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辆处所污水井结构和船舶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01:04: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处所污水井结构和船舶。


背景技术:

2.客滚船或货滚船的车辆/滚装处所,空间较大,对使用固定消防系统灭火时的排水能力要求很高,往往在靠近舷侧b/5主水密分隔处布置较多数量的污水井。车辆处所的污水井,数量要求多,又因为不能影响车辆行驶,只能布置在靠近舷侧b/5纵向主水密分隔处,存在如下问题:
3.1.污水井内空间有限,而管径要求较大,布置大口径的抽吸管路(含滤器和止回阀)和液位开关导致布置非常困难;
4.2.抽吸管路需要穿越b/5纵向主水密分隔与舷侧舱室主管路汇合,两侧必须各布置一个隔离阀;按法规中稳性要求,管路贯穿主水密分隔时,两层都要设置隔离阀,舷侧的隔离阀距离舱壁要求尽可能近。而客滚船/滚装船车辆处所的b/5纵向主水密分隔,一般也是主防火分隔,管路主要位于有失火风险的区域内,按法规中防火要求,贯穿处的两个隔离阀又要求与舱壁有一定距离,造成无法有效同时兼顾防火和水密的要求。
5.因此,需要一种车辆处所污水井结构和船舶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处所污水井结构和船舶,便于对管路进行布置,同时能够兼顾防火和水密的要求。
7.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车辆处所污水井结构,包括:
9.井体,具有中空的容置腔,位于舷侧b/5纵向的主水密分隔板处;
10.止回阀,所述止回阀位于所述容置腔中;
11.抽吸管路,所述抽吸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止回阀连通,另一端能够与主管路连通,所述抽吸管路位于空隔舱内;
12.蝶阀,所述蝶阀位于所述抽吸管路上,当所述井体中的积水达到设定值后,所述蝶阀能够打开,使得积水通过所述抽吸管路排出。
13.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管路,所述保护管路穿过所述主水密分隔板,位于有失火风险的区域内,所述保护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抽吸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主管路连通。
14.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管路上设置有防火保护层。
15.进一步地,所述防火保护层为a-60级防火包覆件。
16.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管路的两端设置有套管式接头或者沟槽式接头。
17.进一步地,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蝶阀电连接,当所述井体中的积水达到设定值后,所述液位传感器能够控制所述蝶阀打开。
18.进一步地,所述井体的开口处设置有格栅盖。
19.进一步地,所述止回阀的进水口处设置有过滤器。
20.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为板式过滤器。
21.一种船舶,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车辆处所污水井结构。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车辆处所污水井结构,在井体中设置有止回阀,抽吸管路一端与止回阀连通,另一端能够与主管路连通,抽吸管路位于空隔舱内,在抽吸管路上设置有蝶阀。由于抽吸管路和蝶阀不位于井体的容置腔中,使得管路便于布置,而且空隔舱内具有较低的失火风险,在布置止回阀和蝶阀时,能够同时满足防火和水密的要求,便于止回阀和蝶阀的布置。
2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船舶,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处所污水井结构,便于对管路进行布置,同时能够兼顾防火和水密的要求。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处所污水井结构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处所污水井结构中格栅板的示意图。
27.图中:
28.1、主水密分隔板;2、井体;21、格栅盖;3、止回阀;31、过滤器;4、抽吸管路;41、蝶阀;5、保护管路;51、防火保护层;6、液位传感器;7、空隔舱;8、有失火风险的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为了便于对船舶上污水井中的管路进行布置,同时能够兼顾防火和水密的要求,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处所污水井结构。本车辆处所污水井结构包括井体2、止回阀3、抽吸管路4和蝶阀41。
32.其中,井体2具有中空的容置腔,井体2位于舷侧b/5纵向的主水密分隔板1处;止回阀3位于容置腔中;抽吸管路4的一端与止回阀3连通,另一端能够与主管路连通,抽吸管路4位于空隔舱7内;蝶阀41位于抽吸管路4上,当井体2中的积水达到设定值后,蝶阀41能够打开,使得积水通过抽吸管路4排出。
33.由于抽吸管路4和蝶阀41不位于井体2的容置腔中,使得管路便于布置,而且空隔舱7内具有较低的失火风险,在布置止回阀3和蝶阀41时,能够同时满足防火和水密的要求,便于止回阀3和蝶阀41的布置。
34.进一步地,车辆处所污水井结构还包括保护管路5,保护管路5穿过主水密分隔板1,位于有失火风险的区域8内,保护管路5的一端与抽吸管路4连通,另一端与主管路连通。通过设置保护管路5,便于与舷侧舱室主管路汇合的同时,降低减少了位于失火风险区域的管路的长度,从而便于管路布置,避免了在井体2的有限空间内解决水密、防火对管路要求不同的问题。
35.进一步地,保护管路5上设置有防火保护层51。通过设置防火保护层51,能够对保护管路5进行保护,从而满足保护管路5位于有失火风险的区域8内防火的需要。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防火保护层51为a-60级防火包覆件,能够满足防火的需要。
36.进一步地,保护管路5的两端设置有套管式接头或者沟槽式接头。通过设置套管式接头或者沟槽式接头,在保护管路5穿过主水密分隔时使用焊接套管接头、在b/5纵壁外的处所内使用套管式或沟槽式接头,将舷侧破损进水时管路同时破坏的风险降到最低。满足水密要求的同时也避免了额外增加隔离阀。
37.进一步地,车辆处所污水井结构还包括液位传感器6,液位传感器6设置在容置腔中,液位传感器6与蝶阀41电连接,当井体2中的积水达到设定值后,液位传感器6能够控制蝶阀41打开。通过设置液位传感器6能够实现自动化排水。
38.进一步地,井体2的开口处设置有格栅盖21。具体地,格栅盖21可拆卸设置在井体2的开口处。通过设置格栅盖21,能够防止体积较大的异物掉入到容置腔中,从而保证井体2不会被堵塞。在安装格栅盖21时,格栅盖21需要高出甲板一定高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车辆行驶时误撞到格栅盖21。
39.进一步地,止回阀3的进水口处设置有过滤器31。通过设置过滤器31,能够进一步将杂质滤除,使得止回阀3的阀口不会被堵塞。
4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过滤器31为板式过滤器。通过将现有技术中的井体2内常规的泥箱滤器替换为板式滤器,能够节省井体2内的空间,增大了井内施工空间。
41.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船舶,包括如上的一种车辆处所污水井结构,便于对管路进行布置,同时能够兼顾防火和水密的要求。
42.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