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无刺刺梨的防虫抗病育苗方法与流程

2022-04-09 09:40: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无刺刺梨的防虫抗病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s1、插穗采集,在生长年龄为6-20年、且品种优良的母株上,采集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枝条作为插穗;s2、插穗预处理,将剪好的插穗按毎捆50条、剪口统一朝向捆扎,置于室内外阴凉通风处,整齐平放,扦插前用生根粉溶液浸泡插条基部处1-2小时;s3、整地,深翻扦插土地的土壤,并将大块的土壤破碎成均匀的小块,并在整理好的土壤上整理做扦插床;s4、土壤消毒,对s3步骤整出的扦插床进行土壤消毒;s5、施基肥,在s2步骤中消毒处理之后的扦插床上施加农家厩肥或复合肥,并保持土壤湿润;s6、插穗扦插,将s2步骤处理完成的插穗扦插在s5处理之后的土壤中,按照插穗的35
±5×
35
±
5cm的间距对插穗进行扦插,扦插深度为6-8cm;s7、田间管理,根据杂草生长与土壤板结情况对土壤进行除草、除虫、浇水或排水,保持土壤湿润;s8、追肥,插穗成活后于次年5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用尿素追肥,每隔20天-30天追一次肥,共2次-3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刺刺梨的防虫抗病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的插穗的粗度以50mm-100mm为宜,插穗的采集长度为8-12cm,插穗的剪口呈45-60
°
倾斜向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刺刺梨的防虫抗病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使用到的生根粉溶液浓度为30-50mg/kg,插穗浸泡在生根粉溶液中的深度为2-4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刺刺梨的防虫抗病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的扦插土地选择地势平缓、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土层厚度60cm以上,ph值5.5-6.5的壤土为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刺刺梨的防虫抗病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的扦插土地土壤深翻的深度大于30cm,并将深翻的土壤破碎成大小相对均匀的小块,整理土壤表面,使得土壤表面平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刺刺梨的防虫抗病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的扦插床的宽度为0.9-1m,扦插床高度为20-25cm,扦插床的长度以扦插土地的长度确定,扦插床的表面平整,扦插床之间设有宽度为35-40cm的步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刺刺梨的防虫抗病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中的土壤消毒使用的消毒药剂为75%的五氯硝基苯与50%的辛硫磷的混合物或代森锌与50%的辛硫磷的混合物对扦插床进行消毒,其中75%的五氯硝基苯的用量按2-4g/m2计,50%的辛硫磷的用量按3g/m2计,代森锌的用量按2g/m2计,在使用时75%五氯硝基苯、50%辛硫磷、代森锌均与适量的细土混合均匀之后,均匀的抛洒在扦插床上,对扦插床土壤进行杀虫和灭菌。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刺刺梨的防虫抗病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步骤中农家厩肥的施加量按4.5
±
0.5kg/m2计,复合肥中的n:p:k=1:1:1,复合肥的施加量按85-95g/m2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刺刺梨的防虫抗病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7步骤中的虫害防治主要针对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蔷薇长管蚜、蔷薇白轮蚧和白粉病等,主要喷40%乐果乳剂稀释1500倍液或80%敌敌畏稀释2000倍液,防治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蔷薇长蚜虫,冬季喷5度石硫合剂防治蔷薇白粉蚧,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稀释800-1000倍液或喷15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稀释1000-1500倍液防治白粉病,对无刺刺梨病虫害防治应重视剪除田间病虫枯芽的苗株。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刺刺梨的防虫抗病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8步骤中追肥使用到尿素为尿素:水=1:500的尿素稀释液,每次施肥时,尿素稀释液均匀的喷洒在土壤靠近插穗根部的位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刺梨育苗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无刺刺梨的防虫抗病育苗方法,针对现有现有技术中刺梨幼苗成活率较低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以下操作步骤:S1、插穗采集,在生长年龄为6-20年、且品种优良的母株上,采集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枝条作为插穗;S2、插穗预处理,将剪好的插穗按毎捆50条、剪口统一朝向捆扎,置于室内外阴凉通风处,整齐平放,扦插前用生根粉溶液浸泡插条基部处1-2小时。本发明不仅有效的提高了无刺刺梨幼苗的成活率,还方便对幼苗进行田间管理,易于推广使用。易于推广使用。易于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喻孟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黔西新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8
技术公布日:2022/4/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