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硅酮胶原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09 14:59: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硅酮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酮胶原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硅酮胶俗称玻璃胶,常被用于玻璃方面的粘接和密封;硅酮胶的主要原料包括有机硅基材聚合物、填料、交联剂和偶联剂、催化剂等,在生产硅酮胶过程中需要对各种原料进行充分的混合。
3.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混合装置一般只能够对同一高度平面上的物料进行混合,导致混合效果不佳,影响硅酮胶的质量。
4.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酮胶原料混合装置,其结构简单,搅拌桨能够进行高度调整,能够在混合罐的不同高度处进行混合搅拌,从而使位于不同高度处的物料均能够得到充分的混合搅拌,提高硅酮胶原料的混合效果,提高硅酮胶的质量。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硅酮胶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混合罐的内部设有第一混合轴和第二混合轴,第一混合轴和第二混合轴的底部分别连接第一混合桨和第二混合桨;混合罐的顶盖上设有驱动箱,驱动箱的内部设置旋转驱动结构和升降驱动结构。
7.所述旋转驱动结构包括分别活动套接在第一混合轴和第二混合轴上的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第一旋转轴上固定套接第一从动轮,第二旋转轴上固定套接第二从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均啮合连接同一个主动轮,主动轮连接驱动电机。
8.所述升降驱动结构包括固接在驱动箱顶部的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活塞轴连接升降板;第一混合轴的顶部连接第一旋转头,第一旋转头固接在升降板的一端;第二混合轴的顶部连接第二旋转头,第二旋转头固接在升降板的另一端。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硅酮胶原料混合装置,所述第一混合桨和第二混合桨位于不同的高度。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硅酮胶原料混合装置,所述第一混合轴和第二混合轴的横截面均为矩形,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的内环形状分别与第一混合轴和第二混合轴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第一混合轴与第一旋转轴、第二混合轴与第二旋转轴均为间隙配合。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硅酮胶原料混合装置,所述第一混合轴或者第二混合轴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或者正六边形。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硅酮胶原料混合装置,所述驱动箱中设有第一加强板,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均转动连接在第一加强板中。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硅酮胶原料混合装置,所述第一混合轴和第二混合轴的顶部分
别设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升降板的底部分别固接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第一卡板卡接第一卡块,第二卡板卡接第二卡块。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硅酮胶原料混合装置,驱动箱中设有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的两侧边上下滑动连接驱动箱的侧壁,第一混合轴和第二混合轴均转动连接在第二加强板中。
1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酮胶原料混合装置,通过在第一混合轴和第二混合轴的外部分别活动套接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第一混合轴和第二混合轴能够分别随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的转动而转动,使第一混合桨和第二混合桨对物料进行混合搅拌,第一混合桨和第二混合桨的高度不同,能够对不同高度的物料进行混合,提高混合效果;第一混合轴和第二混合轴的顶部通过旋转头连接升降板,通过升降板能够带动第一混合轴和第二混合轴进行升降活动,使第一混合桨和第二混合桨的高度能够发生变化,进一步对不同高度的物料进行混合。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搅拌桨能够进行高度调整,能够在混合罐的不同高度处进行混合搅拌,从而使位于不同高度处的物料均能够得到充分的混合搅拌,提高硅酮胶原料的混合效果,提高硅酮胶的质量。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和主动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第一混合轴和第一旋转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19.在图中:1-混合罐,2-第一混合轴,21-第一混合桨;3-第二混合轴,31-第二混合桨;4-驱动箱,41-第一加强板,42-第二加强板;5-第一旋转轴,51-第一从动轮,52-第二旋转轴,53-第二从动轮,54-主动轮,55-驱动电机;6-升降气缸,61-升降板,62-第一卡板,63-第二卡板;7-第一旋转头,71-第二旋转头,72-第一卡块,73-第二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硅酮胶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1,混合罐1的内部设有第一混合轴2和第二混合轴3,第一混合轴2和第二混合轴3的底部分别连接第一混合桨21和第二混合桨31,通过第一混合桨21和第二混合桨31对混合罐1中的多种物料进行混合搅拌;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混合桨21和第二混合桨31位于不同的高度,能够对不同高度上的物料进行混合搅拌,提高搅拌效果。混合罐1的顶盖上设有驱动箱4,驱动箱4的内部设置驱动第一混合轴2和第二混合轴3进行旋转和升降的旋转驱动结构和升降驱动结构。
22.参见图1和图2,旋转驱动结构包括分别活动套接在第一混合轴2和第二混合轴3上的第一旋转轴5和第二旋转轴52,第一旋转轴5上固定套接第一从动轮51,第二旋转轴52上固定套接第二从动轮53,第一从动轮51和第二从动轮53均啮合连接同一个主动轮54,主动轮54连接驱动电机55。参见图3,第一混合轴2和第二混合轴3的横截面均为矩形,第一旋转轴5和第二旋转轴52的内环形状分别与第一混合轴2和第二混合轴3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
同时,第一混合轴2与第一旋转轴5、第二混合轴3与第二旋转轴52均为间隙配合。
23.当驱动电机55带动主动轮54转动,则第一从动轮51和第二从动轮53在主动轮54的作用下,均进行转动,且第一从动轮51和第二从动轮53的转动方向相同,同时,第一旋转轴5和第二旋转轴52转动,由于第一混合轴2和第二混合轴3的横截面均为矩形,则第一混合轴2和第二混合轴3也在第一旋转轴5和第二旋转轴52的作用下进行转动。由于第一混合轴2与第一旋转轴5、第二混合轴3与第二旋转轴52均为间隙配合,第一混合轴2和第二混合轴3在转动过程中,第一混合轴2在第一旋转轴5中能够进行自由升降活动,第二混合轴3在第二旋转轴52中也能够进行自由升降活动。
24.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混合轴2或者第二混合轴3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或者正六边形。第一旋转轴5和第二旋转轴52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驱动箱4的底面。优选的,驱动箱4中设有第一加强板41,第一旋转轴5和第二旋转轴52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加强板41中,通过第一加强板41,能够对第一旋转轴5和第二旋转轴52的高度位置进行限定。
25.升降驱动结构包括固接在驱动箱4顶部的升降气缸6,升降气缸6的活塞轴连接升降板61;第一混合轴2向上穿出第一旋转轴5,且第一混合轴2的顶部连接第一旋转头7,第一旋转头7固接在升降板61的一端;第二混合轴3向上穿出第二旋转轴52,且第二混合轴3的顶部连接第二旋转头71,第二旋转头71固接在升降板61的另一端。
26.当第一混合轴2和第二混合轴3转动时,由于其顶部安装的第一旋转头7和第二旋转头71,能够保证顺利转动,当升降气缸6工作,升降板61进行升降时,带动第一旋转头7和第二旋转头71进行升降活动,则第一混合轴2和第二混合轴3均能够进行升降活动;第一混合轴2和第二混合轴3底部连接的第一混合桨21和第二混合桨31均能够进行升降活动,使第一混合桨21和第二混合桨31能够对混合罐1中不同高度的物料进行混合搅拌,提高物料的混合效果。
27.优选的,第一混合轴2和第二混合轴3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一卡块72和第二卡块73,升降板61的底部分别固接第一卡板62和第二卡板63,第一卡板62卡接第一卡块72,第二卡板63卡接第二卡块73。在第一混合轴2和第二混合轴3进行升降活动时,升降板61对第一混合轴2和第二混合轴3的提升力不仅作用在第一旋转头7和第二旋转头71上,还能够通过第一卡板62和第二卡板63进行提升,提高整个升降驱动结构的稳定性。
28.优选的,驱动箱4中设有第二加强板42,第二加强板42的两侧边上下滑动连接驱动箱4的侧壁,第一混合轴2和第二混合轴3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二加强板42中,在第一混合轴2和第二混合轴3进行升降活动时,第二加强板42沿驱动箱4的侧壁上下滑动;通过第二加强板42进一步提高升降驱动结构的稳定性。
2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混合轴和第二混合轴的外部分别活动套接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第一混合轴和第二混合轴能够分别随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的转动而转动,使第一混合桨和第二混合桨对物料进行混合搅拌,第一混合桨和第二混合桨的高度不同,能够对不同高度的物料进行混合,提高混合效果;第一混合轴和第二混合轴的顶部通过旋转头连接升降板,通过升降板能够带动第一混合轴和第二混合轴进行升降活动,使第一混合桨和第二混合桨的高度能够发生变化,进一步对不同高度的物料进行混合。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搅拌桨能够进行高度调整,能够在混合罐的
不同高度处进行混合搅拌,从而使位于不同高度处的物料均能够得到充分的混合搅拌,提高硅酮胶原料的混合效果,提高硅酮胶的质量。
30.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