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梯级热泵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2022-05-21 10:22: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地源热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梯级热泵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2.目前,热泵系统以其节能、环保、运行效果好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可。虽然热泵技术日渐成熟,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例如正在推广应用的户型地源热泵系统,如何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经济性,节约运行费用,让热泵系统成为普通住户可以选择的空调系统,其中地源热泵供暖空调系统主要分三部分:室外地源换热系统、地源热泵主机系统和室内末端系统。
3.在对外界地源进行换热,如果在冬天使用的时候,也不能将其关闭,因为室外的水管暴露在较低的温度中,如果该装置关闭,进水管内部会存有一定不流动的水,这样会导致水结冰,水结冰将水管涨裂,通常不会选择关闭,但是不关闭即使耗能低,也会存在浪费电能的地方,不具有实用性。
4.为此,提出一种梯级热泵空调机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梯级热泵空调机组,在关闭该装置的时候,通过余水排尽机构将管道内部的水排尽,避免水在管道内部停留结冰膨胀对该装置造成损坏,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梯级热泵空调机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左侧转动连接有机轴,所述机轴的左侧活动连接有吸水机构,所述吸水机构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吸水机构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换热机构;
7.所述外壳的上端设有余水排尽机构;
8.所述余水排尽机构能够在关闭装置的时候,将进水管内部的水排出。
9.电机工作,电机使机轴转动,机轴驱动吸水机构开始工作,吸水机构通过进水管将地下的水吸上,在通过排水管排出至换热机构,换热机构将地下水中的热量进行吸收供人们生活所用,通过余水排尽机构可以在关闭装置的时候,将内部的水排尽,避免水管内部的水结冰膨胀对该装置损坏。
10.优选的,所述余水排尽机构包括第一皮带,所述第一皮带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机轴的杆壁,所述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外罩,所述外罩的右侧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杆壁中心处与第一皮带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外罩上端内壁靠近左侧的位置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外侧和第二锥齿轮的外侧啮合连接,所述螺纹杆的杆壁下端螺旋传动有单向轴承,所述单向轴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内部靠近左侧的位置插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杆壁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移动板的下端固
定连接有堵塞,所述外罩的下端内壁靠近左侧的位置与限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外罩的下端靠近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端与进水管的管壁连通。
11.当机轴转动的时候,带动第一皮带转动,第一皮带带动第一转杆转动,第一转杆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螺纹杆转动,当螺纹杆转动的时候,此时单向轴承处于锁死状态,螺纹杆转动的时候,单向轴承向下移动,在此说明的是,单向轴承的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杆相匹配的螺纹,单向轴承向下移动的时候带动移动板向下移动,说明的是,因为设置有限位杆,所以单向轴承与移动板不会出现自转的现象,移动板在向下移动的同时,压缩第一弹簧,移动板在下降的时候带动堵塞向下移动,堵塞将连接管的上端堵住,当堵塞将连接管堵住的时候,此时第一皮带继续转动,而螺纹杆保持不动,第二安全联轴器受到一定的力,发生活动,当关闭该装置的时候,此时机轴处于静置状态,第一皮带停止转动,第一弹簧对移动板有向上推动的力,此时单向轴承处于活动的状态,这样移动板带动堵塞向上移动,此时连接管的上端处于打开的状态,气体从连接管的上端进入进水管,这样使管道的内部存在压强差,将管道内部的水排尽。
12.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的杆壁靠近右侧的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二皮带,所述外罩右侧内壁靠近上端的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安全联轴器,所述第一安全联轴器的外侧与第二皮带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外罩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外罩的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杆杆壁靠近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绳索,所述绳索的下端与活塞的上端靠近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外罩的左侧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单向阀。
13.第一转杆转动的时候带动第二皮带转动,第二皮带转动带动第一安全联轴器转动,第一安全联轴器转动带动第三转杆转动,第三转杆转动使绳索进行收缩,绳索拉动活塞向上移动,同时压缩第二弹簧,移动到极限位置的时候,此时活塞移动至不再位移,此时第二安全联轴器处于活动的状态,第一转杆停止转动的时候,此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力下,将活塞向下推动,此时设置的单向阀保证外罩的内部只能进气不能出气,所以在活塞向下移动的时候,气体被压进连接管的内部。
14.优选的,所述外罩的左侧内壁靠近上下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15.避免活塞在移动时干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转动。
16.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的杆壁靠近左侧的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二安全联轴器。
17.避免第一转杆转动出现卡死的现象。
18.优选的,所述外罩的下端靠近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连接管的管壁贯穿水箱,所述连接管管壁靠近下端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管的内部靠近下端两侧的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堵塞下端两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捣杆。
19.在排完水管内部的水,再启动的时候,因为管道内部没有水,这样吸水机构会出现空转的现象,这样则会导致开始的吸水较为困难,空转对吸水机构有一定的损耗,当堵塞在上移的时候,该装置处于关闭的状态,当堵塞向下移动的时候,该装置处于运转的状态,此时堵塞带动捣杆向下移动,捣杆在下降的时候,顶动挡板向下移动,挡板在滑槽的内部向下移动的同时挤压第三弹簧,此时水箱内部的水排出,将管道以及吸水机构的内部填充满水,当吸水机构工作的时候,此时有将水箱的内部填充满水,当堵塞向上移动的时候,挡板在第
三弹簧作用下进行复位,挡板将通孔堵住,这样可以将水留在水箱的内部,以便于下次启动使用。
20.优选的,所述捣杆的直径远小于挡板的宽长。
21.避免捣杆影响水箱流水的速度。
22.优选的,所述水箱的上端靠近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浮球。
23.在水箱内部进水以及出水的时候,要保证内部要有一定的气压,又要保证其密封性,在当水快注满的时候,此时浮球向上移动,将水箱的上端密封住,当进行排水的时候,此时浮球向下移动,此时水箱的上端打开,这样排水更加方便。
24.优选的,所述水箱的体积大于吸水机构与进水管的体积和。
25.可以在放水后将管道以及吸水机构内部注满水。
26.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杆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27.限制移动板上移的位置,避免其与第二锥齿轮接触。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9.1、在关闭该装置的时候,通过余水排尽机构将管道内部的水排尽,避免水在管道内部停留结冰膨胀对该装置造成损坏,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30.2、通过活塞加大管件内部的压强差,这样使管件内部排水的效率更高,通过对水箱的控制放水以及存水,在该装置启动的时候可以加入水辅助吸水机构的工作,避免出现空转对该装置的损坏,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图的剖视图;
33.图3为本发明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发明的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本发明的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36.图中:1、进水管;2、吸水机构;3、外壳;4、电机;5、排水管;6、换热机构;7、外罩;8、第一皮带;9、第一转杆;10、螺纹杆;11、单向阀;12、第一锥齿轮;13、单向轴承;14、堵塞;15、移动板;16、限位杆;17、第一弹簧;18、第二安全联轴器;19、水箱;20、捣杆;21、连接管;22、通孔;23、第三弹簧;24、挡板;25、第二皮带;26、第一安全联轴器;27、第三转杆;28、绳索;29、第二弹簧;30、活塞;31、限位块;32、机轴;33、第二锥齿轮;34、滑槽;35、限位板;36、余水排尽机构;37、套杆;38、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8.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9.一种梯级热泵空调机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外壳3,所述外壳3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左侧转动连接有机轴32,所述机轴32的左侧活动连接有吸水机构2,所述吸水机构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所述吸水机构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5,所述排水管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换热机构6;
40.所述外壳3的上端设有余水排尽机构36;
41.所述余水排尽机构36能够在关闭装置的时候,将进水管1内部的水排出;
42.工作时,电机4工作,电机4使机轴32转动,机轴32驱动吸水机构2开始工作,吸水机构2通过进水管1将地下的水吸上,在通过排水管5排出至换热机构6,换热机构6将地下水中的热量进行吸收供人们生活所用,通过余水排尽机构36可以在关闭装置的时候,将内部的水排尽,避免水管内部的水结冰膨胀对该装置损坏。
4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和图5所示,所述余水排尽机构36包括第一皮带8,所述第一皮带8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机轴32的杆壁,所述外壳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外罩7,所述外罩7的右侧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9,所述第一转杆9的杆壁中心处与第一皮带8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2,所述外罩7上端内壁靠近左侧的位置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33,所述第一锥齿轮12的外侧和第二锥齿轮33的外侧啮合连接,所述螺纹杆10的杆壁下端螺旋传动有单向轴承13,所述单向轴承1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5,所述移动板15的内部靠近左侧的位置插接有限位杆16,所述限位杆16的杆壁套接有第一弹簧17,所述移动板1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堵塞14,所述外罩7的下端内壁靠近左侧的位置与限位杆16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外罩7的下端靠近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1,所述连接管21的下端与进水管1的管壁连通,所述第一转杆9的杆壁靠近左侧的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二安全联轴器18,所述螺纹杆10的杆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5;
44.工作时,当机轴32转动的时候,带动第一皮带8转动,第一皮带8带动第一转杆9转动,第一转杆9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12转动,第一锥齿轮12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33转动,第二锥齿轮33转动带动螺纹杆10转动,当螺纹杆10转动的时候,此时单向轴承13处于锁死状态,螺纹杆10转动的时候,单向轴承13向下移动,在此说明的是,单向轴承13的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杆10相匹配的螺纹,单向轴承13向下移动的时候带动移动板15向下移动,说明的是,因为设置有限位杆16,所以单向轴承13与移动板15不会出现自转的现象,移动板15在向下移动的同时,压缩第一弹簧17,移动板15在下降的时候带动堵塞14向下移动,堵塞14将连接管21的上端堵住,当堵塞14将连接管21堵住的时候,此时第一皮带8继续转动,而螺纹杆10保持不动,第二安全联轴器18受到一定的力,发生活动,当关闭该装置的时候,此时机轴32处于静置状态,第一皮带8停止转动,第一弹簧17对移动板15有向上推动的力,此时单向轴承13处于活动的状态,这样移动板15带动堵塞14向上移动,此时连接管21的上端处于打开的状态,气体从连接管21的上端进入进水管1,这样使管道的内部存在压强差,将管道内部的水排尽;在关闭该装置的时候,通过将管道内部的水排尽,避免水在管道内部结冰膨胀对该装置造成损坏,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4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转杆9的杆壁靠近右侧的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二皮带25,所述外罩7右侧内壁靠近上端的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三转杆27,所述第三转杆27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安全联轴器26,所述第一安全联轴器26的外侧与第二皮
带25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外罩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30,所述活塞3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9,所述第二弹簧29的上端与外罩7的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杆27杆壁靠近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绳索28,所述绳索28的下端与活塞30的上端靠近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外罩7的左侧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单向阀11,所述外罩7的左侧内壁靠近上下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1;
46.工作时,第一转杆9转动的时候带动第二皮带25转动,第二皮带25转动带动第一安全联轴器26转动,第一安全联轴器26转动带动第三转杆27转动,第三转杆27转动使绳索28进行收缩,绳索28拉动活塞30向上移动,同时压缩第二弹簧29,移动到极限位置的时候,此时活塞30移动至不再位移,此时第二安全联轴器18处于活动的状态,第一转杆9停止转动的时候,此时在第二弹簧29的作用力下,将活塞30向下推动,此时设置的单向阀11保证外罩7的内部只能进气不能出气,所以在活塞30向下移动的时候,气体被压进连接管21的内部;通过活塞30加大管件内部的压强差,这样使管件内部排水的效率更高。
4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外罩7的下端靠近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水箱19,所述连接管21的管壁贯穿水箱19,所述连接管21管壁靠近下端两侧均开设有通孔22,所述连接管21的内部靠近下端两侧的位置开设有滑槽34,所述滑槽3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23,所述第三弹簧2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板24,所述堵塞14下端两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捣杆20;
48.工作时,在排完水管内部的水,再启动的时候,因为管道内部没有水,这样吸水机构2会出现空转的现象,这样则会导致开始的吸水较为困难,空转对吸水机构2有一定的损耗,当堵塞14在上移的时候,该装置处于关闭的状态,当堵塞14向下移动的时候,该装置处于运转的状态,此时堵塞14带动捣杆20向下移动,捣杆20在下降的时候,顶动挡板24向下移动,挡板24在滑槽34的内部向下移动的同时挤压第三弹簧23,此时水箱19内部的水排出,将管道以及吸水机构2的内部填充满水,当吸水机构2工作的时候,此时有将水箱19的内部填充满水,当堵塞14向上移动的时候,挡板24在第三弹簧23作用下进行复位,挡板24将通孔22堵住,这样可以将水留在水箱19的内部,以便于下次启动使用;通过对水箱19的控制放水以及存水,在该装置启动的时候可以加入水辅助吸水机构2的工作,避免出现空转对该装置的损坏,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4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水箱19的上端靠近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套杆37,所述套杆3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浮球38;
50.工作时,在水箱19内部进水以及出水的时候,要保证内部要有一定的气压,又要保证其密封性,在当水快注满的时候,此时浮球38向上移动,将水箱19的上端密封住,当进行排水的时候,此时浮球38向下移动,此时水箱19的上端打开,这样排水更加方便;这样可以在排水以及注水的时候更加的方便,不受气压的影响。
51.工作原理:
52.工作时,电机4工作,电机4使机轴32转动,机轴32驱动吸水机构2开始工作,吸水机构2通过进水管1将地下的水吸上,在通过排水管5排出至换热机构6,换热机构6将地下水中的热量进行吸收供人们生活所用,通过余水排尽机构36可以在关闭装置的时候,将内部的水排尽,避免水管内部的水结冰膨胀对该装置损坏,当机轴32转动的时候,带动第一皮带8转动,第一皮带8带动第一转杆9转动,第一转杆9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12转动,第一锥齿轮
12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33转动,第二锥齿轮33转动带动螺纹杆10转动,当螺纹杆10转动的时候,此时单向轴承13处于锁死状态,螺纹杆10转动的时候,单向轴承13向下移动,在此说明的是,单向轴承13的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杆10相匹配的螺纹,单向轴承13向下移动的时候带动移动板15向下移动,说明的是,因为设置有限位杆16,所以单向轴承13与移动板15不会出现自转的现象,移动板15在向下移动的同时,压缩第一弹簧17,移动板15在下降的时候带动堵塞14向下移动,堵塞14将连接管21的上端堵住,当堵塞14将连接管21堵住的时候,此时第一皮带8继续转动,而螺纹杆10保持不动,第二安全联轴器18受到一定的力,发生活动,当关闭该装置的时候,此时机轴32处于静置状态,第一皮带8停止转动,第一弹簧17对移动板15有向上推动的力,此时单向轴承13处于活动的状态,这样移动板15带动堵塞14向上移动,此时连接管21的上端处于打开的状态,气体从连接管21的上端进入进水管1,这样使管道的内部存在压强差,将管道内部的水排尽;在关闭该装置的时候,通过将管道内部的水排尽,避免水在管道内部结冰膨胀对该装置造成损坏,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第一转杆9转动的时候带动第二皮带25转动,第二皮带25转动带动第一安全联轴器26转动,第一安全联轴器26转动带动第三转杆27转动,第三转杆27转动使绳索28进行收缩,绳索28拉动活塞30向上移动,同时压缩第二弹簧29,移动到极限位置的时候,此时活塞30移动至不再位移,此时第二安全联轴器18处于活动的状态,第一转杆9停止转动的时候,此时在第二弹簧29的作用力下,将活塞30向下推动,此时设置的单向阀11保证外罩7的内部只能进气不能出气,所以在活塞30向下移动的时候,气体被压进连接管21的内部;通过活塞30加大管件内部的压强差,这样使管件内部排水的效率更高,在排完水管内部的水,再启动的时候,因为管道内部没有水,这样吸水机构2会出现空转的现象,这样则会导致开始的吸水较为困难,空转对吸水机构2有一定的损耗,当堵塞14在上移的时候,该装置处于关闭的状态,当堵塞14向下移动的时候,该装置处于运转的状态,此时堵塞14带动捣杆20向下移动,捣杆20在下降的时候,顶动挡板24向下移动,挡板24在滑槽34的内部向下移动的同时挤压第三弹簧23,此时水箱19内部的水排出,将管道以及吸水机构2的内部填充满水,当吸水机构2工作的时候,此时有将水箱19的内部填充满水,当堵塞14向上移动的时候,挡板24在第三弹簧23作用下进行复位,挡板24将通孔22堵住,这样可以将水留在水箱19的内部,以便于下次启动使用;通过对水箱19的控制放水以及存水,在该装置启动的时候可以加入水辅助吸水机构2的工作,避免出现空转对该装置的损坏,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在水箱19内部进水以及出水的时候,要保证内部要有一定的气压,又要保证其密封性,在当水快注满的时候,此时浮球38向上移动,将水箱19的上端密封住,当进行排水的时候,此时浮球38向下移动,此时水箱19的上端打开,这样排水更加方便;这样可以在排水以及注水的时候更加的方便,不受气压的影响。
5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