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油墨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21:2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墨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墨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2.油墨是用于印刷的重要材料,它通过印刷或喷绘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承印物上,油墨中包括主要成分和辅助成分,由连结料(树脂)、颜料、填料、助剂和溶剂等组成,它们均匀地混合并经反复研磨而成一种黏性胶状流体,用于书刊、包装装潢、建筑装饰及电子线路板材等各种印刷。油墨的生产过程通常包括有配料、预分散、研磨、调整性能、分散搅拌和成品包装等工艺,其中为了除去成品油墨中的杂质,提高成品油墨的纯度和质量,在包装工序前对成品油墨增加过滤过程。
3.目前,通常是将油墨倒入油墨桶中,在油墨桶中套有过滤袋,让油墨自动流入过滤袋内进行过滤,但油墨的流动速度较慢,过滤速度慢,尤其是,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而且,油墨中的杂质未能完全清除,过滤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过滤效率高、过滤效果佳的油墨过滤装置。
5.一种油墨过滤装置,包括支撑组件与过滤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滤筒、滤盖、进液管、出液管及加热件,所述滤筒的壁面设有容纳腔,所述滤盖盖设于所述滤筒,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分别连通所述容纳腔,所述加热件插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搅拌件、固定板、第一滤网及第二滤网,所述搅拌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滤盖,所述第一滤网套设于所述搅拌件,所述第二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一滤网的外侧,所述第一滤网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滤盖,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二滤网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滤盖,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板。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汇集件,所述汇集件安装于所述滤筒远离所述滤盖的一端,所述固定板抵接所述汇集件。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多个插销与多个螺帽,且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插销沿所述滤筒的周沿间隔设置,所述插销插设于所述滤盖,所述螺帽用于固定所述插销与所述滤盖。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件包括搅拌轴与多个搅拌叶,各所述搅拌叶交错连接于所述搅拌轴。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搅拌动力元件,所述搅拌动力元件安装于所述滤盖,所述搅拌动力元件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搅拌叶均设有通孔。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进油管、出油管及阀门,所述进油管连通所述滤盖,所述出油管连通所述滤筒的底部,所述阀门连接所述出油管上。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拉手、密封圈及多个支脚,所述拉手安装于所述滤盖上,所述密封圈安装于所述滤筒的一端,所述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滤筒与所述滤盖,各所述支脚安装于所述滤筒的底部。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第三滤网,所述第三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二滤网的外侧,所述第三滤网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滤盖,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板。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网的网孔大于所述第二滤网的网孔,所述第二滤网的网孔大于所述第三滤网的网孔。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本实用新型的油墨过滤装置通过加热件加热容纳腔内的液体,从而加热滤筒内的油墨,防止温度过低导致油墨流动性差的现象,提高过滤效率;通过搅拌件搅拌油墨,提高油墨的流动性,且在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作用下,实现快速且充分过滤;通过将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分别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油墨过滤装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所示油墨过滤装置的剖视图。
19.附图标注说明:
20.油墨过滤装置100;
21.支撑组件10、滤筒11、容纳腔110、滤盖12、进液管13、出液管14、加热件15、进油管16、出油管17、拉手18、汇集件19、过滤组件20、搅拌件21、搅拌轴211、搅拌叶212、固定板22、第一滤网23、第二滤网24、第三滤网25、搅拌动力元件26、紧固组件30、插销31、螺帽32。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的数目被称为有“多个”,它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意数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请参阅图1与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油墨过滤装置100,包括支撑组件10与过滤组件20,支撑组件10包括滤筒11、滤盖12、进液管13、出液管14及加热件15,滤筒11的壁面设有容纳腔110,过滤组件20包括搅拌件21、固定板22、第一滤网23及第二滤网24,
本实用新型的油墨过滤装置100 通过加热件15加热容纳腔110内的液体,从而加热滤筒11内的油墨,防止温度过低导致油墨流动性差的现象,提高过滤效率;通过搅拌件21搅拌油墨,提高油墨的流动性,且在第一滤网23与第二滤网24作用下,实现快速且充分过滤;通过将第一滤网23与第二滤网24分别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
26.如图1与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0包括滤筒11、滤盖12、进液管13、出液管14及加热件15,滤筒11的壁面设有容纳腔110以容纳液体,滤盖12盖设于滤筒11,进液管13与出液管14分别连通容纳腔110以往容纳腔 110注入或放出液体,加热件15插设于容纳腔110内;可选地,加热件15为多个,确保快速加热;进一步地,液体为水,加热件15为电热管。支撑组件10 还包括进油管16、出油管17及阀门(图未示),进油管16连通滤盖12,出油管17连通滤筒11的底部,阀门连接出油管17上以控制出油管17的运作。
27.在一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0还包括拉手18、密封圈(图未标)及多个支脚 (图未标),拉手18安装于滤盖12上,以便吊装滤盖12;可选地,拉手18为两个;密封圈安装于滤筒11的一端,密封圈用于密封滤筒11与滤盖12,确保气密性;各支脚安装于滤筒11的底部。支撑组件10还包括汇集件19,汇集件 19安装于滤筒11远离滤盖12的一端,可选地,汇集件19呈漏斗状,以便油墨流入出油管17。
28.如图2所示,过滤组件20包括搅拌件21、固定板22、第一滤网23及第二滤网24,搅拌件21转动连接于滤盖12,提高油墨的流动性;可选地,搅拌件 21包括搅拌轴211与多个搅拌叶212,各搅拌叶212交错连接于搅拌轴211,确保搅拌效率;进一步地,各搅拌叶212均设有通孔,减少搅拌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提高油墨的品质。固定板22抵接汇集件19,以分担固定板22所承受油墨的压力,可选地,固定板22设有若干减压孔以供油墨流通。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滤网23套设于搅拌件21,第二滤网24设置于第一滤网23的外侧,进油管 16连通第一滤网23围设的区域内,第一滤网23的半径大于搅拌叶212的长度;第一滤网23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滤盖12,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固定板22,第二滤网24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滤盖12,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固定板22,以便拆卸。
29.为了确保过滤效果,过滤组件20还包括第三滤网25,第三滤网25设置于第二滤网24的外侧,第三滤网25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滤盖12,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固定板22。可选地,第一滤网23、第二滤网24及第三滤网25均通过螺钉连接于滤盖12与固定板22。进一步地,第一滤网23的网孔大于第二滤网24的网孔,第二滤网24的网孔大于第三滤网25的网孔,减压孔的孔径与第三滤网25 的网孔相等,实现逐级过滤,确保过滤效果。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滤网23为磁性滤网,第二滤网24为不锈钢网、第三滤网25均为尼龙网。过滤组件20还包括搅拌动力元件26,搅拌动力元件26安装于滤盖12,搅拌动力元件26用于驱动搅拌轴211转动;可选地,搅拌动力元件26为电机。
30.如图1与图2所示,本油墨过滤装置100还包括紧固组件30,紧固组件30 包括多个插销31与多个螺帽32,且一一对应设置,各插销31沿滤筒11的周沿间隔设置,插销31插设于滤盖12,螺帽32用于固定插销31与滤盖12。
31.使用时,将滤盖12盖设于滤筒11,且用螺帽32锁合插销31,从而固定滤盖12与滤筒11;将待过滤的油墨从进油管16注入滤筒11,且在搅拌件21作用下,依次经第一滤网23、第二滤网24及第三滤网25过滤后,经出油管17流出;当室温较低时,将水从进液管13注入容纳腔110,且通过加热件15加热,提高油墨的温度,加快过滤效率。
32.本实用新型的油墨过滤装置100通过加热件15加热容纳腔110内的液体,从而加热滤筒11内的油墨,防止温度过低导致油墨流动性差的现象,提高过滤效率;通过搅拌件21搅拌油墨,提高油墨的流动性,且在第一滤网23与第二滤网24作用下,实现快速且充分过滤;通过将第一滤网23与第二滤网24分别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
3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