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筛分结构的混凝土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10:23: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筛分结构的混凝土搅拌机。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是由水泥、粗骨料(碎石或卵石)、细骨料(砂)、外加剂和水拌合而成的一种建筑材料,其中在添加细骨料(沙)时,在沙中会存在一些杂质,如草根、泥块等杂质,会影响混凝土的整体的结构强度,在生产混凝土时会直接将运输来的沙进行生产加工,而现有的混凝土加工设备并不具备其筛分能力,在生产后的混凝土中会存在一定的杂质,最终影响混凝土在施工后的整体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对沙料进行预先处理的具有筛分结构的混凝土搅拌机。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筛分结构的混凝土搅拌机,包括混凝体搅拌机本体以及固定在混凝体搅拌机本体上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有一对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固定有一对导向柱,两个所述导向柱共同活动套设有两个筛分件,所述支撑架的上侧固定有u形架,所述u形架的上侧固定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贯穿u形架的上侧且固定连接有摆臂杆,所述摆臂杆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摆动柱,所述摆动柱上活动套设有固定在两个筛分件之间的连接板,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固定有位于筛分件下侧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下侧设置有固定在支撑架上的收集斗。
5.优选的,任意一个所述筛分件包括两个分别活动套设在两个导向柱上的滑管,两个所述滑管之间固定有料斗,所述连接板固定在两个料斗之间。
6.优选的,两个所述料斗的内底部分别均匀开设有多个筛孔,且两个所述料斗内的筛孔直径不同。
7.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上侧开设有用于摆动柱滑动的滑动通槽,所述摆动柱位于滑动通槽内。
8.优选的,两个所述料斗之间设置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料斗相互靠近的一侧且分别延伸至两个料斗内,两个所述料斗内均滑动设置有螺纹连接在双向螺纹杆上的刮板,其中一个所述料斗远离u形架的一侧固定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料斗且与双向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9.优选的,两个所述料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出渣口,每个所述出渣口内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远离铰链的一侧与料斗之间安装有锁扣。
10.优选的,两个所述料斗的内侧均固定有位于双向螺纹杆上侧的防护板。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2.通过减速电机的驱动作用,配合上摆动柱与连接板实现摆动作用,能够通过料斗
进行不同直径需求的沙料进行过筛,大大提高了除杂效果;同时在刮板以及双向螺纹杆的使用下,配合出渣口的使用,能够将杂质进行清除,便于进行下次的使用。
附图说明
13.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的正视图;
15.图3为图1的左视图。
16.附图标记:1、混凝体搅拌机本体;2、支撑架;3、固定板;4、导向柱;5、滑管;6、料斗;7、u形架;8、减速电机;9、摆臂杆;10、摆动柱;11、连接板;12、导流槽;13、收集斗;14、伺服电机;15、双向螺纹杆;16、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18.实施例一
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筛分结构的混凝土搅拌机,包括混凝体搅拌机本体1以及固定在混凝体搅拌机本体1上侧的支撑架2,支撑架2的顶部固定有一对固定板3,两个固定板3之间固定有一对导向柱4,两个导向柱4共同活动套设有两个筛分件,支撑架2的上侧固定有u形架7,u形架7的上侧固定有减速电机8,减速电机8的输出轴贯穿u形架7的上侧且固定连接有摆臂杆9,摆臂杆9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摆动柱10,摆动柱10上活动套设有固定在两个筛分件之间的连接板11,连接板11的上侧开设有用于摆动柱10滑动的滑动通槽,摆动柱10位于滑动通槽内;任意一个筛分件包括两个分别活动套设在两个导向柱4上的滑管5,两个滑管5之间固定有料斗6,连接板11固定在两个料斗6之间;两个料斗6的内底部分别均匀开设有多个筛孔,且两个料斗6内的筛孔直径不同;支撑架2的内侧固定有位于筛分件下侧的导流槽12,导流槽12的下侧设置有固定在支撑架2上的收集斗13。
20.基于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时,先将减速电机8接通电源,减速电机8的输出轴带动摆臂杆9转动,进而摆臂杆9上的摆动柱10做圆周运动,使得连接板11在摆动柱10的圆周运动下实现往复运动,进而连接板11带动料斗6在导向柱4和滑管5的导向作用下实现往复运动;将需要过筛的沙料投放在料斗6内,通过料斗6的筛孔将大块的泥土以及杂草进行隔离,进而通过过筛的沙料落在导流槽12上,通过收集斗13的收集作用流入到混凝体搅拌机本体1内,进而实现加料,实现了筛分除杂的效果。
21.实施例二
22.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筛分结构的混凝土搅拌机,基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两个料斗6之间设置有双向螺纹杆15,双向螺纹杆15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料斗6相互靠近的一侧且分别延伸至两个料斗6内,两个料斗6内均滑动设置有螺纹连接在双向螺纹杆15上的刮板16,其中一个料斗6远离u形架7的一侧固定有伺服电机14,伺服电机14的输出轴贯穿料斗6且与双向螺纹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料斗6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出渣口,每个出渣口内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密封板,密封板远离铰链的一侧与料斗6之间安装有锁扣。两个料斗6的内侧均固定有位于双向螺纹杆15上侧的防护板。
23.基于实施例二的工作原理是:在进行生产使用前,先将伺服电机14接通电源,使得
双向螺纹杆15上螺纹连接的刮板16相互靠近且与料斗6内壁紧贴,在生产使用完毕后,料斗6上侧存留杂质,在清理时,将伺服电机14接通电源,并控制使其反向转动,再将料斗6上的密封板的锁扣打开,然后在刮板16的刮除作用下实现降料斗6内的杂质进行推出,用其他容器接住从出渣口推出的杂质即可完成料斗6内部的杂质清理,使用和维护更加方便。
24.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筛分结构的混凝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体搅拌机本体(1)以及固定在混凝体搅拌机本体(1)上侧的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顶部固定有一对固定板(3),两个所述固定板(3)之间固定有一对导向柱(4),两个所述导向柱(4)共同活动套设有两个筛分件,所述支撑架(2)的上侧固定有u形架(7),所述u形架(7)的上侧固定有减速电机(8),所述减速电机(8)的输出轴贯穿u形架(7)的上侧且固定连接有摆臂杆(9),所述摆臂杆(9)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摆动柱(10),所述摆动柱(10)上活动套设有固定在两个筛分件之间的连接板(11),所述支撑架(2)的内侧固定有位于筛分件下侧的导流槽(12),所述导流槽(12)的下侧设置有固定在支撑架(2)上的收集斗(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筛分结构的混凝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所述筛分件包括两个分别活动套设在两个导向柱(4)上的滑管(5),两个所述滑管(5)之间固定有料斗(6),所述连接板(11)固定在两个料斗(6)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筛分结构的混凝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料斗(6)的内底部分别均匀开设有多个筛孔,且两个所述料斗(6)内的筛孔直径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筛分结构的混凝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1)的上侧开设有用于摆动柱(10)滑动的滑动通槽,所述摆动柱(10)位于滑动通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筛分结构的混凝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料斗(6)之间设置有双向螺纹杆(15),所述双向螺纹杆(15)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料斗(6)相互靠近的一侧且分别延伸至两个料斗(6)内,两个所述料斗(6)内均滑动设置有螺纹连接在双向螺纹杆(15)上的刮板(16),其中一个所述料斗(6)远离u形架(7)的一侧固定有伺服电机(14),所述伺服电机(14)的输出轴贯穿料斗(6)且与双向螺纹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筛分结构的混凝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料斗(6)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出渣口,每个所述出渣口内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远离铰链的一侧与料斗(6)之间安装有锁扣。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筛分结构的混凝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料斗(6)的内侧均固定有位于双向螺纹杆(15)上侧的防护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筛分结构的混凝土搅拌机。其技术方案包括:混凝体搅拌机本体以及固定在混凝体搅拌机本体上侧的支撑架,支撑架的顶部固定有一对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之间固定有一对导向柱,两个导向柱共同活动套设有两个筛分件,支撑架的上侧固定有U形架,U形架的上侧固定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贯穿U形架的上侧且固定连接有摆臂杆,摆臂杆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摆动柱,摆动柱上活动套设有固定在两个筛分件之间的连接板,支撑架的内侧固定有位于筛分件下侧的导流槽。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对沙料进行筛分除杂,降低了杂质掺杂在混凝土中而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土质量的影响。土质量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柯国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口柯建发新型环保建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7
技术公布日:2022/5/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