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双层鱼缸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02:10: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观赏动植物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鱼缸。


背景技术:

2.鱼缸在水循环过程中需要对水质进行过滤处理,现有的鱼缸结构仅仅是包括一个过滤结构,过滤水的效果不佳,需要通过结构的改进达到更好的过滤效果,延长更换水的时间,减少观赏动植物缸给消费者带来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鱼缸,能够带来更佳的过滤效果,并且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4.一种双层鱼缸,包括内缸和外缸;其中,
5.所述内缸嵌入所述外缸内;
6.所述内缸的底板或侧板上设置有下水孔,所述外缸内设置有沉淀区、物理过滤区和过滤生化区,所述过滤生化区的面积不小于所述沉淀区和物理过滤区的面积之和,所述沉淀区、物理过滤区和过滤生化区均为采用隔板隔出的空间;其中,
7.所述下水孔流出的水依次经过所述沉淀区、物理过滤区和过滤生化区后由水泵抽吸到所述内缸,形成循环水路。
8.上述的双层鱼缸,所述沉淀区与所述物理过滤区之间的隔板上设置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所述内缸的底板之间配置有预设距离。
9.优选的,所述连通孔上连接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连通孔,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物理过滤区内;且所述第一水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孔。
10.上述的双层鱼缸,所述物理过滤区内设置有过滤棉;所述物理过滤区与过滤生化区之间的隔板上设置有出水孔。
11.上述的双层鱼缸,所述内缸的上边沿悬挂设置在所述外缸的侧壁顶部;或者在所述外缸底板上设置支撑件以支撑所述内缸;或者所述内缸的上边沿悬挂设置在所述外缸的侧壁顶部,同时在所述外缸底板上设置支撑件以支撑所述内缸。
12.上述的双层鱼缸,所述内缸的底板与所述外缸的底板之间配置为预留空隙。
13.上述的双层鱼缸,所述下水孔内设置有一第二水管。
14.上述的双层鱼缸,所述第二水管通过锁紧管件固定到所述下水孔。
15.上述的双层鱼缸,所述沉淀区位于所述下水孔的下方,能够承接所述第二水管流出的水。
16.上述的双层鱼缸,还包括挡水套管,所述挡水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二水管的外侧,所述挡水套管的侧面开设有漏水孔。
17.上述的双层鱼缸,所述漏水孔位于所述挡水套管的顶部和底部。
18.上述的双层鱼缸,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内缸的中部以上位置;
并且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口的管路中还设置有流量调节开关。
19.上述的双层鱼缸,还包括用于安放水泵的水泵上水区,所述过滤生化区内设置有隔板,通过所述隔板形成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的终端为所述水泵上水区。
20.上述的双层鱼缸,所述过滤生化区内设置有生化过滤滤材。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还包括:
22.(1)鱼缸分为内缸和外缸,内缸能够从外缸内取出,维护方便,清理外缸时无需取出内缸的造景或生物;
23.(2)由于隔板的划区,使得过滤生化区的面积增大,更大的生化过滤空间增强了过滤效果;
24.(3)内缸完全置于外缸中,避免了管件密封不足、内缸的缸体破损使缸内水体渗出缸外的情况。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双层鱼缸的装配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双层鱼缸的爆炸图。
28.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9.1、内缸;2、外缸;3、下水孔;4、沉淀区;5、物理过滤区;6、过滤生化区;7、水泵;8、第一水管;9、出水孔;10、第二水管;11、锁紧管件;12、挡水套管;13、漏水孔;14、流量调节开关;15、水泵上水区。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1.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3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层鱼缸,包括内缸1和外缸2;其中,
33.所述内缸1嵌入所述外缸2内;
34.所述内缸1的底板或侧板上设置有下水孔3,所述外缸2内设置有沉淀区4、物理过滤区5和过滤生化区6,所述过滤生化区6的面积不小于所述沉淀区4和物理过滤区5的面积之和,所述沉淀区4、物理过滤区5和过滤生化区6均为采用隔板隔出的空间;其中,
35.所述下水孔3流出的水依次经过所述沉淀区4、物理过滤区5和过滤生化区6后由水泵7抽吸到所述内缸1,形成循环水路。
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沉淀区4与所述物理过滤区5之间的隔板上设置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所述内缸1的底板之间配置有预设距离。
37.优选的实施方式包括,所述连通孔上连接有第一水管8,所述第一水管8的一端连接所述连通孔,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物理过滤区5内;且所述第一水管8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孔。
38.预设距离的配置,使得流经沉淀区4的水经过沉淀后再进入物理过滤区5,提升过滤后的水质。第一水管8上设置多个孔用于漏水,达到分流作用,进一步提升过滤效果。
3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物理过滤区5内设置有过滤棉;所述物理过滤区5与过滤生化区6之间的隔板上设置有出水孔9。
4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缸1的上边沿悬挂设置在所述外缸2的侧壁顶部;或者在所述外缸2底板上设置支撑件以支撑所述内缸1;或者所述内缸1的上边沿悬挂设置在所述外缸2的侧壁顶部,同时在所述外缸2底板上设置支撑件以支撑所述内缸1。
4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缸1的底板与所述外缸2的底板之间配置为预留空隙。
42.预留空隙不但能够用于为过滤后的水提供容纳空间,而且还相当于夹层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
4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水孔3内设置有一第二水管10,第二水管10用于溢流。当下水孔3位于内缸的底板时,第二水管10可以为直管竖向设置;当下水孔3位于内缸的侧板时,第二水管10可以为l形,用于与侧板上的下水孔3连接。
44.当内缸1的水超过第二水管10顶端后,水可以从第二水管10经由下水孔3流到沉淀区4。
4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水管10通过锁紧管件11固定到所述下水孔3。
46.对第二水管10顶端到外缸2底板的高度进行调节,能够实现内缸1的水面高度调节。
4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沉淀区4位于所述下水孔3的下方,能够承接所述第二水管10流出的水。
4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挡水套管12,所述挡水套管12套设在所述第二水管10的外侧,所述挡水套管12的侧面开设有漏水孔13。
4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漏水孔13位于所述挡水套管12的顶部和底部。
50.漏水孔13用于阻挡小鱼、绿植。
5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泵7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内缸1的中部以上位置;并且连接所述水泵7的出水口的管路中还设置有流量调节开关14。
5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用于安放水泵7的水泵7上水区,所述过滤生化区6内设置有隔板,通过所述隔板形成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的终端为所述水泵7上水区。
5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生化区6内设置有生化过滤滤材。
5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内缸用于养殖动植物,内缸的水是在水泵的抽吸作用下抽吸到内缸中的,当内缸的水面到达预设液面高度后,经过下水孔内的第二水管流入沉淀区,在沉淀区可以先对比重较大的杂质进行沉淀处理;经过沉淀后的水经由第一水管从沉淀区进入到物理过滤区,经过物理过滤区的过滤棉的过滤,到达过滤生化区,此时流入过滤生化区的水得到进一步净化,经由水泵抽吸到内缸中,如此往复进行水的循环过滤,可以延长更换水的时间。日常维护时只需要清理沉淀区和替换物理过滤区的过滤棉,大大增加了维护便利性。
5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