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池组整体防水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4-09 17:16: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组件,具体说是用于对电动车的电池组进行防水保护的电池组整体防水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电动车行业内的电池组防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锂电池组的零件与零件之间增加平面式密封圈附以螺丝锁紧方式达到防水目的。然而,此方法易存在零件端口不整齐、密封圈摆放错位和螺丝松动的问题,导致电池组的密封效果不理想,存在进水的隐患。同时,若螺丝锁紧力过大,会导致密封圈过度挤压变形损坏,影响防水效果。另外,密封圈裸露,老化速度较快,也会影响防水效果。第二中方式是在电池组的开口处涂抹密封胶水。然而,涂抹密封胶水的方式存在因胶水剂量,流动性不可控及工人操作差异性的问题,致使电池组的密封性较低,防水效果较差。电池组的密封低、防水差会导致整组电池进水报废,甚至引发短路起火等安全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组整体防水机构,采用该防水机构的电池组防水效果较好,整组电池不会进水报废,因进水而引发的电池短路起火等安全性问题也不会发生。
4.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整体防水机构包括集成式插头、充电插头和用于显示电池组状态的线路板。其特点是还包括壳体,该壳体上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上有第一端盖,所述集成式插头、充电插头和线路板均呈固定密封状与第一端盖相连。所述第一端盖内侧面的四周有第一环形围板,第一环形围板插入在第一开口内,且第一环形围板与第一开口的内侧壁间有密封衬套,使得第一端盖与第一开口间呈密封状配合。所述第一端盖的四周有固定孔,第一端盖的固定孔均与壳体外侧对应,第一端盖的固定孔对应的壳体外壁上有螺栓座,螺栓座上有螺纹孔,第一端盖的固定孔与对应的螺纹孔间均有紧固螺钉。
6.其中,所述密封衬套外侧壁的四周有环形凸筋。
7.所述第一端盖的正面有第一凹坑,第一凹坑的坑底与第一端盖的背面间有与集成式插头形状相适配的让位孔,集成式插头的背面穿过第一凹坑插入到让位孔中,集成式插头正面的凸缘与第一凹坑相抵,集成式插头的背面位于让位孔内。
8.所述集成式插头正面的凸缘上有连接孔,连接孔对应的凹坑底部有盲孔,盲孔的侧壁上加工有内螺栓,连接孔与盲孔间有连接螺钉。
9.所述充电插头的前端有衬垫,该衬垫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支撑环,支撑环套在充电插头上,支撑环的前方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前盖,前盖盖在充电插头的正面上,前盖通过柔性连接部与支撑环相连。所述第一端盖上有第二通孔,所述充电插头的外侧壁上加工有外螺纹,所述衬垫的外径大于第二通孔的孔径,充电插头的后端从第一端盖正面穿过第
二通孔伸入到第一端盖内侧,位于第一端盖内侧的那段充电插头上有锁紧螺母。
10.所述第一端盖的正面有第二凹坑,所述线路板为柔性电路片,柔性电路片集成在一贴纸上,贴纸粘贴在第二凹坑内,第二凹坑的坑底与第一端盖背面间有穿线孔,穿线孔自靠近第二凹坑一端到另一端分为第一段体和第二段体,第一段体的内径小于第二段体的宽度,从而在二者的相连处形成台阶。
11.所述壳体呈长条状,壳体的一端呈敞口状,该敞口即为第一开口,所述固定孔有四个,它们分别位于端盖的四个角处。
12.远离第一开口的壳体一端也呈敞口状,该敞口为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上有第二端盖,第二端盖内侧面的四周有第二环形围板,第二环形围板插入在第二开口内,且第二环形围板与第二开口的内侧壁间也有密封衬套。所述第二端盖上也有四个固定孔,第二端盖的固定孔与第一端盖的固定孔间呈一一对应状布置,所述螺栓座呈长条状,其沿壳体的纵向与壳体呈一体连接,螺栓座的两端分别与壳体的两端对齐,所述螺纹孔为通孔,第二端盖的固定孔与对应的螺纹孔间也均有紧固螺钉。
13.采取以上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4.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整体防水机构的壳体上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上有第一端盖,集成式插头、充电插头和线路板均呈固定密封状与第一端盖相连,第一端盖内侧面的四周有第一环形围板,第一环形围板插入在第一开口内,且第一环形围板与第一开口的内侧壁间有密封衬套,第一端盖的四周有固定孔,第一端盖固定孔对应的壳体外壁上有螺栓座,螺栓座上有螺纹孔,第一端盖的固定孔与对应的螺纹孔间均有紧固螺钉。使用时,先打开第一端盖,通过第一开口将电池组放入到壳体中,使电池组与集成式插头、充电插头和线路板均呈电连接;接着,将密封衬套套在第一环形围板上;然后,将第一环形围板朝向第一开口,再将第一环形围板压入到第一开口中,使得密封衬套压紧在第一环形围板外侧壁与第一开口的内侧壁间形成密封;最后,依次装入、并锁紧所有紧固螺钉即可。这种电池组整体防水机构利用壳体进行防水,不存在零件对接的问题,密封衬套是套在第一环形围板上的,不会出现错位问题,密封衬套通过第一环形围板与第一通孔内壁间的挤压形成密封效果,挤压力为径向力,紧固螺钉的紧固力为轴向,力作用的方向不同,即便紧固螺钉松动,也不会影响密封效果。同时,紧固螺钉用于固定第一端盖,且紧固力与密封衬套挤压力的方向不同,因为,紧固螺钉的紧固力不会对密封衬套造成损伤,进而不会影响密封效果。另外,密封衬套位于环形围板与第一通孔间,没有裸露在外,老化较慢,密封效果始终较好。再者,壳体防水,无需涂抹密封胶水,避免了因胶水剂量,流动性不可控及工人操作差异性、致使电池组的密封性较低的问题。因而,这种电池组整体防水机构的密封效果好,水不会进入到机构内的电池组中,使得因进水而引发电池短路起火等安全性问题不会发生。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整体防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整体防水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17.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整体防水机构中第一端盖与密封衬套的连接体示意图;
19.图5是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1.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整体防水机构包括壳体2、集成式插头13、充电插头19和用于显示电池组状态的线路板11。所述壳体2上有第一开口7,第一开口7上有第一端盖1,所述集成式插头13、充电插头19和线路板11均呈固定密封状与第一端盖1相连。所述第一端盖1内侧面的四周有第一环形围板23,第一环形围板23插入在第一开口7内,且第一环形围板23与第一开口7的内侧壁间有密封衬套5,使得第一端盖1与第一开口7间呈密封状配合。所述第一端盖1的四周有固定孔24,第一端盖1的固定孔24均与壳体2外侧对应,第一端盖1的固定孔24对应的壳体2外壁上有螺栓座3,螺栓座3上有螺纹孔,第一端盖1的固定孔24与对应的螺纹孔间均有紧固螺钉10。所述第一端盖1的正面有第一凹坑16,第一凹坑16的坑底与第一端盖1的背面间有与集成式插头13形状相适配的让位孔17,集成式插头13的背面穿过第一凹坑16插入到让位孔17中,集成式插头13正面的凸缘与第一凹坑16相抵,集成式插头13的背面位于让位孔17内。所述集成式插头13正面的凸缘上有连接孔14,连接孔14对应的凹坑底部有盲孔15,盲孔15的侧壁上加工有内螺栓,连接孔14与盲孔15间有连接螺钉12。所述充电插头19的前端有衬垫20,该衬垫20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支撑环20-3,支撑环20-3套在充电插头19上,支撑环20-3的前方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前盖20-1,前盖20-1盖在充电插头19的正面上,前盖20-1通过柔性连接部20-2与支撑环20-3相连。所述第一端盖1上有第二通孔22,所述充电插头19的外侧壁上加工有外螺纹,所述衬垫20的外径大于第二通孔22的孔径,充电插头19的后端从第一端盖1正面穿过第二通孔22伸入到第一端盖1内侧,位于第一端盖1内侧的那段充电插头19上有锁紧螺母21,使得衬垫20压在第一端盖1的正面上,从而形成密封。所述第一端盖1的正面有第二凹坑8,所述线路板11为柔性电路片,柔性电路片集成在一贴纸上,贴纸粘贴在第二凹坑8内,第二凹坑8的坑底与第一端盖1背面间有穿线孔9,穿线孔9自靠近第二凹坑8一端到另一端分为第一段体和第二段体,第一段体的内径小于第二段体的宽度,从而在二者的相连处形成台阶。
22.所述壳体2呈长条状,壳体2的一端呈敞口状,该敞口即为第一开口7,所述固定孔24有四个,它们分别位于端盖的四个角处。
23.远离第一开口7的壳体2一端也呈敞口状,该敞口为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上有第二端盖4,第二端盖4内侧面的四周有第二环形围板18,第二环形围板18插入在第二开口内,且第二环形围板18与第二开口的内侧壁间也有密封衬套5。所述第二端盖4上也有四个固定孔24,第二端盖4的固定孔24与第一端盖1的固定孔24间呈一一对应状布置,所述螺栓座3呈长条状,其沿壳体2的纵向与壳体2呈一体连接,螺栓座3的两端分别与壳体2的两端对齐,所述螺纹孔为通孔,第二端盖4的固定孔24与对应的螺纹孔间也均有紧固螺钉10。
24.所述支撑环20-3、前盖20-1和柔性连接部20-2均由橡胶制成。
25.为了保证密封效果,所述密封衬套5外侧壁的四周有环形凸筋6。
26.为了节省材料,所述螺栓座3上允许存在朝向箱体外侧的缺口。
27.使用时,将集成式插头13、充电插头19和线路板11与第一端盖1相连后。由于集成式插头13背面位于让位孔17中、第一段体和第二段体间有台阶,从而在集成式插头13背面
与让位孔17间、第一段体和第二段体间形成容纳流动性密封胶水浸灌的槽,在这两个槽中灌入流动性密封胶水,即可大大提高密封效果。安装电池组时,先打开第一端盖1,通过第一开口7将电池组放入到壳体2中,使电池组与集成式插头13、充电插头19和线路板11均呈电连接。接着,将密封衬套5套在第一环形围板23上。然后,将第一环形围板23朝向第一开口7,再将第一环形围板23压入到第一开口7中,使得密封衬套5压紧在第一环形围板23外侧壁与第一开口7的内侧壁间形成密封。最后,依次装入、并锁紧所有紧固螺钉10即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