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端子与电线的接合结构以及接合方法与流程

2022-05-18 10:10: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端子与电线的接合结构以及接合方法。


背景技术:

2.日本特开2014-211959号公报公开了防止端子与电线接合时的芯线的断裂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4.在日本特开2014-211959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中,利用台阶形状的冲压模具对从电线的绝缘覆皮露出的芯线进行压缩,使露出的芯线部分形成为台阶状。然后,通过超声波接合使形成为台阶状的芯线部分与端子电连接。
5.然而,在日本特开2014-211959号公报所公开的端子与电线的接合中,用于使从电线的绝缘覆皮露出的芯线形成为台阶形状的冲压模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成本高。另外,接合部(端子与芯线相接的部分)的面积大,难以设置将芯线整体均匀地接合的加工条件,有时会出现不完全的接合。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与电线的接合结构以及接合方法,能够低成本地减少接合时的芯线的断裂、接合不良。
7.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与电线的接合结构是将从电线的绝缘覆皮露出的芯线与端子接合的接合结构,其中,所述端子具有与所述露出的芯线接合的接合面,所述露出的芯线具有至少两个部位的接合部,所述至少两个部位的接合部是通过被加压熔接从而分别接合于所述端子的接合面而形成的。
9.所述至少两个部位的接合部可以在所述露出的芯线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而设置。
10.所述至少两个部位的接合部中的末端侧的接合部的高度可以形成得比基端侧的接合部的高度低。
11.另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与电线的接合方法是将从电线的绝缘覆皮露出的芯线与端子接合的接合方法,所述接合方法利用熔接机将所述露出的芯线的至少基端侧的露出端部一次加压熔接而接合于所述端子的至少基端侧的接合面,接着,利用所述熔接机将所述露出的芯线的末端侧的露出端部二次加压熔接而接合于所述端子的末端侧的接合面。
12.可以是,在使所述露出的芯线的所述基端侧的露出端部加压熔接于所述端子的所述基端侧的接合面时,同时利用所述熔接机使所述露出的芯线的所述末端侧的露出端部一次加压熔接于所述端子的所述末端侧的接合面,之后,利用所述熔接机对已被一次加压熔接后的所述露出的芯线的所述末端侧的露出端部再进行一次加压熔接而接合于所述端子
的末端侧的接合面。
13.也可以是,在利用所述熔接机使所述露出的芯线的所述基端侧的露出端部一次加压熔接于所述端子的所述基端侧的接合面之后,利用所述熔接机连续对所述露出的芯线的所述末端侧的露出端部进行两次加压熔接而接合于所述端子的所述末端侧的接合面。
14.可以利用超声波接合、电阻接合或激光接合中的任一种方式使所述露出的芯线的露出端部接合于所述端子的接合面。
15.发明效果
16.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一种端子与电线的接合结构以及接合方法,能够低成本地减少接合时的芯线的断裂、接合不良。
附图说明
17.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与电线的接合结构的一例的俯视图。
18.图2a是端子与电线的接合结构的侧视图。
19.图2b是参考例的端子与电线的接合结构的侧视图。
20.图3a、图3b是依次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与电线的接合方法的侧视图。
21.图4a、图4b、图4c是依次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与电线的接合方法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与电线的接合结构以及接合方法详细地进行说明。
23.如图1、图2a所示,端子与电线的接合结构10具备端子11和电线20。从电线20的绝缘覆皮21露出的芯线22通过超声波接合而与端子11电连接。
24.如图1、图2a所示,端子11具有金属制且矩形板状的底板12。底板12的上表面12a具有与芯线22的接合部25、26超声波接合而电连接的接合面13。接合面13包括芯线22的长度方向上的基端侧的接合面13a和芯线22的长度方向上的末端侧的接合面13b。
25.如图1所示,底板12在末端的半圆形板状部分的中央具有圆形的安装孔14,该安装孔14供用于将端子11与被连接部相连接的螺栓或螺钉插通。另外,作为形成底板12的具体的材料,可举出铜或以铜为主要成分的铜合金、或者铝或以铝为主要成分的铝合金等。
26.如图1、图2a所示,电线20是利用绝缘覆皮21包覆由多个线材22a形成的芯线22的结构。在电线20的末端侧,将绝缘覆皮21剥离而使芯线22局部露出。电线20的末端侧的露出的芯线22与端子11的基端侧的接合面13a和末端侧的接合面13b抵接。电线20的末端侧的露出的芯线22具有基端侧的露出端部23和末端侧的露出端部24。
27.并且,如图1所示,通过将芯线22的基端侧的露出端部23超声波接合(加压熔接)于端子11的基端侧的接合面13a,从而形成基端侧的接合部25。并且,通过将芯线22的末端侧的露出端部24超声波接合(加压熔接)于端子11的末端侧的接合面13b,从而形成末端侧的接合部26。这些基端侧的接合部25与末端侧的接合部26在各接合部25、26之间隔开芯线22的长度方向上的规定间隔l而设置。而且,末端侧的接合部26的高度h2(在与端子11的接合面13b垂直的方向上且在图2a中的上下方向上为从上表面12a起的接合部26的厚度)形成为
比基端侧的接合部25的高度h1(在与端子11的接合面13a垂直的方向上且在图2a中的上下方向上为从上表面12a起的接合部25的厚度)低。即,接合前的芯线22(基端侧的露出端部23)的高度h(在与端子11的上表面12a垂直的方向上且在图2a中的上下方向上为从上表面12a起的电线20的厚度)最高,随着从基端侧的接合部25朝向末端侧的接合部26,压缩率增大,因此各高度变低(h>h1>h2)。另外,作为构成芯线22的具体的材料,可以举出铜或以铜为主要成分的铜合金、或者铝或以铝为主要成分的铝合金等。
28.在以上第一实施方式的端子11与电线20的接合结构10中,如图2a所示,由于使基端侧的接合部25的高度h1比基端侧的露出端部23的高度h低,因此能够减小基端侧的露出端部23与基端侧的接合部25的端部所成的角度θ1。同样地,通过使末端侧的接合部26的高度h2形成为比基端侧的接合部25的高度h1低,从而能够减小基端侧的接合部25与末端侧的接合部26的端部所成的角度θ2。这样,由于能够减小超声波接合的接合部25、26的端部附近的芯线角度,因此应力的集中少,芯线22不易断裂(破损)。
29.详细而言,如图2b所示的参考例的情况那样,从电线1的绝缘覆皮2露出的芯线3的大部分被一次加压熔接至芯线的高度的一半的h3的位置,因此在与绝缘覆皮2靠近的部分的基端侧的芯线3与接合部4的端部之间产生大的角度θ3。由此,应力集中于与端子5接合的接合部4的端部部分,芯线3容易断裂(破损)。与此相对,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各接合部25、26之间隔开芯线22的长度方向上的规定间隔l,且使各接合部25、26的高度逐渐降低,从而能够低成本地防止超声波接合时的芯线22的断裂等破损。另外,由于每一个部位的各接合部25、26的接合面积比以往小,因此能够容易地设置能够将从绝缘覆皮21露出的芯线22均匀地接合到端子11的条件,不容易发生不完全的接合。这样,在利用超声波将从电线20的绝缘覆皮21露出的芯线22接合于端子11的技术中,通过改变熔接加工的次数、熔接部位、熔接高度,从而能够低成本地防止芯线22的切断等破损、接合不良。
30.接着,使用图3a、图3b依次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端子11与电线20的接合工序。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情况下,使用超声波接合装置、电阻焊接装置或者激光焊接装置中的任意1个熔接机30进行接合。
31.如图3a所示,利用熔接机30将电线20的露出的芯线22的基端侧的露出端部23一次加压熔接、接合于端子11的基端侧的接合面13a,形成基端侧的接合部25。在形成基端侧的接合部25的同时,利用熔接机将露出的芯线22的末端侧的露出端部24一次加压熔接于端子11的末端侧的接合面13b。
32.接着,如图3b所示,利用熔接机30使已被一次加压熔接的露出的芯线22的末端侧的露出端部24在端子11的末端侧的接合面13b进行再一次(即,共计两次)加压熔接、接合,形成末端侧的接合部26。
33.这样,通过将基端侧的露出端部23与末端侧的露出端部24同时加压熔接,且仅将末端侧的露出端部24再一次加压熔接的简单的作业,能够在不使芯线22断裂的情况下低成本且短时间地将端子11与电线20电连接。
34.图4a、图4b、图4c是依次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与电线的接合方法的侧视图。
35.第二实施方式的端子11和电线20的接合方法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端子11和电线20的接合方法的不同点在于,在将露出的芯线22的基端侧的露出端部23接合之后接合末
端侧的露出端部24。另外,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同一结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36.使用图4a、图4b、图4c依次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端子11与电线20的接合工序。另外,在该情况下,使用超声波接合装置、电阻焊接装置或者激光焊接装置中的任意1个熔接机30进行接合。
37.如图4a所示,利用熔接机30将电线20的露出的芯线22的基端侧的露出端部23一次加压熔接、接合于端子11的基端侧的接合面13a,形成基端侧的接合部25。
38.接着,如图4b所示,利用熔接机30将电线20的露出的芯线22的末端侧的露出端部24一次加压熔接于端子11的末端侧的接合面13b。
39.接着,如图4c所示,利用熔接机30对已被一次加压熔接的末端侧的露出端部24向端子11的末端侧的接合面13b进行再一次(即,共计两次)加压熔接、接合,形成末端侧的接合部26。通过经由这些工序将端子11与电线20电连接,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40.以上,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在本实施方式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41.即,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将从电线的绝缘覆皮露出的芯线在前后两个部位的接合部处与端子的接合面电连接,但也可以将从电线的绝缘覆皮露出的芯线在三个部位以上的接合部处与端子的接合面电连接。
42.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从电线的绝缘覆皮露出的芯线的基端侧的露出端部向末端侧的露出端部依次接合,但也可以从露出的芯线的末端侧的露出端部向基端侧的露出端部依次接合。
43.以上,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