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工程施工现场雨、降水自动收集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03:42: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降水收集利用系统,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程施工现场雨、降水自动收集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2.施工现场在雨季时地面会积存大量雨水,因此需要一种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3.1、施工现场的用水量大、用水费用高,从而导致施工成本增加,有待改进;
4.2、收集的水中泥沙等杂质较多,泥沙极易混入泵机的内部,对泵机的使用寿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程施工现场雨、降水自动收集利用系统,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对雨水降水进行收集的功能,解决施工现场的用水量大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泥沙会对泵机使用寿命造成影响的问题,以达到对泥沙进行滤除的效果。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工程施工现场雨、降水自动收集利用系统,包括地面,所述地面的左侧设置有基坑,所述地面的顶部设置有雨水降水收集机构,所述地面的顶部设置有降水沉淀机构,所述地面的顶部设置有自动提升补水机构。
8.所述雨水降水收集机构包括基坑降水主管和挡水台,所述基坑降水主管固定安装在地面的顶部,所述挡水台固定安装在地面的顶部,所述挡水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栏。
9.所述降水沉淀机构包括三级沉淀池,所述三级沉淀池固定安装在地面的顶部,所述三级沉淀池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初级沉淀池、过滤池和清水池。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地面的顶部设置有混凝土路,所述混凝土路的顶部开设有排水沟,所述混凝土路的顶部和底部固定安装有雨水箅子,所述雨水箅子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路面雨水收集管道。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基坑降水主管、路面雨水收集管道的右侧均与三级沉淀池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三级沉淀池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混凝土盖板,所述混凝土盖板的顶部固定焊接有吊耳,所述混凝土盖板的顶部开设有清理检查口。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三级沉淀池内壁的侧面开设有预留洞口,位于左侧的预留洞口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双层密目钢丝网片,位于右侧的预留洞口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四层密目钢丝网片,所述三级沉淀池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溢流管。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自动提升补水机构包括泵机台,所述泵机台固定安装在三级沉淀池内腔的底部,所述泵机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管。
1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三级沉淀池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泵机
控制箱,所述泵机控制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浮球开关一,所述泵机控制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浮球开关二,所述浮球开关二设置在三级沉淀池的内腔中。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浮球开关一设置在外接水箱的内腔中,所述输出管远离潜水泵的一端延伸至外接水箱的内腔中。
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程施工现场雨、降水自动收集利用系统,采用基坑降水主管、排水沟和路面雨水收集管道的结合,通过基坑降水主管的设计,可将基坑内部溢出的水收集至三级沉淀池的内腔中,通过排水沟的设计,可对混凝土路顶部的雨水进行收集,随之通过路面雨水收集管道排放至三级沉淀池的内腔中,实现对雨水进行收集的功能,便于后续对雨水的进一步利用,降低施工现场的用水成本,提升本系统的实用性。
18.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程施工现场雨、降水自动收集利用系统,采用初级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双层密目钢丝网片和四层密目钢丝网片的结合,收集后的雨水首先进入初级沉淀池的内腔中,在初级沉淀池的内腔中沉淀后,会通过双层密目钢丝网片的过滤然后流入过滤池的内腔中,在过滤池的内腔中进行沉淀,最终通过四层密目钢丝网片的过滤后进入清水池的内腔中,完成对水的充分过滤处理,避免泥沙会对潜水泵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的问题。
19.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程施工现场雨、降水自动收集利用系统,采用浮球开关一、浮球开关二和潜水泵的结合,通过浮球开关一可对外接水箱内部的设定水位进行监测,通过浮球开关二可对清水池内部的设定水位进行监测,若清水池内达到设定水位且外接水箱低于设定水位时,潜水泵便会自动启动,将清水池内腔中的清水输送至外接水箱内部,待施工时使用,无需人工进行控制,提升本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a处放大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b处放大示意图。
23.图中:1、地面;2、基坑;
24.3、雨水降水收集机构;31、基坑降水主管;32、挡水台;33、防护栏;34、混凝土路;35、排水沟;36、雨水箅子;37、路面雨水收集管道;
25.4、降水沉淀机构;41、三级沉淀池;42、初级沉淀池;43、过滤池;44、清水池;45、预留洞口;46、双层密目钢丝网片;47、四层密目钢丝网片;48、混凝土盖板;49、溢流管;
26.5、自动提升补水机构;51、泵机台;52、潜水泵;53、输出管;54、泵机控制箱;55、浮球开关一;56、浮球开关二。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8.实施例1
29.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程施工现场雨、降水自动收集利用系统,包括地面1,地面1的左侧设置有基坑2,地面1的顶部设置有雨水降水收集机构3,地面1的顶
部设置有降水沉淀机构4,地面1的顶部设置有自动提升补水机构5,雨水降水收集机构3包括基坑降水主管31和挡水台32,基坑降水主管31固定安装在地面1的顶部,挡水台32固定安装在地面1的顶部,挡水台3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栏33,降水沉淀机构4包括三级沉淀池41,三级沉淀池41固定安装在地面1的顶部,三级沉淀池41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初级沉淀池42、过滤池43和清水池44,挡水台32的高度设置为200mm,三级沉淀池41的总尺寸为4500mm
×
2000mm
×
2000mm,厚度为200mm,通过基坑降水主管31的设计,可将基坑2内部溢出的水收集至三级沉淀池41的内腔中,通过排水沟35的设计,可对混凝土路34顶部的雨水进行收集,随之通过路面雨水收集管道37排放至三级沉淀池41的内腔中,实现对雨水进行收集的功能。
30.实施例2
31.如图1-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地面1的顶部设置有混凝土路34,混凝土路34的顶部开设有排水沟35,混凝土路34的顶部和底部固定安装有雨水箅子36,雨水箅子3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路面雨水收集管道37,基坑降水主管31、路面雨水收集管道37的右侧均与三级沉淀池41的左侧固定连接,三级沉淀池4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混凝土盖板48,混凝土盖板48的顶部固定焊接有吊耳,混凝土盖板48的顶部开设有清理检查口,清理检查口的尺寸为500mm
×
500mm,三级沉淀池41内壁的侧面开设有预留洞口45,预留洞口45的尺寸为300mm
×
300mm,位于左侧的预留洞口45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双层密目钢丝网片46,位于右侧的预留洞口45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四层密目钢丝网片47,三级沉淀池4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溢流管49,溢流管49的设计可将多余雨、降水排入市政雨水管道,收集后的雨水首先进入初级沉淀池42的内腔中,在初级沉淀池42的内腔中沉淀后,会通过双层密目钢丝网片46的过滤然后流入过滤池43的内腔中,在过滤池43的内腔中进行沉淀,最终通过四层密目钢丝网片47的过滤后进入清水池44的内腔中,完成对水的充分过滤处理。
32.实施例3
33.如图1-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自动提升补水机构5包括泵机台51,泵机台51固定安装在三级沉淀池41内腔的底部,泵机台5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潜水泵52,潜水泵5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管53,三级沉淀池4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泵机控制箱54,泵机控制箱5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浮球开关一55,泵机控制箱5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浮球开关二56,浮球开关二56设置在三级沉淀池41的内腔中,浮球开关一55设置在外接水箱的内腔中,输出管53远离潜水泵52的一端延伸至外接水箱的内腔中,通过浮球开关一55可对外接水箱内部的设定水位进行监测,通过浮球开关二56可对清水池44内部的设定水位进行监测,若清水池44内达到设定水位且外接水箱低于设定水位时,潜水泵52便会自动启动,将清水池44内腔中的清水输送至外接水箱内部,待施工时使用。
34.下面具体说一下该工程施工现场雨、降水自动收集利用系统的工作原理。
35.如图1-3所示,在使用时,通过基坑降水主管31的设计,可对基坑2内部溢出的水进行收集,通过排水沟35的设计,可对混凝土路34顶部的雨水进行收集,随之通过路面雨水收集管道37排放至三级沉淀池41的内腔中,通过三级沉淀池41的设计,使得雨水进行沉淀,通过双层密目钢丝网片46和四层密目钢丝网片47的配合,可对雨水进行过滤,使得雨水被加工成可使用的清水,通过浮球开关一55和浮球开关二56的设计,可对清水池44与外接水箱
内部的设定水位进行监测,实现将清水自动补充至外接水箱内部的功能。
36.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