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澳洲淡水龙虾养殖用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6 20:29: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龙虾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澳洲淡水龙虾养殖用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澳洲龙虾”学名叫澳洲岩龙虾,节肢动物门,岩龙虾属,澳洲龙虾属于名贵淡水经济虾种,通体火红色,爪为金黄色,肉质最为鲜美,澳洲龙虾经过人工饲养后,对于环境的变化相对敏感,再加上随着农业的发展,很多地方的水质受到了污染,在澳洲龙虾养殖中,一般需要水处理装置对水源进行处理。
[0003]
然而,现有的大多数水处理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便于对过滤机构进行拆卸更换,长时间使用容易导致过滤机构达到饱和,从而降低了对水源过滤的效果,且现有的大多数水处理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便于对水处理装置内部水源的液位进行自动控制,往往在使用后忘记对水处理装置内部进行加水,从而为下一次的水源使用带来了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澳洲淡水龙虾养殖用水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澳洲淡水龙虾养殖用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澳洲淡水龙虾养殖用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阀,所述处理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侧面活动套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外部活动套接有固定套,且定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弹簧,所述固定套的底部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处理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垫,且处理箱内腔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号液位传感器,所述处理箱内腔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二号液位传感器,且处理箱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电路控制模块。
[0006]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处理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污管,且处理箱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处理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斜板。
[0007]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块的侧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定位杆相适配,所述活动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
[0008]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顶部与固定套的底部固定连接,且过滤网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活性炭板。
[0009]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入端与一号液位传感器和二号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信号连接,且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电路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电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电磁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0]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正面从下到上依次固定连接有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电路控制模块。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
该澳洲淡水龙虾养殖用水处理装置,通过设置连接块、定位杆、活动板、活动弹簧、固定套、过滤网和活性炭板,可以在水处理的过程中,利用过滤网将大颗粒的杂质进行过滤,然后再利用活性炭板将小颗粒的杂质进行过滤吸附,从而为水源的净化带来了便利,且利用定位杆和固定套便于对过滤网和活性炭板进行拆卸更换,避免了长时间使用容易导致过滤网和活性炭板达到饱和,从而提高了对水源过滤的效果;
[0013]
该澳洲淡水龙虾养殖用水处理装置,通过设置进水管、电磁阀、一号液位传感器、二号液位传感器和控制器,可以在水处理装置使用的过程中,利用一号液位传感器和二号液位传感器便于对水处理装置内部水源的液位进行自动控制,避免了在使用后忘记对水处理装置内部进行加水的问题,从而为下一次的水源使用带来了便利。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面剖视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器的电性连接示意图。
[0018]
图中:1、处理箱;2、进水管;3、电磁阀;4、排污管;5、出水管;6、斜板;7、连接块;8、定位杆;9、活动板;10、活动弹簧;11、固定套;12、过滤机构;121、过滤网;122、活性炭板;13、密封垫;14、一号液位传感器;15、二号液位传感器;16、控制器;161、信号接收模块;162、信号处理模块;163、电路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0]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中的条件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做进一步的调整,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0021]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澳洲淡水龙虾养殖用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1、过滤网121和活性炭板122,为了便于对处理箱1内部沉淀的杂质进行排出,可在处理箱1的侧面固定连接进水管2,在进水管2的外部固定安装电磁阀3,而处理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污管4,且处理箱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5,处理箱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斜板6,可以利用排污管4将处理箱1内部沉淀的杂质进行排出,从而为杂质的排出带来了便利。
[0022]
请参阅图2和图3,为了便于对过滤网121和活性炭板122进行拆卸更换,可在处理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块7,在连接块7的侧面活动套接定位杆8,在定位杆8的外部活动套接固定套11,且定位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活动板9,在活动板9的侧面固定连接活动弹簧10,而连接块7的侧面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槽与定位杆8相适配,活动板9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当需要对过滤网121和活性炭板122进行拆卸更换时,拉动把手,把手会带动活动板9向
左发生移动,活动板9会带动定位杆8向左发生移动,使得定位杆8与连接块7的侧面开设有定位槽相分离,此时抽动固定套11,固定套11会带动过滤网121和活性炭板122发生移动,从而为过滤网121和活性炭板122的拆卸更换带来了便利。
[0023]
请参阅图2,为了便于对水源进行过滤,可在固定套11的底部设置过滤机构12,在处理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密封垫13,而过滤机构12包括过滤网121,过滤网121的顶部与固定套11的底部固定连接,且过滤网12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活性炭板122,可以在水处理的过程中,利用过滤网121将大颗粒的杂质进行过滤,然后再利用活性炭板122将小颗粒的杂质进行过滤吸附,从而为水源的净化带来了便利。
[0024]
请参阅图2和图4,为了便于对处理箱1内的液位进行控制,可在处理箱1内腔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一号液位传感器14,在处理箱1内腔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二号液位传感器15,且处理箱1的侧面固定连接控制器16,在控制器16包括信号接收模块161、信号处理模块162和电路控制模块163,而信号接收模块161的输入端与一号液位传感器14和二号液位传感器15的输出端信号连接,且信号接收模块161的输出端与信号处理模块162的输入端信号连接,信号处理模块162的输出端与电路控制模块163的输入端信号连接,电路控制模块163的输出端与电磁阀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当二号液位传感器15监测不到处理箱1内部的液位信息时,二号液位传感器15会将液位信息以信号的方式传递给信号接收模块161,而信号接收模块161会将接受的信号传递给信号处理模块162,且信号处理模块162会对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传递给电路控制模块163,电路控制模块163会开启电磁阀3的电路,使得进水管2对处理箱1的内部加水,同理,当一号液位传感器14监测到处理箱1内部的液位信息时,电路控制模块163会关闭电磁阀3的电路,使得进水管2不在对处理箱1的内部加水,避免了在使用后忘记对水处理装置内部进行加水的问题,从而为下一次的水源使用带来了便利。
[0025]
上述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1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电路板,电路板的正面从下到上依次固定连接有信号接收模块161、信号处理模块162和电路控制模块163。
[002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可以在水处理的过程中,利用过滤网121将大颗粒的杂质进行过滤,然后再利用活性炭板122将小颗粒的杂质进行过滤吸附,从而为水源的净化带来了便利,接着当需要对过滤网121和活性炭板122进行拆卸更换时,拉动把手,把手会带动活动板9向左发生移动,活动板9会带动定位杆8向左发生移动,使得定位杆8与连接块7的侧面开设有定位槽相分离,此时抽动固定套11,固定套11会带动过滤网121和活性炭板122发生移动,从而为过滤网121和活性炭板122的拆卸更换带来了便利,然后当二号液位传感器15监测不到处理箱1内部的液位信息时,二号液位传感器15会将液位信息以信号的方式传递给信号接收模块161,而信号接收模块161会将接受的信号传递给信号处理模块162,且信号处理模块162会对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传递给电路控制模块163,电路控制模块163会开启电磁阀3的电路,使得进水管2对处理箱1的内部加水,同理,当一号液位传感器14监测到处理箱1内部的液位信息时,电路控制模块163会关闭电磁阀3的电路,使得进水管2不在对处理箱1的内部加水,避免了在使用后忘记对水处理装置内部进行加水的问题,从而为下一次的水源使用带来了便利。
[002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