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切换背部场景的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2022-06-02 05:05: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由切换背景图文的手机壳。


背景技术:

2.手机壳也可称为手机保护套,手机壳除了能够给予手机物理保护之外,还可以通过在手机壳上印刷各种场景图案,以增加手机的美感。
3.随着人们消费能力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用户更侧重选择具有场景图案的保护壳,然而市面现有的保护壳通常只能印制一种场景图案,用户需要不同场景图案的手机壳时,只能是同时备有多款不同场景图案的保护壳使用,无法满足部分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切换背部场景的手机壳。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可切换背部场景的手机壳,包括壳体、设于壳体背面上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设置有显示窗口,所述壳体与面板之间设有场景切换腔,所述场景切换腔内设有对应显示窗口的第一场景图层、能够活动遮挡在第一场景图层背面上的第二场景图层,所述第二场景图层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场景切换腔内。
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场景图层包括多个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基片、设于第一基片上的第一图案,多个第一基片的第一图案组成有第一场景图案。
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场景图层包括多个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二基片、设于第二基片上的第二图案,多个第二基片的第二图案组成有第二场景图案。
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基片相对的两端分别与壳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基片一端的边缘堆叠在第一基片的背面上。
10.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场景图层连接有切换控制片,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连通场景切换腔的切换孔,所述切换控制片的端部穿插至切换孔中。
1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切换孔设于壳体的底部且靠近壳体上的充电通孔。
1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基片另一端与切换控制片相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场景图层、第二场景图层,使用时,移动第二场景图层,使第二场景图层遮挡在第一场景图层的背面上或从第一场景图层的背面移走,即可将第二场景图案或第一场景图案切换到显示窗口中显示,实现场景切换的目的,从而改变了传统手机壳单一图案的缺陷,有效满足用户对多款不同场景图案的手机壳的需求;而且能够让手机壳上的图案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手机壳的可玩性,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5.图1为本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第二场景图层移动遮挡在第一场景图层背面上的过程示意图;
17.图3为壳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9.参照图1-3,一种可切换背部场景的手机壳,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1背面上的面板2,所述面板2上设置有显示窗口3,所述壳体1与面板2之间设有场景切换腔4,所述场景切换腔4内设有对应显示窗口3的第一场景图层5、能够活动遮挡在第一场景图层5背面上的第二场景图层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场景图层6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场景切换腔4内,从而所述第二场景图层6能够相对于第一场景图层5移动,以遮挡第一场景图层5。当然不限于上述结构,所述第二场景图层6还可以是可左右或斜向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场景切换腔4内,只需实现场景切换的目的即可。
2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场景图层5包括多个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基片51、设于第一基片51上的第一图案,所述第一图案印刷在第一基片51的背面上,多个第一基片51的第一图案组成有第一场景图案,第一场景图案用于在显示窗口3中显示;所述第二场景图层6包括多个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二基片61、设于第二基片61上的第二图案,所述第二图案印刷在第二基片61的背面上,多个第二基片61的第二图案组成有第二场景图案,第二场景图案用于在显示窗口3中显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场景图案和第二场景图案均未在附图中显示。
21.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基片51相对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的背面固定连接,主要是通过第一粘胶层粘合固定,从而使第一场景图层5不可在场景切换腔4中移动,以便于第二场景图案层移动实现场景切换,所述第一基片51的中部无连接设置,第二基片61可以从第一基片51的中部位置移动,以盖在第一基片51上。另外,为了避免第二基片61在移动过程中碰撞到第一基片51,所述第二基片61一端的边缘堆叠在第一基片51的背面上,以便于第二基片61往遮挡第一基片51的方向移动,保证场景切换动作的流畅。
22.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场景图层6移动遮住第一场景图层5时,每个第一基片51的背面上活动盖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基片61,从而使第二场景图层6遮住第一场景图层5,让第二场景图案在显示窗口3中显示,达到切换手机壳背部场景的目的。
2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场景图层6连接有切换控制片7,所述壳体1的外侧设有连通场景切换腔4的切换孔8,所述切换控制片7的端部穿插至切换孔8中,用户可将切换控制片7的一端从切换孔8中带出手机壳外,以带动第二场景图层6移动,进行场景切换;而且切换控制片7的一端从切换孔8中带出手机壳外后,可作为装饰物使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换孔8设于壳体1的底部,并且靠近壳体1上的充电通孔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片61另一端与切换控制片7相连接,如此当用户拉动切换控制片7时,能够带动第二基片61盖在第一基片51的背面上,实现场景的切换。
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场景图案或/和第二场景图案可以是人像场景图案、风景图案、动物图案、文字图案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而成,通过切换不同的场景图案,从而满足用户的趣味性需求。另外,所述第一基片51、第二基片61、切换控制片7可以是纸片或胶片,可根据实际设置,以避免影响手机壳的总厚度,第一基片、第二基片、切换控制片的厚度均小于0.5mm,更优选为小于0.3mm。
2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壳体1的背面上设有沿其轮廓边缘设置的围边9,所述围边9与壳体1的背面组合有容纳槽,所述面板2嵌入安装在所述容纳槽内,并通过粘胶层与壳体1的背面固定连接。 所述切换孔8设于围边9上。
26.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壳体1由背板11和设于背板11正面上的包边12组成,所述包边12沿着背板11正面的轮廓边缘设置,所述包边12与背板11形成有用于包裹容纳手机的手机槽,所述包边12上还设有将手机扣在手机槽中的扣边13。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底部上设置有充电通孔14和若干个透声孔15,所述壳体1侧面上设置有电源键安置凸起结构16、音量键安置凸起结构17、内凹外凸挂绳孔18,所述壳体1一端拐角处设有镜头孔结构。同时,所述背板11的正面上设有导热层,导热层能够与手机背面接触,进行导热散热;所述导热层包括均匀设置的若干个凸片19,相邻的凸片19之间设有间隙,以便于凸片19进行热量散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片19为菱形结构。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