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在薄膜机中开始或结束薄膜生产的方法、薄膜机和计算机程序产品与流程

2022-06-01 21:14: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根据权利要求14的薄膜机和根据权利要求15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2.在薄膜机中开始薄膜生产时必须执行各种步骤,直到薄膜生产以预期结果进行为止。对于操作者来说,薄膜生产的开始相应地是复杂的。这同样适用于薄膜生产的结束。由于操作者的努力也导致在开始薄膜生产时的大量时间损失。此外,还出现被视为废品的薄膜。总体而言,这导致薄膜生产效率低下。对于吹膜机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它们由于所使用的薄膜制造方法而通常建造得很大,从而它们的许多组件只能耗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允许提高薄膜生产效率的方法和薄膜生产机。
4.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所有特征来解决。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了本发明的可能设计。
5.根据本发明规定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启动要求

设置启动参数

提供薄膜材料

开始薄膜生产

设置薄膜生产参数。
6.各个步骤并且特别是所有步骤都由控制装置执行。从而当存在发布用于启动的任务的外部触发指令时,薄膜生产的启动开始了。该触发指令由所述控制装置检测,然后所述控制装置特别是允许所有或至少大部分必要的后续步骤。在存在启动任务后——所述启动任务特别是在当前没有薄膜生产时进行,在进一步的步骤中特别是通过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启动参数,所述启动参数使得能够或有利于将薄膜或塑料条通过生产期望薄膜所需的所有组件。
7.该方法中的进一步的步骤是提供塑料材料,其中这里所述塑料材料是已经熔化的塑料材料,其从挤出喷嘴中膨胀出来和/或已经通过了所有上述部件。
8.进一步的步骤是开始薄膜生产,其中在薄膜生产时塑料材料连续地从挤出喷嘴中释放出来、经过运输并且最终卷起。在运输期间可以进一步加工所述塑料材料,其中可能的加工步骤在后面并且部分结合有利的方法步骤命名和/或更详细地解释。
9.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另外的组成部分是设置制造期望薄膜所必需的薄膜生产参数。这些薄膜生产参数尤其是包括薄膜机的设置(机械参数、电参数、气动参数等)、原材料的种类、原材料的量及原材料的流入量、薄膜参数及其质量特征。“配方”一词通常用作所有
这些参数和设置的上位概念。
10.因此在执行了上述步骤后,很短的时间后即可生产出期望的薄膜,其中所述期望的薄膜特别是满足用户要求。
11.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第一有利实施方式中规定,检测启动要求包括记录由操作者对控制装置上的开关的操作。因此,触发薄膜生产的启动优选取决于操作者。操作者要求启动,但特别是还向所述控制装置表明操作者已准备好接受指令、要求、错误消息等,并在必要时对其作出反应。在此,开关可以是任何输入仪器。开关特别是在所述控制装置的监视器上的操作界面。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操作者的输入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按下按钮、输入语音、控制手势、点击鼠标、触及触摸屏监视器上的操作区域,还可以操作移动终端设备,所述移动终端设备特别是无线地连接到所述控制装置。
12.替代地,检测启动要求还可以包括检测电子信号。例如,如果应当使用移动操作单元或从中央计算机(例如从薄膜制造企业的中央计算机)触发启动,则可能是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操作者经由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入单元表明其准备好执行启动过程。
13.对操作者的要求可以是例如操作者必须确认用于挤压的原材料已可用。
14.有利的还有,在检测到启动要求之后,所述控制装置输出将薄膜材料经过或通过薄膜机的组件引入的要求。如果需要将薄膜材料通过薄膜机引入,则该要求特别是针对操作者的。然而,在各种情况下,不需要已经将该薄膜材料卷绕。甚至可以关闭所有驱动器,例如前进辊的驱动器。在来自先前生产任务的薄膜材料仍然保留在薄膜机中,特别是仍然连续地保留在薄膜机中的情况下,也可以以控制指令的形式输出引入薄膜材料的要求,例如输出到传送辊的驱动器。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可以获得观察者功能,从而在可能出现错误的情况下操作者可以相应地操作所述控制装置。
15.此外有利的是,在开始薄膜生产之前检测关于已经进行的引入薄膜材料的信息。该信息可以由至少一个传感器输出,或者由向所述控制装置进行对应输入的操作者来输出。
16.在另一设计中规定,至少一个启动参数基于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极端参数

所存储的先前薄膜生产的配方和生产数据

来自配方和生产数据的建模的参数。
17.极端参数特别是意味着薄膜机的机械可操作组件可以采用的最大值,例如校准篮可以移动的最大宽度。这些参数使得更容易地引入薄膜材料。然而,启动参数也可以是一组特别适合于引入薄膜材料的参数。然而,所存储的先前薄膜生产(特别是具有相同或相似配方的薄膜生产)的配方和生产数据可以直接或以适配于启动的形式用作启动参数。在这种情况下,避免了大的调整路径,特别是机械组件的调整路径,从而可以快速开始薄膜生产。
18.此外有利的是,在薄膜生产开始时或在薄膜生产开始之后将薄膜卷绕到至少一个卷筒上。
19.此外优选地规定,设置启动参数包括以下步骤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特别是所述控制装置输出控制指令以执行该步骤:

针对启动配方提供原材料

设置为薄膜机的可移动组件的最大开口宽度

设置薄膜机的挤出器的预定输出

设置薄膜机的挤出器的预定温度

设置流体的体积流量,所述流体用于直接或间接冷却所述薄膜材料

设置薄膜机的可移动组件相对于薄膜材料的主惯性轴的位置

操控停止位置

设置薄膜机的可旋转或可摆动组件相对于薄膜材料的主惯性轴的预定角度。
20.具体而言,可以执行以下列出的步骤中的至少一个。幅材断裂监视关闭。校准篮移动到其最高位置(与喷头的最大距离)。校准篮设置到启动宽度,特别是其最大宽度。支撑笼移动到启动值。厚度测量装置关闭。引出装置被带入启动位置。压榨装置的压榨辊转向离开。在固定装置和/或拉伸装置中,按压辊转向离开并且拉伸因子设置为1,即在薄膜生产过程中具有不同外周速度的拉伸辊被设置为相同的外周速度。此外,另外的按压辊在幅材运输中转向离开。
21.在进一步的步骤中有利的是,在设置启动参数之前、期间或之后立即向后驱动幅材驱动器的至少一部分,使得特别是来自先前薄膜生产的仍然位于运输路径中的薄膜幅材在薄膜生产中与运输方向相反地移动。由此使得可以将新产生的薄膜泡粘附到旧薄膜幅材的末端,从而使新薄膜泡和由此产生的薄膜幅材通过简单的方式在粘附后拉过薄膜机。该步骤例如也可以由操作者借助于输入来要求。
22.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设计中规定,设置启动参数涉及所述薄膜机的至少一个以下组件,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特别是所述控制装置向所述组件输出至少一个控制指令:挤出器冷却环空气引导装置泡内部冷却装置校准篮平放装置引出装置反向装置转向棒拉伸装置卷筒中的横切装置纵切装置运输辊平整度测量装置厚度测量装置卷绕装置原材料供应装置。
23.在由控制装置设置了启动参数并且操作者完成了自己要执行的工作步骤并且启动参数通过操作者的输入得到确认之后,可以提供薄膜材料。设置启动参数的完成可以预先显示在监视器上,特别是在所述控制装置的监视器上。
24.然而,优选在提供薄膜材料之前还执行检测启动挤出的要求的步骤。由此操作者可以再次单独确认其已准备好接收塑料材料以引入机器中。
25.提供薄膜材料的步骤特别是包括启动挤出器以产生由颗粒组成的塑料熔体和接通用于输送颗粒的至少一个输送装置的步骤。输送装置例如被构造为抽吸式输送器。有利的是,启动薄膜生产所需要的所有输送装置。
26.幅材驱动器的反向驱动也可以与提供薄膜材料的步骤并行地进行。
27.有利的是,在另外的步骤中启动幅材运输。这意味着现在特别是驱动幅材牵引辊,使得一旦塑料熔体从喷头的喷嘴中拉出并与先前通过运输路径铺设的进料带连接或与先前薄膜生产的薄膜幅材连接,就可以引入新的塑料材料了。幅材牵引辊特别是包括引出辊,所述引出辊具有将塑料熔体从喷嘴头中拉出的任务。特别地,如果存在,拉出器、固定装置和/或拉伸装置也投入运行。也可以在该步骤内启动卷绕站。
28.有利的是,在提供薄膜材料之后并且特别是在设置薄膜生产参数之前执行以下步骤:

启动泡内部冷却装置以产生薄膜泡

在辊上游并且特别是在引出装置上游切割或刺穿薄膜泡。
29.利用该步骤,首先产生薄膜材料的泡形状,而且由于通常将薄膜材料平放在薄膜机内以供进一步运输,因此将薄膜泡刺穿或切割以便能够去除特别是在启动过程中保留在平放的薄膜泡的各层之间的空气。薄膜泡通常局限于喷嘴唇与挤压辊对之间的区域。在挤压辊对的下游,薄膜泡尽可能完全地平放,即在薄膜机的任何位置都没有残留气体。
30.为了使得平放的薄膜泡能够分为两个扁平幅材以便卷绕,必须借助于切割刀将这些扁平幅材分开。为此有利地规定,在提供薄膜材料之后并且特别是在设置薄膜生产参数之前执行以下步骤:

将双层薄膜幅材卷绕到第一卷筒上

借助于切割装置在薄膜材料的薄膜泡中产生纵向切割,该切割装置特别是布置在引出装置的上游,

与侧边缘间隔开的纵向切割

将薄膜泡平放成双层薄膜幅材

通过纵向切割在双层薄膜幅材的各层之间插入至少一个侧边缘分切装置

将侧边缘分切装置移动到双层薄膜幅材的侧边缘

将双层薄膜幅材的两个层间隔开

横向分开双层薄膜幅材的其中一层以产生新的幅材起点

将所述新的幅材起点卷绕到第二卷筒上。
31.优选的还有,执行优化薄膜生产参数的步骤,特别是在薄膜生产开始之后。优化特别是包括接近于配方预给定值,特别是薄膜各个层的组成和厚度、薄膜的厚度和/或宽度、膨胀参数、引出参数(双轴拉伸参数)。
32.为了能够将薄膜生产保持在期望值,优选的是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附加地执行接通至少一个调节电路以调节至少一个薄膜生产参数的步骤。例如,调节电路可以是薄膜的厚度分布、平坦度或透明度。
33.上述任务还通过一种用于在薄膜机、特别是吹膜机中使用控制装置结束薄膜生产
的方法解决,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检测结束要求

设置结束参数

结束薄膜生产。
34.特别是设置结束参数的步骤使得能够以受控方式减慢薄膜运输直到停止为止,从而所生产的薄膜的剩余部分保留在薄膜设施中。这特别是简化了在重新启动薄膜机后的薄膜引入,从而节省了时间。
35.该任务还通过薄膜机、特别是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吹膜机解决,其具有用于产生和提供熔融的塑料材料的至少一个挤出器,喷嘴装置,所述熔融的塑料材料能以薄膜的形式从所述喷嘴装置中拉出,至少一个运输辊,用于卷绕的至少一个卷绕装置,和至少一个控制装置,其输出用于执行该方法的步骤的控制指令。
36.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这种薄膜机,实现了结合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描述的相同的优点。
37.最后,上述任务通过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来解决,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该程序在薄膜机的包括计算机的控制装置上执行时,所述指令促使所述控制装置执行具有权利要求1至13之一的特征的方法的步骤。
附图说明
38.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特征和细节从以下描述中得出,其中参照附图详细解释了各种实施例。在此,在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提到的特征可以分别单独地或以所提到的特征的任何组合对本发明是必要的。在整个公开范围内,结合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描述的特征和细节当然也结合根据本发明的薄膜机适用,反之亦然,从而关于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公开内容始终相互引用或可以相互引用。各个图:图1示出了用于制造薄膜软管的装置的侧视图图2示出了拉伸装置的图示图3示出了卷绕装置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39.图1示出了一种用于制造薄膜软管的装置1,该装置最初包括至少一个挤出器2,例如以颗粒形式存在的塑料可以使用该挤出器进行塑化。以这种方式产生的塑料熔体经由管道3输送到喷嘴头4,在那里该熔体转化为柱形熔体流,从而可以将这种熔体流在引出方向z上从该图中不可见的环形间隙5中拉出。现在存在尚未固化的薄膜软管6。该薄膜软管从内部通过略微的过压力而膨胀,从而该薄膜软管在可选的校准装置7内具有更大的直径。薄膜软管通过流体施加装置8固化,该流体施加装置通常也由于其环状的包围薄膜软管的设计而称为冷却环。由于冷却效果,通常也称为回火装置。
40.在通过校准装置7后,薄膜软管6进入平放装置9的作用区域中,在该作用区域中首先将圆形薄膜软管转化为偏心距逐渐增大的椭圆截面,直到该薄膜软管最后在挤压装置的
影响区域内形成两个相叠的薄膜幅材,这两个薄膜幅材的侧边缘相互连接。换言之,现在存在双层薄膜幅材24。
41.平放装置9可旋转地布置,其中旋转轴基本上与软管轴11齐平,软管轴11在图1中由点划线表示。用箭头12表示平放装置的可旋转性。
42.流体施加装置8细分为不同的外周部分。流体施加装置的每个外周部分都能够向薄膜软管施加在薄膜软管的外周上不同的体积流量(每单位时间的流体量)和/或具有在薄膜软管的外周上变化的温度的体积流量。作为流体优选设置空气。由此可以将分配给流体施加装置的有关外周部分的薄膜软管的外周部分单独回火,特别是较少冷却或甚至加热。薄膜软管的由于流体施加装置的较低冷却效果而强烈“溶解”的外周部分形成薄部位13。相反,随着冷却效果的增加,溶解减少,从而这里形成厚部位。与薄膜软管的平均厚度相比,厚部位和薄部位具有更大或更小的厚度。
43.为了使薄部位始终到达平放装置的固定位置,还需要薄部位沿外周移动,这在图中用箭头14示出。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薄部位的这种“漂移”,即改变流体施加装置的在箭头14方向上最近的外周部分的参数,以便现在在薄膜软管的恰好具有一个薄部位的外周部分附近产生薄部位。减少当前的薄部位,其方式是流体施加装置的有关外周部分现在再次更强地以冷却方式作用于分配给该有关外周部分的角部分。
44.为了能够记录薄膜软管6的厚度分布,可以设置厚度测量装置18,在运输方向z上观察,该厚度测量装置18优选地布置在校准装置7与平放装置9之间。厚度测量装置18例如包括测量头,该测量头可以在其当前位置处确定薄膜软管的壁厚。为了形成所述分布,可以将测量头构造为可围绕薄膜软管移动,以便能够在不同的位置处重复测量,这通过双箭头19表示。分别可执行厚度测量的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可进行可变地设置。为了移动测量头,该测量头可以布置为可在轨道20上移动,其中轨道20环形地夹持在薄膜软管周围。
45.此外,设置了评估和/或控制装置40,利用该评估和/或控制装置可以执行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启动或停止的方法。未示出特别是用于显示该方法的状态的显示装置和可由操作者用于输入信息的输入装置。
46.特别地,可以利用评估和/或控制装置40来操控流体施加装置,使得可以产生期望的厚度分布。该厚度分布或为此所需的控制参数可以为流体施加装置的各个分段动态地产生,使得所产生的厚度分布同相一起移动并且特别是带着偏移随着平放装置的旋转一起移动。在平放装置的转折点处所述偏移优选为0。为了传输控制指令而提供数据线路41。如已经描述的,厚度测量装置18可以测量厚度分布。测量值(以原始形式或已经作为厚度分布)经由数据线路42导入评估和/或控制装置40。评估和/或控制装置40现在可以评估测量的厚度分布并且特别是修改控制参数,使得测量的厚度分布与期望的厚度分布一致。由此因此提供调节回路。根据本发明附加地规定,评估和/或控制装置40还考虑用厚度测量装置38和用至少一个厚度测量装置45记录的厚度分布。在修改控制指令时,可以加权地考虑各个厚度测量装置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可以设想的是,由厚度测量装置45测量的厚度分布主要被考虑用于影响所述偏移。有利的可能是,在接近转折点时存储设置额定分布所需要的控制参数并且在离开转折点时再次镜像地应用或考虑这些控制参数。从而在转折点处的偏移减小时可以考虑这些值,使得用相同的值来设置偏移的增加。这防止了调节回路的惯性导致不期望的厚部位或薄部位。应当考虑附图描述中的表述“流体施加装置”也是影响薄膜幅材
厚度分布的所有可能性的同义词。因此,也可以设置用于在薄膜软管和/或双层薄膜幅材和/或第一薄膜幅材和/或第二薄膜幅材上压印厚度分布的其他或另外的装置。
47.图1还示出了反向装置15,其具有将平放的薄膜软管从平放装置引导到位置固定的辊16而不出现损坏的任务。箭头17表示该薄膜软管现在被引导至进一步处理,该进一步处理将在以下附图中更详细地解释。“反向”在此意味着各种元件,特别是各个偏转辊和转向站,在两个端点之间来回移动。该移动优选地是旋转或摆动移动。因此,端点也可以称为转折点。
48.图2现在示例性地示出了拉伸装置30,该拉伸装置30直列地(inline)连接到图1中所示的装置1。然而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拉伸装置不限于以下描述的实施方式。直列在此意味着来自装置1的双层扁平幅材24直接从生产过程中输送,即无需以可管理的形式运输薄膜幅材。
49.薄膜幅材24沿幅材运输方向z进入拉伸装置30。在此,薄膜幅材24首先由导向辊31引导到分别用附图标记32表示的加热辊32。加热辊32的任务是使已经完全或部分冷却的薄膜幅材24回到足以进行拉伸或拉长过程的温度。通常,拉长过程由拉长装置实施,即薄膜已经冷却并且必须恢复到拉长温度。如例如在吹膜挤出中使用的拉伸过程同样是可以想到的(特别是如果拉伸装置直列地跟随薄膜挤出设施)。在这种情况下,薄膜幅材尚未完全冷却。
50.特别地,如果拉伸装置直接位于吹膜设施的下游,即如果拉伸“直列地”进行,则在拉伸装置的情况下也允许称为拉长装置。然而,这更像是一个定义问题,而不是一个技术问题。
51.在薄膜幅材24在加热辊32的区域28中恢复到拉伸温度后,薄膜幅材24进入拉伸辊22和夹持辊33的区域并穿过位于这两个辊22、33之间的间隙。薄膜幅材24然后穿过拉伸间隙21以然后到达拉伸辊23的表面并离开拉伸间隙21。该拉伸辊23与夹持辊36形成辊间隙。由于与第二辊对23、36相比,第一辊对22、33的外周速度较低,薄膜幅材24在拉伸间隙21中被拉长,即被拉伸。在此出现两种不期望的效果并且使得必须在薄膜幅材的侧面上分离纵向条纹。第一个效果是拉伸期间薄膜宽度的减小(所谓的缩幅(neckin))。第二个效果是薄膜幅材边缘的增厚。可以规定,可变地实施拉伸间隙的大小,即薄膜幅材24从辊22剥离的边缘至薄膜幅材撞击到辊23上的边缘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影响缩幅的大小和/或薄膜幅材在其边缘处的增厚的大小。
52.在通过也可以多个连续给定的拉伸间隙之后,薄膜幅材24到达区域29,该区域29包括分别用附图标记37表示的冷却辊,在该区域中薄膜幅材24被再次冷却。在离开该区域29之后,薄膜幅材24又达到稍低的温度,从而其表面可以承受经由导向辊31在运输方向z上的运输而不会造成进一步损坏。然后薄膜幅材24在箭头34的方向上进一步输送,并且在可选的进一步处理结束时输送给卷绕装置,在该卷绕装置中薄膜幅材作为双层薄膜幅材卷绕或分开地卷绕成两个单独的层。原则上,在此不排除薄膜幅材或薄膜幅材的各个层获得纵向切割并且并排地以多种用途卷绕。
53.在薄膜幅材到达拉伸装置30之前,可以设置切割或刺穿装置35,利用该切割或刺穿装置可对双层薄膜幅材进行切割或刺穿,使得双层薄膜幅材内部仍有可能存在的空气或其他气体可以排放出去。该措施导致拉伸过程的质量改善并且导致双层薄膜幅材的待测量的厚度分布的准确度提高。特别是可以规定,薄膜幅材沿侧边缘或在侧边缘附近纵向切割,
使得双层薄膜幅材仅还经由侧边缘连接。此外可期望的是,在双层薄膜幅材的两个侧边缘切割双层膜幅材。这特别是从薄膜幅材的特定厚度开始是必要的,因为到薄膜幅材的侧边缘的空气运输可能不会足够快地进行。
54.在运输方向上拉伸装置30的下游设置了厚度测量装置38,利用该厚度测量装置可以记录双层薄膜幅材在其拉伸之后的厚度分布。然而,必须考虑的是,如果没有另外的措施,这里只能测量薄膜幅材的总厚度,即各个层的厚度之和。然而可以想到,特别是当双层薄膜幅材已获得纵向切割时,在两层之间引入反衬介质,例如金属片,从而可以分别单独测量每一层的厚度。
55.厚度测量装置38又可以是测量头,该测量头被布置成可沿着至少部分地横向于运输方向延伸的轨道移动。测量头又能够在其当前位置处测量薄膜幅材24的厚度。然后可以将测量头移动到可以进行进一步测量的另外的位置。但是,不需要一定停止测量头来测量厚度。而是原则上可以规定,测量头以可设置的时间间隔进行测量,但是移动速度是可变的。从而例如结合本发明,原则上可能值得期望的是,测量头在薄膜幅材的边缘处移动得更缓慢,以在这里提高测量的密度,这提高了边缘处厚度分布的准确度。此外,原则上可以想到,厚度测量装置38被实施和设置成也测量超出薄膜幅材的边缘,以便也能够说明薄膜幅材的当前宽度。
56.最后,图3示出了薄膜分离装置50,该薄膜分离装置50在这里与两个卷绕部位60、61相关联地示出,但也可以彼此独立地设置。薄膜幅材34在进入薄膜分离装置之前可以已经经受了预处理。特别地,可以已经进行了第一次边缘修整,以便已经在边缘处切除了增厚部位的一部分,这导致可选预处理的质量改善。在薄膜分离装置内设置了另外的切割装置51,特别是以切割刀的形式,每个切割装置在仍为双层的薄膜幅材的一个边缘上进行最终的边缘修整。为此,双层薄膜幅材经由辊52和53引导,这些辊尤其是确保边缘修整所需的幅材张力。最迟在边缘修整之后,将双层薄膜幅材分离为两个单独的层,然而这些层仍然直接彼此叠加。
57.这些层的实际分离由形成辊间隙的辊54、55进行。在通过辊间隙之后,将第一层输送到第一卷绕部位60,在那里第一层经由各种其他辊运输并被卷绕到卷筒62上。
58.第二厚度测量装置45设置在分离装置的下游,第二厚度测量装置的结构和作用方式优选地类似于厚度测量装置38的结构和作用方式。测量结果(以原始形式或作为经过评估的厚度分布)经由数据线路44例如通过有线和/或以无线方式输送给评估和控制装置40。
59.第二层可以输送到卷绕部位61,其结构和功能与第一卷绕部位相同。也可以同样设置第二厚度测量设备来测量第二层。这里,关于结构和作用方式,参考上一段中的描述。
60.在分离装置的下游记录的厚度测量分布可以由评估和/或控制装置连续相加,以便能够由此也记录滚动总分布,即在一次卷绕中将各个层的厚度分布相加。在具有反向装置但没有拉伸装置的吹膜设施中,薄膜厚度与平均薄膜厚度的偏差,即厚部位和/或薄部位,分布在卷筒的轴向方向上,使得总体上产生了卷筒的均匀外周。然而,如果设置了拉伸装置,则由此可能会产生无法再通过反向来补偿的另外的厚部位或薄部位。通过如上所述形成滚动总分布,例如可以及早识别出卷筒上的活塞环(局部增厚)的产生,并在设置流体施加装置的控制参数时加以考虑。
6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