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食品营养学用食物分配装置

2022-04-27 20:15: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营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营养学用食物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人体需要特定且独立的营养要求,例如早产婴儿,此时每个个体的营养食物分配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需要分别配置并进行食物分配,但现有的装置普遍存在着分配繁琐、不精确的缺点,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方便快速且准确进行分配的食品营养学用食物分配装置。
3.公开号cn103874441a的文献在2014年06月18日公开了一种粉末分配装置,用于分配带或不带有液体的粉末;粉末分配装置包括一底座,分配器和塔体;所述底座用于放置容器;分配器包括一个旋转托架,该旋转托架与一个具有开口的支撑元件连接;所述旋转托架包括多个舱室;旋转托架水平位于一可选漏斗之上,并可绕中心轴旋转;该旋转托架放有一个料斗,并与其中某些舱室连通;每个舱室能够分别从料斗内分配一种粉末,并通过开口注入到可选的漏斗,随后进入底座上的容器内;塔体的两端分别连接底座和分配器;该粉末分配装置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具体体现在可配置婴儿奶粉和其他食品,以及为儿童和成人配置食物和饮料。虽然该粉末分配装置能够以便利的、可控的、精确的和有效的方式将预定量的粉末(或带或不带液体)分配到一个容器中,但其在使用时单次只能分配一种粉末,若需要配置多种粉末,则需要操作多次分配,其存在分配速度较慢的技术问题。另外,该装置包含众多零部件,导致其结构也较为复杂。
4.为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获得结构更加简单、分配速度更快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食品营养学用食物分配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较为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实现同时对几种食物进行准确的定量分配,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食物分配装置结构复杂、分配速度慢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食品营养学用食物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旋转填料机构和旋转分配机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具有开口端和封闭端,所述上壳体的封闭端开设有注入孔,所述下壳体上设有出料窗;所述旋转分配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转盘,所述转盘设置在上壳体的开口端与下壳体的开口端之间,所述转盘上设有下料口,用于驱动转盘的所述驱动组件固定在下壳体上;所述旋转填料机构包括转动组件、联动伸缩组件和两端开口的贮存管,所述转动组件的上端位于上壳体上方,所述转动组件的中部和下端分别与转盘和下壳体活动连接,所述联动伸缩组件均匀固定在转动组件上,所述贮存管分别固定在转动组件上;所述转动组件与联动伸缩组件配合可控制各贮存管的上端分别与注入孔相对应,所述旋转分配机构与旋转填料机构配合可控制各贮存管的下端分别与下料口相对应。
8.所述转动组件与联动伸缩组件配合可控制各贮存管的上端分别与注入孔相对应
是指:当转动组件控制联动伸缩组件伸展至最大行程时,各贮存管上端开口的轴心线同时与注入孔的轴心线相重合;所述旋转分配机构与旋转填料机构配合可控制各贮存管的下端分别与下料口相对应是指:当转动组件控制联动伸缩组件收缩至最小行程时,驱动组件通过控制转盘转动使各贮存管下端开口的轴心线同时与下料口的轴心线相重合。
9.所述上壳体封闭端的内表面设有与联动伸缩组件配合的行程限位结构,所述转动组件通过行程限位结构控制各联动伸缩组件的伸缩行程。
10.所述行程限位结构包括沿上壳体轴心开设的圆形槽和均匀设置在圆形槽周围的直槽,所述转动组件通过圆形槽和直槽控制各联动伸缩组件的伸缩行程。
11.所述联动伸缩组件包括一号转杆、二号转杆、一号限位块和二号限位块,一号转杆横向固定在转动组件上,二号转杆的一端与一号转杆铰接,另一端与贮存管固定连接;一号限位块和二号限位块分别固定在一号转杆和二号转杆上,且一号限位块和二号限位块分别位于圆形槽和直槽内。
12.所述一号转杆的端部设有台阶,所述二号转杆通过销轴铰接于台阶上,铰接后一号转杆的上表面与二号转杆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13.所述注入孔的数量、下料口的数量、联动伸缩组件的数量和贮存管的数量均相同,且注入孔、下料口、联动伸缩组件和贮存管均以转动组件的轴心为中心成等角度排列。
14.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为圆柱形结构,所述上壳体的外径和下壳体的外径均小于转盘的外径,所述转盘的外圆周面设有与驱动组件配合的驱动齿。
15.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板、电动机和输出齿轮,支撑板固定在下壳体侧面的出料窗上方,电动机固定在支撑板上,用于驱动转盘的输出齿轮固定在电动机的动力轴上。
16.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旋转轴和把手,旋转轴的上端与把手固定连接,旋转轴的中部和下端分别通过轴承与转盘和下壳体的封闭端连接。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食物分配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旋转填料机构和旋转分配机构,在实际使用时,由转动组件与联动伸缩组件配合即可控制各贮存管的上端分别与注入孔相对应,由旋转分配机构与旋转填料机构配合即可控制各贮存管的下端分别与注入孔相对应,进而可实现不同营养食物的加入以及不同营养食物的同时分配。进一步的,通过控制驱动组件定时停止、启动,就能够控制贮存管与下料口对齐的时间,进而可控制各营养食物参入量,分配更精确。相较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采用较为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实现同时对几种食物进行准确的定量分配,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食物分配装置结构复杂、分配速度慢的技术问题。
19.2、本实用新型采用圆形槽和直槽作为行程限位结构,并与特定结构的联动伸缩组件配合,就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贮存管伸缩的控制,具有操作简单、控制方便、分配准确的优点。
20.3、本实用新型在一号转杆的端部设有台阶,并将二号转杆铰接于台阶上,以便于连接后一号转杆的上表面与二号转杆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该结构的优点在于使得一号转杆与二号转杆之间力的传递更加稳定有效。
21.4、本实用新型将注入孔、下料口、联动伸缩组件和贮存管均以转动组件的轴心为中心成等角度排列。该结构的优点在于使得装置可根据需要同时贮存多种营养食物,进而
能够一次性准确地完成多种营养食物的分配。
22.5、本实用新型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均设为圆柱形结构,并使上壳体的外径和下壳体的外径均小于转盘的外径,其优点在于便于控制转盘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稳定转动,同时还使得装置整体更加标准美观。
23.6、本实用新型采用特定结构的驱动组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准确控制等优点。
24.7、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轴和把手的配合,有利于转动组件的灵活转动,进而使得贮存管的伸缩更加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9.图中标记为:1、上壳体,2、注入孔,3、旋转填料机构,301、旋转轴,302、把手,303、圆形槽,304、直槽,305、一号限位块,306、二号限位块,307、一号转杆,308、二号转杆,309、贮存管,310、顶盖,4、下壳体,5、旋转分配机构,501、支撑板,502、电动机,503、输出齿轮,504、转盘,505、下料口,6、出料窗。
具体实施方式
30.实施例1
3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品营养学用食物分配装置,该装置采用较为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实现同时对几种食物进行准确的定量分配。如图1-3所示,其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4、旋转填料机构3和旋转分配机构5,各组成的结构、位置及连接关系分别如下:
32.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4均为圆柱形结构,两者均具有开口端和封闭端,通常上壳体1和下壳体4为两个对称的半壳,两者的外径和两者的内径均相同。所述上壳体1的封闭端开设有用于补充营养食物的注入孔2,所述下壳体4的侧面设有出料窗6。
33.关于上壳体1和下壳体4需要说明的是,注入孔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优选注入孔2的数量为四个,并沿上壳体1封闭端的中心成等角度排列。当然,注入孔2的具体数量可根据需要分配的营养食物的种类来确定,例如,还可设置为三个、五个或更多个。为了便于营养食物的有效补充,通常将注入孔2设置为圆形,但并不局限于圆形,还可为方形等其它形状。另外,所述出料窗6用于将分配好的多种营养食物取出,出料窗6的形状可为圆形、方形等。
34.所述旋转分配机构5包括转盘504和固定在下壳体4上用于驱动转盘504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板501、电动机502和输出齿轮503,支撑板501可固定在下壳体4侧面的出料窗6上方,电动机502固定在支撑板501上,输出齿轮503固定在电动机502的动力轴上用于驱动转盘504转动。所述上壳体1的外径和下壳体4的外径均小于转盘504的外径,所述转盘504设置在上壳体1的开口端与下壳体4的开口端之间,相当于转盘504被夹持在上壳体1与下壳体4之间或者说上壳体1和下壳体4分别位于转盘504的上方向下方,且转盘504的中心线与上壳体1的中心线和下壳体4的中心线均重合。所述转盘504的径向面上设有用
于分配营养食物下料口505,所述转盘504的外圆周面设有与驱动组件中的输出齿轮503相配合的驱动齿,电动机502通过输出齿轮503和驱动齿即可驱动转盘504转动。
35.关于下料口505需要说明的是,下料口505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优选下料口505的数量为四个,并沿转盘504的中心成等角度排列。通常来说,下料口505的数量与注入孔2的数量相同,以便于多种营养食物同时分配。为了便于营养食物的有效分配,通常将下料口505设置为圆形,但并不局限于圆形,还可为方形等其它形状。
36.所述旋转填料机构3包括转动组件、联动伸缩组件和两端均开口的贮存管309,所述贮存管309用于贮存营养食物,其主体结构可为圆筒形结构,所述旋转填料机构3的作用在于通过转动组件和联动伸缩组件控制贮存管309伸缩以实现营养食物的添加和分配。具体的,所述转动组件沿上壳体1、下壳体4和转盘504的中心线竖向设置,其上端设置在上壳体1的上方,其中部和下端分别与转盘504和下壳体4活动连接。所述联动伸缩组件均匀固定在转动组件上,所述贮存管309分别竖向固定在转动组件上。另外,贮存管309的上端开口处设有顶盖310,且顶盖310的直径略小于注入孔2的直径。所述转动组件与联动伸缩组件配合可控制各贮存管309的上端分别与注入孔2相对应,所述旋转分配机构5与旋转填料机构3配合可控制各贮存管309的下端分别与下料口505相对应。
37.关于联动伸缩组件和贮存管309需要说明的是,联动伸缩组件的数量和贮存管309的数量均至少为两个,并优选注入孔2的数量、下料口505的数量、联动伸缩组件的数量和贮存管309的数量均相同。为了保证多种营养食物的顺利添加及定量分配,进一步优选联动伸缩组件和贮存管309均以转动组件的轴心为中心成等角度排列。由于转动组件沿上壳体1、下壳体4和转盘504的中心线竖向设置,因此注入孔2、下料口505、联动伸缩组件和贮存管309相当于均以转动组件的轴心为中心成等角度排列。
38.另外,为了避免贮存管309中的营养食物渗漏,优选贮存管309的高度略小于上壳体1封闭端内表面与转盘504之间的间距,即贮存管309与转盘504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贮存管309中的营养食物不会从贮存管309下端与转盘504之间的间隙处渗漏。
39.关于转动组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旋转轴301和把手302,旋转轴301的上端位于上壳体1上方并与把手302固定连接,旋转轴301的下端从上壳体1封闭端的中心进入穿过转盘504后进入下壳体4内,然后旋转轴301的中部和下端分别通过轴承与转盘504的中心和下壳体4的封闭端中心连接,连接后旋转轴301的轴心线与上壳体1的中心线、下壳体4中心线和转轴的中心线均重合。基于此,通过把手302控制旋转轴301转动,即可控制贮存管309伸缩,进而实现与注入孔2或下料口505的对应。
40.本实施例对联动伸缩组件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只要是联动伸缩组件能够在转动组件的控制下带动贮存管309伸缩,并使其能够在需要时与注入孔2或下料口505相对应即可。基于此,所述转动组件与联动伸缩组件配合可控制各贮存管309的上端分别与注入孔2相对应是指:当转动组件控制联动伸缩组件伸展至最大行程时,各贮存管309上端开口的轴心线同时与注入孔2的轴心线相重合,此时打开顶盖310即可向各个贮存管309内添加不同的营养食物。所述旋转分配机构5与旋转填料机构3配合可控制各贮存管309的下端分别与下料口505相对应是指:当转动组件控制联动伸缩组件收缩至最小行程时,驱动组件通过控制转盘504转动使各贮存管309下端开口的轴心线同时与下料口505的轴心线相重合,此时可通过控制贮存管309与下料口505对齐的时间进而控制各营养食物参入量。
41.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42.1、通过把手302控制旋转轴301转动,进而使联动伸缩组件向外伸展,当联动伸缩组件伸展至最大行程时,各贮存管309的上端刚好与各注入孔2相对应,此时打开顶盖310即可向各贮存管309内添加各种营养食物。营养食物添加完成后,通过把手302控制旋转轴301反向转动,使联动伸缩组件向内收缩复位至最小行程,此时各贮存管309的下端开口与各下料口505均在同一圆周上。
43.2、由电动机502通过输出齿轮503控制转盘504转动,使各下料口505同时与各贮存管309的下端开口对齐,各贮存管309内的营养食物通过下料口505进入下壳体4内。通过控制电动机502的定时停止、启动,就能够控制向贮存管309的下端开口与下料口505的对齐时间进而控制各营养食物的量,分配准确,分配完成后可由出料窗6取出。
44.实施例2
4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能够更准确地控制联动伸缩组件的伸缩行程,本实施例在上壳体1封闭端的内表面设有与联动伸缩组件配合的行程限位结构。在实际使用时,转动组件可通过行程限位结构控制各联动伸缩组件的伸缩行程。如图4所示,所述行程限位结构包括沿上壳体1轴心开设的圆形槽303和均匀设置在圆形槽303周围的直槽304,圆形槽303的数量为一个,直槽304的数量与联动伸缩组件的数量相同。所述转动组件通过圆形槽303和直槽304控制各联动伸缩组件的伸缩行程。
46.具体的,所述联动伸缩组件包括一号转杆307、二号转杆308、一号限位块305和二号限位块306,一号转杆307和二号转杆308均横向设置。其中,一号转杆307横向固定在转动组件上,二号转杆308的一端与一号转杆307铰接,另一端与贮存管309固定连接;一号限位块305和二号限位块306分别固定在一号转杆307和二号转杆308上,且一号限位块305和二号限位块306分别位于圆形槽303和直槽304内。以联动伸缩组件四套为例,四套联动伸缩组件的一号限位块305均位于圆形槽303内,四套联动伸缩组件的二号限位块306则分别位于四个直槽304内。当通过把手302和旋转轴301控制联动伸缩组件伸缩时,在圆形槽303和直槽304的作用下,能够控制各联动伸缩组件的伸缩行程,进而控制贮存管309的两端分别准确地与注入孔2或下料口505对齐。
47.本实施例还对一号转杆307与二号转杆308之间的连接结构作了进一步限定,优选的,所述一号转杆307的端部设有台阶,所述二号转杆308通过销轴铰接于台阶上,且连接后一号转杆307的上表面与二号转杆308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这样,二号转杆308就能够在一号转杆307的带动下实现贮存管309的稳定伸缩控制。
48.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49.1、通过把手302控制旋转轴301转动,旋转轴301带动一号转杆307转动,进而二号转杆308沿着直槽304移动从而带动贮存管309向外伸出,使得其顶部所设开口与注入孔2对齐,此时取下顶盖310可由注入孔2同时向各个贮存管309内加入不同的营养食物,完成后反向旋转把手302,使得贮存管309复位,贮存管309底部通孔与下料口505在同一圆周上,启动电动机502,就能通过齿轮传动带动转盘504转动,故通过控制电动机502定时停止、启动,从而控制贮存管309的下端开口与下料口505对齐的时间进而控制各营养食物参入量,分配精确,分配完成后由出料窗6取出。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
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所公开的所有特征、或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任何方式组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