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提高通透性的景观组合型护栏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21:32: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路护栏技术,特别是一种提高通透性的景观组合型护栏,能够适用于路基或挡土墙路段,通过在护栏混凝土基座上设置由圆形钢管立柱支撑的上部圆形钢管横梁和下部圆形钢管横梁组合,能够有效利用圆形结构对视野影响小的特点,使组合型护栏具有足够的景观通透性,从而有利于使行车视野开阔,有效缓解驾驶疲劳,通过针对不同路肩形式设置不同基础结构,实现了本组合型护栏在路基段和挡土墙路段的通用性。


背景技术:

2.公路是连接各城市、城市和乡村、乡村和厂矿地区的道路。护栏作为重要的路侧防护设施需要与公路环境相协调,特别是应当具有足够的景观通透性,以使行车视野开阔,有效缓解驾驶疲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另外,公路所经过路段复杂多变,根据路侧条件一般有土路肩、挡土墙等不同的路肩形式,需要针对不同的路肩形式设置针对性的护栏基础结构,以保证护栏防护性能的充分发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种提高通透性的景观组合型护栏,能够适用于路基或挡土墙路段,通过在护栏混凝土基座上设置由圆形钢管立柱支撑的上部圆形钢管横梁和下部圆形钢管横梁组合,能够有效利用圆形结构对视野影响小的特点,使组合型护栏具有足够的景观通透性,从而有利于使行车视野开阔,有效缓解驾驶疲劳,通过针对不同路肩形式设置不同基础结构,实现了本组合型护栏在路基段和挡土墙路段的通用性。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5.一种提高通透性的景观组合型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在基础之上的护栏混凝土基座,所述护栏混凝土基座的顶面设置有圆形钢管立柱,所述圆形钢管立柱的内侧设置有上部圆形钢管横梁和下部圆形钢管横梁,所述上部圆形钢管横梁和下部圆形钢管横梁均通过各自的u型连接件与所述圆形钢管立柱连接,所述圆形钢管立柱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护栏混凝土基座中的地脚螺栓相连接的连接底座。
6.所述u型连接件包括后立板,中立板,和前立板,所述后立板和前立板均具有横梁侧圆弧边,所述中立板具有立柱侧圆弧边,所述中立板的中部设置有立柱螺栓连接孔。
7.所述横梁侧圆弧边与圆形钢管横梁相吻合,所述横梁侧圆弧边与圆形钢管横梁通过焊接固定。
8.所述立柱侧圆弧边与所述圆形钢管立柱通过螺栓固定。
9.所述下部圆形钢管横梁与所述圆形钢管立柱之间的u型连接件上设置有轮廓标。
10.所述圆形钢管立柱的顶端设置有柱帽。
11.所述连接底座包括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上环绕所述圆形钢管立柱均布有4块肋板,
所述法兰盘的周边内侧均布有4个地脚螺栓孔,所述护栏混凝土基座的顶面具有预埋钢板,所述护栏混凝土基座中的4个地脚螺栓穿过所述预埋钢板后再穿过所述4个地脚螺栓孔。
12.所述基础为挡土墙锚杆基础,所述挡土墙锚杆基础包括挡土墙和所述挡土墙中设置的锚杆结构,所述锚杆结构中的锚杆向上延伸至所述护栏混凝土基座中,所述锚杆结构包括背面锚杆和迎撞面锚杆。
13.所述基础为挡土墙座椅式基础,所述挡土墙座椅式基础包括挡土墙和所述挡土墙顶面覆盖的座椅结构,所述座椅结构包括平台面和迎撞侧下延坡面,所述座椅结构中的预埋钢筋向上延伸至所述护栏混凝土基座中,所述挡土墙座椅式基础与所述护栏混凝土基座为一体化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14.所述基础为桩基础,所述桩基础包括打入土路肩土层进行锚固的钢管,所述桩基础中的钢管向上延伸至所述护栏混凝土基座中。
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一种提高通透性的景观组合型护栏,整体造型简约、通透,使行车视野开阔,可有效缓解驾驶疲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护栏钢构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现场可采用普通扳手进行钢构件拼装,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
附图说明
16.图1是实施本实用新型一种提高通透性的景观组合型护栏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中u型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图1中基础挡土墙锚杆基础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图1中基础所用挡土墙座椅式基础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图1中基础所用桩基础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挡土墙座椅式基础与护栏混凝土基座为一体化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列示如下:1-基础;2-护栏混凝土基座;3-圆形钢管立柱;4-柱帽;5-u型连接件;6-上部圆形钢管横梁;7-轮廓标(车行道边界警示标志,汽车灯光反射标);8-下部圆形钢管横梁;9-肋板(包括内侧肋板,外侧肋板,后侧肋板,前侧肋板);10-法兰盘;11-预埋钢板;12-地脚螺栓;13-后立板;14-中立板;15-前立板;16-立柱螺栓连接孔;17-横梁侧圆弧边;18-立柱侧圆弧边;20-背面锚杆;21-迎撞面锚杆;22-挡土墙;23-座椅结构;24-平台面;25-迎撞侧下延坡面;26-桩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图1-图6)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24.图1是实施本实用新型一种提高通透性的景观组合型护栏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u型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基础挡土墙锚杆基础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基础所用挡土墙座椅式基础结构示意图。图5图1中图1中基础所用桩基础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至图5所示,一种提高通透性的景观组合型护栏,包括建立在基础1之上的护栏混凝土基座2,所述护栏混凝土基座2的顶面设置有圆形钢管立柱3,所述圆形钢管立柱3的内侧设置有上部圆形钢管横梁6和下部圆形钢管横梁8,所述上部圆形钢管横梁6和下部圆形钢管横梁8均通过各自的u型连接件5与所述圆形钢管立柱3连接,所述圆形钢管立柱3的底端设置有与所
述护栏混凝土基座2中的地脚螺栓12相连接的连接底座。所述u型连接件5包括后立板13,中立板14,和前立板15,所述后立板13和前立板15均具有横梁侧圆弧边17,所述中立板14具有立柱侧圆弧边18,所述中立板14的中部设置有立柱螺栓连接孔16。
25.所述横梁侧圆弧边17与圆形钢管横梁相吻合,所述横梁侧圆弧边17与圆形钢管横梁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立柱侧圆弧边18与所述圆形钢管立柱3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下部圆形钢管横梁8与所述圆形钢管立柱3之间的u型连接件5上设置有轮廓标7(车行道边界警示标志,汽车灯光反射标)。所述圆形钢管立柱3的顶端设置有柱帽4。所述连接底座包括法兰盘10,所述法兰盘10上环绕所述圆形钢管立柱3均布有4块肋板9(包括内侧肋板,外侧肋板,后侧肋板,前侧肋板),所述法兰盘3的周边内侧均布有4个地脚螺栓孔,所述护栏混凝土基座2的顶面具有预埋钢板11,所述护栏混凝土基座2中的4个地脚螺栓12穿过所述预埋钢板11后再穿过所述4个地脚螺栓孔。
26.所述基础1为挡土墙锚杆基础,所述挡土墙锚杆基础包括挡土墙22和所述挡土墙22中设置的锚杆结构,所述锚杆结构中的锚杆向上延伸至所述护栏混凝土基座2中,所述锚杆结构包括背面锚杆20和迎撞面锚杆21。所述基础1为挡土墙座椅式基础,所述挡土墙座椅式基础包括挡土墙22和所述挡土墙22顶面覆盖的座椅结构23,所述座椅结构23包括平台面24和迎撞侧下延坡面25,所述座椅结构23中的预埋钢筋向上延伸至所述护栏混凝土基座2中,所述挡土墙座椅式基础与所述护栏混凝土基座为一体化结构(见图6)或分体式结构(见图4)。所述基础1为桩基础26,所述桩基础26包括打入土路肩土层进行锚固的钢管,所述桩基础中的钢管向上延伸至所述护栏混凝土基座中。
27.本发明人致力于研发出一种结构刚度大、横向变形小、施工方便、景观效果好的组合型护栏,涉及公路路侧防护设施领域。组合型公路路侧护栏由下部钢筋混凝土基座、基础及上部钢结构组成。下部结构主要由护栏混凝土基座及基础,上部钢结构主要由两根圆形钢管横梁和圆形钢管立柱等组成。
28.组合型护栏由横梁、立柱、护栏混凝土基座、基础、连接底座、立柱u型连接件及柱帽等组成,针对不对路段路侧情况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基础形式主要有桩基础、锚杆基础及座椅式基础。
29.立柱采用标准圆形钢管,在立柱柱脚处由四块相同尺寸的肋板焊接加固组合而成,u型连接件与横梁焊接成整体,立柱与横梁通过u型连接件实现可靠连接。立柱整体结构稳定好、施工方便、可操作性强。
30.立柱与护栏混凝土基座通过法兰连接,在护栏混凝土基座内预埋地脚螺栓和钢板进行可靠定位,地脚螺栓布设在护栏混凝土基座内协同承担上部结构荷载。
31.针对公路路侧的土路肩路段选用桩基础形式,桩基础结构为钢管。通过将钢管桩基础打入土路肩土层一定深度进行锚固,同时在桩基础顶部预留一定的高度嵌入在护栏混凝土基座内,通过钢管嵌入的方式实现桩基础与护栏混凝土基座的可靠连接,桩基础结构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节约工期、可适用于最窄宽度为0.5m的土路肩。
32.挡土墙锚杆基础是针对挡土墙路段设计的基础形式,为了保证护栏混凝土基座与挡土墙结构的刚性连接,通过墙内植入锚杆、注浆粘结形成护栏基础;在锚杆顶部预留一定锚固长度,进行护栏混凝土基座现浇时将锚杆锚固在基座内形成整个护栏结构刚性基础,锚杆基础具有节省材料、造价低等特点。
33.挡土墙座椅式基础主要用在挡土墙路段,针对护栏特点设计出一种护栏混凝土基座与座椅式基础共同受力的一体化结构,将座椅式基础部分嵌入在路面结构层内以此减小护栏结构的整体横向变形,增加护栏整体稳固性能。座椅式基础内预埋钢筋并伸入一定长度至护栏混凝土基座内,在护栏混凝土基座浇筑时与座椅式基础可形成整体刚性基础,座椅式基础与护栏基座连接点为刚性节点,可确保结构整体协同受力。
34.护栏整体造型简约、通透,使行车视野开阔,可有效缓解驾驶疲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护栏钢构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现场可采用普通扳手进行钢构件拼装,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
35.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在此指明,以上叙述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创造,但并非限制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任何没有脱离本发明创造实质内容的对以上叙述的等同替换、修饰改进和/或删繁从简而进行的实施,均落入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