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X射线诊断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4-09 18:15: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x射线诊断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x射线诊断系统。


背景技术:

2.x射线诊断系统是利用由于被检体的密度不同,对x线的吸收不同,将穿透被检体后的不均匀的x线转化为电信号,通过计算机的运算,转化为反映被检体内部的组织结构的图像的装置。x射线诊断系统包括用于载置被检体的寝台以及产生x射线的架台。对于新建设的医院而言,快速构筑x射线诊断系统可以提高对患者检查的效率。
3.然而,现有技术中,在安装寝台前,首先需要在地面上铺设环氧树脂,这一工序的工时较长。另外,将寝台放置到环氧树脂后,还需要根据架台的位置,对寝台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这一步骤的调节繁琐,工时较长。因此目前的x射线诊断系统无法满足快速安装的要求。所以,需要一种能够缩短构筑x射线诊断系统的工期,并快速安装寝台的x射线诊断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寝台快速安装的x射线诊断系统。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诊断系统包括:架台,其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架台的底部设置有导向部;以及寝台,所述寝台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导向部匹配的插接部,所述寝台通过将所述插接部插入并固定在所述导向部中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架台上。
6.通过本实用新型,将寝台的插接部直接插接于架台的导向部,使寝台无需安装在地面上,而是直接安装于架台上,因此能够实现寝台的快速安装。
附图说明
7.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诊断系统的结构的立体图;
8.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诊断系统的架台与寝台连接过程的示意图;
9.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诊断系统的架台的导向部的结构示意图;
10.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诊断系统的寝台的结构示意图;
11.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诊断系统的结构的立体图;
12.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诊断系统的架台与寝台连接过程的示意图;
13.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诊断系统的架台的导向部的结构示意图;
14.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诊断系统的寝台的插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15.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x射线诊断系统的寝台的另一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参照图1至图9,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x射线诊断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同一结构标注相同符号。
17.为了便于说明,在图中示出了坐标轴。x轴方向是x射线诊断系统的宽度方向(也称为横向方向), x方向是从左向右的方向。y轴方向是x射线诊断系统的高度方向(也称为纵向方向), y方向是从下向上的方向。z轴方向是x射线诊断系统的进深方向, z方向是从后向前的方向。另外,x、y、z轴相互正交。此外,在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将结构适当地放大、缩小或省略地表示。另外,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x射线诊断系统,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没有直接关系的部件。
18.(第一实施方式)
19.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诊断系统1的结构的立体图。
20.x射线诊断系统1是利用由于被检体的密度不同,对x线的吸收不同,将穿透被检体后的不均匀的x线转化为电信号,通过计算机的运算,转化为反映被检体内部的组织结构的图像的装置。
21.作为x射线诊断系统1,例如可以是用于医用诊断的x射线ct装置。
22.如图1所示,x射线诊断系统1包括:架台2、以及寝台3。
23.架台2包括基座21以及旋转部22。基座21作为架台2的框架发挥作用,架台2通过基座21固定在地面上。架台2中设置有环状的旋转部22,旋转部22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架台2的基座21支撑,在旋转部22的中心设有用于使寝台3以及被载置于寝台3的被检体插入的开口部23。
24.在旋转部22上设置有以开口部23为中心相向配置地x射线产生装置(例如球管)和x射线检测装置。x射线产生装置在工作状态下,产生向平行于被检体的体轴方向的切片方向和与此方向正交的通道方向的两个方向扩散的x射线光束。有时将x射线光束的切片方向的扩散角称为锥角,将通道方向的扩散角称为扇角。x射线检测装置在工作状态下,检测从x射线产生装置所输出并穿过开口部23内插入的被检体的x射线并被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被数据收集部(das)放大,并被转换为数字数据。来自数据收集部的数字数据(投影数据)介由数据传送部被传送至x射线诊断系统1的控制台。
25.x射线诊断系统1的控制台构成计算机系统,x射线诊断系统1的控制台具有控制架台2以及寝台3、存储断层图像等数据、根据投影数据对3d图像数据进行重构、对保存的图像数据或重构后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通过图像数据处理所获得的图像等加以显示的功能。
26.寝台3为载置被检体的机构,在下述说明中,将患者作为被检体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寝台3包括支撑部31以及天板32,支撑部31作为寝台3的整体框架发挥作用,天板32为沿进深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矩形板,天板32设置在支撑部31上。支撑部31的结构限定了天板
32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的位置。例如当支撑部31为不可升降的结构时,天板32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的位置不可变,此时,由于支撑部31的结构简单,因此加工会变得容易。例如当支撑部31为可升降的结构时,天板32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的位置可以通过使支撑部31升降而调节,此时,通过降低天板32的高度,可以使作为被检体的患者在方便的位置躺在天板32上。天板32还被构成为可沿进深方向(z轴方向)移动的结构,天板32通过在进深方向(z轴方向)上朝前方( z方向)移动,使天板32移动到开口部23中,此时,作为患者的被检体被送入到架台2中的照射x射线的规定位置。天板32通过在进深方向(z轴方向)上朝后方(-z方向)移动,使天板32从开口部23中离开,此时,作为患者的被检体可以在开阔的区域离开寝台3。
27.现有技术中,在安装x射线诊断系统中的寝台时,首先需要在地面上铺设价格昂贵的环氧树脂,这一铺设步骤需要的工期较长。另外,即使在环氧树脂铺设完成后,将寝台放置在环氧树脂上时,还需要根据架台的具体位置,对寝台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这一调节寝台位置的步骤繁琐,工时较长,并且需要专业的工具。从构筑x射线诊断系统的效率和成本上来说,上述过程已经不能满足快速构筑x射线诊断系统以及快速安装寝台的要求。
28.下面,通过图1以及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诊断系统1的实现寝台3的快速安装的结构进行说明。
29.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诊断系统1的架台与寝台连接过程的示意图。在图2中为了更清楚地表达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省略了部分部件。
3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x射线诊断系统1的架台2还包括导向部20。导向部20设置在架台2的底部,导向部20以可拆装的方式固定在架台2上。作为一种具体地例子,导向部20可以设置在架台2的基座21上,作为一种更具体地例子,导向部20以朝向寝台3的方式设置在架台2的基座21上。
3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x射线诊断系统1的寝台3还包括与导向部20匹配的插接部30,插接部30设置在所述寝台3的底部,插接部30以可拆装的方式固定在寝台3上。作为一种具体地例子,插接部30可以设置在寝台3的支撑部31上,作为一种更具体地例子,插接部30以朝向架台2的方式设置在寝台3的支撑部31上。
32.下面,通过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导向部20与插接部30插接的过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寝台3时,不需要将寝台3设置在地面上,而是通过架台2对寝台3进行支撑以及固定。
3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导向部20引导插接部30,使插接部30插入在导向部20中,插接部30与导向部20可通过插接进行组装,插接部30与导向部20可通过解除插接进行拆卸。
34.在本实施方式中,寝台3通过将插接部30插入并固定在导向部20中的方式安装在架台2上。具体地,在安装x射线诊断系统1的寝台3时,首先将设置在寝台3上的插接部30对准架台2上的导向部20,并使插接部30沿进深方向(z轴方向)朝前方( z方向)插入到导向部20中。之后,当插接部30与导向部20完全插接后,将插接部30与导向部20之间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使插接部30与导向部20固定。固定后的导向部20通过对插接部30的支撑进而实现对整个寝台3的支撑,由此使寝台3安装在架台2上。
35.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寝台3直接与架台2进行插接固定,因此无需在地面上铺设
用于固定寝台3的环氧树脂,并且,由于寝台3通过架台2上的导向部20对寝台3的安装位置进行引导,因此可以省略调整寝台3相对于架台2的相对位置的步骤。通过采用将寝台3的插接部30直接插接于架台2的导向部20的设计,可以提高构筑x射线诊断系统1时安装寝台3的效率。
36.下面通过图2、图3以及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寝台3的插接部30与架台2的导向部2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37.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诊断系统1的架台2的导向部20的结构示意图。
38.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诊断系统1的寝台3的结构示意图。
39.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在架台2的基座21上设置有两个导向部20。导向部20包括具有收容插接部30的空间的导向部主体201。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部主体201形成为沿进深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导轨。导向部主体201的形状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作具体限定。导向部20具有沿进深方向(z轴方向)贯通导向部主体201的凹槽201a。在下述的说明中,以截面为矩形的凹槽201a为例进行说明。凹槽201a用于收容寝台3的插接部30。
40.在导向部主体201的进深方向(z轴方向)上的一端( z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有定位部202,定位部202用于将导向部主体201定位在架台2的基座21上的规定的位置。导向部主体201的进深方向(z轴方向)上的与设置有定位部202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z方向上的一端)作为与架台2固定的固定端发挥作用。导向部主体201与架台2的基座21以可拆装地方式进行固定。具体地,例如,导向部主体201通过固定板203与固定螺栓204将导向部主体201与架台2的基座21固定。
41.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寝台3的支撑部31上设置有两个插接部30。插接部30主要由插接部主体301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插接部主体301形成为沿进深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滑块,插接部主体301的形状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作具体限定,只要是插接部主体301的形状与导向部20的凹槽201a的形状能够相互匹配即可,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截面为矩形的插接部主体301为例进行说明。插接部主体301能够收容在导向部20的凹槽201a中。
4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轴线c为架台2的中心线,轴线c在架台2的基座21上的投影即为架台2的横向方向(x轴方向)上的中央。在横向方向(x轴方向)上,两个导向部20相对于架台2的轴线c对称的设置,即两个导向部20相对于轴线c在架台2的基座21上的投影(架台2的中央)对称。在横向方向(x轴方向)上,两个插接部30以与两个导向部20的位置一一对应的方式设置在寝台3上,此时,插接部30与导向部20构成为两对,每一对由一个插接部30和一个导向部20构成。通过使两个插接部30与两个导向部20的位置一一对应,使插接部30能够顺利地插入到与其成对的导向部20中。
43.由于两个导向部20相对于轴线c在架台2的基座21上的投影对称,当寝台3通过插接部30固定于架台2的导向部20上时,寝台3的重量被均匀地分布在架台2上。
44.另外,虽然上述以两个导向部相对于架台的中央对称的设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以此进行限定,两个导向部相对于架台的中央也可以不对称,只要是使两个导向部在横向方向(x轴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架台的中央的两侧即可。由此降低组装架台与导向部时
的难度。
45.下面,通过图2、图3以及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寝台3的插接部30与架台2的导向部20的用于限位的结构进行说明。
46.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导向部20的凹槽201a分别朝向架台2的横向方向(x轴方向)上的中央,此时,导向部20的凹槽201a互相面对。通过上述设置导向部20的方式,当寝台3的插接部30插入在架台2的导向部20中后,插接部30被两侧的导向部20夹持。当插接部30具有朝横向方向(x轴方向)上移动的趋势时,两个导向部20对该移动进行限制。由此通过两个导向部20的协同限位,实现对插接部30在横向方向(x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位的功能。
47.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部20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05,在寝台3的插接部30插入到架台2的导向部20中后,第一限位部205用于对寝台3的插接部30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位。第一限位部205例如可以为螺栓。当插接部30插入到导向部20中后,将作为第一限位部205的螺栓从导向部主体201的顶面( y方面的表面)朝下方(-y方向)插入,并使其与位于凹槽201a中的插接部主体301的顶面( y方向上的表面)抵接。通过使作为第一限位部205的螺栓不断挤压插接部主体301,使插接部主体301的底面(-y方向上的表面)与凹槽201a的抵接牢固。由此,使位于导向部20的凹槽201a中的插接部主体301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没有位移的空间。通过第一限位部205,实现对插接部30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位的功能。
48.虽然上述示出了将螺栓作为第一限位部205的例子,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进行限定,任何一种能够对寝台3的插接部30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位的部件均可。
49.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插接部30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部302,在寝台3的插接部30插入到架台2的导向部20中后,第二限位部302用于对寝台3的插接部30在进深方向(z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位。第二限位部302例如可以为限位板。当插接部30插入到导向部20中,并且作为第二限位部302的限位板与导向部主体201卡合后,将第二限位部302与导向部主体201固定(例如通过螺栓等方式),使插接部30在进深方向(z轴方向)上无法位移。由此,通过第二限位部302,实现对插接部30在进深方向(z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位的功能。
50.虽然上述示出了将限位板作为第二限位部302的例子,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进行限定,任何一种能够对寝台3的插接部30在进深方向(z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位的部件均可。
51.下面,通过图1以及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寝台3的安装过程进行说明。
52.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插接部30以沿进深方向(z轴方向)插入到导向部主体201中的方式安装在导向部20中。具体地,当安装寝台3时,首先将插接部30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的位置以及在横向方向(x轴方向)上的位置与导向部20大致对齐,并使插接部30位于导向部20的后方(-z方向)。此时,使插接部主体301沿进深方向(z轴方向)插入到凹槽201a中,当插接部主体301沿进深方向(z轴方向)插入到凹槽201a中后,位于插接部30两侧的导向部20对插接部30在横向方向(x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制。当第二限位部302与导向
部主体201的位于进深方向(z轴方向)后侧的一端(-z方向上的一端)接触时,通过将第二限位部302与导向部主体201固定,使插接部30在进深方向(z轴方向)上的位移被限制。此时,将第一限位部205从导向部主体201的顶面( y方面的表面)朝下方(-y方向)插入并使其与插接部主体301的顶面( y方向上的表面)抵接,通过将第一限位部205朝下方(-y方向)挤压插接部主体301,使插接部30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的位移被限制。
53.通过两个导向部20对插接部30的横向方向(x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位,通过第一限位部205对插接部30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位,通过第二限位部302对插接部30的进深方向(z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位,使寝台3的插接部30固定在架台2的导向部20中。至此,如图1所示,完成了寝台3的安装。
5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在插接部30上还设置有加强筋303,加强筋303设置在不妨碍插接部30插入到导向部20的位置。通过在插接部30上设置加强筋303,可以加强插接部30的刚性,并提高寝台3的稳定性。
5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在导向部20的凹槽201a中还设置有使插接部主体301滚动插入到导向部主体201中的多个滚动部206。多个滚动部206沿导向部主体201的延伸方向(z轴方向)以等间隔的方式依次排列,滚动部206可以绕自身的与x轴方向平行的轴旋转,作为具体地例子,滚动部206可以是滚子、滚珠等。根据滚动部206可以自如滚动的特性,当插接部30插入导向部20中时,插接部主体301与滚动部206之间产生滚动摩擦。由于滚动摩擦的摩擦力低于滑动摩擦的摩擦力,因此通过在导向部20上设置使插接部30滚动插入到导向部主体201中的滚动部206,可以降低插接部30插入到导向部主体201中时的摩擦力,使插接部30更容易插入到导向部20中,使寝台3的安装更加方便。
56.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寝台与架台固定,因此无需在地面上进行任何操作,并且,由于通过架台的导向部引导与寝台的插接部的插接,因此可以省略安装寝台后再对寝台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的步骤。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将寝台的插接部直接插接于架台的导向部的结构,可以提高构筑x射线诊断系统时安装寝台的效率。
57.(第二实施方式)
58.下面,通过图5以及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诊断系统1的实现寝台3的快速安装的结构进行说明。
59.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仅针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其他未说明的部分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
60.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诊断系统1的结构的立体图。
61.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诊断系统1的架台2与寝台3连接过程的示意图。在图5以及图6中为了更清楚地表达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省略了部分部件。
6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x射线诊断系统1的架台2包括设置在架台2的底部的导向部40。导向部40以可拆装的方式固定在架台2上。作为一种具体地例子,导向部40可以设置在架台2的基座21上,作为一种更具体地例子,导向部40以朝向寝台3的方式设置在架台2的基座21上。
6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x射线诊断系统1的寝台3还包括设置在寝台3的底部
的与导向部40匹配的插接部50,插接部50以可拆装的方式固定在寝台3上。作为一种具体地例子,插接部50可以设置在寝台3的支撑部31上,作为一种更具体地例子,插接部50以朝向架台2的方式设置在寝台3的支撑部31上。
6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寝台3时,不需要将寝台3设置在地面上,而是通过架台2对寝台3进行支撑以及固定。如图6所示,导向部40引导插接部50,使插接部50插入在导向部40中,插接部50与导向部40可通过插接进行组装,插接部50与导向部40可通过解除插接进行拆卸。
65.在本实施方式中,寝台3通过将插接部50插入并固定在导向部40中的方式安装在架台2上。具体地,在安装x射线诊断系统1的寝台3时,首先将设置在寝台3上的插接部50对准架台2上的导向部40,并使插接部50沿纵向方向(y轴方向)朝下方(-y方向)插入到导向部40中。之后,当插接部50与导向部40完全插接后,将插接部50与导向部40之间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使插接部50与导向部40固定。固定后的导向部40通过对插接部50的支撑进而实现对整个寝台3的支撑,由此使寝台3安装在架台2上。
66.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寝台3直接与架台2进行插接固定,因此无需在地面上铺设用于固定寝台3的环氧树脂,并且,由于寝台3通过架台2上的导向部40对寝台3的安装位置进行引导,因此可以省略调整寝台3相对于架台2的相对位置的步骤。通过采用将寝台3的插接部50直接插接于架台2的导向部40的设计,可以提高构筑x射线诊断系统1时安装寝台3的效率。
67.下面通过图6、图7以及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寝台3的插接部50与架台2的导向部4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68.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诊断系统1的架台2的导向部40的结构示意图。
69.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诊断系统1的寝台3的插接部50的结构示意图。
7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图7所示,在架台2的基座21上设置有一个导向部40。导向部40包括具有收容插接部50的空间的导向部主体401。导向部主体401形成为沿进深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导轨。导向部主体401的形状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作具体限定。导向部40具有沿进深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凹槽401a,凹槽401a贯穿导向部40的-z方向上的一端。在下述的说明中,作为优选地方式,以截面为梯形的凹槽401a为例进行说明。凹槽401a用于收容寝台3的插接部50。
71.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向部40中还设置有第三限位部402,第三限位部402用于将导向部主体401定位在架台2的基座21上的规定的位置。第三限位部402例如可以为定位销。
72.虽然上述示出了将定位销作为第三限位部402的例子,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进行限定,任何一种能够将导向部主体401定位在架台2的基座21上的规定的位置的部件均可。
73.如图6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寝台3的支撑部31上设置有一个插接部50。插接部50主要由插接部主体501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插接部主体501形成为沿进深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滑块,插接部主体501的形状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作具体限定,只要是插接
部主体501的形状与导向部40的凹槽401a的形状能够相互匹配即可,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地方式,以截面为梯形的插接部主体501为例进行说明。插接部主体501能够收容在导向部40的凹槽401a中。
74.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轴线c为架台2的中心线,轴线c在架台2的基座21上的投影即为架台2的横向方向(x轴方向)上的中央。在横向方向(x轴方向)上,导向部40设置在架台2的中央。插接部50以与导向部40的位置对应的方式设置在寝台3上。插接部50能够插入到导向部40中。
75.下面,通过图6、图7以及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寝台3的插接部50与架台2的导向部40的用于限位的结构进行说明。
76.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导向部40的凹槽401a朝向上方( y方向)的方式设置导向部40。
77.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作为第三限位部402的定位销将导向部主体401定位在架台2的基座21上后,会从凹槽401a中朝上方( y方向)露出一部分,作为第三限位部402的定位销从凹槽401a中露出的部分用于对插接部50的横向方向(x轴方向)上的位移以及进深方向(z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位。
78.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插接部50插入到导向部40中后,作为第三限位部402的定位销的穿过插接部主体501上的孔503,由此,使位于导向部40的凹槽401a中的插接部主体501在横向方向(x轴方向)以及进深方向(z轴方向)上没有位移的空间。由此,实现第三限位部402对寝台3的插接部50在横向方向(x轴方向)以及进深方向(z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位的功能。
79.虽然上述示出了将定位销作为第三限位部402的例子,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进行限定,任何一种能够对寝台3的插接部50在横向方向(x轴方向)以及进深方向(z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位的部件均可。
80.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插接部50上还设置有第四限位部502,第四限位部502用于对寝台3的插接部50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位。第四限位部502例如可以为螺栓。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插接部50插入到导向部40中后,作为第四限位部502的螺栓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贯穿插接部50后与导向部40的凹槽401a中的孔403固定,使插接部50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无法位移。由此,通过第四限位部502,实现对插接部50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位的功能。
81.虽然上述示出了将螺栓作为第四限位部502的例子,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进行限定,任何一种能够对寝台3的插接部50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位的部件均可。
82.下面,通过图6和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寝台3的安装过程进行说明。
83.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插接部50以沿纵向方向(y轴方向)插入到导向部主体401中的方式安装在导向部40中。具体地,当安装寝台3时,首先将插接部50在横向方向(x轴方向)上的位置以及在进深方向(z轴方向)上的位置与导向部40大致对齐,并使插接部50位于导向部40的上方( y方向)。此时,将插接部主体501沿纵向方向(y轴方向)向凹槽401a中插入,并使第三限位部402从插接部主体501的下方(-y方向)插入插接部50的孔503
中,由此限制插接部50在横向方向(x轴方向)以及进深方向(z轴方向)上的位移。之后,将第四限位部502从插接部主体501的顶面( y方向上的表面)贯穿插接部主体501后固定在导向部40的凹槽401a的孔403中,由此,限制插接部50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的位移。
84.在将插接部主体501沿纵向方向(y轴方向)向凹槽401a中插入时,由于插接部主体501以及凹槽401a的截面均为梯形,因此通过凹槽401a对插接部主体501的插入进行导向,以引导整个寝台3移动到规定的安装位置。另外,还可以使插接部主体501与凹槽401a的插入速度不会过快,避免出现剧烈的碰撞。
85.也就是说,由于插接部主体501以及凹槽401a的截面均为梯形,因此可以一边导向一边使寝台3缓慢下落完成插接,使安装更容易。
86.通过第三限位部402对插接部50的横向方向(x轴方向)以及进深方向(z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位,通过第四限位部502对插接部50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位,使寝台3的插接部50固定在架台2的导向部40中。至此,如图6所示,完成了寝台3的安装。
87.另外,由于寝台3与架台2仅通过一个导向部40以及一个插接部50连接并固定,因此插接部50与导向部40的刚性较弱。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优选地,在寝台3的底部还可以设置调节部34,具体地,调节部34例如为垫片等。通过在寝台3的底部设置调节部34,可以确保寝台3平稳地接触地面,避免由于插接部50与导向部40的刚性较弱而发生晃动。
88.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寝台与架台固定,因此无需在地面上进行任何操作,并且,由于通过架台的导向部引导寝台的插接部的插接,因此可以省略安装寝台后再对寝台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的步骤。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将寝台的插接部直接插接于架台的导向部的结构,可以提高构筑x射线诊断系统时安装寝台的效率。
89.通过上述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说明的x射线诊断系统,将寝台的插接部直接插接于架台的导向部,使寝台无需安装在地面上,而是直接安装于架台上,因此能够实现寝台的快速安装。
90.另外,在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导向部相对于架台在横向方向上的位置进行了示例性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例如,对于旋转部较大的架台,无法将导向部设定在架台的中央或中央的两侧,此时只需要将导向部相对于架台在横向方向上的位置设置在避开旋转部的位置即可,也就是说,可以将导向部相对于架台在横向方向上的位置进行任意的设定。
91.另外,在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虽然对架台上设置导向部的数量以及在寝台上设置插接部的数量进行了示例性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导向部以及插接部的数量做具体的限定。例如,也可以是在架台上设置超过两个导向部并在寝台上设置与导向部数量匹配的插接部的方式,当导向部以及插接部的数量变多时,导向部与插接部的定位精度变高,同时架台与寝台之间的固定的可靠性变高。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中,只要在架台上设置至少一个导向部,在寝台上设置至少一个插接部即可。
92.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x射线诊断系统1的寝台3的另一结构的示意图。
93.如图9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在寝台3的支撑部31的底部还可以设置可升降的脚轮部33。
94.在寝台3安装在架台2的过程中,由于寝台3较重,在将寝台3的插接部插入到架台2的导向部时,对于寝台3的插接部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的位置很难进行微调。通过在寝
台3的支撑部31的底部设置可升降的脚轮部33,可以实现寝台3的插接部的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的位置的微调,使插接部更容易对准导向部,使寝台3的安装更加容易。
95.如图9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可以将寝台3构成为使天板32可自由升降的结构。例如,通过在寝台3的支撑部31上设置撑起支撑部31或降下支撑部31的升降部311,以实现天板32的升高或下降。
96.当寝台3的天板32不可升降时,即不设置升降部311时,由于部件结构简单,因此可以进一步加快安装寝台3的速度。当寝台3的天板32可升降时,即设置升降部311时,天板32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的位置可以通过支撑部31的升降而调节,通过适时的升降天板32,可以使患者方便地躺在天板32上或方便地离开天板32,以此加快就诊的效率。
97.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组合,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都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要旨中,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实用新型及其均等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