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充电桩及自动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02 02:25: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充电桩,用于对车辆(3)进行充电,所述车辆(3)上设有充电单元(3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10)包括:连接器(1)和充电桩本体(2),所述连接器(1)包括浮动机构(11)、充电头(12)和导向装置(13);所述浮动机构(11)设置于所述充电桩本体(2)上,且与所述充电桩本体(2)活动连接;所述浮动机构(11)具有容纳腔,所述充电头(12)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至少部分伸出所述浮动机构(11)外,所述浮动机构(11)用于,在所述充电单元(31)接触的情况下,带动所述充电头(12)浮动;所述导向装置(13)固定设置于所述浮动机构(11)远离所述充电桩本体(2)的一侧,所述导向装置(13)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充电头(12),所述导向装置(13)用于,在所述充电单元(31)接触的情况下,带动所述浮动机构(11)浮动,以使所述充电头(12)与所述充电单元(31)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13)包括导向板(131),所述充电头(12)包括正极充电头(121)和负极充电头(122);所述导向板(131)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浮动机构(11)远离所述充电桩本体(2)的一侧,另一端悬空设置,所述导向板(131)位于所述正极充电头(121)与所述负极充电头(122)的中部位置;所述正极充电头(121)远离所述浮动机构(11)的一端与所述负极充电头(122)远离所述浮动机构(11)的一端平齐;所述导向板(131)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正极充电头(121)和所述负极充电头(122),所述导向板(131)用于,在所述充电单元(31)接触的情况下,带动所述浮动机构(11)浮动,以使所述正极充电头(121)与所述充电单元(31)的正极对接,以及,所述负极充电头(122)与所述充电单元(31)的负极对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头(12)包括连接段(123)和对接段(124);所述连接段(123)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对接段(124)至少部分伸出所述浮动机构(11)外,且其余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对接段(124)与所述连接段(123)浮动连接,所述对接段远(124)离所述连接段(123)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充电单元(31)对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头(12)还包括弹性段和套筒(125);所述弹性段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连接段(123)与所述对接段(124)通过所述弹性段浮动连接;所述套筒(125)套设于所述弹性段外,用于限定所述弹性段在径向方向上的浮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机构(11)包括壳体(111)、弹性件(112)和紧固件(113);所述导向装置(13)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111)远离所述充电桩本体(2)的一侧,所述壳体(111)具有所述容纳腔,所述充电头(12)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壳体(111)外;所述弹性件(112)位于所述壳体(111)与所述充电桩本体(2)之间,所述壳体(111)上设有安装孔(115),所述紧固件(113)依次穿设所述安装孔(115)、所述弹性件(112)和所述充电桩本体(2),以连接所述壳体(111)与所述充电桩本体(2);
所述弹性件(112)与所述紧固件(113)间隙配合,所述弹性件(112)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壳体(111)靠近所述充电桩本体(2)的一侧,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充电桩本体(2)上,以使所述壳体(111)在所述充电单元(31)接触的情况下可浮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1)包括浮动板(1111)和盖状结构(1112);所述浮动板(1111)的长度大于所述盖状结构(1112)的长度,所述盖状结构(1112)盖设于所述浮动板(1111)远离所述充电桩本体(2)的一侧的中部区域,且与所述浮动板(1111)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安装孔(115)设置于所述浮动板(1111)未与所述盖状结构(1112)连接的区域;所述盖状结构(1112)远离所述浮动板(11)的一侧与所述充电桩本体(2)存在间距,所述间距用于向所述壳体(111)提供浮动空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1)还包括支架(14);所述支架(14)位于所述充电桩本体(2)与所述浮动机构(11)之间,且设置于所述充电桩本体(2)与所述浮动机构(11)相对的位置上,所述支架(14)与所述充电桩本体(2)可拆卸连接;所述浮动机构(11)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充电桩本体(2)活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标识件(21)和测距仪,所述充电桩本体(2)具有容纳空间;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用于将所述充电桩本体(2)与所述车辆(3)网络连接;所述标识件(21)固定设置于所述充电桩本体(2)上,向所述车辆(2)反馈所述充电桩本体(2)的位置信息,以使所述车辆(3)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调整到目标位置;所述测距仪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测距仪用于测量的一端伸出所述充电桩本体(2)外,以便测量所述充电头(12)与所述充电单元(31)的距离。9.一种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充电系统包括:车辆(3)和权利要求1至8所述的充电桩;所述车辆(3)上设有充电单元(31),所述充电单元(31)包括固定支架(311)和导电板(322),所述固定支架(311)固定于所述车辆(3)上,所述导电板(322)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311)上;所述导电板(322)与所述充电桩的充电头(12)相匹配,以使所述导电板(322)与所述充电头(12)对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322)包括正极导电板(3221)和负极导电板(3222);所述正极导电板(3221)与所述充电头的正极充电头(121)对应设置,所述负极导电板(3222)与所述充电头的负极充电头(122)对应设置;所述正极导电板(3221)和所述负极导电板(3222)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311)远离所述车辆的表面上,所述正极导电板(3221)和所述负极导电板(3222)凸出所述固定支架(311)的长度相等,且凸出所述固定支架(311)的长度大于等于100mm;在所述导向板(131)与所述正极导电板(3221)或所述负极导电板(3222)接触的情况
下,所述导向板(131)带动所述浮动机构(11)浮动,以使所述正极导电板(3221)与所述正极充电头(121)对接,以及,所述负极导电板(3222)与所述负极充电头(122)对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桩,用于对车辆进行充电,车辆上设有充电单元,充电桩包括:连接器和充电桩本体,连接器包括浮动机构、充电头和导向装置;浮动机构设置于充电桩本体上,且与充电桩本体活动连接;浮动机构具有容纳腔,充电头固定设置于容纳腔内,且至少部分伸出浮动机构外,浮动机构用于,在充电单元接触的情况下,带动充电头浮动;导向装置固定设置于浮动机构远离充电桩本体的一侧,导向装置至少部分凸出于充电头,导向装置用于,在充电单元接触的情况下,带动浮动机构浮动,以使充电头与充电单元对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充电桩避免了由于车辆的停车姿态而导致车辆上的充电头与充电桩的充电头不能接触的现象。充电头与充电桩的充电头不能接触的现象。充电头与充电桩的充电头不能接触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郑继宇 耿文涛 孟伟 高泽霖 岳志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24
技术公布日:2022/6/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