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夹持装置及水平校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01 04:35: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及具有夹持装置水平校准装置。


背景技术:

2.水准装置在非工作状态下需要对仪表的激光投射部进行定位,同时在工作状态下,对激光投射部解除定位,并进入校准模式,现有的激光投射部定位机构结构设计不良,机构复杂,可靠性不强。容易使得仪表关键部位产生损伤,影响使用状态下的检测精度。
3.因此,如何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进行研发改良,实为相关业界所需努力研发的目标,本技术设计人有鉴于此,乃思及创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加以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及具有夹持装置水平校准装置。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基座,与基座相对固定设置的静限位部,及与基座相对活动设置动限位部;
6.动限位部配置用于适时承受驱动动限位部夹持静限位部的力的第一受力部;
7.动限位部配置用于适时承受驱动动限位部远离静限位部的力的第二受力部。
8.本技术提供一夹持装置,仅具有单侧活动限位部,通过在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处适时适度驱动动限位部,达到适时夹持动限位部与静限位部之间的待夹持件,具有结构更为简单紧凑耐用的特点。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座配置转动部,动限位部包括第一受力部,第二受力部,用于配合转动部的转动配合部,及用于夹持待夹持件的限位臂。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装置还包括向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二者之一者持续施力的弹性回复机构。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装置还包括向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二者之一者持续施力的弹性回复机构,弹性回复机构包括套设转动部或转动配合部的扭簧,扭簧一端抵于基座,扭簧另一端抵于动限位部。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座配置用于受扭簧下扭臂抵触的下扭臂定位部,动限位部配置受扭簧上扭臂抵触的上扭臂定位孔。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装置还包括适时向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二者之至少一者施力的活动键。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相对固定于基座的触点开关,活动键还包括与触点开关的开关弹片配合的触点部。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装置包括相对基座固定设置的滑动部,活动键配置配合滑动部的滑动配合部。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向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二者之一者持续施力的弹性回复机构,向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二者之另一者适时施力的活动键,相对固定于基座的触点开关,及相对固定于基座的滑动部,
17.活动键包括与触点开关的开关弹片配合的触点部,向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二者之另一者施力的动限位部驱力施加部,及配合滑动部的滑动配合部。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向第一受力部持续施力的弹性回复机构,向第二受力部适时施力的活动键,及相对固定于基座的触点开关与滑动部,
19.活动键包括与触点开关的开关弹片配合的触点部,向第二受力部二者之另一者施力的动限位部驱力施加部,及配合滑动部的滑动配合部,
20.触点部与动限位部驱力施加部在滑动配合部的同侧。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动限位部的夹持部与静限位部的夹持部至少一者呈弧形或折线形。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动限位部的夹持部与静限位部的夹持部至少一者配置弹性垫层。
23.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平校准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夹持装置,相对固定于基座的水平校准部安装部,及柔性连接于水平校准部安装部的水平校准部,基座包括罩设水平校准部安装部与水平校准部的外壳体。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水平校准部配置激光投射部,外壳体配置用于激光投射部投射激光的透视窗。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装置包括与基座相对固定设置的滑动阻滞部,夹持装置还包括活动键相对固定设置的滑动阻滞配合部,滑动阻滞部与滑动阻滞配合部配合实现活动键在外力消失后能静止于设定位置。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滑动阻滞部为第一弧形限位突出部,滑动阻滞配合部为配合第一弧形限位突出部的第二弧形限位突出部。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28.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动限位部、静限位部和弹性回复机构在基座上的安装示意图;
29.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基座结构示意图;
30.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动限位部结构示意图;
31.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活动键结构示意图;
32.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夹持装置结构原理示意图;
33.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水平校准装置内
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34.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水平校准装置外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基座1,与基座1相对固定设置的静限位部11,及与基座1相对活动设置动限位部2;
37.动限位部2配置用于适时承受驱动动限位部2夹持静限位部11的力的第一受力部21;
38.动限位部2配置用于适时承受驱动动限位部2远离静限位部11的力的第二受力部22;
39.本技术提供一夹持装置,仅具有单侧活动限位部,通过在第一受力部21和第二受力部22处适时适度驱动动限位部2,达到适时夹持动限位部2与静限位部11之间的待夹持件,具有结构更为简单紧凑耐用的特点。
4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宜,基座1配置转动部12,动限位部2包括第一受力部21,第二受力部22,用于配合转动部12的转动配合部23,及用于夹持待夹持件的限位臂24。
41.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提供旋转机构作为动限位部2的实施例,但本技术不限于旋转机构,也可以其他位移机构,翻转机构等,都可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42.旋转机构作为动限位部2的实施例具有结构更为简单紧凑耐用的特点。
43.转动部12与转动配合部23的结构不具限制,可以是转动部12为固定转轴,转动配合部23为套设转动部12的活动轴套,也可以是转动部12为固定轴套,转动配合部23为插装转动部12的活动转轴。
44.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宜,夹持装置还包括向第一受力部21和第二受力部22二者之一者持续施力的弹性回复机构3。
45.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受力部21或第二受力部22宜采用弹性回复机构3,更具有结构简单紧凑。
46.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受力部21或第二受力部22处采用弹性回复机构3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动限位部2采用旋转机构的实施例,在动限位部2采用其他诸如位移机构、翻转机构等情况下,第一受力部21或第二受力部22处仍然采用弹性回复机构3作为驱力。
47.进一步,弹性回复机构3可以采用拉伸弹簧,也可以采用压缩弹簧,也可以采用扭簧,本技术对此不限,通过适当布局弹簧两端抵触点的抵位,以实现第一受力部21或第二受力部22的驱力要求。
4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宜,夹持装置还包括向第一受力部21和第二受力部22二者之一者持续施力的弹性回复机构3,弹性回复机构3包括套
设转动部12或转动配合部23的扭簧31,扭簧31一端抵于基座1,扭簧另一端抵于动限位部2。
49.在本技术提供的夹持装置在动限位部2采用旋转机构,同时第一受力部21或第二受力部22处采用弹性回复机构3的实施例中,宜采用扭簧31作为动限位部2的弹性回复机构,具有结构进一步紧凑简单的特点。
5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宜,基座1配置用于受扭簧31下扭臂抵触的下扭臂定位部13,动限位部2配置受扭簧31上扭臂抵触的上扭臂定位孔25。
51.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宜,夹持装置还包括适时向第一受力部21和第二受力部22二者之至少一者施力的活动键4。
52.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受力部21或第二受力部22可以采用活动配置的活动键4驱动,可以是第一受力部21或第二受力部22均采用不同驱力方向的多个活动键4,也可以是单个活动键4在不同的活动方向上作用于动限位部2,在功能上作用点在不同功能时区分为第一受力部21与第二受力部22。
53.此外,在第一受力部21和第二受力部22二者之一者的驱动力为弹性回复机构3时,第一受力部21和第二受力部22二者之另一者采用活动键4适时拨动实施方式,也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由于具备结构进一步紧凑的优点,作为优选实施例以下进一步阐述。
54.还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本技术的活动键4的方式不限,可以是位移机构,也可以是转动机构等,本技术对此不限。
5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宜,还包括相对固定于基座1的触点开关5,活动键4还包括与触点开关5的开关弹片配合的触点部41。
56.具体的,在具有触点开关5为待夹持件提供电连接实施例中,活动键4适当位置布局触点部41,可使得活动键4具有同时控制触点开关的闭路与开路,具有结构更加紧凑的效果。
57.需要指出的是,活动键4适当位置布局触点部41,可以达到活动键4在施力于动限位部2时,触点开关5处于得电的状态,活动键4在非施力于动限位部2时,触点开关5处于非得电的状态;也可以达到活动键4在施力于动限位部2时,触点开关5处于不得电的状态,活动键4在非施力于动限位部2时,触点开关5处于得电的状态。
5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宜,夹持装置包括相对基座1固定设置的滑动部6,活动键4配置配合滑动部6的滑动配合部42。
59.活动键4宜采用滑动配合的形式,滑动配合的方式具体结构不限,可以如本技术采用的基座1配置滑动槽,活动键4配置滑块状滑动配合部42,也可以相反,基座1配置滑块,活动键4配置滑动槽状滑动配合部42,本技术对此不限。
6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宜,还包括向第一受力部21和第二受力部22二者之一者持续施力的弹性回复机构3,
61.向第一受力部21和第二受力部22二者之另一者适时施力的活动键4,
62.相对固定于基座1的触点开关5,及
63.相对固定于基座1的滑动部6,
64.活动键4包括与触点开关5的开关弹片配合的触点部41,
65.向第一受力部21和第二受力部22二者之另一者施力的动限位部驱力施加部43,及
66.配合滑动部6的滑动配合部42。
67.本技术提供采纳具有弹性回复机构3、同时具有以滑移机构为实施例的活动键4、及具有触点开关5的实施例,结构紧凑度更好。
6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宜,
69.向第一受力部21持续施力的弹性回复机构3,
70.向第二受力部22适时施力的活动键4,及
71.相对固定于基座1的触点开关5与滑动部6,
72.活动键4包括与触点开关5的开关弹片配合的触点部41,
73.向第二受力部22二者之另一者施力的动限位部驱力施加部43,及
74.配合滑动部6的滑动配合部42,
75.触点部41与动限位部驱力施加部43在滑动配合部42的同侧。
76.需要指出的是,活动键4的动限位部驱力施加部43、触点部41与滑动配合部42布局与活动键4是作用于第一受力部21还是第二受力部22均有关联,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弹性回复机构3、同时具有以滑移机构为实施例的活动键4、及具有触点开关5的实施例中,动限位部驱力施加部43、触点部41在滑动配合部42的同侧时,弹性回复机构3用于夹持,活动键4用于非夹持的实施方式下,触点部41与触点开关5控制电路通路与开路方式,具有更为紧凑的结构。
7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宜,动限位部2的夹持部与静限位部11的夹持部至少一者呈弧形或折线形。
78.动限位部2与静限位部11的二者夹持部至少一者呈弧形或折线形,确保动限位部2与静限位部11夹持待夹持件后,具有稳固的夹持力,需要支持的是,本技术对动限位部2与静限位部11的二者夹持部的形状均不做限制,以实现对待夹持件的夹持功能为准,作为优选,本技术采用弧形设计的动限位部2夹持部,同时采用环绕待夹持件的限位环,限位环与动限位部2配合进行夹持功能的部分即为静限位部11,因而静限位部11也采用弧形设计的技术方案。
79.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宜,动限位部2的夹持部与静限位部11的夹持部至少一者配置弹性垫层。
80.对待夹持件如水平校准部7的夹持及夹持定位后的维保均具有缓冲的作用,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在本技术采用的弧形设计的动限位部2夹持部,同时采用环绕待夹持件的限位环的实施方式中,弹性垫层可以为粘附于限位环内圈的弹性环形垫圈,兼顾在使用过程中对待夹持件如水平校准部7的保护。
81.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平校准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夹持装置,相对固定于基座1的水平校准部安装部8,及柔性连接于水平校准部安装部8的水平校准部7,
82.基座1包括罩设水平校准部安装部8与水平校准部7的外壳体9。
83.本技术提供具有上述夹持装置的水平校准装置。
84.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平校准装置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宜,水平校准部7配置激光投射部71,外壳体9配置用于激光投射部71投射激光的透视窗。
85.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平校准装置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宜,夹持装置包括与基座1相对固定设置的滑动阻滞部14,夹持装置还包括活动键4相对固定设置的滑动阻滞配合部44,滑动阻滞部14与滑动阻滞配合部44配合实现活动键4在外力消失后能静止于设定
位置。
86.具体的,滑动阻滞部14与滑动阻滞配合部44配合,实现外力消失后,活动键4在外力消失后能静止于设定位置,例如将第一受力部21或第二受力部22静止于夹持待夹持物的状态,或者非夹持物的状态。
87.本技术提供滑动阻滞部14与滑动阻滞配合部44配合使第二受力部22处于不同的设定状态,达到控制持待夹持物的夹持功能,或同时达到开启关闭触点开关的作用。仅有在外力施加时,活动键4才能离开设定位置处。
8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平校准装置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宜,滑动阻滞部14为第一弧形限位突出部,滑动阻滞配合部44为配合第一弧形限位突出部的第二弧形限位突出部。
89.本技术提供一种滑动阻滞部14与滑动阻滞配合部44的机构方式,采用弧形限位突出部具有结构简单,寿命长,需要指出的是,弧形限位突出部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活动键静止于几个状态而灵活设计,具有强度大的可扩展性,第一弧形限位突出部和或第二弧形限位突出部可以采用弹性配合部,外力施加时,通过活动键4的弹性配合部的形变让活动键4进入阻滞部和离开阻滞部都更为顺畅并稳定,减轻对阻滞部的材料疲劳程度。
90.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