药膏,所述麻药膏的涂布量为0.1-1g/cm2。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麻药膏,其特征在于,按质量分数计包括如下组分:0.5-1.5%的酸碱调节剂、0.2-1%的黏合剂、20-25%的保湿剂、0.5-1.5%的成膜剂、0.05-0.2%的增稠剂、5-6%的植物提取物、40-60%浓度为4wt%的利多卡因注射液,余量为去离子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酸碱调节剂为edta二钠;所述黏合剂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所述成膜剂为甘油聚丙烯酸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湿剂包括甘油、丙二醇、浓度为0.4wt%的β-葡聚糖和浓度为1wt%的透明质酸钠,且所述甘油、丙二醇、浓度为0.4wt%的β-葡聚糖和浓度为1wt%的透明质酸钠的质量比为10:7:3: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为三乙醇胺和甲基醚聚二甲基硅氧烷,所述三乙醇胺和甲基醚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质量比为1:2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提取物包括柳兰提取物、假八角叶提取物、法地榄仁果提取物、龙头竹提取物和白睡莲花提取物,所述柳兰提取物、假八角叶提取物、法地榄仁果提取物、龙头竹提取物和白睡莲花提取物的质量比为1:2:4:2: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麻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柳兰提取物为柳兰花、柳兰叶和柳兰茎中一种或多种混合后的提取物,所述龙头竹提取物为龙头竹叶和龙头竹茎中一种或两种混合后的提取物。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麻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取去离子水、酸碱调节剂、黏合剂、成膜剂和保湿剂在75-80℃的条件下混合均匀,混匀后得到混合物a;步骤2:将步骤1所得到的混合物a冷却至55-65℃,往所述混合物a中加入增稠剂并混合均匀,混匀后得到混合物b;步骤3:将步骤2所得到的混合物b冷却至40℃以下,往所述混合物b中加入植物提取物并混合均匀,混匀后得到混合物c;步骤4:将步骤3所得到的混合物c冷却至室温,往所述混合物c中加入浓度为4wt%的利多卡因注射液并混合均匀,混匀后得到麻药膏。8.一种镇痛贴,其特征在于,包括贴膜本体,所述贴膜本体一侧的表面均匀的涂布有如权利要求7所述麻药膏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麻药膏。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麻药膏及制备方法与镇痛贴,所述麻药膏按质量分数计包括如下组分:0.5-1.5%的酸碱调节剂、0.2-1%的黏合剂、20-25%的保湿剂、0.5-1.5%的成膜剂、0.05-0.2%的增稠剂、5-6%的植物提取物、40-60%浓度为4wt%的利多卡因注射液,余量为去离子水。本发明所提供的麻药膏的皮肤用药时的致敏性低。明所提供的麻药膏的皮肤用药时的致敏性低。


技术研发人员:王英杰 刘孝文 胡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12.15
技术公布日:2022/4/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