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轮结构及其应用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2022-05-25 19: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轮结构及其应用的汽车。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车辆的外在美观要求的提高,在车轮主体上设计塑料镶式插件已成为趋势。将插件安装于车轮主体的相邻的轮辐、轮毂、轮辋之间的孔洞内,增加车轮的美观性。但现有的插件结构不能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当路上的沙石飞溅进入车轮主体与插件之间的间隙时,引起插件的凸起,影响美观,并且会产生插件的脱落,危及行人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轮结构及其应用的汽车,可用于解决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存在的沙石飞溅进入车轮主体与插件之间导致插件脱落的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可包括有如下的技术方案: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轮结构,包括:
5.车轮主体;
6.孔洞区,位于相邻的轮辐、轮毂、轮辋之间;
7.插件,连接于所述车轮主体上,所述插件位于所述孔洞区,所述插件与所述车轮主体间形成一间隙;以及
8.凸台,连接于所述插件上,所述凸台位于所述间隙内。
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凸台位于所述插件与所述轮辐、轮毂、轮辋形成的间隙内。
1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插件的外壁上。
1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插件与所述车轮主体通过连接件相连接。
1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螺接圆柱,所述插件上设置有螺接圆柱,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车轮主体与所述螺接圆柱相连接。
1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插件的外壁上,所述螺接圆柱位于所述加强筋上。
1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自攻螺钉。
1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车轮主体的连接点位于轮辐窗口上。
16.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其包括:
17.汽车主体;以及
18.车轮结构,安装于所述汽车主体上,所述车轮结构包括:
19.车轮主体;
20.孔洞区,位于相邻的轮辐、轮毂、轮辋之间;
21.插件,连接于所述车轮主体上,所述插件位于所述孔洞区,所述插件与所述车轮主体间形成一间隙;以及
22.凸台,连接于所述插件上,所述凸台位于所述间隙内。
2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轮结构及其应用的汽车,本实用新型对插件结构进行改进,使得车轮主体与插件之间的间隙被填充,提高插件的整体强度,抑制插件变形,从而解决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存在的沙石飞溅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轮结构的爆炸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轮结构的车轮主体与插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轮结构的插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轮结构的车轮主体与插件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00、车轮主体;110、轮毂;120、轮辋;130、轮辐;140、孔洞区;
30.200、插件;210、加强筋;220、螺接圆柱;
31.300、凸台;
32.400、连接件;
33.500、汽车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3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3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轮结构及其应用的汽车,通过对插件结构进行改进,使得车轮主体与插件之间的间隙被填充,将本实用新型的插件结构应用于车辆上,从而解决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存在的沙石飞溅进入车轮主体与插件之间导致插件脱落的安全隐患。
37.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轮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轮结构可包括车轮主体100、插件200和凸台300,车轮主体100可用于安装轮胎,承受轮胎与车轿之间的各种载荷的作用。其中,车轮主体100可包括有轮毂110、轮辋120和轮辐130,轮毂110可用于连接车轮和车轴,轮辋120可用于安装和固定轮胎,轮辐130可用于连接轮毂110和轮辋120,车轮主体100上的相邻的轮辐130、轮毂110、轮辋120之间可形成一孔洞区140。车轮主体100和插件200连接,插件200可位于孔洞区140内。由于在生产的过程中将插件200按照统一的规格进行加工,因此插件200与车轮主体100之间可形成一间隙。通过将插件200设计成不同的形状,或者在插件200上设计不同的色彩、图案,可增加车轮的美观性。凸台300可连
接于插件200上,凸台300可位于插件200与车轮主体100之间形成的间隙内。通过在车轮主体100和插件200之间形成的间隙内设计有凸台300,凸台300的设计可使得车轮主体100和插件200之间的间隙阻挡沙石的进入,从而在保证插件200美观的同时,还保证了插件200与车轮主体100之间连接强度上的提升,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插件200的整体强度,抑制插件200的变形。
38.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轮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车轮结构中,车轮主体100中的轮辐130的数量可至少为五个,五个所述轮辐130沿着轮毂110呈中心对称设置,相邻的轮辐130之间的夹角呈72度。插件200的数量可为五个,插件200与孔洞区140的数量相对应。插件200与车轮主体100之间可通过连接件400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400可为自攻螺钉,自攻螺钉将插件200与车轮主体100相连接。连接件400与车轮主体100的连接点可位于轮辋120的内壁上。
39.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件200上可设置有加强筋210和螺接圆柱220,其中,加强筋210可起到增强插件200的结构强度的作用,加强筋210可位于插件200的外壁上。螺接圆柱220可位于加强筋210或者插件200的外壁上,螺接圆柱220与连接件400的位置相对应,连接件400与螺接圆柱220相连接,从而实现车轮主体100与插件200的连接。由于插件200设置位于车轮主体100的孔洞区140内,即插件200与轮毂110、轮辋120、轮辐130之间可形成间隙,凸台300可呈闭合形状,凸台300可位于插件200与轮毂110、轮辋120、轮辐130形成的间隙内。
40.请参阅图4,图4为插件200与轮辐130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凸台300位于插件200与轮辐130形成的间隙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400可贯穿车轮主体100与插件200相连接。
41.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可包括汽车主体500以及所述车轮结构,汽车主体500上可安装有所述车轮结构。所述车轮结构可包括车轮主体100、插件200和凸台300,车轮主体100可包括有轮辐130、轮毂100、轮辋120,相邻的轮辐130、轮毂110、轮辋120之间可形成一孔洞区140,插件200连接于所述车轮主体100上,所述插件200可位于所述孔洞区140,所述插件200与所述车轮主体100之间可形成一间隙,凸台300可连接于所述插件200上,所述凸台300可位于所述间隙内。通过将设计有凸台300的车轮结构应用于汽车上,车轮主体100与插件200之间的间隙被填充,凸台300阻挡了沙石进入车轮主体100与插件200之间的间隙中,从而解决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存在的沙石飞溅的安全隐患。
4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轮结构及其应用的汽车,本实用新型对插件结构进行改进,使得车轮主体与插件之间的间隙被填充,提高插件的整体强度,抑制插件变形,从而解决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存在的沙石飞溅的安全隐患。
43.本实用新型所示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包括在说明书摘要中所述的内容)并非意在详尽列举或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本文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尽管在本文仅为说明的目的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和本实用新型的实例,但是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和理解的,各种等效修改是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如所指出的,可以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的上述描述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这些修改,并且这些修改将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
44.本文已经在总体上将系统和方法描述为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此外,已经给出了各种具体细节以提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理解。然而,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
将会认识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一个或多个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或者利用其它装置、系统、配件、方法、组件、材料、部分等进行实践。在其它情况下,并未特别示出或详细描述公知结构、材料和/或操作以避免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方面造成混淆。
45.因而,尽管本实用新型在本文已参照其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修改自由、各种改变和替换意在上述公开内,并且应当理解,在某些情况下,在未背离所提出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在没有对应使用其他特征的情况下将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征。因此,可以进行许多修改,以使特定环境或材料适应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和精神。本实用新型并非意在限制到在下面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特定术语和/或作为设想用以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公开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将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任何和所有实施例及等同物。因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将只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进行确定。
46.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为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特点,其余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