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耳鼻喉临床辅助治疗检查仪的制作方法

2022-05-08 07:24: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耳鼻喉临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耳鼻喉临床辅助治疗检查仪。


背景技术:

[0002]“耳鼻咽喉科”是诊断治疗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外科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医学各科相互渗透和促进,拓展了耳鼻咽喉科的范畴,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侧颅底外科,听力学及平衡科学,鼻内镜外科,鼻神经外科(鼻颅底外科),头颈外科,喉显微外科,嗓音与言语疾病科,小儿耳鼻咽喉科等的出现,大大丰富了耳鼻咽喉科的内容。
[0003]
然而,就目前传统鼻喉临床辅助治疗检查仪大多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身高对患者头部进行有效支撑限位,导致患者在检查治疗时因劳累出现头部晃动的现象,从而使检查结果出现误差;且不能快速便捷的根据检测位置对检查仪进行调节,降低了辅助治疗检查仪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耳鼻喉临床辅助治疗检查仪,其具有连接机构和限位装置以及控制机构,能够使辅助治疗检查仪根据患者的实际身高对患者头部进行有效支撑限位,有效防止了患者在检查治疗时因劳累出现头部晃动的现象,从而保证了检查结果的精确性;并且能够快速便捷的根据检测位置对检查仪进行调节。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耳鼻喉临床辅助治疗检查仪,具体包括:装置主体,
[0006]
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底座,底座主体设置为方形结构;坐凳,坐凳固定设置于底座顶部;固定架,固定架固定设置于底座顶部,且固定架主体设置为h形结构;所述装置主体内侧安装有连接机构,且连接机构顶部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柱,连接柱滑动设置于固定架内侧;横柱,横柱固定设置于连接柱顶部;定位杆,定位杆固定设置于横柱底部两侧,且定位杆滑动设置于固定架内部;所述调节装置顶部滑动安装有辅助机构,且调节装置外侧安装有限位装置;所述辅助机构底部安装有控制机构,且控制机构底侧安装有检查装置。
[0007]
可选地,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螺纹杆,螺纹杆安装于固定架内部,且螺纹杆底部安装有锥形齿轮;锥形齿轮a,锥形齿轮a固定设置于电机装置轴端,且锥形齿轮a与螺纹杆底端锥形齿轮相啮合。
[0008]
可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竖杆,竖杆滑动设置于横柱内部,且竖杆底部与横柱内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件;托板,托板固定设置于竖杆顶部,且托板内部开设有弧形槽;连接柱内部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有螺纹杆;定位杆底部与固定架内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件。
[0009]
可选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架,调节架固定设置于横柱外侧;固定块,固定块固定设置于调节架顶部,且固定块内部开设有h形滑槽;调节轴,调节轴安装于固定块内部,
且调节轴顶端固定设置有手轮;调节齿轮,调节齿轮固定设置于调节轴外侧。
[0010]
可选地,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螺纹筒,螺纹筒安装于调节架内部;调节筒,调节筒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螺纹筒内侧;固定板,固定板固定设置于调节筒前端,且固定板内部开设有通孔;固定板内部通孔与调节筒内部相通。
[0011]
可选地,所述辅助机构包括:辅助板,辅助板两侧固定设置有h形轨道,且h形轨道滑动设置于固定块内部h形滑槽内侧;齿条,齿条固定设置于辅助板顶部,且齿条与调节齿轮相啮合;辅助杆,辅助杆滑动设置于辅助板内部,且辅助杆顶部与辅助板顶侧之间设置有弹簧件。
[0012]
可选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控制板,第一控制板转动设置于辅助板底部;竖板,竖板转动设置于第一控制板底部,且竖板数量设置为两组;第二控制板,第二控制板转动设置于竖板底部,且第二控制板数量设置为两组;双头螺杆,双头螺杆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竖板内部,且双头螺杆位于两组竖板之间;双头螺杆安装于辅助杆底侧内部。
[0013]
可选地,所述检查装置包括:检查架,检查架转动设置于两组第二控制板底部之间;转动轴,转动轴安装于检查架内部;智能检查仪,智能检查仪固定设置于两组转动轴之间;蜗轮,蜗轮固定设置于转动轴顶端;蜗杆,蜗杆安装于检查架外侧,且蜗杆与蜗轮相啮合。
[0014]
可选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架,限位架固定设置于调节架外侧;限位杆,限位杆滑动设置于限位架内部,且限位杆主体设置为六边形结构;限位杆后端与限位架外侧之间设置有弹簧件;限位板,限位板固定设置于限位杆顶端。
[0015]
有益效果
[0016]
1.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辅助治疗检查仪,与传统辅助治疗检查仪相比,其检查仪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身高对患者头部进行有效支撑限位,有效防止了患者在检查治疗时因劳累出现头部晃动的现象,从而保证了检查结果的精确性;并且能够快速便捷的根据检测位置对检查仪进行调节。
[0017]
2.通过设置有锥形齿轮a和螺纹杆底部锥形齿轮,实现了带动螺纹杆转动,使螺纹杆带动连接柱上下移动的效果,起到了根据患者实际身高对托板高度进行调节的作用;能够更简便有效的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提高了患者在治疗时的舒适度;利用两组定位杆配合弹簧件,达到了对横柱和连接柱定位缓冲的目的,起到了增强连接柱和横柱稳定性的作用;通过设置有竖杆和弹簧件,实现了对患者下巴进行防护的效果,起到了防止托板对患者下巴造成一定程度损坏的作用。
[0018]
3.通过设置有两组调节齿轮和两组齿条,实现了带动辅助板横向移动的效果,起到了对智能检查仪进行横向位置调节的作用;通过设置有双头螺杆,实现了使两组竖板同时反方向移动的效果,达到了使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同时反方向转动的目的,起到了根据实际检查位置对智能检查仪竖向位置进行调节的作用;相比现有的辅助治疗检查仪能够更简便的实现根据检测位置对检查仪进行调节的效果。
[0019]
4.通过设置有限位杆和弹簧件,实现了根据患者的头部实际尺寸对限位板位置进行调节的效果,起到了对患者头部后侧进行限位支撑的作用;利用螺纹筒实现了使调节筒带动固定板移动的效果,起到了根据患者实际体型对患者头部进行限位的作用,有效防止了患者在检查治疗时因劳累出现头部晃动的现象;利用固定板内侧橡胶垫,实现了防止固
定板对患者头部造成伤害的效果。
[0020]
5.通过利用辅助杆配合弹簧件,达到了对双头螺杆进行缓冲减震的目的,起到了防止智能检查仪在上下移动时出现晃动的作用,有利于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设置有蜗轮和蜗杆,实现了对转动轴转动角度进行控制的效果,起到了对智能检查仪检查角度进行调节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2]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3]
在附图中:
[0024]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辅助治疗检查仪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5]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辅助治疗检查仪的装置主体与连接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0026]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辅助治疗检查仪的调节装置与辅助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0027]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辅助治疗检查仪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辅助治疗检查仪的辅助机构与控制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0029]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辅助治疗检查仪的辅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辅助治疗检查仪的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辅助治疗检查仪的检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辅助治疗检查仪的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辅助治疗检查仪的局部b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
附图标记列表
[0035]
1、装置主体;101、底座;102、坐凳;103、固定架;104、螺纹杆;105、锥形齿轮a;
[0036]
2、连接机构;201、连接柱;202、横柱;203、定位杆;204、竖杆;205、托板;
[0037]
3、调节装置;301、调节架;302、固定块;303、调节轴;304、调节齿轮;305、螺纹筒;306、调节筒;307、固定板;
[0038]
4、辅助机构;401、辅助板;402、齿条;403、辅助杆;
[0039]
5、控制机构;501、第一控制板;502、竖板;503、第二控制板;504、双头螺杆;
[0040]
6、检查装置;601、检查架;602、转动轴;603、智能检查仪;604、蜗轮;605、蜗杆;
[0041]
7、限位装置;701、限位架;702、限位杆;703、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具有本领域通常的含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
[0043]
实施例:请参考图1至图10:
[0044]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耳鼻喉临床辅助治疗检查仪,包括:装置主体1,
[0045]
装置主体1包括:底座101、坐凳102、固定架103、螺纹杆104与锥形齿轮a105,底座101主体设置为方形结构;坐凳102固定设置于底座101顶部;固定架103固定设置于底座101顶部,且固定架103主体设置为h形结构;螺纹杆104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固定架103内部;螺纹杆104底部安装有锥形齿轮;锥形齿轮a105固定设置于电机装置轴端,且电机装置固定设置于底座101顶部;锥形齿轮a105与螺纹杆104底端锥形齿轮相啮合;其具体作用为:通过设置有锥形齿轮a105和螺纹杆104底部锥形齿轮,实现了带动螺纹杆104转动,使螺纹杆104带动连接柱201上下移动的效果,起到了根据患者实际身高对托板205高度进行调节的作用;能够更简便有效的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提高了患者在治疗时的舒适度;装置主体1内侧安装有连接机构2,且连接机构2顶部安装有调节装置3;连接机构2包括:连接柱201、横柱202、定位杆203、竖杆204与托板205,连接柱201滑动设置于固定架103内侧,且连接柱201内部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有螺纹杆104;横柱202固定设置于连接柱201顶部;定位杆203固定设置于横柱202底部两侧,且定位杆203滑动设置于固定架103内部;定位杆203数量设置为两组,且定位杆203底部与固定架103内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件;竖杆204滑动设置于横柱202内部,且竖杆204数量设置为四组,并且竖杆204底部与横柱202内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件;托板205固定设置于竖杆204顶部,且托板205内部开设有弧形槽;其具体作用为:利用两组定位杆203配合弹簧件,达到了对横柱202和连接柱201定位缓冲的目的,起到了增强连接柱201和横柱202稳定性的作用;通过设置有竖杆204和弹簧件,实现了对患者下巴进行防护的效果,起到了防止托板205对患者下巴造成一定程度损坏的作用;调节装置3顶部滑动安装有辅助机构4,且调节装置3外侧安装有限位装置7;辅助机构4包括:辅助板401、齿条402与辅助杆403,辅助板401两侧固定设置有h形轨道,且h形轨道滑动设置于固定块302内部h形滑槽内侧;辅助板401位于两组固定块302之间;齿条402固定设置于辅助板401顶部,且齿条402数量设置为两组;齿条402与调节齿轮304相啮合;辅助杆403滑动设置于辅助板401内部,且辅助杆403顶部与辅助板401顶侧之间设置有弹簧件;其具体作用为:利用辅助杆403配合弹簧件,达到了对双头螺杆504进行缓冲减震的目的,起到了防止智能检查仪603在上下移动时出现晃动的作用,有利于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辅助机构4底部安装有控制机构5,且控制机构5底侧安装有检查装置6。
[0046]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调节装置3包括:调节架301、固定块302、调节轴303、调节齿轮304、螺纹筒305、调节筒306与固定板307,调节架301固定设置于横柱202外侧,且调节架301主体设置为环形结构;固定块302固定设置于调节架301顶部,且固定块302数量设置为两组;固定块302主体设置为t形结构,且固定块302两组之间设置为对称结构;固定块302内部开设有h形滑槽;调节轴303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固定块302内部;调节轴303位于两组固定块302之间,且调节轴303顶端固定设置有手轮;调节齿轮304固定设置于调节轴303外侧,且调节齿轮304数量设置为两组;螺纹筒305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调节架301内部;螺纹筒305数量设置为两组;调节筒306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螺纹筒305内侧;固定板307固定设置于调节筒306前端,且固定板307内部开设有通孔;固定板307内部通孔与调节筒306内部相通,且固定板307前侧设置为圆弧形结构,并且固定板307内侧设置有橡胶垫;其具体作用为:通过设置有两组调节齿轮304和两组齿条402,实现了带动辅助板401横向移动的效果,起到了对智能检查仪603进行横向位
置调节的作用;利用螺纹筒305实现了使调节筒306带动固定板307移动的效果,起到了根据患者实际体型对患者头部进行限位的作用,有效防止了患者在检查治疗时因劳累出现头部晃动的现象;利用调节筒306配合固定板307内部通孔,达到了简便对患者耳部进行检查治疗的目的;利用固定板307内侧橡胶垫,实现了防止固定板307对患者头部造成伤害的效果。
[0047]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5所示,控制机构5包括:第一控制板501、竖板502、第二控制板503与双头螺杆504,第一控制板501转动设置于辅助板401底部,且第一控制板501数量设置为两组,并且第一控制板501两组之间设置为对称结构;竖板502转动设置于第一控制板501底部,且竖板502数量设置为两组;第二控制板503转动设置于竖板502底部,且第二控制板503数量设置为两组;第二控制板503与第一控制板501之间关于竖板502对称安装;双头螺杆504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竖板502内部,且双头螺杆504位于两组竖板502之间;双头螺杆504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辅助杆403底侧内部;其具体作用为:通过设置有双头螺杆504,实现了使两组竖板502同时反方向移动的效果,达到了使第一控制板501和第二控制板503同时反方向转动的目的,起到了根据实际检查位置对智能检查仪603竖向位置进行调节的作用。
[0048]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8所示,检查装置6包括:检查架601、转动轴602、智能检查仪603、蜗轮604与蜗杆605,检查架601转动设置于两组第二控制板503底部之间,且检查架601主体设置为u形结构;转动轴602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检查架601内部;转动轴602数量设置为两组;智能检查仪603固定设置于两组转动轴602之间;蜗轮604固定设置于转动轴602顶端;蜗杆605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检查架601外侧;蜗杆605顶端安装有手轮,且蜗杆605与蜗轮604相啮合;其具体作用为:通过设置有蜗轮604和蜗杆605,实现了对转动轴602转动角度进行控制的效果,起到了对智能检查仪603检查角度进行调节的作用。
[0049]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7所示,限位装置7包括:限位架701、限位杆702与限位板703,限位架701固定设置于调节架301外侧,且限位架701主体设置为l形结构;限位杆702滑动设置于限位架701内部,且限位杆702主体设置为六边形结构;限位杆702后端与限位架701外侧之间设置有弹簧件;限位板703固定设置于限位杆702顶端,且限位板703主体设置为圆弧形结构,并且限位板703内侧安装有橡胶垫;其具体作用为:通过设置有限位杆702和弹簧件,实现了根据患者的头部实际尺寸对限位板703位置进行调节的效果,起到了对患者头部后侧进行限位支撑的作用,有效防止了患者在检查治疗时因劳累出现头部晃动的现象。
[0050]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7所示,限位杆702后端与限位架701外侧之间设置有弹性橡胶件,在弹性橡胶件的作用下,实现了根据患者实际体型对头部进行限位的效果,起到了有效防止患者在检查治疗时因劳累出现头部晃动现象的作用。
[0051]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发明中,通过底座101对装置进行支撑,是患者坐于坐凳102顶部,启动底座101顶部电机装置带动锥形齿轮a105转动,锥形齿轮a105通过螺纹杆104底部锥形齿轮带动螺纹杆104转动;使得螺纹杆104带动连接柱201上下移动,从而使托板205到达指定位置;起到了根据患者实际身高对托板205高度进行调节的作用;能够更简便有效的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提高了患者在治疗时的舒适度;患者将下巴放置于托板205顶部;弹簧件通过限位杆702带动限位板703移动,使得限位板703内侧橡胶垫与
患者头部后侧相贴合;通过设置有限位杆702和弹簧件,实现了根据患者的头部实际尺寸对限位板703位置进行调节的效果,起到了对患者头部后侧进行限位支撑的作用,转动螺纹筒305带动调节筒306转动,使得调节筒306带动固定板307向内移动,使两组固定板307内侧橡胶垫与患者耳部外围相贴合,起到了根据患者实际体型对患者头部进行限位的作用,有效防止了患者在检查治疗时因劳累出现头部晃动的现象;利用固定板307内侧橡胶垫,实现了防止固定板307对患者头部造成伤害的效果;通过固定板307内部通孔对患者耳部进行治疗检查;通过手轮转动调节轴303,使调节轴303带动两组调节齿轮304转动,调节齿轮304通过两组齿条402带动辅助板401在两组固定块302之间滑动,使得智能检查仪603横向位置得到调节;转动双头螺杆504,使得两组竖板502同时反方向移动,竖板502带动第一控制板501与第二控制板503同时反方向转动,从而使得检查架601带动智能检查仪603上下移动;起到了根据实际检查位置对智能检查仪603竖向位置进行调节的作用;双头螺杆504带动辅助杆403上下滑动,对辅助杆403顶部与辅助板401顶侧之间的弹簧件进行挤压拉伸;利用辅助杆403配合弹簧件,达到了对双头螺杆504进行缓冲减震的目的,起到了防止智能检查仪603在上下移动时出现晃动的作用,有利于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手轮转动蜗杆605,蜗杆605通过蜗轮604带动转动轴602转动,从而使得转动轴602带动智能检查仪603进行转动;通过智能检查仪603对患者进行治疗检查;通过设置有蜗轮604和蜗杆605,实现了对转动轴602转动角度进行控制的效果,起到了对智能检查仪603检查角度进行调节的作用,增强了辅助治疗检查仪的实用性。
[0052]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在描述各个构件的位置及其之间的配合关系等时,通常会以一个/一对构件举例而言,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这样的位置、配合关系等,同样适用于其他构件/其他成对的构件。
[0053]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