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串联型高效组合厌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2022-05-09 11:23: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串联型高效组合厌氧反应器,实现难降解废水的处理。


背景技术:

2.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厌氧生物转化过程实际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完成的,废水中的有机物经大量不同功能的微生物种群的共同作用进行降解。含有复杂高分子有机物的废水,经过厌氧反应,大分子有机物的降解途径可分为水解、发酵产酸、产乙酸产氢和产甲烷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环环相扣的微生物反应过程,不同微生物仅能利用某些特定的底物,具有不同的生长繁殖速度并需要不同的环境条件。
3.不同的菌群分开培养可避免不同种群微生物之间的互相干扰和代谢产物转化不均衡而造成的抑制作用,从而获得不同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优环境条件,提高处理效果;产酸相对进水水质或负荷变化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缓冲作用,可大大削弱运行条件变化对产甲烷菌的影响,因而可提高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且因分隔成不同空间或串联反应器内的传质推动力及混合状况得到有效改进,从而使容积利用率升高而使所需反应器总容积减少。
4.现有厌氧反应器普遍存在整个反应器作为一个整体没有做明确的分区,存在布水不均匀、有污泥死区、泥水传质效果差,并且前端产生氢气分压对产甲烷菌活性有抑制作用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厌氧反应器结构复杂,不能有效地进行废水降解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串联型高效组合厌氧反应器,可以处理难降解的废水,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串联型高效组合厌氧反应器,包括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内设有至少两个反应容器,反应容器的一侧设有进水口,反应容器的另一侧的上部设有集水装置,集水装置与相邻的反应容器的进水口相连通,最后一个反应容器上部的集水装置与出水口相连接;所述反应容器的上部设有出气口。
7.优选地,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反应容器的上部,进水口通过进水管延伸至反应容器的底部。
8.优选地,所述进水管的下部设有布水孔,布水孔均匀分布在进水管上。
9.优选地,所述集水装置包括人字板,人字板上方设有隔离板,隔离板上部设有出水堰,出水堰与相邻的反应容器的进水口或出水口相连通。
10.优选地,所述反应容器的数量设有三个,反应容器的集水装置的出水堰与相邻的反应容器的进水口相连接,最后一个反应容器的集水装置的出水堰与出水口相连接。
11.优选地,所述三个反应容器的顶部依次设有第三出气分支、第二出气分支和第一出气分支,第三出气分支、第二出气分支和第一出气分支相连通。
12.优选地,所述隔离板包括竖直段和倾斜段,竖直段和倾斜段相连接,出水堰设置在竖直段的上部,倾斜段向人字板倾斜且位于倾斜段的底部位于人字板的斜上方。
13.优选地,所述进水口通过弯头与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出水口通过弯管与集水装置的出水堰相连接。
14.优选地,所述反应容器的顶部设有压力传送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不仅结构简洁,结构紧凑,易配水且不同反应容器的污染物质不同,而不同反应容器菌群严格分离,对废水的某些污染物质去除更具有针对性,控制也更具备针对性。本实用新型进行分区布置,布水更加均匀,有效避免了污泥死区更容易布水均匀,并且将产氢气阶段与产甲烷阶段分开进行,避免产生的氢气对产甲烷菌种的抑制作用。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所示集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为主体装置,2为反应容器,3为第一出气分支,4为第二出气分支,5为第三出气分支,6为出气口,7为集水装置,8为进水管,9为出水口,10为人字板,11为出水堰,12为隔离板,13为压力传送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所示,一种串联型高效组合厌氧反应器,包括主体装置1,主体装置1是整个装置的反应容器,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和出气口,所述主体装置1内设有至少两个反应容器2,反应容器2用于进行厌氧反应,实现气体与液体的分离。反应容器2的一侧设有进水口,反应容器2的另一侧的上部设有集水装置7,集水装置7用于进行废水的气相与液相的分离。集水装置7与相邻的反应容器2的进水口相连通,最后一个反应容器2上部的集水装置7与出水口9相连接,即出水口9安装在最后一个反应容器2的上部,实现相邻反应容器的串联连接。所述反应容器2的上部设有出气口6,用于收集分离出来的气体,将各个反应容器2内产生的沼气统一收集、输送至沼气利用装置。
22.优选地,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反应容器2的上部,进水口通过进水管8延伸至反应容器2的底部,废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反应容器2中,进水管8将废水从上部引入到反应容器2的底部进行布水,扩大废水的接触面积。所述进水管8的下部设有布水孔,布水孔均匀分布在进水管8上,水平方向上开孔布水,使水在这个平面上均匀上升,并保持一定流速,确保底部
污泥没有死区。布水孔将进水管8中的废水均匀的向上排出,与反应容器中的菌群充分反应。通过进水管8连通各个反应容器2,出水口9连通到主体装置1的外部,将最后一级反应容器2的出水引至其他地方,出气口6将各个反应容器2的上方的沼气经管道收集至沼气利用装置。
23.如图2所示,所述集水装置7包括人字板10,人字板10由两个倾斜的板组成,人字板10上方设有隔离板12,隔离板12上部设有出水堰11,出水堰11与相邻的反应容器2的进水口或出水口9相连通。隔离板12与人字板10一起将出水中污泥与沼气分开,确保出水不含污泥。出水堰11位于反应容器2的上部,用于收集脱泥、脱气后的污水即分离后的水,然后经过出口向下一级的反应容器或出水口输送,从而实现水直接向下一单元流入。
24.隔离板12包括竖直段和倾斜段,竖直段和倾斜段相连接,竖直段固定在反应容器2上,出水堰11设置在竖直段的上部,倾斜段向人字板10倾斜且位于倾斜段的底部位于人字板的斜上方,即隔离板12与人字板10之间设有一定的缝隙方便进水,从而对废水进行扰动。流水曲折前进的特性使得污泥沿着倾斜段和人字板的斜边下滑,回落到下部防止污泥流失;附着在污泥上的小气泡会脱离污泥沿直线向反应容器2的顶部的储气区逸散,基本上可实现三相分离的效果。
25.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反应容器2的数量设有三个,反应容器2的集水装置7的出水堰11与相邻的反应容器2的进水口相连接,最后一个反应容器2的集水装置7的出水堰11与出水口9相连接。三个反应容器2通过三个进水管8串联在一起,废水在进入下一个反应容器2之前,会将大部分的污泥与气体先分离出水体,只有水进入下一个反应容器2。内置的集水装置7具有良好的分离沼气及污泥的效果,可以确保三个反应容器2的污泥及沼气完全隔离。
26.所述三个反应容器2的顶部依次设有第三出气分支5、第二出气分支4和第一出气分支3,第三出气分支5、第二出气分支4和第一出气分支3相连通,由于每个反应容器中处理的废水不同,不同出气分支出去的气体组分略有区别。三个出气分支汇集到一根沼气输送管道上引至水封罐,进行下一步的沼气处理。
27.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通过弯头与进水管8相连通,实现通过进水口将废水输入进水管,将管路延伸至贴近反应容器2底部的位置。所述出水口9通过弯管与集水装置7的出水堰11的底部相连接,从而方便将出水堰9底部的净水输送出去。
28.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容器2的顶部设有压力传送器13,压力传送器13对反应容器2顶部的储气区进行测压,实时传送压力数据至控制器,方便观测储气区的压力,确保反应容器2的安全。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