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封装有沥青发泡的厂拌装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5-21 11:05: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沥青发泡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封装有沥青发泡的厂拌装置系统。


背景技术:

2.泡沫沥青技术,是利用热沥青遇到一定比例的冷水时,沥青的体积迅速膨胀10至20倍,达到汽化,形成大量的沥青泡沫。膨胀雾化后的泡沫沥青粘度降低,表面积大大增加,从而与铺路沥青混合料中的石料等骨料充分地裹敷,形成胶状物,将这些颗粒状的沥青料粘结在一起。相对于传统的将沥青加热成液态后再与沥青混合物裹敷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沥青的用量,还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粘力,从而提高沥青路面的承载能力,有效防止路面开裂。
3.目前国内再生基层应用的主流是采用的进口设备进行泡沫沥青再生,或者采用间歇式沥青拌合站进行改装生产再生混合料。然而,进口设备的泡沫沥青设备与拌合设备难以集成化设计在一起,导致成本高、产能低、工艺复杂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降低泡沫沥青厂拌设备的成本,提升发泡沥青的生产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封装有沥青发泡的厂拌装置系统。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封装有沥青发泡的厂拌装置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封装有沥青发泡的厂拌装置系统,包括:沥青上料称重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管、沥青罐、出料管、沥青泵、沥青三通阀,所述沥青罐底部绕其周向设有至少三组的称重传感器;加水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水箱、吸水管、计量泵、输水管;发泡模块,包括沥青管、依次连接于所述沥青管的若干第一发泡单元、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发泡单元两侧的一对加水管,所述加水管均连接于所述输水管,所述沥青管连接于所述沥青三通阀;回收模块,包括连接于所述沥青管末端的回收管、设置于所述回收管的沥青回收阀,所述回收管远离所述沥青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沥青三通阀;搅拌锅,所述发泡模块均设置于所述搅拌锅内部。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沥青上料称重模块、加水模块、发泡模块、回收模块和搅拌锅的配合下,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沥青罐和称重传感器的配合,监控沥青罐内沥青重量的变化,从而能够对沥青在连续上料过程中进行精准计量和控制,通过水箱和计量泵的配合,以对水流在连续加注的过程中进行计量和控制,而沥青管和加水管的配合,进入第一发泡单元相互激发形成泡沫沥青,并在形成泡沫沥青后直接激发进入搅拌锅内与集料进行拌合,实现泡沫沥青的连续生产,通过泡沫沥青厂拌设备的集成化设计,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提升了泡沫沥青的产能,保证了沥青和水配比的精准性,在完成生产后,通过打开沥青回收
阀,使沥青管内的沥青通过回收管和沥青三通阀回流进入沥青罐内进行存储。
7.优选的,还包括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用于通入导热油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呈螺旋状设置于所述沥青罐内,所述第二换热管设置于所述沥青管内,且所述第二换热管连通于所述第一换热管。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热模块,使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分别设置于沥青罐和沥青管内,通过导热油对沥青罐内的沥青进行加热,在沥青连续上料流动的过程中,保证了沥青的黏度和流动性,且通过第二换热管对沥青管内的沥青进行加热,保证沥青在与水相激发时的温度,提升泡沫沥青的发泡效果。
9.优选的,所述加热模块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进料管外部的第一套管、套设于所述出料管外部的第二套管、连接于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沥青泵的第一连接管、连接于所述沥青泵和所述沥青三通阀之间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换热管连接于所述沥青三通阀,所述第一换热管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料管和出料管上分别包覆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使导热油在流动过程中对进料管和出料管内的沥青进行加热和保温,减少沥青在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流失。
11.优选的,所述发泡模块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沥青管且位于所述搅拌锅外部的第二发泡单元,所述第一发泡单元包括连通于所述沥青管底部的发泡腔、固定安装于所述沥青管顶部且用于封闭沥青管和发泡腔之间通口的驱动缸、分别设置于所述发泡腔两侧且分别连接于加水管的一对喷头,所述第二发泡单元包括连通于所述沥青管底部的发泡腔、固定安装于所述沥青管顶部且用于封闭沥青管和发泡腔之间通口的驱动缸、分别设置于所述发泡腔两侧且分别连接于所述加水管的一对喷头、设置于所述喷头和所述加水管之间的控制阀。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发泡腔、驱动缸、喷头的配合下,沥青流入沥青管内后,通过驱动缸开启发泡腔与沥青管之间的通口,使沥青能够即时进入发泡腔内,并在加水管和喷头的配合下,使沥青和水相激发后通过发泡腔立即进入搅拌锅内与基料进行混合搅拌,减少沥青发泡后的衰变率,且分别在搅拌锅内部和搅拌锅外部设置第一发泡单元和第二发泡单元,在需要对泡沫沥青进行取样检验时,通过打开第二发泡单元的控制阀和驱动缸,使沥青和水在第二发泡单元的发泡腔内形成泡沫沥青,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取样检测操作。
13.优选的,所述加水模块还包括连通于所述输水管和所述水箱之间的回流管、设置于所述回流管的回流泵、设置于所述输水管上的压力变送器、设置于所述水箱的水位计。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回流管和回流泵进行配合,并通过压力变送器对输送管内的水压进行检测,以便于控制输水管和加水管内的水压,保证水与沥青之间的比例,提升沥青发泡效果,通过在水箱上设置水位计,以便于检测水箱内蓄水的水位,及时对水箱内进行加注,保证沥青发泡的连续性。
15.优选的,所述输水管和所述加水管之间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有加水电磁阀和止回阀。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输水管和加水管之间设置加水电磁阀和止回阀,以便于对加水管内的加水量进行控制,且防止水发生回流的现象,保证喷头处的水压。
17.优选的,所述发泡模块还包括罩设于所述沥青管的的防护壳,所述沥青管、第一发泡单元和所述加水管均设置于所述防护壳内,且所述防护壳底部设有供第一发泡单元出料端伸出的开口。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发泡模块外部包覆防护壳,以使位于搅拌锅内的沥青管、加水管和喷头进行保护,且便于工作人员对防护壳内的零部件进行维护。
19.优选的,所述回收模块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沥青管端部的高压气源。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高压气源和回收管的配合下,需要对沥青管内的剩余沥青进行回收时,将沥青回收阀打开后,在沥青管内通入高压气源,在气体压力驱动下,沥青能够更加快速回流,且对沥青管内的剩余沥青清理更加干净。
21.优选的,所述搅拌锅一侧水平设有安装架,所述沥青罐和所述水箱沿所述搅拌锅长度方向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架顶部,所述水箱上方水平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安装架之间通过若干支撑杆固定,所述沥青泵和沥青三通阀均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顶部。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安装架,将沥青上料称重模块和加水模块统一设置于安装架上,并将发泡模块和搅拌锅集成化设计,使得装配更加便捷,运输更加灵活。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能够实现泡沫沥青的连续生产,提升了泡沫沥青的产能,且通过泡沫沥青厂拌设备的集成化设计,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沥青和水配比的精准性;2.通过设置加热模块,保证了沥青的黏度和流动性,且保证沥青在与水相激发时的温度,提升泡沫沥青的发泡效果;3.在高压气源和回收管的配合下,便于对沥青管内的剩余沥青进行回收,且回收效果更好,清理更加干净;4.将沥青上料称重模块和加水模块统一设置于安装架上,并将发泡模块和搅拌锅集成化设计,使得装配更加便捷,运输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施例中沥青罐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施例中发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施例中回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施例中加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本实施例中加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搅拌锅;2、沥青上料称重模块;3、加热模块;4、加水模块;5、发泡模块;6、回收模块;7、安装架;8、支撑架;9、支撑杆;10、进料管;11、沥青罐;12、出料管;13、沥青泵;14、沥青三通阀;15、称重传感器;16、卸料管;17、卸料阀;18、沥青管;19、第一发泡单元;20、第二发泡单元;21、加水管;22、连接件;23、发泡腔;24、驱动缸;25、喷头;26、控制阀;27、防护壳;28、开口;29、回收管;30、沥青回收阀;31、高压气源;32、水箱;33、吸水管;34、计量泵;35、输水管;36、回流管;37、回流泵;38、压力变送器;39、水位计;40、进水口;41、加水电磁阀;42、止回阀;43、第一换热管;44、第二换热管;45、第三换热管;46、第一套管;
47、第二套管;48、第一连接管;49、第二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封装有沥青发泡的厂拌装置系统。参照图1-图6,一种封装有沥青发泡的厂拌装置系统包括搅拌锅1、沥青上料称重模块2、加热模块3、加水模块4、发泡模块5和回收模块6,发泡模块5均设置于搅拌锅1内部,加热模块3用于对沥青上料称重模块2和发泡模块5中的沥青进行加热和保温。
33.搅拌锅1一侧水平设有安装架7,沥青上料称重模块2和加水模块4均设置于安装架7顶部,且沿搅拌锅1长度方向依次排布,在水箱32上方水平设有支撑架8,支撑架8四角处均与安装架7之间通过支撑杆9固定,将沥青上料称重模块2和加水模块4统一设置于安装架7上,并将发泡模块5和搅拌锅1集成化设计,使得装配更加便捷,运输更加灵活。
34.沥青上料称重模块2包括进料管10、沥青罐11、出料管12、沥青泵13、沥青三通阀14,沥青罐11为优选设置为圆柱形且固定安装于安装架7,沥青罐11底部与安装架7之间绕沥青罐11周向均匀设有三个支点,且每个支点之间均设有称重传感器15,进料管10和出料管12分别连通于沥青罐11顶部,且出料管12伸入沥青罐11内并延伸至底部,沥青罐11底部连通有卸料管16,卸料管16上设有卸料阀17。
35.沥青泵13和沥青三通阀14沿沥青流通方向依次连接,且均固定安装于支撑架8顶部,其中,沥青泵13优选采用浙江尚贵泵业有限公司的型号为3qgb的保温高黏度三螺杆泵,沥青三通阀14优选采用浙江尚贵泵业有限公司的型号为bj643h的气动保温三通阀,沥青泵13和沥青三通阀14上均设有用于通入导热油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出料管12远离沥青罐11的一端连通于沥青泵13的进料端,且出料管12上设有出料阀,沥青泵13的出料端连接于沥青三通阀14的第一个通口。
36.发泡模块5,包括沿水平方向穿设于搅拌锅1的沥青管18、沿沥青管18长度方向依次连接于沥青管18的若干第一发泡单元19、连接于沥青管18靠近水箱32一端的第二发泡单元20、分别连接于第一发泡单元19两侧的一对加水管21,沥青管18靠近水箱32的一端连通于沥青三通阀14的第二个通口,两个加水管21分别位于沥青管18上方两侧,且与沥青管18之间均通过连接件22固定连接;第一发泡单元19均位于搅拌锅1内部,第一发泡单元19包括连通于沥青管18底部的发泡腔23、固定安装于沥青管18顶部且用于封闭沥青管18和发泡腔23之间通口的驱动缸24、分别设置于发泡腔23两侧且分别连接于加水管21的一对喷头25。
37.第二发泡单元20位于搅拌锅1外部,第二发泡单元20包括连通于沥青管18底部的发泡腔23、固定安装于沥青管18顶部且用于封闭沥青管18和发泡腔23之间通口的驱动缸24、分别设置于发泡腔23两侧且分别连接于加水管21的一对喷头25、设置于喷头25和加水管21之间的控制阀26。
38.在发泡腔23、驱动缸24、喷头25的配合下,沥青流入沥青管18内后,通过驱动缸24开启发泡腔23与沥青管18之间的通口,使沥青能够即时进入发泡腔23内,并在加水管21和喷头25的配合下,使沥青和水相激发后通过发泡腔23立即进入搅拌锅1内与基料进行混合搅拌,减少沥青发泡后的衰变率,且分别在搅拌锅1内部和搅拌锅1外部设置第一发泡单元
19和第二发泡单元20,在需要对泡沫沥青进行取样检验时,通过打开第二发泡单元20的控制阀26和驱动缸24,使沥青和水在第二发泡单元20的发泡腔23内形成泡沫沥青,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取样检测操作。
39.为对发泡模块5位于搅拌锅1内的部分进行防护,发泡模块5还包括罩设于沥青管18的的防护壳27,第一发泡单元19和加水管21均设置于防护壳27内,且防护壳27底部设有供第一发泡单元19的发泡腔23底端伸出的开口28。以使位于搅拌锅1内的沥青管18、加水管21和喷头25进行保护,且便于工作人员对防护壳27内的零部件进行维护。
40.回收模块6,包括连接于沥青管18末端的回收管29、设置于回收管29的沥青回收阀30、连接于沥青管18端部的高压气源31。回收管29远离沥青管18的一端连接于沥青三通阀14的第三个通口。在需要对沥青管18内的剩余沥青进行回收时,将沥青回收阀30打开后,在沥青管18内通入高压气源31,在气体压力驱动下,沥青能够更加快速回流,且对沥青管18内的剩余沥青清理更加干净。
41.加水模块4包括水箱32、吸水管33、计量泵34、输水管35、回流管36、回流泵37、压力变送器38、水位计39,其中,水箱32固定安装于安装架7顶部,水位计39安装于水箱32顶部,以便于检测水箱32内蓄水的水位,水箱32顶部设有进水口40,吸水管33连接于水箱32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吸水管33、计量泵34和输水管35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输水管35远离计量泵34的一端设置为y型三通,两个加水管21分别连接于输水管35的两个通口上,且输水管35的通口和加水管21之间沿水流方向均依次连接有加水电磁阀41和止回阀42,压力变送器38设置于输水管35上,通过压力变送器38对输送管内的水压进行检测,以便于控制输水管35和加水管21内的水压,回流管36连通于输水管35和水箱32之间,回流泵37设置于回流管36上。
42.加热模块3包括用于通入导热油的第一换热管43、第二换热管44、第三换热管45、第一套管46、第二套管47、第一连接管48、第二连接管49,其中,第一套管46套设于进料管10外部,第一换热管43绕沥青罐11轴线呈螺旋状设置于沥青罐11内,第二套管47套设于出料管12外部,第一换热管43两端分别连通于第一套管46和第二套管47,第一连接管48两端分别连通于第二套管47和沥青泵13的进油口,第二连接管49两端分别连通于沥青泵13的出油口和沥青三通阀14的进油口。
43.第二换热管44和第三换热管45沿沥青管18长度方向设置于沥青管18内,且第二换热管44和第三换热管45分别设置于沥青管18内底部两侧,第二换热管44连接于沥青三通阀14的出油口,第二换热管44远离沥青三通阀14一端连通于第三换热管45,第三换热管45则经过导热油加热器后连通于第一套管46。
44.使导热油在第一套管46、第一换热管43、第二套管47、第一连接管48、沥青泵13、第二连接管49、沥青三通阀14、第二换热管44和第三换热管45内形成循环换热回路,在沥青连续上料流动的过程中,保证了沥青的黏度和流动性,且保证沥青在与水相激发时的温度,提升泡沫沥青的发泡效果。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封装有沥青发泡的厂拌装置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沥青罐11和称重传感器15的配合,监控沥青罐11内沥青重量的变化,从而能够对沥青在连续上料过程中进行精准计量和控制,通过水箱32和计量泵34的配合,以对水流在连续加注的过程中进行计量和控制,而沥青管18和加水管21的配合,进
入第一发泡单元19相互激发形成泡沫沥青,并在形成泡沫沥青后直接激发进入搅拌锅1内与集料进行拌合,实现泡沫沥青的连续生产,通过泡沫沥青厂拌设备的集成化设计,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提升了泡沫沥青的产能,保证了沥青和水配比的精准性,在完成生产后,将沥青回收阀30打开后,在沥青管18内通入高压气源31,在气体压力驱动下,沥青能够更加快速回流,且对沥青管18内的剩余沥青清理更加干净。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