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捷式天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03:01: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天线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捷式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2.天线是一种通过把传输线传播的导行波转变为无界媒介中传播的电磁波的变换器,一般天线具有可逆性,即,同一副天线既可用作发射天线,也可用作接收天线。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通信、雷达、导航、广播、电视等无线设备中均需要通过无线电波来完成信息的传递,需要无线电设备对无线电波进行辐射和接收,因此,天线广泛应用在各种场所当中。
3.随着人们对天线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天线测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传统的天线测试是通过人工手动对天线本体的与检测装置两轴的垂直度进行调整,由于天线装置的体积较为高大,因此,手工移动会使两轴的垂直度存在较大的误差,检测难度大,导致天线辐射指标测试的准确性低,天线方向图出现失真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天线检测的精度,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捷式天线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捷式天线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便捷式天线装置,包括背架,所述背架的中部设置有若干个夹持件,若干个所述夹持件用于对天线本体进行固定,所述背架的一侧安装有调节支撑架,所述调节支撑架与所述背架之间设置有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有检测件,所述检测件滑动安装在相邻两所述夹持件的正对两侧之间,所述检测件的检测端与所述天线本体的侧壁相抵接,所述调节支撑架的中部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用于对所述检测件进行移动和定位。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若干个夹持件的作用下,能够对天线本体进行固定,减少了手工调整天线本体与背架中心轴位置的步骤,从而能够提高天线本体的定位精度,调节支撑架为移动机构提供支撑的作用,移动机构作为动力源能够对检测件进行移动和定位,使得检测件可以轻松地对天线本体的各段进行检测,有效地提高了天线检测的效率和精度。
7.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调节支撑架两长边上的移动滑轨;滑动连接在所述移动滑轨上的移动座;转动连接在所述移动座底壁的传动轴;固定在所述传动轴中部的传动齿轮;固定在两所述移动滑轨之间的齿条;装配在所述传动轴一端的驱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移动座顶部的定位组件,其中,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所述移动滑轨的延伸方向与天线本体中心轴的延伸方向相一致。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件的作用下,传动齿轮能够进行转动,即传动齿轮能够在沿着齿条的方向进行滚动,同时,移动座能够沿着移动滑轨进行移动,从而能够实现沿天线本体中心轴的延伸方向进行递进,有利于控制定位组件的位置,从而可以提高检测件对天线本体的检测效率和精度。
9.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移动座两长边上的第二滑轨;开设在相邻两所述夹持件正对两侧的第一滑轨;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的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移动座上、与所述安装座相装配的第一气缸;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检测驱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正对布设。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气缸的作用下,安装座能够沿着第二滑轨进行移动,通过把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正对布设,使得安装座可以便捷地从第二滑轨过渡到第一滑轨上,提高了检测驱动组件的定位精度,也能够使检测件轻松地与天线本体进行抵接。
11.优选的,所述检测驱动组件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两长边上的移动导轨;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与所述检测件相装配的第二气缸,其中,所述检测件滑动连接在所述移动导轨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气缸的作用下,使得检测件可以沿着移动导轨上进行移动,当检测件的检测端与天线本体处于非接触状态时,第二气缸停止运动,检测件停留在移动导轨的特定异常点位置,使工作人员可以轻松地追踪到天线本体的对应位置,从而可以提高天线检测的准确性。
13.优选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测量件,所述测量件安装在所述安装座的一侧,所述测量件上设置有刻度线。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座的一侧安装有测量件,测量件设置有刻度线,可以使工作人员可以轻松地追踪到天线本体的异常点刻度值,从而可以提高天线检测的准确性。
15.优选的,所述夹持件包括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夹持件的中部,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侧壁设置有正螺纹部、另一端设置有反螺纹部,所述调节杆的正螺纹部、反螺纹部上均设置有抵压块,两所述抵压块之间设置有对所述天线本体进行压紧的压紧组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调节杆,使两个抵压块能够做相靠近或相远离的运动,在压紧组件的作用下,可以便捷地对天线本体进行固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天线本体的定位精度。
17.优选的,所述压紧组件包括有滑移部,所述滑移部设置在所述调节杆的中部位置,所述滑移部上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所述抵压块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移动块靠近所述天线本体的一侧与所述天线本体的侧壁相抵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簧连接在移动块与抵压块之间,通过转动调节杆,使得两个抵接块做相靠近的运动,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使移动块可以在滑移部上进行移动,复位弹簧被压缩,移动块的一侧抵压在天线本体的侧壁上,从而可以稳定地将天线本体锁定在两个移动块之间,能够提高了天线本体的定位精度,并且,复位弹簧的设置可以使移动块与抵压块之间形成软连接,有助于延长压紧组件的使用寿命。
19.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伸出夹持件外,所述调节杆伸出夹持件外的部分安装有调节手柄。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手柄的设置,可以使工作人员轻松地对调节杆进行转动。
21.优选的,所述背架的底壁开设有定位槽,所述背架的顶壁开设有止位槽,所述天线
本体活动卡接在所述定位槽与所述止位槽之间。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天线本体活动卡接在定位槽与止位槽之间,可以使天线本体安装得更为稳定,有利于提高天线本体的定位精度。
23.优选的,所述移动块远离所述抵压块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垫。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块远离抵压块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垫,可以增大移动块与天线本体之间的摩擦力,使移动块可以更为稳定地把天线本体进行锁定,提高检测件对天线本体的检测精度。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在若干个夹持件的作用下,能够对天线本体进行固定,减少了手工调整天线本体与背架中心轴位置的步骤,从而能够提高天线本体的定位精度,调节支撑架为移动机构提供支撑的作用,移动机构作为动力源能够对检测件进行移动和定位,使得检测件可以轻松地对天线本体的各段进行检测,有效地提高了天线检测的效率和精度;复位弹簧连接在移动块与抵压块之间,通过转动调节杆,使得两个抵接块做相靠近的运动,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使移动块可以在滑移部上进行移动,复位弹簧被压缩,移动块的一侧抵压在天线本体的侧壁上,从而可以稳定地将天线本体锁定在两个移动块之间,能够提高了天线本体的定位精度,并且,复位弹簧的设置可以使移动块与抵压块之间形成软连接,有助于延长压紧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天线本体与背架的配合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天线装置的俯视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天线装置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29.图4是图2中a的放大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天线本体; 2、背架;21、定位槽;22、止位槽;23、夹持件;231、调节杆;2311、正螺纹部;2312、反螺纹部; 2313、滑移部;2314、抵压块;2315、复位弹簧;2316、移动块;2317、防滑垫;232、调节手柄;31、调节支撑架;311、移动座;312、移动滑轨;313、齿条;321、第一滑轨;322、第二滑轨;323、第一气缸;324、安装座;3251、移动导轨;3252、第二气缸;41、测量件;411、刻度线;42、检测件;43、警报器。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4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便捷式天线装置。
33.参照图1和图2,一种便捷式天线装置,包括有背架2,背架2固定在工作地面上,所述背架2的中部可拆卸式安装有夹持件23,夹持件23的数量视情况而定,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若干个夹持件23由上至下等距分布,夹持件23与背架2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具体地,夹持件23包括有调节杆231,调节杆231的延伸方向与夹持件23的长度方向相一致,调节杆231的两端分别与背架2进行转动连接,其中,调节杆231的一端伸出夹持件23外,调节杆231伸出夹持件23外的部分安装有调节手柄232,调节手柄232上设置有防滑柄套,工
作人员通过握持住调节手柄232,能够轻松地对调节杆231进行转动。
34.更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4,在调节杆231的一端设置有正螺纹部2311、另一端设置有反螺纹部2312,在调节杆231的正螺纹部2311、反螺纹部2312上均设置有抵压块231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一个夹持件23上的抵压块2314有两个,一个抵压块2314与正螺纹部2311之间螺纹连接,另一个抵压块2314与反螺纹部2312之间螺纹连接,此外,在调节杆231的中部设置有滑移部2313,在滑移部2313上滑动连接有移动块2316,一个夹持件23上的移动块2316同样有两个,两个移动块2316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天线本体1的空间,并且,在移动块2316与抵压块2314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2315,复位弹簧2315的设置能够把移动块2316与抵压块2314进行关联,移动块2316远离抵压块2314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垫2317。
35.此外,在背架2的底壁开设有定位槽21,定位槽21与天线本体1的底端相适配进行卡接,在背架2的顶壁开设有止位槽22,止位槽22与天线本体1的顶端相适配进行卡接。
36.工作人员先把天线本体1分别与定位槽21、止位槽22相卡接,然后通过转动调节手柄232,使得两个抵压块2314做相靠近的运动,同时,在复位弹簧2315的作用下,两个移动块2316能够沿着滑移部2313进行滑动,当两个移动块2316抵接在天线本体1时,复位弹簧2315做弹性收缩的动作,最终能够把天线本体1进行摆正,摆正后的天线本体1的相位中心的正方位投影在背架2的中心轴线上,能够提高天线辐射指标测试的准确性,减少检测天线方向图失真的情况。
37.参照图2,背架2的一侧安装有调节支撑架3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调节支撑架31的两长边上安装有移动滑轨312,移动滑轨312的延伸方向与天线本体1中心轴的延伸方向相一致,移动滑轨312上滑动连接有移动座311,在移动座311的底壁转动连接有传动轴(图中未示出),传动轴的中部固定有传动齿轮(图中未示出),另外,在两条移动滑轨312之间固定有齿条313,齿条313的延伸方向与移动滑轨312的延伸方向相一致,传动齿轮与齿条313之间相啮合,在移动座311靠近传动轴的一端装配有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
38.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传动轴能够进行转动,使得传动齿轮能够沿着齿条313进行滚动,使得移动座311能够沿着两条移动滑轨312进行移动。
39.参照图1和图3,在移动座311两长边上安装有第二滑轨322,对应地,在相邻两夹持件23正对的两侧开设有第一滑轨321,第一滑轨321与第二滑轨322之间正对布设,第二滑轨322的延伸方向与移动滑轨312的延伸方向相垂直设置,第二滑轨322上滑动连接有安装座324,在移动座311上固定有第一气缸323,第一气缸323的输出端与安装座324的侧壁相装配。
40.此外,在安装座324的两长边上分别安装有移动导轨3251,移动导轨3251的延伸方向与移动滑轨312的延伸方向相一致,移动导轨3251上滑动连接有检测件42,检测件42的检测端与天线本体1的侧壁相抵接,安装座324的顶面固定有第二气缸3252,第二气缸3252的输出端与检测件42的侧壁相装配,并且,为了能够及时反馈天线本体1的检测情况,检测件42包括有警报器43,警报器43固定在检测件42的底部,安装座324靠近背架2的侧壁固定有测量件41,测量件41上设置有刻度线411。
41.在第一气缸323的作用下,安装座324能够沿着第二滑轨322进行移动,使安装座324能够向天线本体1进行靠拢,使得检测件42的检测端与天线本体1的侧壁相抵接,即,使得天线本体1的相位中心的侧方位正投影在检测件42的检测端上,在第二气缸3252的作用
下,检测件42能够沿着移动导轨3251进行移动,当检测件42的检测端与天线本体1处于非接触状态时,检测件42向警报器43反馈信息、并发出警报声,第二气缸3252停止运动,记录下检测件42在移动导轨3251上所移动的距离。
42.在进行完一段天线本体1的检测后,在第二气缸3252的作用下,检测件42能够沿着移动导轨3251回归到测量件41零刻度位置处,在第一气缸323的作用下,安装座324能够沿着第二滑轨322做背离天线本体1的运动,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移动座311继续向前递进,从而能够进行下一段天线本体1的检测,有效地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精度。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便捷式天线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先把天线本体1分别与定位槽21、止位槽22相卡接,然后通过转动调节手柄232,抵压块2314推动移动块2316,复位弹簧2315被压缩,移动块2316沿着滑移部2313进行滑动,两个移动块2316同时抵压在天线本体1得侧壁,能够对天线本体1进行固定和摆正。
44.在第一气缸323的作用下,安装座324本体沿着第二滑轨322向靠近天线本体1的方向进行移动,检测件42的检测端能够与天线本体1的侧壁相抵接,在第二气缸3252的作用下,检测件42沿着移动导轨3251进行移动,当检测件42的检测端与天线本体1处于非接触状态时,检测件42向警报器43反馈信息、并发出警报声,第二气缸3252停止运动,记录下检测件42在移动导轨3251上所移动的距离。
45.完成一段天线本体1的检测后,在第二气缸3252的作用下,检测件42沿着移动导轨3251回归到测量件41零刻度位置处,在第一气缸323的作用下,安装座324沿着第二滑轨322做背离天线本体1的运动,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移动座311继续向前递进,接着进行下一段天线本体1的检测,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检测的效率和精度。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做出的解释,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